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39卷  第2期

个案报道
环孢素A对心房颤动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及血清中MMP-2、TIMP-2水平的影响
王茂林, 宣玲, 唐碧, 吴士礼, 周丽平, 包宗明
2014, 38(2): 141-144.
摘要: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ERP)、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AFCsA处理组。除对照组外,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药物经尾静脉注射法构建AF大鼠模型;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AF CsA处理组饮食加5 mgkg-1d-1CsA;对照组和AF组每天胃内注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心电图检测AF持续时间;测定心房ERP;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2及TI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心房ERP明显缩短(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增高,TIMP-2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AF组比较,AF CsA处理组AF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房ERP明显延长(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CsA具有抗AF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延长心房ERP从而改善大鼠心房电重构,以及调控MMP-2及TIMP-2表达而改善大鼠心房结构重构。
狼疮性肾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1例
邵冰
2014, 38(2): 144-144.
摘要:
患者女性,41 岁,因胸闷、低热、颜面水肿,伴间歇性关节红肿、游走性疼痛5 月余,于2011 年10月3 日入院。体格检查: T 37. 6 ℃,心率108 次/分,血压115 /70 mmHg; 胸背部皮肤可见充血样斑疹块,颌、腋下、腹股沟可触及1. 3 cm 2. 0 cm 淋巴结,质中等,活动无压痛; 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双肾区轻度叩击痛。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6. 39 109 /L,红细胞3. 02 1012 /L,血红蛋白83 g /L,中性粒细胞0. 748,淋巴细胞0. 089,单核细胞0.032,酸性粒细胞0. 162,嗜碱性粒细胞0. 000 2,血小板169 109 /L,网织红细胞0. 000 3,红细胞沉降率98 mm/h,狼疮细胞阴性。
巨大十二指肠间质瘤靶向治疗后手术切除1例
焦学飞, 逄锦忠
2014, 38(2): 280-280.
摘要: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其发病率非常低,占胃肠道肿瘤的0.2%,多发病于胃(60%)、小肠(30%),极少数情况下可发病于十二指肠[1]。我科于2010年4月收治1例巨大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现作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突发晨起黑便1次于2010年4月12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心肺正常,腹平软,剑突
Dandys综合征伴混合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1例
贾建平, 唱得龙, 戴嵩, 桑月红, 孙晓慧
2014, 38(2): 281-281.
摘要:
患者女性,60岁,以反复眩晕、头晕伴恶心、呕吐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头晕,晨起、夜间睡前起卧时或平卧转头时出现眩晕,时间约半分钟,伴恶心,有时伴有呕吐,吐出胃内容物,量不等,可伴有心悸、冷汗;平时有头晕,行走时症状明显,视物不清,跳跃感,无头痛、发热,无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曾多次至其他医院检查,诊断为眩晕症梅尼埃病等,行扩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均无明显好转。
基础医学
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fbp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马志刚, 钱中清
2014, 38(2): 145-147.
摘要:
目的:探讨克隆结核杆菌H37Ra菌株抗原fbpC基因及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结核杆菌弱毒性菌株H37Ra的编码基因fbpC,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通过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由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纳-聚丙烯酰胺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fbpC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相对分子量约33 000的重组蛋白。结论:重组质粒pET28a-fbpC成功构建和表达,为fbpc反应原性、免疫诊断价值的研究提供参考。
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率
王能, 李茂, 栾文斌, 项平
2014, 38(2): 148-160.
摘要:
目的:利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评价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存活率。方法:将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切断后5 d、7 d和14 d组。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和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切断后5 d、7 d和14 d组RGCs的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呈放射状分布,边界清晰,可见明显细胞突起,无渗漏现象;视神经切断组RGCs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细胞分布不均匀,并且可见吞噬死亡细胞碎片和从死亡细胞渗漏的荧光金的小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左眼与右眼RGCs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切断后RGCs进行性减少,切断后5 d、7 d和14 d组左眼RGCs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视神经切断后5 d、7 d和14 d存活率分别为53%、38%和13%。结论:荧光金逆行标记是评价视神经切断后RGCs存活率有效的方法。
大脑外侧裂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李成, 隋东莉, 曹承亮, 张浩轩, 王震寰
2014, 38(2): 151-154.
摘要:
目的:探讨大脑外侧裂在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0名正常成人颅脑连续横断面MRI数据,在e-film 2.1工作站中,采取连续追踪法及3D-Cursor技术准确识别外侧裂,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CS 8.0软件包中标记外侧裂并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外侧裂在Z=-18~33 mm层面范围内出现,随着层面下移依次呈现一字型、Y型、T型、L型和一字型的变化规律。依据从下向上岛叶在层面上的出现和消失的规律将外侧裂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外侧裂出现到岛叶出现层面;第二段,从岛叶出现到岛叶消失层面;第三段,从岛叶消失到外侧裂消失层面。左右半球三段垂直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大脑半球在Z=6~9 mm范围内,左侧大脑半球在Z=9~15 mm范围内大脑外侧裂弯曲折叠,左侧多于右侧。结论:大脑外侧裂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研究,可为外侧裂及相邻脑区病变的识别和定位,经外侧裂行鞍区、岛叶区及基底核区手术入路部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赵保明, 赵莉, 贺文欣, 王元元, 李徽徽, 周艳梅
2014, 38(2): 155-157.
摘要: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T2DM患者(病例组)和109名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别检测C677T和A1298C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并统计分析。结果:2组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发病中2个突变位点之间没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位点与T2DM的易感性无明显的相关性。
临床医学
盐酸替利定治疗中重度癌痛18例
翟云芝, 郑荣生, 毕明宏
2014, 38(2): 158-160.
摘要:
目的:评价盐酸替利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3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硫酸吗啡片20 mg,每日4次;试验组用盐酸替利定100 mg,每日4次,均连用5d。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记录疼痛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在用药前及第6天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结束后分别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结果:2组服药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服药后第2~5天的NRS评分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服药后第2~5天,2组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有效率试验组为77.8%,对照组为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利定和硫酸吗啡控制癌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可作为中重度癌痛的一线治疗。
恶性腹水中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张红云, 徐瑞芳, 燕善军
2014, 38(2): 161-163.
摘要:
目的:检测恶性腹水中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4例肝硬化腹水、20例结核性腹水、28例恶性腹水中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恶性腹水组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及结核性腹水组(P0.01)。结论: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在良恶性腹水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判定良恶性腹水的辅助诊断指标。
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率变异性及校正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徐玮, 宣玲, 卢冬雨, 王洪巨
2014, 38(2): 163-167.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值(TIB)、心率变异性(HRV)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31例,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病史,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组(对照组)30名。每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出TIB、HRV指标(PNN50、SDNN、SDANN、RMSSD)及校正QTcd,进行对比分析;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冠心病患者HRV指标与TIB、QTcd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比较所有研究对象不同范围QTcd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结果:SAP组、UAP组和AMI组的HRV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UAP组的HRV指标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1);AMI组的HRV指标较UAP组显著降低(P0.01);UAP组和AMI组的TIB均较对照组和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TIB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QTcd值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积分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Gensini积分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HRV指标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TIB和QTcd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QT60 ms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最高(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TIB、HRV指标、QTcd和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TIB、QTcd越大,而HRV越小;QTcd越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越高。TIB、HRV、QTcd对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作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
张奇, 张莉, 李旭文, 熊竹友, 王怀谷
2014, 38(2): 168-170.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uctionn drainage,VSD)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18例患者,彻底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定期抗生素药液冲洗创面,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网状中厚皮片植皮,再次用VSD敷料覆盖,负压吸引并给予植皮创面0.9%氯化钠注射液慢滴治疗。结果:伤口感染控制,创面肉芽新鲜,渗血明显,表面平坦,无组织坏死及异常渗出,给予植皮治疗后移植皮片存活良好,色泽淡红,血运正常,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4 d,平均应用VSD 2.5次。结论:VSD联合植皮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2例围手术期治疗
易婉婉, 崔培元, 范恒伟, 谈燚, 吴华, 吴斌全, 吴维
2014, 38(2): 171-173.
摘要: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施行PD中病例资料完整的72例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者21例(27例次),发生率29.17%;病死2例,病死率2.78%;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提高PD手术的安全性和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李宁, 王剑锋, 卜京丽, 周琦, 李娟, 岳晓丽
2014, 38(2): 174-175.
摘要:
目的:观察5%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31例31眼真菌性角膜炎行5%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并依据病情进行调整用药频次,联合伊曲康唑200 mg每天1次口服,观察患者疗效。结果:治疗25~45 d,26例治愈;2例好转;3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2例行结膜瓣遮盖,1例行角膜移植术。结论: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良好。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63例临床分析
郑重
2014, 38(2): 176-177.
摘要: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3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BPPV进行比较。结果:163例BPPV患者中男性占28.8%,女性占71.2%;40岁占68.7%,40岁占31.3%;其中后半规管型118例,水平半规管型44例,垂直半规管型1例;后半规管型BPPV眼震潜伏期短于水平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与水平半规管型眼震潜伏期和眼震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PV在临床上以女性多见,以后半规管型最多见,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比较潜伏期更长,但眩晕持续时间较短。
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陆忠华, 黄云海, 张乐, 汤华, 戴科军
2014, 38(2): 178-181.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2例鼻咽癌治疗前行螺旋CT动态扫描,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计算鼻咽癌和未受侵犯的翼外肌的灌注数据。患者均接受放疗,外照射至放疗剂量DT50 Gy时行鼻咽部CT复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和外照射放疗剂量DT50 Gy时肿瘤最大截面积,观察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功能参数与肿瘤消退率(Rs0~50)的关系。结果:52例鼻咽癌的BF、BV、MTT和PS分别为(385.7939.08)mlmin-1100 g-1,(14.4916.29)ml/100 g,(3.341.5)s和(65.1310.02)mlmin-1100 g-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F、BV、MTT、PS和肿瘤面积与Rs0~50均无相关关系(P0.05)。将Rs0~500.75定为放疗低敏感组,0.75为高敏感组,放疗高敏感组的BV和BF均显著高于放疗低敏感组(P0.01),而PS明显低于放疗高敏感组(P0.01)。结论:鼻咽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BV、BF能预测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分析
张礼周, 张振华, 梁佳佳, 方立庆, 李旭
2014, 38(2): 182-183.
摘要: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155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rtN236T、rtA181V、rtA181T耐药位点。结果:155例患者共检出基因型耐药16例,发生率为10.3%,其中rtN236T位点3例、rtA181V位点7例、rtA181T位点2例、rtA181V+rtA181T位点2例、rtA181T+rtN236T位点1例、rtN236T+rtA181V+rtA181T位点1例。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无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发生率并不高,疗效不佳可能与阿德福韦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能力较弱,病毒水平下降速度较慢有关。
木村病文献病例分析
庄万传, 夏瑞祥, 李秀梅
2014, 38(2): 184-186.
摘要:
目的:分析木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木村病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检索《万方数据》2001~2011年木村病的病例报道49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木村病主要表现为头颈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大涎腺侵犯,可合并肾病综合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血清IgE水平升高,双链DNA均阴性,病灶边界不清无包膜,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复发。有2例患者转化为恶性淋巴瘤。结论:木村病是一种病因未明、常累及周围淋巴结、大涎腺和肾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有向恶性淋巴瘤转化的倾向。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骆莉莉, 王欣
2014, 38(2): 187-189.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例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回肠末段多发性息肉瘤细胞累及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破坏淋巴滤泡;CD20、CD79、cyclinD1、CD5等抗原表达阳性。结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为套细胞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其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细胞免疫应答及与胃癌的关系
杨清峰, 江泳, 张旭, 周磊, 张爽
2014, 38(2): 190-193.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不同疾病宿主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及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患者血清干扰素(IFN-)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疾病患者胃黏膜病变局部IFN-及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水平较Hp阴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明显降低(P0.01);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患者血清IL-4水平随病变的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水平亦均无明显不同(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IFN-在Hp感染的浅表性胃炎中表达较高(P0.05),IL-4的表达与之相反,在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表达较高(P0.05)。结论:胃病变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特别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复杂性胆囊三角的处理
徐礼治, 汪继勇
2014, 38(2): 193-194.
摘要:
目的:通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两镜联合)在胆囊三角常规暴露困难中的运用,探讨如何减少胆管损伤及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两镜联合胆囊切除术中对胆囊三角的处理。结果:通过两镜联合解剖胆囊三角,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胆囊三角暴露困难者,通过两镜联合处理可降低手术中胆管损伤及中转开腹率。
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在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刘芳英, 钱叶长, 危蕾, 申燕华, 马伟, 王众福, 张善芳
2014, 38(2): 195-201.
摘要: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雾化吸入特普他林及布地奈德治疗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应用BiPAP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特普他林及布地奈德。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BiPAP联合雾化吸入特普他林与布地奈德治疗高龄患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邓星奇, 李艳艳, 顾薇, 周玲
2014, 38(2): 198-201.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变化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对183例SAP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出现SAP前3天及发病后第1、3、5、7天的CPIS,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2组CPIS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后CPIS均比发病前明显升高(P0.01);病死组发病后第1、3、5、7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存活组发病后第1、3、5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第7天则较第1天显著下降(P0.01)。发病后第5天且CPIS;6分时,与存活患者相比病死率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和93.4%;CPIS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当接受充分治疗后,发病后第5天CPIS轻度下降,而在没有充分的抗感染治疗时变化不明显。结论:CPIS作为肺部感染程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很好地预测SAP患者的预后。
地佐辛、喷他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汪胜友, 金文然, 王丽
2014, 38(2): 202-206.
摘要:
目的:探讨地佐辛、喷他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喷他佐辛组(P组)各40例。D组选用地佐辛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P组选用喷他佐辛1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均采用自控镇痛泵(100 ml)以负荷剂量2 ml+持续剂量2 ml/h+自控镇痛每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模式静脉镇痛。观察术后4、8、16、24和48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患者有效自控镇痛按压次数。结果:D组术后4、8、16、24和48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有效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与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和嗜睡等发生率均低于P组(P0.05~P0.01)。结论:地佐辛、喷他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地佐辛较喷他佐辛的不良反应少。
骨髓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董毅, 朱太岗, 张飞虎, 汤继春, 夏瑞祥, 曾庆曙, 葛健
2014, 38(2): 204-206.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分成AML初治组40例,缓解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抽取骨髓液2 ml,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CD16+/CD56+)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NK细胞数量的检测。结果:初治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较缓解组显著降低(P0.01)。缓解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间原始细胞数量和AML患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ML的预后指标,亦有助于指导治疗。
果胶铋三联与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陈睿, 季玲玲, 叶希平, 曹彬
2014, 38(2): 207-211.
摘要:
目的:比较果胶铋三联和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经电子胃镜和快速尿素酶方法确诊的Hp阳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共12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三联疗法组60例:果胶铋0.2 g 3次/日,克拉霉素0.5 g 2次/日,甲硝唑0.4 g,2次/日,1疗程为2周;四联疗法组:果胶铋、甲硝唑、克拉霉素用法用量同三联疗法,加用雷贝拉唑20 mg,2次/日,1个疗程为1周。疗程结束4周后行电子胃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复检。结果:125例均获随访,四联疗法组总有效率高于三联疗法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较三联疗法组短(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三联疗法组(P0.05),Hp根除率与三联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雷贝拉唑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其症状缓解时间、溃疡愈合,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三联疗法。
无创压力支持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疗效的比较
何卫华, 刘慧琴, 杨昆昆, 王六三, 王世昌
2014, 38(2): 209-211.
摘要:
目的:比较无创压力支持通气(NIPSV)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两种模式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23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随机分为NIPSV组(69例)及CPAP组(54例),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气管插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病死率和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S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CPAP组(P0.01)。CPAP组伴有高碳酸血症患者病死率高于NIPSV组(P0.05)。结论:NIPSV与CPAP在降低病死率与插管率方面的效果相当,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伴有二氧化碳增高时采用NIPSV治疗效果要优于CPAP。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重度痔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谭书锦, 别君
2014, 38(2): 212-214.
摘要:
目的:比较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Milligan-Morgan术(M-M)治疗重度痔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Ⅲ~Ⅳ期重度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5年随访资料,M-M组和PPH组各83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指数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期患者中,PPH组术后3年、5年复发率与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中,PPH组术后3年、5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均高于M-M组(P0.05)。结论:PPH治疗Ⅲ、Ⅳ期重度痔的近期疗效优于M-M,但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率较高。对于Ⅲ期脱垂性内痔或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宜选择PPH治疗,而对于Ⅳ期重度痔及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则应考虑以M-M进行治疗。
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
方芳
2014, 38(2): 215-217.
摘要:
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537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年龄分为低龄组144人,适龄组289人,大龄组80人,高龄组24人;按孕妇孕前BMI分为肥胖组9人,过重组44人、标准组416人,过轻组68人。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低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高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大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低龄组(P0.01)。孕前过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0.01),孕前过轻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亦明显低于孕前标准组(P0.01)。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情绪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
王卫华, 徐均陶, 张永葆, 马慧, 张欢
2014, 38(2): 217-219.
摘要:
目的:通过对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情绪识别能力的测验,探讨LA患者是否存在情绪认知功能的损害。方法:选取LA 72例(LA组),根据LA的程度不同分为LA1~3级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8名(HC组)。应用眼区情绪识别测验,对研究对象的情绪识别能力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观察其对喜、惊、恐、悲、厌、怒6种基本情绪的识别得分。结果:与HC组比较,LA组6种情绪识别得分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3级组在恐、悲、厌、怒情绪识别得分均低于LA1级组和LA2级组(P0.05~P0.01)。结论:LA患者存在情绪认知功能损害;LA程度越重,情绪识别能力损害越明显。
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朱峰, 黄启凌, 李莹莹, 柴彦艳
2014, 38(2): 220-223.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7.5 mg/kg,每6 h 1次,连用7 d。观察2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氧合指数(OI)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4 h、36 h及48 h的OI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治疗后12 h的OI、机械通气使用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较单用NCPAP治疗NRDS疗效好、安全。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郑夏林, 姜之全, 韩易, 徐德才
2014, 38(2): 223-224.
摘要: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与引流联合鞘内注射药物在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疗效比较。方法:经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62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单双日分治疗组31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对照组31例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联合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观察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96.8%(P0.01);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26例分析
杨晓松, 高峰, 王刚
2014, 38(2): 225-227.
摘要: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影响转归的因素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总结26例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手术治疗经过、术后并发症和近期肺功能变化。其中全肺切除术4例,单纯肺叶切除术20例,袖状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楔形切除术1例。结果: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10例(38.46%),病死1例(3.85%),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5例术后3个月复查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静吸复合全麻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
李熹, 和儒林, 汤芸芸, 洪松涛, 徐湘盛
2014, 38(2): 227-229.
摘要: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对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28例经皮肾镜手术患者给予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4~0.08 mg/kg、舒芬太尼4~6g/kg稀释到20 ml,2~3 min静脉缓慢注射完毕;丙泊酚1~2 mg、苯磺顺阿曲库胺0.15mg/kg、2%利多卡因1~2 mg/kg(65岁酌减)。静吸复合全麻期间严密监测、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深度、肌松,采取保温措施。结果:128例中2例出现灌洗吸收综合征,9例腹膜后冲洗外渗,2例因肾大出血行肾摘除术,其他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麻醉期间降低灌洗液压力、减少灌洗液量,可以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配伍复方土槿皮酊溶液治疗甲真菌感染22例
李丽
2014, 38(2): 229-230.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配伍复方土槿皮酊溶液治疗甲真菌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先用特比萘芬乳膏适量涂抹病甲上及甲缝中,使药物保留病甲上20 min,待病甲软化后,用消毒后的指甲刀削薄病甲或刮削松脆的病甲增厚部分,在修整的病甲上和甲缝中喷洒适量复方土槿皮酊溶液,10 min后再次在病甲上及甲缝中涂抹特比萘芬乳膏,不需封包。结果:22例(趾甲真菌感染18例,指甲真菌感染4例)中,临床治愈18例,显效2例(趾甲真菌感染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配伍复方土槿皮酊治疗甲真菌感染疗效较好,临床可推广使用。
蚌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王丹妮, 张勤, 张玉媛, 高金霞, 高扬丽
2014, 38(2): 231-234.
摘要:
目的:了解蚌埠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预防控制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按照分层抽样方法,从蚌埠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1 009名大学生,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大学生进行无记名方式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SCL-90总分均分(149.9146.27)分,总均分平均值为(1.670.51)分;SCL-90各因子均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总均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P0.05);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及各因子分与SCL-90总均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社会支持情况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学习压力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总应激量和社会支持总分对SCL-90总均分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从健康教育及加大社会支持等方面来预防和控制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干预对不同人群的有效性分析
罗爱军, 郭红, 邹永江, 盛玉霞, 张婧, 巨星, 武业琛
2014, 38(2): 234-236.
摘要:
目的:比较心理干预对新兵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研究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将新兵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分成2组,入组后对所有受试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现场交卷。新兵分为A组和B组,A组系统授课和训练,进行心理干预3个月,遇有应激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治疗;B组进行常规模式的军事训练。3个月后2组再测SCL-90。药物治疗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C组和D组,分别进行SCL-90量表测查,现场交卷。C组在精神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D组继续精神科的传统住院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评SCL-90。结果:A组干预后新兵心理障碍阳性症状者和C组精神分裂症症状严重程度均明显少于B组和D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新兵或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效,积极的心理治疗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很重要。
影像医学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谢宗玉, 徐凌忠
2014, 38(2): 237-240.
摘要: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为AD患者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以及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结果:52例AD中,Stanford A型12例,Stanford B型40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内膜片,76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及再破口位置98处。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结论:64排螺旋CTA对A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迅速准确诊断AD,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诊断脊柱结核11例
陈岩
2014, 38(2): 241-243.
摘要:
目的:探讨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1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4例,3个及3个以上椎体受累5例。11例均见椎体骨质破坏,表现为虫蚀状,其中6例出现跳跃病灶,T1加权像(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3例,表现为椎间盘变形,失去正常结构,在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受累椎间隙狭窄。寒性脓肿4例,T1WI多呈低信号,T2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为不规则及环形强化。结论:MRI对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
经直肠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景红霞, 杨波, 郑光美, 白姣, 彭月享
2014, 38(2): 243-245.
摘要: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直肠和经腹检查的53例患者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0.38%,经直肠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45%。结论:经直肠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腹超声,在不适合做经阴道超声的情况下,经直肠超声值得推广使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丁文君, 郭艳, 于海晶, 段园园, 尹吉明
2014, 38(2): 246-247.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A)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SA起始段、颅外段椎动脉、上肢动脉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状况。结果:18例SSS中17例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例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完全性窃血11例,不完全性窃血7例,1例患侧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窃血程度降级。结论:SSS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和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SA狭窄与窃血程度相关,但非绝对关系,不能单纯依靠椎动脉血流方向与频谱改变判断SA或无名动脉的狭窄程度与窃血。
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医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效果评价
明丽娟, 齐玉龙, 赵静, 荣梅生, 徐凌忠
2014, 38(2): 248-251.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网络成瘾(IA)医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8名IA医学生分为对照组30名和观察组28名,对照组日常进行一般的说服教育和管理;观察组以CBT为构架,设计方案,进行认知和行为训练干预,每周2次,每次1.0~1.5 h,共计10周。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2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CBT干预后观察组干预有效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1),2组干预前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心理总分、强迫、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等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干预后心理总分、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敌对评分亦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P0.01)。而躯体化、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评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干预对于IA医学生戒除网瘾和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况调查与分析
朱敬蕊, 崔琢, 谢琪芳, 汪振林
2014, 38(2): 252-254.
摘要:
目的:调查并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对2011年11月10日所有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表和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结果:2 006例患者中,医院感染4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39%,例次感染率2.54%,感染率最高科室是ICU;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培养出病原菌14株;抗菌药物使用率是40.13%,使用率最高的科室是ICU和儿科。结论:对感染率较高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及干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母婴感染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分析
徐灼均, 徐宁, 梁映亮, 张杰良, 隋洪
2014, 38(2): 255-256.
摘要:
目的:分析梅毒抗体阳性待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为新生儿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及其新生儿使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和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TPPA)试验进行检测,比较母婴RPR的滴度。结果: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阳性88例,阴性43例;131例新生儿RPR滴度阳性48例,阴性83例。母婴梅毒滴度等级相关系数为0.85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越高,新生儿RPR滴度阳性率也越高。临床上对梅毒抗体阳性的产妇应联合检测母婴的RPR和TPPA试验。
尿潜血阳性患者2次晨尿中红细胞形态比较
蔡旭君, 韦建武, 韩莹, 付晓燕, 姜鸿杰
2014, 38(2): 257-258.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尿患者2次晨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差异,从中选择较好的尿液标本留取方式。方法:采用尿液分析仪筛选出尿潜血阳性的空腹患者147例,留取同一患者的第1次晨尿,并间隔1 h后留取第2次晨尿,2 h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尿中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特异性、临床诊断总符合率、误诊率、敏感性以及漏诊率。结果: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血尿患者第1次晨尿和第2次晨尿红细胞形态检测结果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第1次晨尿和第2次晨尿的特异性分别为65.0%和93.3%,临床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80.3%和90.5%,误诊率分别为35.0%和6.7%,敏感性分别为96.6%和94.3%,漏诊率分别为3.4%和5.8%。结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纠正用第1次晨尿做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选择第2次晨尿做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更为准确。
目标管理法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焦旸, 高涌, 项同生, 刘群芳, 余朝文, 陈景侠, 韩梅, 邵东芳
2014, 38(2): 259-261.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法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2年新护士30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法培训,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结束后对2组护士进行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和全科室护士再评价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目标管理法是一种有效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可明显提高培训质量。
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全层眼睑缺损的护理
杨洪霞, 杨梅, 王静, 周萍, 刘应凌
2014, 38(2): 261-262.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全层眼睑缺损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10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重度眼睑缺损行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口腔护理、手术切口的护理。结果:10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或眼部感染,移植片无撕脱;术后随访6~12个月,除1例下睑轻度退缩外,眼睑外观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硬腭黏膜移植片及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及移位。结论:对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术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口腔护理、手术切口的观察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口腔感染和眼部感染,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直接送软管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中的应用
贾虹, 王丽梅, 常久静
2014, 38(2): 263-264.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送软管法行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将106例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53例采用直接送软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1%(P0.01)。结论:直接送软管法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成功率。
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护理配合
邓娟, 付琴, 刘淇
2014, 38(2): 264-266.
摘要: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8例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常规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准备好各种用药和器械,检查其性能确保术中安全使用;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协助麻醉及手术医生对患者复苏,拔除气管插管,护送回病房并完成交接。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手术,手术配合满意,手术时间110~160 min,术中出血80~100 ml;术后24~48 h肛门排气,开始进食;术后5~7 d出院,术后访视效果良好。结论:高质量的术前访视、术中技术操作配合熟练和术后常规护理,是手术成功率高的重要保证。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动脉采血操作规范调查
万美玲, 李敏, 章敏之, 冯改菊, 杨凡
2014, 38(2): 266-268.
摘要: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动脉采血操作规范情况,为提高ICU动脉采血技术质量和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动脉采血操作规范调查表对深圳市某二甲医院20名ICU护士的800次动脉采血操作进行调查,观察采血操作规范和得分情况。结果:动脉采血操作规范得分为(8.601.18)分,操作规范得分较差的前三项为: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采血后穿刺点按压时间。ICU护士动脉采血操作规范得分在护士的性别、年龄、职称、ICU工作年限、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和患者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ICU护士动脉采血操作欠规范;护理管理者需重视年轻护士的培养,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同时注意监管。
重度产后出血5例护理体会
秦娟, 毛晓燕
2014, 38(2): 269-270.
摘要:
目的:总结重度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例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积极配合抢救,纠正失血性休克,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保证各引流管通畅,指导产妇高营养饮食和正确哺乳方法。结果:5例患者住院10~15 d均康复出院,新生儿均成活。结论:对重度产后出血患者采取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配合抢救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不同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疗效观察
王庆兰, 邱艳茹
2014, 38(2): 270-271.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效果。方法:将67例放射性口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配制成漱口液漱口,观察组用西帕依固龈液漱口。治疗2周后检查2组患者的口腔黏膜情况。结果:2种漱口液对放射性口腔炎均有效果,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帕依固龈液治疗放射性口腔炎有很好的效果。
CXCL12/CXCR4信号通路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艳军, 杨清玲, 陈昌杰
2014, 38(2): 272-275.
摘要:
趋化因子是一类结构相似,对某些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趋化因子12(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中通过几个不同途径使细胞内信号发生改变,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运动、黏附、侵袭、转移和分泌等,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就近年来CXCL12/CXCR4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CXCL12与CXCR4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趋化因子是由一组相对分子量在8 000~12 000的小分子细胞因子组成的具有化学趋化性的细胞因子大家族,是对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蛋白酶体抑制剂与大肠癌关系研究进展
余琪, 彭炜
2014, 38(2): 275-279.
摘要: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年死亡率为5.07/10万人,在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1]。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大肠癌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以及放化疗,但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有研究[2]表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的异常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在大肠癌中同样如此。UPS突变会导致对靶蛋白的调控能力丧失,从而引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