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34卷  第1期

基础医学
三羟异黄酮对丙烯酰胺致小脑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江城梅, 赵文红, 赵红, 申玲, 王丹妮
2009, 34(1): 1-4.
摘要: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对丙烯酰胺引起小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丙烯酰胺诱导的小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观察自主性行为;测定氧化应激功能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质(MDA),电镜观察神经元细胞的变化,并观察三羟异黄酮的保护作用。结果:染毒组自主性行为的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生化指标染毒组大鼠的小脑组织中GSH、SOD与对照组比较含量减少(P<0.01),MDA含量增加(P<0.01)。电镜下,神经元细胞水肿,线粒体空泡样改变,出现凋亡小体,三羟异黄酮(50、100 mg·kg-1·d-1)能够使GSH、SOD含量增加,MDA减少,细胞形态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三羟异黄酮能够抑制丙烯酰胺诱导的小脑神经细胞凋亡。
转染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唐晓燕, 夏俊, 张克昌, 陈俊霞, 崔秀云
2009, 34(1): 5-8.
摘要:
目的: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上调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水平,探讨RI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RI基因转入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高表达RI的亚克隆细胞系MDA-MB-231/pLNCX-RI。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鉴定RI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RI的亚克隆细胞系MDA-MB-231/pLNCX-RI;MTT结果显示,转染的RI基因能抑制细胞恶性增殖(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转染的RI基因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RI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恶性增殖。
bcl-2和bax在三氧化二砷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
高绪锋, 陈昌杰, 王东萍, 章尧
2009, 34(1): 9-11.
摘要:
目的:探讨bcl-2和bax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方法:7.5μmol/L的As2O3作用HL-60细胞12、24 h,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bcl-2和bax基因mRNA表达及相应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7.5μmol/L的As2O3作用HL-60细胞12、24 h后,bcl-2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65.02±4.69)%、(40.70±3.94)%,bax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46.71±4.26)%、(95.65±5.57)%,Western-blot检测bcl-2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为(56.34±6.45)%、(42.01±3.01)%,bax蛋白质表达分别是(50.65±4.50)%、(66.78±5.05)%,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2O3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下调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同时上调bax mRNA和蛋白质表达,可能是As2O3诱导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之一。
扩张皮瓣下自体耳廓软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刘光, 李光早, 张莉, 徐静, 王琛, 熊竹友
2009, 34(1): 12-14.
摘要:
目的:探讨扩张皮瓣对自体移植软骨生长及组织学形态的影响。方法:在10只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背部预制扩张皮瓣,取幼兔耳廓中部相对应的两个1 cm×1 cm的软骨(分别用于测量和观察)置于扩张皮瓣下(实验组),左侧背部未扩张区域(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移植软骨,每周采集1次观察软骨标本,共8周,作组织学观察,第8周末取出测量软骨进行面积测量。结果:实验组软骨增长了76.27%,对照组增长了52.95%(P<0.01)。镜下观察:实验组软骨前2周软骨活力下降、基质分泌减少,第3~8周软骨活力增强,第6周达到高峰,以后软骨活力逐步下降,但仍高于移植前软骨。对照组软骨第1周软骨活性略有下降,第2周软骨形态基本和移植前软骨一致,第3~8周软骨活力增强,在第5周为高峰期。结论:幼兔耳廓软骨自体移植于扩张皮瓣后成活良好,生长呈曲线过程,实验组软骨增长较对照组快。
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表达及其意义
吴良霞, 林晓亮, 徐敏, 张建华
2009, 34(1): 15-17.
摘要: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观察地塞米松(DX)、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表达IP-10、Mig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分为哮喘组、DX组、BCG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哮喘组分别于实验第1、3、5、7、9、11、13天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10μg致敏,第21天起予1% OVA 5 ml雾化吸入30 min,每天1次,连续7天,激发哮喘。DX组在雾化吸入前30 min,按2 mg/kg腹腔注射DX溶液。BCG组在致敏前7、3、1天分别皮内注射BCG 0.025 mg。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各组小鼠于末次雾化吸入24 h后,制备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P-10、Mig表达。结果:哮喘组IP-1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DX组明显降低(P<0.05),BCG组IP-10表达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Mig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DX组和BCG组增加(P<0.05)。结论: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P-10表达增加,Mig表达降低;DX可以下调IP-10、上调Mig的表达;BCG上调Mig的表达,但对IP-10作用不明显。趋化因子IP-10、Mig参与哮喘发病过程,DX与BCG可不同程度干预IP-10、Mig的表达。
四逆汤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赵瑾, 杨卫东, 汪思应
2009, 34(1): 18-20.
摘要: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心肺复苏组(CPR组)、四逆汤组(SND组)。大鼠颈外静脉内快速注入2%氯化钾,致呼吸、心跳骤停,6 min后复苏;60 min后,取大脑皮层制备10%组织匀浆,测LDH活力、MDA含量。C组动物术前用生理盐水(0.1 ml/100 g)灌胃3天后,仅完成所必要的手术操作,不做任何处理;SND组动物术前用四逆汤灌胃(0.1 ml/100 g)3天。结果:SND组脑组织匀浆LDH活力显著高于CPR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CPR组(P<0.01),但SND组的LDH和MDA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四逆汤对心肺复苏后脑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细胞膜来实现的。
大学生科技园地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支原体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
陈超, 吕旭军
2009, 34(1): 21-22.
摘要:
目的:了解本地区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对21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并同时进行9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在不同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培养24 h共检出80株解脲脲原体(Uu)和12株人型支原体(Mh),9例为两种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培养的总阳性率为43.81%。培养48 h共检出95株Uu和32株Mh,26例为两种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培养的总阳性率为60.48%。Uu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24 h分别已达52%和31%,培养48 h分别达到83%和63%;Mh也呈同样趋势。交沙霉素和普那霉素的抑菌能力最强,其耐药率Uu为1%,但普那霉素毒性较大。结论: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应在培养48 h报告,交沙霉素应作为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CD3700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异常提示与镜检结果对比分析
刘先海, 陈晓燕, 吴俊英
2009, 34(1): 22-24.
摘要:
目的:探讨CELL-DYN3700型血细胞分析仪(CD3700)对形态异常白细胞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名健康人体检时仪器检测有未成熟粒细胞(IG)/杆状核粒细胞(BAND)、原始幼稚细胞(BALST)、异形淋巴细胞(V-L)提示和184例白血病等患者仪器检测时有上述异常提示的标本分别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形态学分析。结果:仪器自动化分析体检标本异常提示与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白血病等疾病标本的异常提示有高度特异性,并且与显微镜形态学分析结果高度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700作血细胞分析时,对正常体检标本常有假阳性提示;对白血病等疾病虽然有较符合的阳性提示率,但提示结果的百分比可信度不高,仍需结合显微镜检查进行分析。
短篇报道
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丁玲
2009, 34(1): 24-24.
摘要:
患者23岁,G1P1。2004年10月足月剖宫产一女婴,节育环避孕。
肾性高血压伴高血压脑病1列
符弟
2009, 34(1): 68-68.
摘要:
患者男性,3l岁。头痛10余天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呕吐为喷射状,近2天伴低热,频繁呃逆、烦躁答语迟缓。
临床医学
子宫颈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Ⅰa1期子宫颈癌99例分析
李群, 唐兆前, 郭苏阳
2009, 34(1): 25-28.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Ⅰa1期子宫颈癌诊治中的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99例CIN2~3级及Ⅰa1期子宫颈癌患者采用冷刀或电刀锥形切除子宫颈的治疗方法,分析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CIN2级患者锥切术后有20%(6/30)升为CIN3级。锥切术后发现CIN3级合并早期浸润癌者占8.96%,锥切术前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2.73%。单纯行子宫颈锥切术的92例患者随访至2007年1月30日无一例复发。术后早期出血发生率18.48%,晚期出血发生率9.78%,感染发生率4.34%。术后成功妊娠分娩率44.0%。结论: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子宫颈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仍有不同;对子宫颈病变范围较大,阴道镜诊断不满意的CIN2级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既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又可彻底切除病灶。对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CIN 3级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并发症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可以预防。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亲和围生儿的影响
沈禾, 张艳
2009, 34(1): 28-29.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亲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Ⅰ~Ⅱ级者妊娠结局良好,心功能Ⅲ~Ⅳ级者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早产率、孕妇心衰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母婴预后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心功能Ⅰ~Ⅱ级者可以在密切监护下经阴道分娩,心功能Ⅲ~Ⅳ级者要加强监测,定期产前检查,及时终止妊娠,改善母儿预后。
乙酰肝素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郑晓东, 毛大华
2009, 34(1): 30-32.
摘要: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在14例乳腺纤维腺瘤和8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Hpa的阳性表达率为72.96%,显著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组中的表达(P<0.005);Hpa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况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Hpa可能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并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刘莉, 汪建
2009, 34(1): 32-33.
摘要: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显微镜下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初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270例(286眼),术后随访6~42个月。结果:259眼痊愈,27眼复发,其中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9.0%,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11.4%。结论: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简单易行,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行之有效的方法。
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
严明, 华春媛, 张梅, 李祖阁
2009, 34(1): 34-36.
摘要: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80例ASAⅠ~Ⅱ级LC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60例,A组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C组术前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地塞米松10mg和氟哌利多20μg/kg,观察术后48 h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8.3%,B组、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6.7%和8.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小剂量氟哌利多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的关系
李卓伶, 姜婷, 何东仪
2009, 34(1): 36-37.
摘要: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标法检查45例RA组、31例骨关节炎(OA)组患者和32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ICTP水平及RA组的血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PR)水平。结果:RA组中ICT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A组(P<0.01)。ICTP与ESR和CRP均有相关关系(P<0.01)。ICTP与RA患者X线分期无相关关系。结论:ICTP检测对RA诊断和判断病情活动情况有一定意义。
医院感染2058例调查分析
王俊燕
2009, 34(1): 38-39.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 28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 058例,感染率4.8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33.47%),以ICU感染率为最高(39.45%)。病原体共检出485株,其中G-杆菌占42.89%,G+球菌占25.98%,真菌占31.13%。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水肿的手术治疗探讨
曹永胜, 方经宏, 朱光宇
2009, 34(1): 40-4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并急性脑水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3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水肿患者。结果:32例早期手术27例中恢复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病死9例,病死率33.3%。保守治疗失败后5例手术恢复良好1例,重残1例,病死3例。结论: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对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水肿较为有效,并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早期拔管加面罩辅助呼吸预防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观察
张桥
2009, 34(1): 41-42.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拔管加面罩辅助呼吸用于预防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早拔组。结果:早拔组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较轻,正常组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较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与拔管前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早期拔管加面罩辅助呼吸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1例疗效观察
马进, 高明
2009, 34(1): 43-45.
摘要:
目的: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对21例HMD患儿使用PS,观察其在使用PS前和使用后各时段肺功能指标、呼吸机参数的变化以及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儿用药后PaO2、PaCO2、氧合指数(OI)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1~P<0.05)。病死率14.3%,并发症发生率:肺炎61.9%,肺出血9.5%,动脉导管未闭9.5%,颅内出血4.8%,气漏4.8%。结论:PS治疗新生儿HMD疗效显著,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过期妊娠引产的利弊分析
刘敏
2009, 34(1): 45-46.
摘要: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引产的利弊。方法:过期妊娠(孕41周~41+6周)276例,分为引产组192例,自然分娩组84例,对观察资料进行利弊分析。结果:引产组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自然临产组(P<0.05)。引产组宫颈Bishop评分<4分者剖宫产率为56.3%,高于评分≥ 7分者。结论:妊娠41周后,应适时终止妊娠,子宫颈条件不成熟者,予促子宫颈成熟后引产终止妊娠。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8例分析
杨友忠, 陈新生, 施正生, 毛以成, 方晖, 汪文斌, 罗斌, 李志宏, 王俊, 赵鹏
2009, 34(1): 47-4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方法:分析8例快速自然消散的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72 h内8例硬膜下血肿均完全消散。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是血液重新分布的结果,并不是血肿的吸收。有助于快速消散的因素有脑萎缩、蛛网膜破裂、颅骨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等。
心肌致密化不全10例分析
邹家庆
2009, 34(1): 48-49.
摘要: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先天性心肌发育不良且罕见,目前认为是属于与基因相关的原发性心肌病,由于认识不足,其临床中经常被误诊。心肌致密化不全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故充分认识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时准确的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像医学
彩色多普勒检测胎儿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
彭光生, 王玲
2009, 34(1): 49-52.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选择胎儿最佳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测60例正常晚孕(正常组)和32例临床判断为宫内缺氧胎儿(缺氧组)的肾动脉(RA)、脐动脉(UmA)、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末速度(Vs)、舒张期末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Vs/Vd值,记录各数值并与围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氧组胎儿RA、UmA、MCA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均有较明显变化,其中以缺氧组胎儿RA的R、UmA的Vs/Vd值及MCAPI/RAPI值变化明显,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3项指标检测,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敏感性达95%,特异性达100%,其余几项指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结论:联合运用RA RI、UmA Vs/Vd、MCA PI/RA PI 3项指标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有一定参考价值。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沈俊杰, 李华灿, 乐宇民
2009, 34(1): 53-55.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溶栓治疗疗效资料,探讨有效的介入治疗ANFH的方法。方法:对临床和影像诊断为ANFH的32例共51个股骨头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股骨头供血血管主要来自髂外动脉的旋股内动脉的分支,占89%;DSA表现为缺血性、淤血性、缺血和淤血并存。结论:超选择性插管介入溶栓术是ANFH有效的治疗手段。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郑维民, 国志义, 宋向巍
2009, 34(1): 55-56.
摘要: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包括T2WI、T1WI及FLAIR序列和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进行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在T2WI与T1WI为等信号,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DWI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及多发性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较大帮助。DWI较常规MRI及CT敏感,对疑有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加做DWI检查。
检验医学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A、TSGF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王亚明
2009, 34(1): 57-5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realbumin,P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法分别检测169例恶性肿瘤患者、24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PA、TSGF,并以3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良性肿瘤组血清PA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TSGF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血清PA (除肾癌患者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TSGF均显著升高(P<0.01)。PA阳性率为72.19%,特异性为93.33%;TSGF阳性率为62.13%,特异性为86.67%;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9.88%。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A、TSGF含量变化明显,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符合率。
绝经后糖耐量减低者性激素的变化
叶志恒, 储小宏, 贾丽, 赵广碧, 吴帮庆
2009, 34(1): 59-60.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者性激素的变化。方法:将绝经后女性分为IGT组25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空腹胰岛素(INS)、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结果:绝经后IGT组E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FSH、LH、T、空腹INS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性激素是反映绝经后女性糖耐量减低者代谢变化的指标之一。
男性淋病患者奈瑟球菌57株药敏分析
肖航
2009, 34(1): 61-62.
摘要:
目的:了解男性淋病患者奈瑟球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方法:纸片扩散法检测57株淋病奈瑟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药敏。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PNG),以对四环素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 19 mm推测为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病奈瑟球菌(TRNG)。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敏感性分别为12.3%、17.5%、28.1%;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耐药性分别为5.3%、3.5%、5.3%;无大观霉素耐药株。57株中检出14株PPNG菌株(24.6%),16株(28.1%)疑为TRNG。结论: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性严重,这些药物已不再适合用于淋病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大观霉素仍是一线用药,但应重视中介株,否则导致严重耐药性。
DNA扩增法检测46,XX男性Y特异序列临床意义
梁玉华, 廖亚平, 李中文
2009, 34(1): 63-64.
摘要:
目的:探讨DNA扩增法检测46,XX男性的Y特异序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Y染色体特异DNA体外扩增法。结果:电泳显示有Y染色体特异DNA重复序列出现。结论:DNA扩增法检测46,XX的Y特异序列对该征的病因学研究和检测方法学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中老年人血清葡萄糖、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分析
施志农, 陈健康
2009, 34(1): 64-66.
摘要: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中老年人群血糖(BG)、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水平现状。方法:选取体检≥ 40岁的中老年人2 333名,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BG、BUN、TC、TG等项目的检测。结果:BG同年龄段男女除50~岁(P<0.05)外,余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在40~、50~岁两个年龄段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C在40~、60~、70~岁三个年龄段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在40~、50~、60~岁三个年龄段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老年体检的4个项目全部在合适范围的百分率,男为39.13%,女为47.25%。结论:BG、BUN、TC、TG水平随年龄变化而变化。BG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BUN、TC、TG存在性别差异。4个项目中以TC出现问题最为明显。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sIL-2R、IL-5、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赵成国, 许文龙
2009, 34(1): 66-68.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sIL-2R、IL-5、IL-10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IL-5、IL-10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P感染组、普通肺炎组患儿血清中sIL-2R、IL-5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MP感染组患儿血清中sIL-2R、IL-5的水平同普通肺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患儿血清中IL-10的水平比普通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和P<0.01);而普通肺炎组患儿血清中IL-10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患儿血清sIL-2R、IL-5、IL-10的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变化,对支原体肺炎的辅助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护理学
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5例护理体会
亓晓燕, 孙友芳
2009, 34(1): 69-71.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5例下肢ASO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结果:15例术后缺血症状均得以改善,皮温明显升高,血管彩色多普勒示吻合口通畅,血流速度接近正常。患肢踝肱指数(AB I)>0.8(平均0.96)。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ASO的有力保障,可帮助患者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调查
王素侠, 张华伟, 郭琼
2009, 34(1): 71-72.
摘要: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职业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问卷调查120名实习护生的基本情况、对职业安全防护的认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结果:120名实习护生中,曾经至少发生1次锐器损伤的有87名。中专、大专、本科各学历层次间无明显不同(P>0.05);80.0%以上的同学对一些需要注意操作细节又较难理解的护理防护知识掌握不好。有的虽然在理论方面掌握较好,但实际操作正确率很低(<23.3%)。在大部分护理职业防护内容的掌握和实际应用方面,各学历层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应对的差异与对该问题认识程度有关,而与专业学历无明显关系,应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培训,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习惯,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
江凤霞, 田丽梅, 高中艳
2009, 34(1): 73-74.
摘要: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恶性肿瘤患者腹腔灌注化疗中的护理。方法:17例腹腔恶性肿瘤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氟尿嘧啶、顺铂灌注化疗,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灌注中、灌注后护理。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灌注化疗,无一例导管脱出。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灌注化疗,对腹壁及腹腔内脏刺激性小,方法简便,适合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腔内灌注化疗。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杨迎春, 王文学, 卞秀芹
2009, 34(1): 74-76.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及时吸痰,良好气道湿化,正确套管护理,加强皮肤护理等措施。结果:30例中清醒的患者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昏迷的患者家属给予支持和理解,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出现痰痂堵塞气道而被迫拔管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后果。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顺利排痰,促进早期拔管。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孙惠, 陈勤芳
2009, 34(1): 76-77.
摘要: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6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术期观察和护理。结果:322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4%,余4例经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改用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植入冠状动脉支架386枝。术中发生心律失常7例,低血压3例,心绞痛1例;术后穿刺点渗血4例,前臂皮下瘀斑4例,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甩手法在指尖血样采集中的应用
王玮
2009, 34(1): 78-79.
摘要:
目的:探讨甩手法在指尖血液采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双手无名指分别用甩手法和常规法采集指尖血液,采用自身对照观察两种采血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和指尖血糖值。结果:甩手法采血一次成功率为90%,常规法采血一次成功率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指尖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甩手法应用于指尖血液采集,可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且不影响检验结果。
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张玲
2009, 34(1): 79-80.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进展期胃癌腹腔动脉灌注化疗术的护理体会
马秀珍, 陈俊峰
2009, 34(1): 80-81.
摘要:
胃癌是我国恶性消化道肿瘤的首位疾患,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我国胃癌患者多数就诊已是进展期,手术切除率低,尤其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比率更少。国内资料,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15%左右,国外资料也仅有5%-4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韩平
2009, 34(1): 81-82.
摘要: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突发,早期机体应激,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物质分解亢进,多呈现明显的负氮平衡,影响机体各器官和系统功能,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1]。早期肠内摄食不但可确保营养补充,而且可以减轻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强度,维持肠屏障功能,预防因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对治疗、康复、预后都有积极作用。
综述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
纵晓英
2009, 34(1): 83-85.
摘要: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近年发现的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肾脏损害疾病。主要是指马兜铃酸引起的急性、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致急性、慢性肾衰竭和肾小管酸中毒。
腹腔内高压和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张舒龙, 李仕青
2009, 34(1): 85-87.
摘要:
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是指持续的或反复的腹腔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12 mmHg。当IAP持续≥ 20 mmHg并直接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即形成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1]。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腹腔内压力。
人工晶体因素对后囊混浊的影响研究进展
冯先余, 陶黎明
2009, 34(1): 87-90.
摘要:
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eifieation,PCO)是白内障术后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PCO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
幽门螺杆菌及其L型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罗彦丽, 于东红
2009, 34(1): 90-92.
摘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染色阴性、微需氧细菌,进入人胃在低pH值环境中生长繁殖。据报道,在发达国家40%成人感染Hp,发展中国家成人Hp感染率高达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