•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37卷  第3期

基础医学
金雀异黄酮对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缺血后动作电位编码的影响
王小娇, 黄丽, 姜丽娜, 陈前芬, 赵士弟
2012, 36(3): 249-251.
摘要: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缺血后动作电位编码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电极技术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观察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在200mol/L GEN培养10 min后缺血时动作电位编码的变化。结果:缺血诱导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序列发放的动作电位峰间距缩短,动作电位峰时程标准差增大,细胞过度兴奋,动作电位编码的精确性降低。GEN能抑制脑缺血后序列发放的动作电位峰间距缩短及动作电位峰时程标准差显著增大。结论:GEN能预防小脑浦肯野细胞的过度兴奋,稳定缺血后细胞动作电位的编码能力。
大鼠FasL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介导大鼠肾脏转染的实验研究
吕清东, 孙晓青
2012, 36(3): 252-253.
摘要:
目的:使用FasL重组慢病毒载体通过大鼠肾动脉转染SD大鼠肾脏,观察转染后目的基因表达,为进一步进行移植实验奠定基础。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经肾动脉注入10 ng FasL重组慢病毒载体,对照组注入10 ng空白慢病毒载体,于转染后第3、7、15、25、40天分别采集标本,HE和IHC染色,观察组织形态、测定灰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时段HE染色未见细胞形态改变及炎细胞浸润。IHC染色示转染后表达高峰出现于转染后第15天组。15天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FasL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大鼠肾脏并表达目的基因。
银条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药效学观察
李向阳, 齐鹏博, 龚其海, 吴芹, 张环英, 李志毅
2012, 36(3): 254-255.
摘要:
目的:观察银条多糖(stachys floridana schuttl.ex benth,polysaccharide,SFSBP)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受试小鼠48只随机均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后连续给予SFSBP 10 d,采用已糖激酶法测定受试小鼠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SFSBP 50、100和200 mg/kg均能明显降低链脲佐菌素所致的小鼠血糖升高(P;0.01)。结论:SFSBP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小鼠有降血糖作用。
猪囊尾蚴GP50编码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王朝兰, 汤冬生, 王业梅, 姚勇, 汪学龙
2012, 36(3): 256-259.
摘要:
目的:从猪囊尾蚴cDNA中扩增出GP50编码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利用所得的重组蛋白建立一种灵敏检测猪囊尾蚴感染的实验方法。方法:设计并合成引物,从猪囊尾蚴cDNA文库中PCR扩增GP50编码基因,通过与线性克隆载体pGEM-T连接,经酶切和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后,软件分析所获的目的基因。结果:PCR法扩增出897 bp左右的DNA片断,将重组质粒pGEM-T-GP50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得到与PCR扩增产物一致的插入片断,表明GP50编码基因具有一个长度为89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9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33 000,与GenBank收录(编号为AY212945)的猪囊尾蚴GP50编码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99%)。结论:猪囊尾蚴GP50编码基因的克隆获得成功。
临床医学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张家俊, 李庆文, 韩锋, 陈志军, 李建, 刘贝贝
2012, 36(3): 259-261.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2例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镜难以通过扭曲狭窄的输尿管5例,结石被炎性息肉包裹导致无法窥见1例,均行开放手术;输尿管镜进镜或碎石时结石上移,进入肾盂或肾盏6例,其中上段结石3例,中段结石3例,结石上移输尿管镜下无法找到,术中放置双J管,术后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碎石。结论:结石移位、输尿管走行迂曲或狭窄、输尿管穿孔、息肉包裹等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提高手术技巧、谨慎细致操作可减少手术失败的发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内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体表血管畸形20例
钱景瑜, 谭玉林, 张阳, 张莉, 谢波, 袁牧, 杨培培, 华元人
2012, 36(3): 262-264.
摘要: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内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体表血管畸形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经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诊断为体表血管畸形(动脉畸形7例,静脉畸形9例,混合畸形4例),其中动脉畸形7例和混合畸形4例采取血管内平阳霉素+聚乙烯醇颗粒或碘化油等栓塞治疗,静脉畸形9例采取DSA引导下经皮硬化穿刺平阳霉素+无水乙醇硬化,多次序贯治疗,每疗程间隔3周。结果:治愈12例,好转8例。无一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皮肤破溃等情况。结论:DSA引导下血管内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治疗体表血管畸形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瘢痕、创伤小,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92例临床分析
刘国强, 李志军
2012, 36(3): 264-266.
摘要:
目的:探讨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UCTD)的临床特征和血清学变化特点,提高对UCTD的认识。方法:分析92例UCT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病变67例,发热30例,雷诺现象25例,白细胞计数下降13例,肺间质病变8例,口干和(或)眼干7例。血清学抗核抗体阳性率100%,其中抗u1RNP抗体阳性29例,抗SSA/RO60阳性21例,抗SSA/RO52阳性16例,免疫球蛋白升高23例,补体C3降低17例。结论:UCTD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呈现为一种温和的简化的结缔组织病表现,除伴有肺间质病变外,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较好。患者转归情况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血浆内脂素、一氧化氮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范静静, 张晓梅
2012, 36(3): 267-27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与一氧化氮(NO)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及其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N)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合并DN(DN组)40例,未合并DN(nDN组)32例,并选取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4名。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内脂素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高血糖素、BMI、腰臀比(WHR)、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价胰岛细胞分泌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DN的相关性。结果:3组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为47.463.94、50.244.93、27.2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浆NO水平分别为52.056.14、44.056.43、61.014.7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与NO、HOMA-IR、空腹胰岛素、腰围、WHR、甘油三酯呈正相关。HOMA-IR、WHR是血浆内脂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NO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DN有关。
子宫纤维瘤病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朱博, 张兰玲, 杜丹丽, 谢群, 王萍
2012, 36(3): 271-273.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子宫纤维瘤病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巨检肿瘤呈结节状,边界欠清,切面灰白色,质嫩。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呈束状、条带状交错排列,向周围组织浸润。瘤细胞Vimentin阳性,SMA多数细胞阳性,Desmin、H-caldesmen和Calponin细胞均阴性。结论:子宫纤维瘤病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形态上应注意与平滑肌瘤、腺肌瘤、纤维肉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等病变进行鉴别。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蒋永波, 李庆文
2012, 36(3): 274-276.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ncinoma,BTCC)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BTCC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kp2的表达情况。结果:Skp2在B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6%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kp2阳性率在膀胱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kp2可能参与BTCC的发生、发展,检测Skp2的阳性率有助于BTCC的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及时间的影响
陆松虹, 徐晖, 潘松, 张景俊, 李勇
2012, 36(3): 277-279.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及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丙泊酚初始靶控输注剂量设为1.5 mg/L,每4 min增加0.5 mg/L,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Ⅰ组输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Ⅱ、Ⅲ、Ⅳ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0.2和0.4gkg-1min-1;在MOAA/S为0分时给予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瑞芬太尼输注时间及插管时丙泊酚的总量。同时观察诱导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均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P;0.01),Ⅱ组用量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和P;0.05),Ⅲ组和Ⅳ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瑞芬太尼输注时间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和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Ⅳ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可以缩短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的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0.2gkg-1min-1持续静脉输注即可满足临床需求。
HIF-1和Bmi-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苏玉璇, 夏瑞祥
2012, 36(3): 280-283.
摘要: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B细胞特异单克隆白血病毒整合位点1(Bmi-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二者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DLBCL石蜡标本和4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组织中HIF-1和Bmi-1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DLBCL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和Bmi-1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9%和64.06%,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和Bmi-1的表达在临床分期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性别、淋巴结外侵犯、全身症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和Bmi-1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作为DLBCL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阴式与横切口开腹子宫切除术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张慰
2012, 36(3): 284-285.
摘要: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和横切口开腹子宫切除术(minilaporotomy hysterectomy,MiniLPT)两种手术的费用以及卫生资源利用率。方法:将35例行TVH(阴式组)与43例行MiniLPT(腹式组)的患者治疗前后花费时间、住院费及医疗总费用(包括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直接医疗费、间接医疗费均低于腹式组(P;0.01);阴式组恢复工作时间和误工时间明显短于腹式组(P;0.01)。两种术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时间及药品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MiniLPT,TVH术后恢复快,并通过减少住院费、手术费及非手术费用,降低间接医疗费用从而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降低手术成本。
阿立哌唑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增效作用观察
宋红梅, 吴延海, 骆祥芬, 吴维
2012, 36(3): 286-287.
摘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立哌唑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23例,单用米氨平15~45 mg/d;合用组23例,同时服用阿立哌唑10~20 mg/d,疗程均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治疗第4周,疗效优于单用组(P;0.05)。2组不良反应多较轻微。结论:米氮平合用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好。
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卜文炳, 王玲
2012, 36(3): 288-289.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纳络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9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并发肺性脑病1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并发肺性脑病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1.0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每天2次。2组均6 d为一疗程。观察2组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恢复时间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呼吸衰竭恢复时间和肺性脑病苏醒时间,以及血气分析水平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纳络酮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手术治疗
宫屹妹, 李梅
2012, 36(3): 290-291.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使用多种药物3天不能控制眼压(40 mmHg)的56例(56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尽量降低眼压,术中少量、缓慢、多次释放房水,使用可调整缝线,术后恢复前房防止眼压过低。结果:未出现脉络膜上腔爆发性出血和恶性青光眼。术后患眼视力0.01~0.1 16眼,;0.1~0.8 40眼,均好于术前高眼压状态下视力(P;0.01)。术后眼压21 mmHg 48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3例脉络膜脱离,2例滤过过强致前房迟缓形成,2例滤过不畅致高眼压,均经过治疗后恢复。结论:持续高眼压急诊行小梁切除术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应用
毛诗海, 程训民, 杨松, 葛玲, 崔杰西
2012, 36(3): 292-293.
摘要: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93例MHD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s-CRP水平,同时检测IgG、IgA、IgM和C3、C4水平,然后根据hs-CRP参考范围(0~10 mg/L)将93例MHD患者分成hs-CRP正常组63例,hs-CRP异常组30例,并分析3组间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结果:MHD患者hs-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补体C3则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hs-CRP异常组IgG明显高于hs-CRP正常组(P;0.01)。结论:hs-CRP和IgG的升高对MHD患者继发慢性感染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补体C3水平的降低则是MHD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沈勤, 肖建军
2012, 36(3): 294-296.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Dex组(D组)与芬太尼组(F组)。D组手术前10 min开始用微量泵泵入Dex直至手术缝皮时停药,F组在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芬太尼1g/kg。观察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并记录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F组(P;0.01);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也显著少于F组(P;0.01)。结论:Dex可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没有呼吸抑制,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安全有效。
老年糖尿病370例临床分析
罗勇, 马建华, 李惠琴, 丁波
2012, 36(3): 296-298.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370例老年DM患者进行病案资料收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老年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症、无症状性菌尿(ASB)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与;70岁患者相比,70岁患者胱抑素C水平、ASB的发生率、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症及高血压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DM患者基础疾病多,已出现慢性并发症,建议优化降糖治疗,避免低血糖发生;ASB是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锌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陈晓凤
2012, 36(3): 299-300.
摘要:
目的:观察锌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6个月10 mg/d,6个月20 mg/d,分2次,疗程10~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2%和68.4%,住院时间分别为(4.621.78)d和(5.631.9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原发及肠道转移性肝癌中绒毛蛋白、细胞角蛋白7及20的表达研究
刘杜先, 许喆菲, 刘兰侠, 刘蕾蕾
2012, 36(3): 301-303.
摘要:
目的:检测原发及肠道转移性肝脏肿瘤中绒毛蛋白(villin)、细胞角蛋白7及20(CK7、CK20)的表达情况,评测联合标记甲胎蛋白(AFP)、Hep-1、CK19、癌胚抗原(CEA)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性肝癌40例,胆管癌35例,肠道转移性肝癌40例,正常肝组织20例中villin、CK7和CK20的表达。3组肿瘤联合标志AFP、Hep-1、CK19、CEA。结果:原发性肝癌及肠道转移性肝癌组织学存在相对特异的结构和形态,在组织学基础上联合检测CK7、CK20、villin、AFP、Hep-1、CEA对原发性肝癌与肠道转移性肝癌间的鉴别诊断价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CK19对胆管癌与肠道转移性肝癌间的鉴别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HE光镜组织学为基础,参考联合免疫标志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以对原发性肝癌和肠道转移性肝癌进行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曲伏前列素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的闭角型青光眼
李哲清, 洪梅, 方丽
2012, 36(3): 304-305.
摘要: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效果。方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闭角型青光眼11例(11眼),术后4周测量眼压后予每晚1次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滴眼,分别于用药后1、2、4周测量9时及16时眼压、视野及房角。比较用药前后的眼压值。结果:与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前相比,用药后1、2、4周眼压下降明显(P;0.01)。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高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卢剑华, 孙宜萍, 陈强
2012, 36(3): 306-308.
摘要: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2例急诊行ERCP检查和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按10-8-6方案输注丙泊酚,先以负荷量咪达唑仑0.02 mg/kg及丙泊酚1 mg/kg,静脉输注时间;20 s,诱导剂量后以10 m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丙泊酚,10 min后减为8 mgkg-1h-1,20 min后减为6 mgkg-1h-1直至术毕,以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约为3g/ml。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 min、内镜插入食管、停药、苏醒期5个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各阶段时程以及术中不良反应情况,术后调查遗忘率和满意度。结果:给药后各时点收缩压与给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 min至清醒时舒张压均下降(P;0.05~P;0.01)。术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均有顺行性遗忘,总遗忘率为100.00%,总满意度达98.08%。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适用于老年患者急诊ERCP,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乳腺错构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邹兰英, 谢小强, 陈廷煊, 任红兵, 李军川
2012, 36(3): 309-311.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对25例乳腺错构瘤的病理切片做常规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乳腺错构瘤发病年龄18~51岁,均为女性;左侧乳腺14例,右侧乳腺11例,均单发;多为无痛性肿块,肿块有完整的包膜,组织学由纤维、脂肪及乳腺导管和小叶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结论:乳腺错构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及术后易引起误诊,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保乳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49例临床疗效
姚春梅, 尹刘, 张学谦, 罗莉, 张广军
2012, 36(3): 312-314.
摘要: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疗6~12周,化疗4~6疗程,内分泌治疗5年。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和生存率。结果:无一例局部复发,脑转移1例,肺、骨转移1例均病死。对侧乳腺原发癌1例行根治术,3年无瘤生存率为93.88%。乳房美容评价:医生打分满意度佳、良85.71%,患者自评满意度佳、良91.83%,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结论: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和美容效果,但必须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综合治疗的相关技术。
轮状病毒性肠炎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袁加明, 谢同炳
2012, 36(3): 314-315.
摘要: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抽查轮状病毒性肠炎住院患儿276例,统计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例数、使用比率、品种和构成比。结果:抗生素治疗243例,抗生素使用率88.0%,涉及9个品种,其中86例联合使用2种抗生素,头孢他啶使用构成比最高(29.9%)。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亟待规范。
不同剂量纳洛酮配合吗啡对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能的影响
钱刚, 赵宏程, 李南, 张光明
2012, 36(3): 316-318.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配合吗啡对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吗啡剂量为10gkg-1h-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gkg-1h-1;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2gkg-1h-1,;D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3gkg-1h-1。使用背景输注+患者自控镇痛模式:背景剂量为2 ml/h;患者自控镇痛:每次1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镇痛开始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B、C各组间VAS各时点镇痛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2、6、12、24、48 h VAS均显著高于A、B、C组同时点VAS(P;0.01)。B、C组6、12、24、48 h不良反应与D组2、6、12、24、48 h恶心呕吐评分和皮肤瘙痒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同时点(P;0.01)。4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纳洛酮复合吗啡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缓解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当纳洛酮剂量达到0.3gkg-1h-1时对吗啡的镇痛效果有拮抗作用。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吴晓燕, 温晓红, 朱蓉
2012, 36(3): 318-320.
摘要: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胎龄小于34周的高危早产儿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对照组30例。预防组出生2 h内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PS;对照组除不滴用PS外,其余治疗同预防组。观察2组临床表现、血气指标和RDS发生率。结果:预防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预防组RDS发生率(14%)明显低于对照组(60%)(P;0.01)。结论:早产儿预防性使用PS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RDS的发生率。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徐兰华, 王梅
2012, 36(3): 320-322.
摘要: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组(R组)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组(N组)。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幅度在30%使MAP不低于55 mmHg,缝合关节囊时停止给药。2组麻醉诱导前30 min内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15 ml/kg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5~55。2组于切皮前开始给药。记录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分别于降压前即刻(T0)、降压达目标血压10 min(T1)、30 min(T2)和停止降压20 min(T3)时,记录MAP和心率;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Da-jvL)。结果:2组患者手术各时点间CaO2、CjvO2、Da-jvO2和CER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组T3时点CaO2高于N组(P;0.01),T1~T3CjvO2均高于T0(P;0.05~P;0.01),而R组T1~T3 CjvO2和CERO2均显著低于N组(P;0.01)。R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N组,但血压较N组稳定(P;0.05)。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效果良好,可降低脑组织氧耗。
全麻或局麻行椎体后凸成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陈翔, 邓明, 黄晖, 刘世清, 贺斌, 廖琦
2012, 36(3): 323-324.
摘要:
目的:探讨2种麻醉方式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差异。方法:将OVCF行PKP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局麻行PKP 50例,B组全麻行PKP 50例。将2组手术前、后椎体高度、脊柱后凸角度、骨水泥渗漏率、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疼痛视觉模似评分(VAS)主观满意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2组年龄、性别构成、骨密度值、术前椎体高度、胸腰段后凸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率、VAS主观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1)。B组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角度恢复程度均优于A组(P;0.01)。B组VAS主观满意度低于A组(P;0.01)。结论:全麻下行PKP可获得更好的椎体复位效果,而神经并发症风险更高,住院时间更长。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
张胜友, 曹建明, 梁启楼, 李建飞
2012, 36(3): 325-327.
摘要: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9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骨折愈合及患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9例均愈合良好,随访6~18个月,未发现髓内钉移位及断钉,无股骨头坏死和髋内翻畸形。患者满意度良好,参照Harris评分标准,为80~94分。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手术风险低,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
儿童急性中毒134例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琳舒, 许铖
2012, 36(3): 327-329.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34例儿童急性中毒的年龄、性别、发病月份、中毒类型及构成比以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占82.1%,高峰年龄段为;4岁(52.2%)。中毒类型以农药中毒(44.8%)和药物中毒(38.1%)最多见,不同年龄组中毒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岁和4~8岁年龄组中毒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中毒在5~10月份发生比例较高(74.6%),不同月份农药、药物和一氧化碳中毒等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途径以消化道摄入为主(87.3%),学龄前儿童均为误服,4例自服中毒为年长儿童。结论:儿童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学龄前期和夏秋季节,中毒途径以误服常见。儿童急性中毒的预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替代Allens试验在昏迷患者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郭海龙, 肖建军, 张民, 沈勤
2012, 36(3): 329-340.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监测替代Allens试验用于昏迷患者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脑外伤重度昏迷患者,分别行SpO2监测桡动脉穿刺前尺、桡动脉通畅情况;并且在动脉穿刺后10min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10 min用SpO2监测尺、桡动脉通畅情况。结果:桡动脉穿刺术前30例患者行SpO2试验均为阴性,予以桡动脉穿刺。动脉穿刺后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用SpO2试验监测也为阴性,穿刺侧肢体末梢循环良好。结论:SpO2监测可替代Allens试验用于检查重度昏迷患者尺、桡动脉通畅情况,以决定患者行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的可性性,且不需要患者配合,安全可靠。
个案报道
血友病(乙)患者双侧腹股沟斜疝术后切口出血1例
史佩东, 郭润生, 徐惠利
2012, 36(3): 330-331.
摘要:
患者,男,75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块30年余,左侧腹股沟肿块4年余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均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14.9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636 s;心电图正常。4d后连硬下行双侧腹股沟斜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第1天切口局部及阴囊周围见青紫,考虑术后创面渗血,予以沙袋压迫止血;术后第3天见青紫区域扩大。
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后血栓形成1例
李磊
2012, 36(3): 341-341.
摘要:
患者女性,55岁,2008年患尿毒症,即行左侧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术后常规血液透析疗法维系生命。近2周透析中测定再循环量增加,通路血流量下降,头静脉压明显减低。体格检查:触诊造瘘处局部震颤减弱;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彩超检查:二维超声可见左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方式为侧侧吻合,吻合口处膨大,内为湍流频谱。
脑外伤后胶质瘤1例
朱庆宝, 张燕, 任祖东, 周夏, 黎明, 于珍
2012, 36(3): 372-373.
摘要: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国内报道[1]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4.69%。胶质瘤的病因繁多;但是关于颅脑外伤是否会导致胶质瘤,目前争论较大。现将我院2008年8月收治的1例脑外伤后胶质瘤作一报道。
影像医学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彭传勇, 胡建武, 冯吟, 吴宗山
2012, 36(3): 332-334.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及良、恶性梗阻性疾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对45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和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定性准确率88.9%;胆道结石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周围有胆汁包绕或为杯口状阻塞,胆管炎表现为胆管节段性扩张和狭窄,恶性病变表现为胆管突然截断或偏心性狭窄。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小儿心脏横纹肌瘤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价值
陈俊, 莫绪明, 左维嵩, 张婧, 祁雪
2012, 36(3): 335-337.
摘要: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活动度、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功能变化等特征,评估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心脏横纹肌瘤的13例患儿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及诊断特点。结果:13例患儿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发现心室腔内不同部位单个或多个等回声或强回声光团,回声均匀,境界清晰。其中5例为单发,8例为多发;瘤体单独位于右心室面7例,单独位于左心室面3例,左、右心室均有2例,同时累及左右心室及左心房1例;2例引起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引起右心室流入道梗阻;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卵圆孔未闭,3例伴心律失常,3例伴心功能不全。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因无创、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被公认为诊断心脏横纹肌瘤的首选工具,其敏感性大于核磁共振,尤其适用于小儿心脏肿瘤的诊断。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彩色多普勒诊断分析
秦鸣
2012, 36(3): 337-339.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3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声像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术前彩色多普勒确诊28例,漏诊6例。28例中彩色多普勒出现了漩涡征血流信号,诊断明确;6例漏诊者未见明显漩涡征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具有无创易行、重复性好、能迅速做出诊断的优点,可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丁文君, 郭艳, 于海晶, 杜燕伟
2012, 36(3): 339-341.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21例异位妊娠的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异位妊娠包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321例患者中明确诊断312例,诊断符合率97.2%;其中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287例、子宫角妊娠19例、子宫颈妊娠2例、子宫瘢痕妊娠3例、卵巢妊娠1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准确率高,为临床及时和早期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医学教育
PBL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方迎艳, 关宿东
2012, 36(3): 342-345.
摘要: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方法:将2008级临床医学63名学生随机分成6组(每小组10~11人),每组学生施以不同问题进行PBL教学。结果:PBL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时间控制能力等有明显的作用。结论:PBL教学法增强了生理学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PBL教学法在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
张勤, 庄颖, 韩慧, 姚荣英
2012, 36(3): 345-347.
摘要: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01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50人采用PBL教学方法,并通过评价体系、考试成绩综合分析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评价为优、良好和普通的比例分别为10.7%、60.8%和28.6%;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显示多数同学能接受PBL的授课方式,有80%的学生表示能认真完成PBL案例,有42%的学生希望能继续施行PBL教学;与对照组相比,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可适当采用PBL教学模式,传统的考试成绩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学质量的评价应采取多参数指标,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护理学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的护理
张瑜, 项同生, 邵东芳
2012, 36(3): 348-349.
摘要:
目的: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的护理特点。方法:对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除采取针对子痫前期的各项护理措施外,还针对HELLP综合征三大特征性临床表现即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给予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结果:9例患者均剖宫产终止妊娠,病情稳定,好转出院。结论:HELLP综合征严重威胁母儿安全,应提高护理质量,加强产前保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防治并发症。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
焦旸
2012, 36(3): 350-352.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AD动脉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监测血压及循环功能,实施有效系统的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指导,认真观察并发症,做好健康指导。结果: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3 d下床活动,7 d出院。出院3个月至1年复查,假腔内血栓已机化,覆膜支架通畅无移位,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加强基础护理,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防止AD动脉瘤破裂;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康复指导,预防支架移位,对AD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的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硬膜外麻醉前后导尿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何海燕, 刘树林, 赵艳红
2012, 36(3): 352-353.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室麻醉后行术前导尿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有无影响,探讨手术前导尿的适宜时间。方法:将120例妇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于手术室麻醉后置导尿管,对照组60例患者为常规的术前病房置导尿管,比较2组患者置尿管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置管前后SBP、DB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置管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变化均大于观察组(P;0.01)。结论:导尿术可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在麻醉成功后进行。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影响
申春喜
2012, 36(3): 354-356.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10例乙型肝炎各阶段治疗的特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等进行心理疏导、营养支持、休息、用药指导以及出院后的保健等内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系统的全程优质护理,满足了患者的身心需求,缩短了住院时间,除2例并发肝硬化失代偿病死外,其余病情稳定。患者及其家属对优质护理满意度由原来的88%提高到98%。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受到关爱与支持,树立规范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囊内出血急诊手术1例护理体会
王影, 杨静, 张颖
2012, 36(3): 356-357.
摘要: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之一,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癌变,亦可发生囊性变。囊性变的腺体可因囊壁血管破裂而短期内腺体异常增大,但很少伴有腺体自发性破裂大出血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2011年5月23日,我科对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囊内出血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作报道。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研究进展
梁启胜, 刘玉传
2012, 36(3): 358-361.
摘要: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进行性增加、肺血管床进行性闭塞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是许多心肺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 [1-2]。过高的肺动脉压力可增加右心后负荷,引起右心肥大、扩张,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过去将PAH分为原发性PAH(PPH)和继发性PAH
抑癌基因p16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郝海波, 许培权
2012, 36(3): 361-363.
摘要:
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疾病,是多基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细胞周期中的任何一个相关基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一系列反应,有的甚至是不可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朝着恶性肿瘤方向发展。近几年有报道[1],抑癌基因p16的变异和恶性肿瘤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就抑癌基因p16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液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李静, 桂琳, 金强, 殷献录, 刘桂玲, 姚伟
2012, 36(3): 364-367.
摘要:
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dn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1989年由Gonnolly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分离出来,并发现其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活性,是作用最强和特异性最高的血管新生调控因子。VEGF不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在肿瘤细胞中亦有高表达。不仅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还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谷文文, 杜丹丽
2012, 36(3): 367-369.
摘要: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肿瘤细胞表达及脱落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体内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其存在于细胞胞质、胞核中或细胞膜表面,也可见于循环血液、其他体液或组织中。这些物质,有的只见于胚胎中;有的只在肿瘤患者体内出现;还有的在肿瘤患者体内超过正常人含量。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集中于免疫学、影像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而免疫学TM研究尤其备受关注。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TM被发现并应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中,现将近几年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研究较热的几个TM作一综述。
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对顺铂疗效的影响研究进展
齐晓艳, 张翠玲
2012, 36(3): 370-372.
摘要: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通道,由其介导的通讯方式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在细胞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稳定、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1]。顺铂是临床治疗肿瘤中广泛应用的化疗药物之一,但是肿瘤细胞对顺铂产生耐药性明显降低顺铂的疗效,关于顺铂耐药性产生的具体原因至今仍未阐明.研究发现GJIC与顺铂的治疗效果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但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因此,进一步阐明GJIC与顺铂之间的关系对于解决顺铂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