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34卷  第9期

基础医学
改性聚乳酸与Schwann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邵正仁, 颜玲, 陈卡娜
2009, 34(9): 753-755.
摘要:
目的:对不同的改性聚乳酸材料进行Schwann细胞(SC)生物相容性观察。方法:采用细胞增殖度法,观察不同材料浸提液对SC增殖影响,进行毒性评级;采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细胞形态以及黏附情况。结果:除2#材料(PLA-g-HEMH)的高浓度浸提液毒级为2级外,其余毒级均为0~1级,细胞生长良好,其黏附性较未改性聚乳酸高,但所有材料SC的黏附性仍低于培养板(P<0.01)。结论:改性后的材料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其表面亲水性增加,但2#材料可能在改性过程中表面酸度增加,在处理上有必要改进。
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和产生IFN-γ、IL-4水平研究
胡守锋, 王雪梅, 孙新, 方强, 夏惠, 焦玉萌
2009, 34(9): 756-758.
摘要:
目的: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生IFN-γ、IL-4的水平,探讨T细胞亚群在感染免疫中的调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PBMC中T细胞亚群比例和IFN-γ/IL-4水平;用Cellquest软件或WinMDI2.8软件数据分析。结果:猪囊尾蚴病患者T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较正常人升高(P<0.01),CD4+/CD8+比值亦较正常人升高(P<0.01);PBMC中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与正常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囊尾蚴病患者PBMC中CD3+、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
限制性体位对大鼠膈肌功能改变的影响
马丽, 李桂军, 方迎艳, 关宿东
2009, 34(9): 759-761.
摘要:
目的:研究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限制性体位组,每组10只。限制性体位组大鼠双前肢固定悬挂12h后,应用体外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单收缩力(Pt)、最大强直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并测量刺激频率在10、20、40、60、100 Hz的张力,绘制张力-频率曲线。同时测定膈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膈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限制性体位组大鼠Pt、Po均低于对照组(P<0.01);CT、1/2RT均高于对照组(P<0.01)。给予10、20、40、60、100Hz的电压刺激膈肌时,限制性体位组大鼠膈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其组织SOD、SDH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肌丝紊乱、断裂,线粒体空泡化或囊泡化,有髓板样物形成;肌浆网明显扩张。结论: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肌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收缩功能下降,可能与SOD、SDH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有关。
硫酸镁预处理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吕鸿燕, 朱旭友, 陈前芬
2009, 34(9): 762-764.
摘要:
目的:探讨硫酸镁(MgSO4)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小鼠5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再灌组和硫酸镁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态监测脑电图变化,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脑组织NO含量和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结果:硫酸镁预处理各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轻于再灌组。假手术组及硫酸镁预处理各组脑组织NO含量和NOS、iNOS活性均低于缺血再灌组(P<0.05~P<0.01)。结论:硫酸镁预处理可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OS及iNOS活性、减少NO含量有关。
临床医学
c-myc RNA干扰增强肺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刘黎明, 张永, 胡俊峰
2009, 34(9): 765-768.
摘要:
目的:探讨c-myc RNA干扰后肺腺癌细胞A549对吉西他滨敏感性的改变。方法:构建c-myc特异RNA小干扰(siRNA)的表达载体,转染A549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c-myc特异siRNA的细胞株,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c-myc基因表达水平。吉西他滨作用于干扰有效A549细胞,分为GE+siRNA组、GE组、siRNA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例,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吸光度,流式细胞仪测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c-myc-siRNA表达载体。c-myc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71.9%和85.6%。吉西他滨作用于c-myc-siRNA细胞其吸光度在各时间点较单用吉西他滨组、单用c-myc-siRNA组以及对照组均下降(P<0.01),凋亡率增加(P<0.01)。结论:c-myc RNA干扰后A549细胞的增殖减慢,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增加。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影响治疗因素分析
夏雪梅, 陈余清, 刘超, 胡俊锋, 李殿明, 李伟
2009, 34(9): 769-772.
摘要: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44例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NPPV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无创通气(Vision无创呼吸机);记录患者年龄、COPD病史,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血钠、动脉血气(pH、PaCO2、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14项生理指标,分析可能影响NPPV的血气分析、生理指标等因素。结果:NPPV组治疗后2h,与治疗前比较,PaO2、pH值即有显著上升,PaCO2下降,24h后各指标继续改善;而常规组2h后血气分析结果改善不明显,24h后各指标显著改善,但改善幅度均低于NPPV组(P<0.01);NPPV组治疗失败率及需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PaCO2升高以及昏迷者尤其2h后无明显改善者,NPPV治疗失败的风险增加。结论:N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一种有效手段。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CO2潴留者NPPV治疗2h无效者及时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
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血糖、血钠、CRP改变的临床探讨
陈贞祥, 沈怀云, 诸宏伟
2009, 34(9): 773-775.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时血糖、血钠、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多器官损害(MODS)以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51例重症肺炎患儿器官衰竭、SIRS与血糖、血钠、CRP相互关系与转归情况。结果:33例有SIRS,SIRS患儿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与非SIRS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的血糖、血CRP水平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血钠水平显著低于非SIRS组(P<0.01)。结论:应用SIRS诊断标准及血糖、血钠、血CRP检测有助于判断肺炎患儿危重程度,对儿科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小儿SIRS动态观察血糖、血钠、CRP应引起足够重视。
人工血管感染处理策略
周为民, 高涌, 余朝文, 聂中林
2009, 34(9): 775-777.
摘要: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感染的处理策略及治疗经验。方法:8例均行人工血管切除及清创术,2例另行解剖外旁路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例行异位人工血管移植。结果:3例人工血管切除后行膝上截肢术,1例3个月后改行经胸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根治术,其余病例感染消失,创口愈合。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人工血管感染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改良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临床体会
任秀萍
2009, 34(9): 778-780.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的术式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非脱垂子宫行改良式经阴道切除术(a-TVH),与同期指征相近的6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TAH)进行比较。结果:按a-TVH的手术要点,安全地经阴道切除16孕周大小非脱垂子宫,未损伤邻近器官。子宫≤ 12孕周者,a-TVH组手术时间为(66.41±19.56)min,显著短于TAH组的(78.40±22.28)min(P<0.01);a-TVH组术中出血量为(86.20±21.21)ml,显著低于TAH组的(100.51±18.34)ml(P<0.01)。子宫>12孕周者,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V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8.24±4.23)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7.25±2.56)h、术后住院时间(5±1.2)天、术后镇痛率7.14%和术后体温升高率5.71%,TA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9.25±3.44)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6.13±3.52)h、术后住院时间(7±1.3)天、术后镇痛率85.00%和术后体温升高率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VH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子宫良性疾病、无明显盆腔粘连、子宫≤ 16孕周大小者可首选阴式子宫切除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抗抑郁药疗效
王幼亮
2009, 34(9): 781-782.
摘要: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5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28例,常规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干预组每日口服帕罗西汀20~60mg或西酞普兰10~40mg,均观察8周。结果:干预组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并可提高心绞痛缓解率(P<0.05),但对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无改善作用(P>0.05)。结论:抗抑郁药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17例
张黎明, 齐秋江
2009, 34(9): 783-785.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前列腺<30g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前列腺<30g的BPH患者,采用TURP,术后均行保留导尿,并止血、抗感染治疗。结果:手术顺利,无因出血较多而中止或中转手术,手术时间40~95min,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拔除导尿管1天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平均为13分。结论:对前列腺<30gBPH患者,术前应辨明下尿路症状原因,术中区别应对,术后疗效确切。
序贯法测定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
刘松, 赵汝有, 周胜岐, 赵继英
2009, 34(9): 785-787.
摘要:
目的:测定国人第一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motor block minimal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MMLAC)。方法: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在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时行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10ml,第1例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5%,下一产妇的药物浓度根据前一产妇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1个浓度级。注药30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运动阻滞有效。结果:用序贯法测得在国人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的最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6737%,95%的可信区间为0.6512%~0.6970%。结论: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对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疗效观察
史玉露, 丁坤
2009, 34(9): 788-789.
摘要: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ophy,LVH)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LVH 78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口服,每日1次晨服2片,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治疗前后LVMI指数及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显著下降(P<0.001),左心室质量及LVMI指数下降更显著(P<0.001)。结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3个月后可显著逆转LVH,同时使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安全有效。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52例体会
董俊, 徐斌
2009, 34(9): 790-792.
摘要: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前内侧孤形切口暴露内踝、后踝。腓骨后缘直切口暴露腓骨及外踝骨折,按照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顺序,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结果:随访12~36周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分标准,52例中优30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90.4%,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结论:旋前外旋、旋后外旋三踝骨折通过切开复位、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骨折的可靠固定,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
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踝臂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徐飞, 安平, 周勇
2009, 34(9): 792-794.
摘要: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辛伐他汀组45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PWV、A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SBP、PP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WV较治疗前减少,ABI较治疗前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ABI增加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PWV,缩小脉压,增加ABI,改善外周血管功能。
产后出血119例相关因素分析
李霞
2009, 34(9): 795-796.
摘要: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总结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2.88%,病死率1.68%,宫缩乏力75.63%,胎盘因素15.97%,软产道损伤8.14%。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子宫因素、妊娠并发症、产次及助产员素质。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危险因素所致,提高助产员素质可降低出血发生。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
徐忠厚
2009, 34(9): 797-799.
摘要:
目的:探讨0.75%罗哌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腰椎间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采用传统的硬膜外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及呼吸相关参数。同时观察镇痛肌松效果。结果:A组镇痛肌松满意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手术中,0.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呼吸循环稳定,镇痛肌松效果完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老年开胸手术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效果比较
彭晓东, 李家宽
2009, 34(9): 799-801.
摘要:
目的:比较老年开胸手术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5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0.25%罗哌卡因组(B组)和0.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均为15例。全麻诱导后,每60minB组和C组硬膜外腔间断注入相应浓度罗哌卡因5ml辅助术中镇痛,A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各个时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术毕各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全麻诱导后,3组HR、MAP均下降(P<0.05~P<0.01)。在气管插管后、手术初期、拔管时期,A组HR、MAP显著升高(P<0.01);B组HR、MAP波动较小(P>0.05);C组HR在手术期下降(P<0.01),MAP在插管后各时期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缩短(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A组术后有1例烦躁。结论:0.2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麻醉。
改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45例分析
周金凤, 张锦华, 曹淑侠, 李智
2009, 34(9): 802-803.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改良LM。使用连续深肌层和浅肌层间隔连续缝合肌瘤体,结合手助剔除瘤体,大肌瘤大部分剔除后先旋切取出部分瘤体。结果:45例LM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20~180ml,手术时间50~140min。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LM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适应证熟练掌握镜下缝合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白内障术前不同抗生素滴眼液和结膜囊冲洗液效果比较
夏晓华, 廖荣丰
2009, 34(9): 804-806.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前使用两种抗生素滴眼液和三种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手术患者146例201眼随机分为2组,A组100眼术前滴左氧氟沙星,Ⅱ组101眼术前滴妥布霉素。每组又分为3组,A组用生理盐水,B组用庆大霉素,C组用聚乙烯毗咯烷酮碘(PVP-I),均行结膜囊冲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冲洗后、术后第1天采集结膜囊标本,术毕取前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Ⅰ、Ⅱ组用药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6.0%和33.0%、56.4%和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中3组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4.4%和12.5%、29.4%和8.8%、35.3%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组效果优于A、B组;Ⅱ组中3组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5%和15.6%、32.4%和8.8%、35.3%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效果优于A、B组。3组冲洗液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白内障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清洁结膜囊效果均好,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和PVP-I均可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但PVP-I的效果优于其它两种。Back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30例分析
房克敬
2009, 34(9): 807-808.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切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30例HCC,规则的肝叶切除术9例,肝段切除5例,肝癌局部切除16例,并对肿瘤部位及大小、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切除范围、出血量、引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出血200~1000ml,手术后并发症6例,死亡1例,临床有效率97%。结论: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掌握好手术要点,把握好手术的各个环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血清CA-125及B超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价值
阮洁, 焦贤春
2009, 34(9): 809-8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癌抗原CA-125测定及B型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检查子宫增大疑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术前血清CA-125测定及盆腔B超检查;术后将切下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并与之对照。结果:经术后病理学证实:子宫腺肌病组术前血清CA-125测定灵敏度72.2%,特异度70.9%;B超诊断该病灵敏度56.7%,特异度67.2%;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均阳性为诊断标准,则灵敏度58.3%,特异度95.1%。结论:血清CA-125联合B超检查能提高子宫腺肌病诊断率,且方法简便,无创伤,费用低,是较为经济实用的诊断方法。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30例
何广
2009, 34(9): 810-811.
摘要:
目的:总结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下颌骨骨折3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部分病例辅以颌间结扎牵引。结果:30例均获满意的治疗效果,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复查X线片对位好。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有效合理的方法。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疗效观察
金雨来
2009, 34(9): 812-813.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后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14天;对照组采用安慰剂。两组基础性治疗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得到改善。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保妇康栓联合射频治疗子宫颈糜烂124例疗效观察
李晓燕, 高晓明
2009, 34(9): 813-814.
摘要: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联合射频治疗子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子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治疗+术后保妇康栓治疗组(联治组)124例及单纯射频治疗组(对照组)116例,比较两组治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联治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5)。联治组排液量相当或多于月经量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5);排液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保妇康栓联合射频治疗子宫颈糜烂效果好,治愈时间短,并发症少。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30例诊治体会
朱勇
2009, 34(9): 815-816.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8例,手术治疗22例。结果:术后并发症4例,除1例失血性休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腹外伤时,应警惕腹膜后血肿的存在,结合辅助检查,早期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并按不同类型的血肿及合并症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探讨(附50例分析)
何丽
2009, 34(9): 816-818.
摘要: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及其期待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发病孕龄分为3组:甲组11例,发病孕龄<28周;乙组20例,发病孕龄28~31+6周;丙组19例,发病孕龄32~34周,对各组均行期待疗法。结果:3组孕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期待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期待治疗时间均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3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随发病孕周延长发病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孕妇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28~31+6周发病的患者,采取积极期待治疗,适当延长孕周,可改善围生儿结局。
体力劳动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疗效预测
李红兵, 陆友权, 柏彬
2009, 34(9): 818-819.
摘要:
目的:探讨重体力劳动者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预测因素及手术指征。方法:前瞻性分析89例从事体力劳动者的LDH的术前症状、体征及影像阳性检查结果及术后随访改善情况,制定术前评估系统,进行随访结果与术前预测分值的比较。结果:完成术后随访72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疗效优53例,良7例,差12例。疗效优良者与疗效差者在术前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预测分值和术后随访结果之间呈正相关(r=0.762,P<0.05)。结论:通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可以较准确的预测手术疗效,找出手术指征。
两种方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疗效比较
郝树立, 李玲
2009, 34(9): 820-821.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疗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效果。方法:将163颗牙本质过敏症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Gluma脱敏剂治疗,对照组采用75%氟化钠甘油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39例诊治分析
陈秀艳
2009, 34(9): 821-822.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合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39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均行B超检查证实,30例选择在孕16~20周进行手术,肿瘤坏死及有乳头的肿瘤行卵巢切除术,余行肿瘤剔除术。结果:早孕期术前诊断符合率87.2%(34/39)。29例妊娠顺利,4例剖宫产同时肿瘤剔除,3例术后未能随诊,1例人工流产,1例术后流产,1例术后早产,新生儿死亡。结论:B超检查提高了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诊断率,手术时机宜选择在妊娠16~20周。
高频电波刀治疗子宫颈疾病60例临床分析
袁丽芳
2009, 34(9): 823-824.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在子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子宫颈疾病患者进行高频电波刀治疗,观察术中时间长短、出血情况,术后出血、感染、愈合情况。术后予抗感染一周。结果:手术时间3~15min。出血量0~30ml。术后并发症少,愈合率100%。结论:高频电波刀治疗子宫颈疾病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58例临床分析
王勇
2009, 34(9): 824-825.
摘要:
随着脊柱外科和手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日趋重视。2005~2008年,笔者根据5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不同病理和术中不同情况选择,分别采用半椎板切除术、神经根管减压术、髓核摘除术等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巨细胞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
苏文, 殷素梅, 陈娟, 赵论, 周海荣
2009, 34(9): 826-827.
摘要: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一类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又具有严格种属特异性的病毒。人类CMV感染非常普遍,并且是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唯一宿主[1,2]
神经外科患者各型低钠血症鉴别诊断及治疗探讨
兰荣宝, 仇洪, 兰展
2009, 34(9): 827-828.
摘要:
低钠血症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比较棘手,若得不到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影响患者预后。其常见病因包括营养性和利尿性低钠血症、脑性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CSWS)、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secretion,SIADH)以及尿崩症等[1]
医学教育
留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体会
高琴, 李正红, 杨锐, 贾强, 叶红伟
2009, 34(9): 829-830.
摘要:
目的:提高留学生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方法:分析留学生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准备、实验课实施、有待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结果:留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得到学生的肯定和好评。结论:根据留学生特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多种方式结合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庄颖, 姚荣英, 韩慧, 张勤, 周纯先
2009, 34(9): 831-833.
摘要:
目的:探讨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把原来相对独立的操作技能实验整合到《预防医学实验教程》中,增加了综合实验教学内容。结果:通过吸收学生参与科研及实验教学的改革,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实验能力;实现师生互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论: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及实验整合对教学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科研促进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宋传旺
2009, 34(9): 833-834.
摘要:
目的:探讨科研对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讲授科研相关基本知识;用科研的方法做好实验课的预习;用科研性思维进行实验内容的编排;通过实验讨论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良好科研习惯并鼓励学生课外参加科研活动等方法促进实验教学。结果:免疫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科研方法,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提高。结论:免疫学实验课中引入科研方法,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护理学
循证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蔡荣兰, 刘丽
2009, 34(9): 835-837.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肾病综合征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循证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循证组按循证步骤提出问题,检索文献,获取科学实证,选取最佳证据,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价。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统计两组患儿疾病复发率、生长发育达标率及病人(患儿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循证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循证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循证组患儿生长发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方法应用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脑卒中后患者二级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马兰
2009, 34(9): 838-840.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二级预防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生活及治疗依从性等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应用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进行评估。观察组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强化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基本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3个月、6个月收集两组相关资料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掌握正确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脑卒中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二级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永侠, 杨秀木, 况静英, 韩布新
2009, 34(9): 840-842.
摘要:
目的:确定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主要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30例术后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定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6.09%、49.57%。乳腺癌手术患者常见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付费形式、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等。结论: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临床护理中要加强心理干预,以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42例护理体会
宋卫芹, 惠娟, 汪素琴
2009, 34(9): 842-844.
摘要:
目的: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4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每间隔2~7天治疗1次,治疗期间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结果:42例在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最终病情好转出院36例(85.7%),死亡6例(14.3%)。血浆置换78例次,出现不良反应10例次(12.8%)。结论: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和并发症处理,术后留置静脉导管护理和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成功的重要环节。
直肠癌Miles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刘春芳, 宋丽萍, 王万霞, 黄云侠, 顾侠, 黄兰
2009, 34(9): 845-847.
摘要:
目的:了解直肠癌Miles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生活质量不佳的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对50例直肠癌Miles手术后3个月以上患者从躯体、心理、社会人际关系3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50例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0±4.37)分,心理功能得分为(57±3.41)分,其中性功能因子得分最低,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结论:通过心理干预作用、健康教育和专业指导增加患者的相关知识建立,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提高直肠癌Miles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矫正胎方位的临床观察
李玉春
2009, 34(9): 847-849.
摘要:
目的:探讨产程中实施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科住院分娩,潜伏期经B超确诊为枕横位、枕后位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实施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矫正胎方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93例胎儿从枕横位、枕后位转至枕前位,91例经阴道分娩,剖宫产9例。对照组经阴道分娩70例,剖宫产3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程中实施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能有效地矫正胎方位,是将难产转变为顺产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降低剖宫产率及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前干预和结局54例分析
周芹红, 梁茂云, 陈智明, 程宁, 苏洁琴
2009, 34(9): 850-852.
摘要:
目的:探讨减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的皮肤瘙痒症状和身心痛苦、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干预措施。方法:54例ICP进行产前干预,给予对症治疗。结果:胎儿宫内窘迫25例,胎膜早破3例,早产13例,过期妊娠1例,足月产40例,顺产5例。剖宫产49例,新生儿无一例死亡。结论:及时发现ICP孕妇,并给予积极有效的产前指导、干预,能有效缓解孕妇皮肤瘙痒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减少死胎、死产发生,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王梅英, 许文青, 张艳芳
2009, 34(9): 852-853.
摘要:
脑梗死患者在躯体致残的同时,心理残疾也十分严重。国外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为40.1%[1]
护理医学
0.45%氯化钠、氨溴索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应用
徐淑华
2009, 34(9): 849-850.
摘要:
目的:观察0.45%氯化钠加氨溴索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的疗效。方法:将6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0.45%氯化钠+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8000u持续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0.45%氯化钠加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可提高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