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40卷  第10期

基础医学
微小RNA-125b及其靶基因信号素分子4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遵兰, 卢晓辉, 王洋洋, 吴海华, 夏春磊, 陈素莲, 杨清玲, 陈昌杰
2015, 40(10): 1301-1304.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 (microRNA,miR)-125b及其靶基因信号素分子(SEMA)4C在乳腺癌组织(BRCR)及其癌旁正常组织(NCT)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4例BRCR及其NCT中miR-125b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BRCR及其NCT中SEMA4C的表达。统计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 雌、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联性。结果: SEMA4C表达在BRCR中高于NCT, SEMA4C表达在淋巴结转移和cerbB-2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和P< 0.05), 而在患者年龄, 组织学分级, 肿瘤临床分期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表达在BRCR中低于NCT(P< 0.05), 其表达在SEMA4C、淋巴结转移以及cerb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22)。结论: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EMA4C表达升高, miR-125b表达降低, 两者均与cerbB-2过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 提示SEMA4C为miR-125b靶基因之一, miR-125b可能是一个新的乳腺癌标志物。
JAKs家族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周黎黎, 耿英华, 朱俊锋
2015, 40(10): 1305-1308.
摘要:
目的: 分析JAKs家族基因在不同时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AKs家族基因在不同时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RT-PCR法分别检测AML初治组、复发组、完全缓解组(CR组)以及正常对照组(NC组)骨髓MNC细胞中JAKs家族基因(JAK1、JAK2、JAK3和TYK2 mRNA)的表达。同时对初治组患者随访3年, 统计3年生存率。结果: 初治组和复发组AML患者JAK3和TYK2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R组和NC组(P< 0.05~P< 0.01), 4组JAK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初治组和复发组以及CR组和NC组间JAKs家族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1、JAK2、JAK3和TYK2阳性组和阴性组间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 JAK1、JAK2、JAK3和TYK2 mRNA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依次为36.75%、33.12%、22.13%和19.07%, 而阴性表达者依次为46.56%、41.25%、39.55%和37.02%。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JAK3和TYK2 mRNA阳性表达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JAKs家族基因在AML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JAK3和TYK2 mRNA表达阳性与CR和总体生存率关系密切, 直接影响预后。
胃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袁圆, 年峰
2015, 40(10): 1309-1311.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60例中BRMS1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BRMS1蛋白低表达(35.0%), 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M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异常低表达, 且其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一定关系。
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制作验证血管端-侧吻合的手术模型可行性评价
于仁朝, 李健, 张业森, 马骏, 赵永轩, 苏贺先
2015, 40(10): 1312-1314,1317.
摘要:
目的: 建立SD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 验证血管端-侧吻合的手术模型可行性。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 将右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气管下面的组织, 与左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 记录缝合针数及吻合时间, 1个月后取吻合口血管行HE染色及脑组织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成功建成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 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吻合7针, 平均吻合时间(40±5)min。吻合1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显示吻合口愈合良好, 大脑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显示无脑缺血灶。结论: 模型制作成功率高, 能保证脑组织血液灌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颈总动脉周围的分支血管及神经。模型可应用于烟雾病外科治疗及插入性血管移植的临床研究。
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的影响
郭宏焘, 阮彩莲
2015, 40(10): 1315-1317.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含量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低氧训练方案分为慢性组11只、急性组12只、对照组9只。慢性组行慢性间歇低氧训练, 首先置于低压氧舱, 模拟海拔3 km, 每日持续4 h, 训练2周;再模拟海拔5 km, 每日持续4 h, 训练2周;最后模拟海拔8 km, 放置4 h。急性组立即置于模拟海拔8 km, 放置4 h。对照组则不行低氧训练。低氧期满后, 断头处死大鼠, 分离心肌线粒体, 测定ATP酶活性。结果: 慢性组ATP酶含量(9.04±4.71)μmol·mg-1·h-1, 均较急性组(4.96±1.17)μmol·mg-1·h-1和对照组(4.38±0.95)μmol·mg-1·h-1明显升高(P< 0.01)。慢性组Na+、K+-ATP酶活性(2.55±1.41)μmol·mg-1·h-1, 与急性组(2.66±1.07)μmol·mg-1·h-1和对照组(3.08±1.37)μmol·mg-1·h-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Ca2+、Mg2+-ATP酶活性(1.17±0.34)μmol·mg-11·h-1与对照组(1.28±0.42)μmol·mg-1·h-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较急性组(0.58±0.14)μmol·mg-1·h-1明显升高(P< 0.01)。结论: 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可增强Ca2+、Mg2+-ATP酶活性, 同时能够显著增加ATP酶含量, 有助于提高心肌运动功能, 使大鼠适应低氧环境。
大学生科技园地
大学生短时心率变异性分析
王胜, 程珊珊, 马晓琦, 徐康, 刘开放, 王丹妮, 石波
2015, 40(10): 1318-1320.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短时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采用便携式心电记录仪记录410名大学生静坐状态5 min心电图, 并按性别分组进行HRV时域、频域及Poincaré散点图分析。结果: 女性大学生时域指标中平均R-R间期、正常R-R间期标准差和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均低于男性大学生(P<0.05~P<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和总功率女性大学生均低于男性大学生(P<0.05~P<0.01), 而极低频功率、标准化的低频功率、标准化的高频功率和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incaré散点图指标中, 散点图宽度和长度值女性大学生均低于男性大学生(P<0.05)。结论: 大学生短时HRV时域指标、部分频域指标以及Poincaré散点图指标与性别有关, 研究结果可为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统计学参考依据。
蚌埠市龙子湖区女性乳腺钼靶检查结果分析
党军, 王玲玲, 殷智云
2015, 40(10): 1320-1322.
摘要:
目的: 了解蚌埠市龙子湖区女性乳腺患病情况, 分析致病高危因素, 以期探讨科学合理的乳腺疾病预防措施。方法: 对蚌埠市龙子湖区妇女宣传乳腺健康预防知识, 将自愿参加研究的1 288名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并结合乳腺钼靶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 发现患乳腺疾病834人, 患病率64.75%, 其中乳腺增生症676例, 乳腺良性肿瘤144例, 乳腺癌3例, 其他乳腺疾病11例。31~40岁和41~50岁调查对象的乳腺疾病患病率均高于21~30岁、51~60岁以及大于61岁者(P<0.05)。结论: 蚌埠市龙子湖区女性乳腺疾病患病率较高, 应定期防癌检查,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乳腺疾病的二级预防。
临床医学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张从利, 李晓红, 任丽, 梅玫
2015, 40(10): 1323-1325.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2组, 其中快速康复手术治疗组(观察组)30例, 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实施手术, 应用限制性输液管理模式, 术中变温毯保温, 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0例, 采用常规全麻实施手术, 术后采用常规静脉镇痛泵。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切皮时、标本取出时及术毕时的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水平, 并观察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切皮时、标本取出时和术毕各时点血糖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 且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各时点水平(P<0.01);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标本取出时及术毕时各时点血糖水平较麻醉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 而血清皮质醇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早期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效果
许波, 刘先富, 张明亮, 田怀杲
2015, 40(10): 1326-1327.
摘要: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和胸前神经(ATN)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确诊为早期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整保留ICBN和ATN的65例(保留组), 切断ICBN和ATN 55例(切断组)。术后对2组患侧胸肌萎缩情况和上臂内侧感觉进行比较, 并观察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保留组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和胸大肌萎缩程度均明显低于切断组(P<0.01)。随访6~36个月, 2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和ATN可有效减少患侧胸肌萎缩, 减少上肢并发症且不增加患者复发转移危险。
甲状腺手术中2种显露喉返神经方法的比较
刘先富, 韩福生
2015, 40(10): 1328-1329,1332.
摘要:
目的: 比较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法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法显露喉返神经的效果。方法: 120例甲状腺手术中, 根据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方式不同分为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组65例(99条次)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组55例(57条次)。分别比较2组寻找喉返神经时间(即游离好甲状腺开始寻找喉返神经至找到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即寻找喉返神经时的出血量)及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2种方法寻找喉返神经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一过性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法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法显露喉返神经均能简便、有效地寻找到喉返神经, 并能够有效保护喉返神经不受损伤, 术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在直视下灵活采用2种方式解剖、寻找喉返神经。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术前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30例
王亮亮, 李玉芝, 王丽华
2015, 40(10): 1330-1332.
摘要: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术前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方法: 60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 30例术前采用1~2个疗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的静脉化疗(化疗组), 之后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3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1), 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术前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显著, 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 减少淋巴结转移,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胸片呈不同表现的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
罗明鑫, 华山, 魏文, 方识进, 王定荣
2015, 40(10): 1333-1335.
摘要:
目的: 探讨胸片呈不同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患儿的T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选择MPP患儿156例,根据胸片是否呈大叶性肺炎改变分为2组, 其中A组患儿胸片呈大叶性改变;B组患儿胸片呈支气管肺炎或云絮状改变。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6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3组患儿的T细胞亚群并比较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儿的CD4+和CD4+/CD8+均较C组明显降低, 而CD8+则显著升高, 其中A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 免疫损伤在MPP的起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年龄较大的MPP患儿, 胸片表现易呈大叶性肺炎, 且受到的免疫抑制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张严
2015, 40(10): 1335-1337.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98眼)翼状胬肉患者, 随机分为A、B 2组。A组42例(50眼)予以常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 B组42例(48眼)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治愈率、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复发率4.2%, 低于A组的20.0%(P<0.05), B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4.1±1.9)d, 少于A组的(6.9±2.3)d(P<0.01);B组患者术后明显不适者2例(4.2%), 少于A组的13例(26.0%)(P<0.01)。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促进角膜创面上皮愈合, 降低复发率,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轻,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及磷酸二酯酶4D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患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王剑南, 杨兆宁, 隋强
2015, 40(10): 1338-1340.
摘要:
目的: 分析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及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易患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CI患者396例作为病例组, 另选取3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运用PCR检测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分析2组受检者ALOX5AP基因中SG13S89、SG13S114和PDE4D基因中SNP83的多态性, 分析ALOX5AP及PDE4D基因多态性与CI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SG13S89中AG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调整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后, SG13S89中AG基因型是增加CI发生的危险性因素(P< 0.05);AT型及SAD型CI患者SG13S89基因中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后分析发现, 女性是增加SG13S89基因中的AG基因型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SG13S89中的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使得CI的频率高于其他等位基因, 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介导的血管炎性反应实现, 而未发现SG13S114及SNP83基因的多态性与CI有关。
不同营养供给方式对无胃肠道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和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
陈康, 刘伯飞, 顾小宇, 许海军, 吴振东, 秦夏
2015, 40(10): 1341-1343.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营养供给方式对无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和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138例脓毒症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肠内营养液组及顿服营养液组, 各69例, 分别实施肠内营养液持续输注及营养液顿服, 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3%及13.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血糖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上升(P< 0.01), 但肠内营养液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 0.01)。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8%及15.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GIDF)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P< 0.01), 肠内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15 d后GIDF及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GIDF评分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结论: 持续灌注肠内营养液较顿服营养液而言具有相仿的高血糖、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 但其在保证能量供给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效果, 可作为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
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尿酸对妊娠期糖尿病肾功能的评价作用
徐飞, 阮红杰
2015, 40(10): 1344-134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检测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待产分娩的GDM住院患者99例(GDM组), 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孕妇99例为对照组。对Scr、BUN、UA 3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GDM组血清U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组血清BUN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UA值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UA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是GDM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替吉奥联合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
葛宁, 詹必红, 常娜, 臧春宝
2015, 40(10): 1346-1349.
摘要:
目的: 探讨替吉奥(S1)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 体部伽马刀治疗时用真空垫和三维立体定向体架固定, 增强CT扫描, 肿瘤靶区外扩10 mm为计划靶区, 50%等剂量线包绕95%计划靶区为处方剂量线, 每次350~450 cGy, 5次/周。10~12次完成。肿瘤边缘总剂量:4 200~4 950 cGy。69例中联合组36例, 行体部伽马刀治疗联合口服S1 40 mg/m2,2次/天, 口服21 d, 28 d为1个周期, 口服4个周期;对照组33例, 单纯行体部伽马刀治疗。结果: 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6.11%、77.78%, 对照组分别为63.63%、54.54%, 联合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18%, 对照组77.4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均可耐受, 经积极治疗可好转, 未发生治疗相关性病死亡。结论: S1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提高1年生存率, 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减轻化学性膀胱炎症状的疗效观察
曹勇, 张文峰, 申玉芳, 刘坤
2015, 40(10): 1349-1351.
摘要:
目的: 应用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肿瘤术后由灌注化疗药物引起的膀胱炎, 观察其疗效。方法: 44例膀胱癌术后因行化疗药物灌注引起化学性膀胱炎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各22例, 对照组单独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治疗组给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服用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治疗4周后, 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24 h内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膀胱区疼痛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在改善平均24 h内排尿次数和膀胱区疼痛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 2组在改善平均24 h内尿急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 h内平均每次排尿量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由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引起的化学性膀胱炎, 能明显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增加膀胱容量, 减轻患者痛苦, 其疗效优于单用索利那新。
正畸治疗患者不同结扎方式对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
余树容, 陈浩
2015, 40(10): 1352-1353,1356.
摘要: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3种不同结扎方式对牙面菌斑指数(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畸治疗患者90例, 按结扎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橡皮圈结扎组(Ⅰ组)、结扎丝结扎组(Ⅱ组)和AO自锁托槽组(Ⅲ组)。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后第6个月测量患者的PLI和SBI。结果: 矫治前3组PLI和S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矫治后6个月PLI和SBI均较矫治前明显增高(P<0.01)。矫治后6个月Ⅰ组PLI和SBI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 Ⅱ组PLI显著高于Ⅲ组(P<0.01), Ⅱ组和Ⅲ组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O自锁托槽和结扎丝结扎方式在预防牙菌斑和牙龈炎症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橡皮圈结扎方式, 可在正畸治疗中推广应用。
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王淇
2015, 40(10): 1354-1356.
摘要: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心肌病未接受血管重建患者7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利尿剂、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醛固酮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查B型利钠肽、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2%, 对照组为80.6%, 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 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B型利钠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 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出院后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56%, 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 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同糖耐量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张智娟, 罗神周
2015, 40(10): 1357-1359,1363.
摘要:
目的: 了解妊娠期不同糖耐量孕妇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变化情况, 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进行产检的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和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糖耐量受损组(GIGT)和妊娠期糖尿病组(GDM)。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值, 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INS)水平, ELISA法检测血清APN水平, 分析各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3组孕妇年龄、孕周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孕妇孕晚期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空腹血糖(FPG)、FINS水平在NGT组、GIGT组和GDM组水平逐渐升高,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亦逐渐升高, 而APN水平在3组间逐渐降低(P<0.01)。以年龄、孕周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血清APN水平与孕晚期BMI及血清FPG、FINS以及HOMA-IR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0.01)。以APN为应变量进行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FPG、FINS水平均是血清APN水平改变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GDM组血清APN水平最低, 且APN水平与HOMA-IR呈负性相关, 提示APN作为GDM的保护因子之一, 是INS的增敏剂。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许春奇, 孙得永, 吕秀英, 程仁力, 程琼
2015, 40(10): 1360-1363.
摘要: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将98例急性缺血性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血塞通和奥拉西坦治疗, 疗程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曲美他嗪口服, 20 mg, 每天3次。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2、3周应用简易智能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和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并在用药前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1、2、3周简易智能量表评分逐渐升高、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和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逐渐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 第2周后所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83.7%, 高于对照组的20.4%(P<0.01);同时治疗组TCH、TG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而对照组TG和HCY水平亦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曲美他嗪既能降低TCH、TG和HCY的水平, 减少缺血性VD的发作, 又能治疗急性缺血性VD, 2周后疗效显著。
UROSTYMTM盆底生物反馈仪对产后盆底肌肉损伤的评估
洪海燕, 朱致, 丁佩芳
2015, 40(10): 1364-1365.
摘要:
目的: 探讨UROSTYMTM盆底生物反馈仪对产后盆底肌肉损伤的评估。方法: 使用UROSTYMTM盆底生物反馈仪监测产妇盆底肌肉收缩力, 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阴道分娩的初产妇盆底肌肉损伤率明显低于第二次阴道分娩的产妇(P<0.01);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与第二次剖宫产的产妇盆底肌肉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与剖宫产的初产妇盆底肌肉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阴道分娩的产妇盆底肌肉损伤率显著高于第二次剖宫产的产妇(P<0.01)。结论: 应尽早针对经阴道分娩的经产妇进行早期产后盆底肌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概率。
不同修复方式下颌磨牙根纵裂半切术后疗效分析
刘硕, 常谨
2015, 40(10): 1366-1368.
摘要:
目的: 分析下颌磨牙不同方式半切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实施半切术治疗的122例患者(134颗)临床资料, 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单端全冠组(26颗)、单端固定桥组(50颗)和双端固定桥组(58颗), 对3种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修复后对患者实施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 显示3种修复治疗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24个月的随访发现, 单端固定桥组和双端固定桥组修复治疗的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单端全冠组(P<0.01)。3组实施半切术后患者牙周袋的深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 单端全冠组术后24个月和单端固定桥组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根分叉牙槽嵴比均高于术前(P<0.05~P<0.01), 而双端固定桥组根分叉牙槽嵴比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半切术前, 需对牙纵裂及尖周炎、牙周炎及根折、器械分离等进行判断, 当病变仅涉及到一个根时, 可将牙根及相连部分的牙体冠部一并切除, 当病变为根分叉以及患牙出现髓室底穿, 确定牙根周组织仍呈健康状态, 可实施半切牙体, 将近远中根予以保留, 并依据2个双尖牙的形状实施单冠以及联冠修复。
食管癌与肾癌并存2例报道
冯少彬, 李金丽
2015, 40(10): 1368-1370.
摘要:
肺滑膜肉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杜金耀, 吴礼高
2015, 40(10): 1370-1372.
摘要:
目的: 探讨肺滑膜肉瘤(SS)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影像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3例肺SS的相关临床资料、CT特点、肿块大体特点及镜下特点, 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肺SS CT显示肺野密度不均匀的团块状阴影, 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或胖梭形, 核呈梭形或卵圆形, 胞质少而不清晰, 瘤细胞间可见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结果EMA (+)、CK(+)、CD99(+)、Vim(+)。结论: 通过CT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提高肺S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减少误诊。
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45例
解岗
2015, 40(10): 1373-1374.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方法: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 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临床表现等因素, 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其中30例采用额颞切口大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 13例采用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 2例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 血肿清除>90% 42例, 70%~80% 1例, <50%2例。随访1~12个月,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3例, 中残20例, 重残1例, 植物生存1例, 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及术后合理的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 改善其预后。
影像医学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陈刘成, 杨丙奎, 唐路, 王小双, 王雪娟, 王雅杰
2015, 40(10): 1375-1377,1381.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 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 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 动脉狭窄17例, 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 血管异常起源8例, 烟雾病5例, 动静脉畸形4例, 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 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可推广应用。
多排螺旋CT术前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郭飞, 马宜传, 张俊祥, 贾贤杰, 孙影, 周成超
2015, 40(10): 1378-1381.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 指导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 对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对检出的淋巴结分别从长径、短长径比值、密度及强化程度等4个方面判定淋巴结转移,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淋巴结长径≥8 mm、短长径比值≥0.7、淋巴结平扫CT值≥25 Hu及淋巴结强化程度≥75 Hu作为CT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标准, 与病理结果对照一致性较好。结论: CT三期增强扫描从淋巴结长径、短长径比值、密度及强化程度等4个方面, 对胃癌术前淋巴结有无转移可以作出初步判断, 对临床选择合理术式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早孕期不同类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与胎儿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关系
刘细斌, 周芳, 谢许萍, 林清兰, 杨晓君
2015, 40(10): 1382-1384.
摘要:
目的: 探讨早孕期不同类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与胎儿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监测静脉导管血流频谱, 根据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将不同频谱波型分为Ⅰ、Ⅱ、Ⅲ 3型。分析不同频谱波型与先天性疾病和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 Ⅲ型波型胎儿可能有先天性疾病, 诊断率为6/7, 特异度97.8%;Ⅱ型波型主要在头臂长≤60 cm的胎儿中多见。结论: 早孕期的静脉导管波型可以作为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判断标准之一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丁文君, 李骁, 郭艳, 于海晶
2015, 40(10): 1385-138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87例, 与经阴道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图像特征, 观察病变处血流状态,测量血流阻力指数。结果: 经阴道彩超检查误诊2例、漏诊3例, 诊断总符合率94%, 其中子宫内膜增生、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94%、100%、89%,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与内膜癌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阴道彩超检查对于各种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 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是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方法。
检验医学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与常用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钟政荣, 徐云侠, 丁淑琴, 张伦军, 丁晓琳, 胡建国
2015, 40(10): 1387-1389.
摘要:
目的: 评估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与血清免疫和生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14例乙肝患者血清,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法、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检测血清中的HBV-DN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分析各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214例中, HBV-DNA阳性率为57.48%;HBeAg阳性率为28.04%。HBV-DNA载量与HBsAg和ALT水平均无相关关系(P>0.05), 但与HBeAg水平密切相关(P<0.01), HBV-DNA阳性组的HBeAg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结论: HBV-DNA载量与HBeAg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与HBsAg和ALT水平无相关性, HBsAg水平作为HBV-DNA的替代方法仍需进一步验证。
白细胞增高对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影响的探讨
王锦, 郭晖, 丁淑琴, 张强, 钟政荣
2015, 40(10): 1390-1391,1394.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 (WBC) 增高对血红蛋白(Hb)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血液标本90份, 其中WBC值在(10~<20)×109/L、(20~<40)×109/L、≥40×109/L的标本各30份, 分别通过XE-2100型血液分析仪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比色法检测各标本的Hb值, 其中HiCN比色法首先在660 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其浊度, 然后高速离心去除WBC, 用上清液进行比色。观察2次测定Hb值的变化。结果: WBC值≥40×109/L, 会对Hb结果产生影响, 且WBC值越高, 产生的浊度越大, 对Hb的影响越明显(P<0.01)。结论: 高WBC的存在将使Hb测定值假性增高, 使用HiCN稀释血液, 高速离心去除WBC后再比色测定可有效消除WBC异常增高对Hb的影响。
TP-ELISA、TRUST和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孙红, 朱安友, 郭普, 张伦军
2015, 40(10): 1392-1394.
摘要: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TP-ELISA法对临床标本作梅毒筛查, 对筛查出的93例阳性标本和16例样本与临界质控吸光度比值(S/CO)在0.80~0.99范围内的灰区标本进一步做TRUST和TPPA检测。结果: TP-ELISA法检出的93例梅毒阳性标本, 经TPPA确证阳性83例, 弱阳性6例, 阳性符合率95.70%(89/93)。TP-ELISA 法检出的93例梅毒阳性标本中有32例TRUST阳性, 且TPPA确证试验均为阳性;而61例TRUST阴性标本中, TPPA确证阳性51例, 弱阳性6例, 阴性4例。16例S/CO值在0.80~0.99之间的灰区标本, 经TPPA确证1例为阳性, 1例为弱阳性。结论: 梅毒TP-ELISA法筛查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TP-ELISA阳性标本先以TRUST确证, 而对于TRUST阴性标本需进一步采用TPPA确证;对S/CO值在0.80~0.99之间的灰区标本也应用TPPA确证, 以减少梅毒的误诊和漏诊。
滁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亚型分析
马贵凤
2015, 40(10): 1395-1398.
摘要:
目的: 了解滁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基因亚型及年龄特点。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技术, 对2012年滁州地区7家医院送检的2 554例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HPV 23种基因型检测。结果: 2 554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557例, 感染率21.81%,基因型82未检出。单一感染率16.33%,双重感染率3.92%,三重以上感染率1.57%。阳性患者中高危型以HPV16、58和52型为主,低危型主要以HPV43、81型为主。23种基因型中感染率前5位是HPV16、58、43、52、81。感染的高峰年龄主要分布在19~30岁;HPV16感染率3.99%, HPV16混合其他亚型感染率1.61%;HPV16感染主要分布在61~70岁;单一和三重以上感染的高峰年龄分布在19~30岁,双重感染高峰年龄分布在51~60岁。结论: 滁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以HPV16、58和43为主要的流行亚型, 且HPV感染呈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东芝TBA-120FR型与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较
石巍, 严开斌, 李红林
2015, 40(10): 1398-1400.
摘要:
目的: 比对并分析东芝TBA-120FR型与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 评价2台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以参加省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为参比检测系统(X), 东芝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为实验检测系统(Y),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2文件的要求连续5 d共选取40份血清标本(包含高、中、低值)进行8个项目的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偏差, 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结果: 2种型号生化分析仪8个项目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0.975, 相关性良好, 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偏差除白蛋白、总胆固醇在低值处的相对偏差>1/2 CLIA' 88(%)允许误差, 不可接受外, 其余都<1/2 CLIA' 88(%)允许误差, 可被接受。结论: 同一实验室有2台或2台以上的生化分析仪开展相同检测项目时, 应定期进行比对试验, 以实现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药 学
基于投影寻踪法的多西他赛药物利用评价
刘雁, 赵玉茹, 郭道华, 王慕华, 马露露, 邢蓉
2015, 40(10): 1401-1403.
摘要:
目的: 利用投影寻踪法对多西他赛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方法: 制定多西他赛药物利用评价标准, 投影寻踪法对某三甲医院2014年1~3月的219份多西他赛处方点评表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结果: 通过投影得到一维投影值, 发现用药顺序、预处理和用量用法在多西他赛药物利用评价中影响程度较大。在对医嘱点评表进行分析的时候得到其合理百分比>90%的占89.97%。在所有医嘱点评表中, 其最低百分比达到86.93%。78份病历中Ci为1的55例(70.51%), 0.95~1 5例(6.41%), 0.90~<0.95 10例(12.82%),0.85~<0.90 8例(10.26%)。结论: 运用投影寻踪法对多西他赛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 可以定量分析该药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能为临床提供有效地药物使用方案,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不良反应161例分析
郭道华, 胡永全, 李薇红, 余美玲, 邢蓉, 师佩兰
2015, 40(10): 1404-1407.
摘要: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其特点, 为预防ADR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年8~10月上报的1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 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基本信息缺失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61例中, <18岁及>60岁患者均有较高的ADR发生率, 分别为26例(16.1%)和63例(39.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多(89例, 55.3%);中成药发生ADR最多(37例, 23.0%);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 30.4%);药师ADR的上报率(95例, 59.0%)高于临床医师和护士。结论: ADR报告监测工作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精神卫生
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程鹏, 朋文佳
2015, 40(10): 1408-1411.
摘要: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临床专业实习生的总体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和SCL-90量表), 对蚌埠医学院临床专业2010年级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共457人进行人口学资料的调查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结果: 临床实习生SCL-90各项指标中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青年组常模(P<0.01);而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女生的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各评分均高于男生(P<0.05~P<0.01), 男生的敌对因子评分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偏执评分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P<0.01);单亲家庭实习生在SCL-90各因子评分上均高于双亲家庭实习生(P<0.05~P<0.01);准备考研与不准备考研的实习生SCL-90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全国大学生常模;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方面均存在不同。
医学教育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要求的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吕静竹, 陈昌杰, 杨清玲, 张晓洁
2015, 40(10): 1412-1414,1419.
摘要:
目的: 以“卓越医生”为教育培养目标, 对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方法: 在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教育改革实验班”(实验班)中实施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 并将其教学效果与普通班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班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与查阅和阅读文献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效果均明显优于普通班(P<0.01)。结论: 在教学效果上, 特别是在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上, 探究式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更加有利于“卓越医生”的培养需要。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视域下的医学专业英语有效教学应用研究
杨姗姗, 郭书法, 刘佳佳, 甄长慧
2015, 40(10): 1415-1419.
摘要:
目的: 探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视域下医学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 将临床医学系2012级A、B 2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A班(182名)作为实验组, 将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B班(188名)作为对照组, 采用词汇讲授+语法翻译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反思性学习3个维度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及评价方法。结果: 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医学专业英语学习者满意度和教学质量均有提高。结论: 有效教学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实现意义的主动建构, 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护理学
三甲医院急诊护士离职原因的质性研究
万娟, 齐玉龙
2015, 40(10): 1420-1422.
摘要:
目的: 了解急诊护士离职原因, 为医院管理者降低在职护士离职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 对12名急诊离职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 对访谈结果整理分析。结果: 通过录音、分析、对照、确认提炼主题, 急诊护士离职原因主要为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特殊及不成熟的管理系统、社会家庭支持、组织承诺低、对急诊护士胜任能力要求高等。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为急诊护士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提供情感支持,减少离职率。
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静脉输液渗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从艳, 周英, 张培培, 孙青, 倪红霞, 赵梅君, 鲍丽, 杨学梅
2015, 40(10): 1423-1425.
摘要: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渗出情况, 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1 680例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渗出情况, 分析其发生输液渗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53例患者遵医嘱静脉输液治疗, 共38例患者49例次发生输液渗出, 输液渗出发生率为2.62%, 年发生率为3.37%, 发生密度为1.29。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输液工具、操作护士工作年限、是否第一次输液和当天有无陪护者间的静脉输液渗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1~和>60岁年龄段、输液当天无陪护和护士工作年限低均为静脉输液渗出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男性、年龄<10岁和>60岁年龄段的患者输液时特别需要加强巡视, 责任护士需告知患者住院陪护人员的重要性, 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 输液全程需严密观察穿刺处局部皮肤情况, 减少静脉输液渗出发生。
护理干预改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评价
高扬清, 徐群, 谢朝红, 何霞
2015, 40(10): 1426-1429.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手术治疗的耳鼻喉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 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另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行耳鼻喉部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监测2组患者术后24 h和72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72 h镇痛药使用率、疼痛分级以及总体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和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72 h后的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疼痛率分别为12.0%和6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0.0%,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值得推广。
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分析
唐小华
2015, 40(10): 1429-1431.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 对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48名骨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骨科护理人员中, 年龄≥40岁人文关怀能力高于<40者(P<0.01), 工作年限≥10年高于<10年(P<0.01), 职称为护师及以上者高于护士(P<0.01), 学历本科及以上者高于大、中专者(P<0.01)。结论: 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均是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各种影响因素, 实施分层次继续教育培训, 逐渐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 最终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心电监护仪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徐兵, 杨丽娟, 戴明红
2015, 40(10): 1432-1434.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符合PICC指征的新生儿, 在置管前接心电监护, 调心电监护仪至Ⅱ导联, 所显示的心律为正常心电图。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的注射器接5.5号头皮针并连接肝素帽, 排尽空气后, 与PICC的导管体外末端连接待用, PICC导管送至预订长度后, 将右胸导联夹与PICC的导管连接处头皮针相连接, 根据心电监护仪P波的变化, 判断导管尖端是否在上腔静脉, 并以胸部X线片结果作为判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PICC的导管头端位置的准确度。结果: 40例中32例心电图有P波及P波特征性改变, 胸部X线片显示均在上腔静脉中或下段;4例不在位, 胸部X线片显示不在位;4例不确定, 胸部X线片显示3例不在位, 位于右心房下部1例。心电监护仪判断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度92.5%。2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心电监护显示有特征性P波时, 可判断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无特征性P波或判断不确定时, 多提示导管头端异位。
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介入术前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吴章淑
2015, 40(10): 1434-1436.
摘要: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介入术前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术前、术后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 包括术前给患者介绍介入术环境及仪器, 指导正确在床上大小便、肢体制动和心理疏导。术后鼓励患者每天饮水800~1 200 ml, 每1~2 h对其背部及术侧肢体进行按摩, 适时变换体位和腹式呼吸, 严密观察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的发生。然后对2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 对其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 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9.1%, 对照组34.5%, 其中研究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4.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P<0.01)。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 降低术后皮下血肿发生率。
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需求分析
梁鸽, 谢晖
2015, 40(10): 1437-1440.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家庭、养老机构、医院分层便利抽取老年慢性病患者516例, 采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选择意愿问卷、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能力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慢性病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长期照护的比例最高(53.3%)。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平均月收入、宗教信仰、是否患有脑血管疾病及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能力程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选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长期照护地点有不同需求意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问卷总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长期照护的比例最高;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平均月收入、宗教信仰、是否患有脑血管疾病及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能力程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场所的主观需求意愿不同。
腹腔术后肠梗阻早期使用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的护理
刘静静
2015, 40(10): 1440-1441.
摘要:
目的: 探讨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在腹腔术后肠梗阻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腹腔术后肠梗阻患者6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重力影响静脉滴入;观察组采用微量泵以2 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生长抑素6 mg;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与腹痛缓解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腹腔术后肠梗阻早期使用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能缩短护理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提高疗效。
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杨丽娟, 徐兵, 邢彩英, 戴明红, 杨丽君
2015, 40(10): 1442-1444.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与带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3年1~6月PICC置管患儿141例(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 包括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更换敷料、更换输液接头及冲封管等, 观察局部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及断管与堵管的发生率。并与2012年7~12月行常规护理的PICC置管患儿12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局部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早产儿PICC局部静脉炎及堵管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手背远端逆行穿刺法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胡玉萍, 兰晓娥, 桂萍, 孙美蓉
2015, 40(10): 1444-1445.
摘要:
目的: 探讨逆行静脉穿刺法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长期输液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予以传统的顺行静脉穿刺法, 观察组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法, 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效果。结果: 2种静脉穿刺法液体最大滴速无明显不同,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 而局部液体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采用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法均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易于固定,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细节护理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
白引珠, 杨莉, 王颖
2015, 40(10): 1446-144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加强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实施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全面细节护理干预, 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护理满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加强细节护理干预, 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和住院时间, 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浆细胞性乳腺炎围手术期护理
朱灵利, 况敬英, 金艳, 王玉曼
2015, 40(10): 1448-1449.
摘要: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乳头乳晕复合体及引流管的护理。结果: 28例患者在围手术护理干预下减少了焦躁情绪, 顺利手术, 术后恢复良好, 外形美观, 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 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前紧张, 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与鼓励下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患者的恢复。
改变灌肠液温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陈志敏
2015, 40(10): 1450-1451.
摘要:
目的: 探讨改变灌肠液温度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18例UC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灌肠液温度39~41 ℃治疗;将2010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20例UC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灌肠液温度改变为37~38 ℃。观察2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和疗效。结果: 观察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为(2.12±0.52)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02±0.30)h(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1%(P<0.01) 。结论: 改变灌肠液温度可以延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 提高UC的疗效。
术前造口定位用于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的护理观察
霍蕊, 徐凌忠, 张明洁, 焦文芹
2015, 40(10): 1451-1453.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中减少造口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造口定位方法。方法: 将低位直肠癌需Miles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造口定位, 对照组由手术医生术中随机进行造口定位。比较2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皮肤黏膜分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处肿瘤复发、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平均每个造口袋使用时间。结果: 2组患者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狭窄和造口处肿瘤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8~P=1.000)。观察组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造口脱垂和造口旁疝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41~P=0.018)。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每天护理时间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术前造口定位有助于减少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 方便患者的自我护理。
综 述
心理契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黎丹丹, 齐玉龙
2015, 40(10): 1454-1457.
摘要:
微小RNA-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阮芳芳, 姜维美
2015, 40(10): 1457-1459.
摘要:
个案报道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血透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1例
刘俊生
2015, 40(10): 1459-1460.
摘要:
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1例
干艳捷, 何摇琼, 王家宁
2015, 40(10): 1461-146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