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35卷  第7期

基础医学
激活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加强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的观察
高琴, 胡杰, 于影, 李正红
2010, 35(7): 649-652.
摘要: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mitochondrial Ca2+-activated K+channels,mitoKCa)的激活是否加强改良St.Thomas心脏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方法,全心停灌30 min和复灌60 min复制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单纯缺血复灌组、改良St.Thomas停搏液组、改良St.Thomas停搏液+NS1619组和改良St.Thomas停搏液+NS1619+Paxilline组,观察各组心室力学指标、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心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组比较,改良St.Thomas停搏液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抬高程度下降(P<0.01),做功增加(P<0.01),冠状动脉流量增加(P<0.05),心肌含水量减少(P<0.01),LDH释放减少(P<0.01);与St.Thomas停搏液组比较,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激动剂NS1619能进一步降低St.Thomas停搏液灌注时LDH的释放(P<0.01),心肌含水量进一步降低,促进左心室功能的恢复(P<0.01);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Paxilline取消了NS1619的作用(P<0.05~P<0.01)。结论: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可加强心脏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感染侵入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宁仁德, 张先龙
2010, 35(7): 652-655.
摘要:
目的:体外实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侵入人的成骨细胞情况以及观察不同细菌感染剂量、时间及侵入细胞内细菌数量变化。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金葡菌感染人的成骨细胞,CFSE荧光标记细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菌感染剂量、时间与侵入细胞内的细菌数量关系。结果:体外金葡菌能够感染侵入到人的成骨细胞内,随着细菌感染剂量增加,侵入细胞内的平均细菌数量和侵入率同步增加(P<0.01);感染4 h时细菌的侵入率最大,侵入细胞内的平均细菌数量在1~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均呈现明显不同(P<0.01)。结论:体外金葡菌能够感染侵入到人的成骨细胞内,侵入细菌的数量与不同感染剂量及时间相关。
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AALC基因表达
唐洁, 申林, 李柏青, 赵皓, 余晾, 郑洪波
2010, 35(7): 656-659.
摘要:
目的:观察SYBR Green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脑和急性白血病细胞胞质(BAALC)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分离12例初发AML患者和5名健康成年人PBMC,以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阳性对照,提取细胞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SYBR Green相对定量RQ-PCR检测BAAL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健康成年人PBMC中检测不到BAALC mRNA的表达,12例AML患者中,有8例BAALC mRNA高表达,与K562比较,其相对值为K562的0.8~5.6倍。结论:用SYBR Green相对定量RQ-PCR可以检测到AML患者PBMC中BAALC基因的表达,该方法稳定、敏感、可靠。
5氮-杂-2'-脱氧胞苷对胃癌细胞中HLA-C表达的影响
吴守伟, 付倩琦, 汤必奎, 黄银久, 赵莉
2010, 35(7): 659-662.
摘要:
目的:研究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胃癌细胞中人白细胞抗原C(HLA-C)表达的影响及其与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关系。方法:用终浓度为10μmol/L的5-Aza-CdR处理培养胃癌细胞(实验组),以未处理细胞作为对照;HLA-C和DNMT1基因的转录表达使用半定量RT-PCR检测;HLA-C的甲基化状态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结果:5-Aza-CdR处理降低了BGC823细胞中DNMT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HLA-C CpG岛的甲基化水平降低;HLA-C 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对电泳条带的半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Aza-CdR通过抑制DNMT1的表达,改变胃癌细胞中HLA-C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进而上调HLA-C的表达。
安迪粉针剂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细胞学研究
李妍, 李锋, 王四旺, 许晖
2010, 35(7): 662-664.
摘要:
目的:探讨安迪注射剂(Andi injection,Adi)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株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使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评价Adi对K562细胞株凋亡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0、20μg/ml Adi处理组K56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0%和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P<0.05);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可见K562细胞呈典型凋亡样改变。结论:Adi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临床医学
原发性肝癌患者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变异
刘传苗, 李伟, 赵守松
2010, 35(7): 665-667.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基因及其变异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HCC患者及15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carrier,CA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同时检测5例无HBV携带者正常肝脏组织中HBV X基因。结果:22例HCC患者癌组织及15例CA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8.18%和46.67%,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BVX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HBV携带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携带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发生1 762T/1 764A双突变率分别为93.33%和2/7,肝癌组织中双突变率高于携带者肝组织(P=0.004 3),未发现1 762T及1 764A单独发生突变。结论:HCC患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检出率高,肝癌组织中发生1762T/1764A双突变的频率高,HBV X基因及1762T/1764A双突变与HCC的发生可能有重要关系。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
张洪波, 张红雁, 罗文广, 程勇, 赵于飞
2010, 35(7): 668-671.
摘要: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放疗的疗效和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对5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疗,其中行全脑+三维适形放疗37例,单纯三维适形放疗17例,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全脑+三维适形放疗中位生存期9个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中位生存期7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全脑照射无生存得益,多因素分析提示分级和脑转移肿瘤个数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性因素。
参附注射液改善干扰素所致骨髓抑制临床观察
王群, 孙学强, 张晨光
2010, 35(7): 671-673.
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过程中发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副作用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使用α1b-干扰素1周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利血生、鲨甘醇治疗。每周1次静脉取血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乏力、心慌、纳差、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改善因使用干扰素所致骨髓抑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严重肝外伤23例手术术式探讨
纪忠
2010, 35(7): 674-676.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手术和再手术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严重肝外伤患者行肝清创后缝合修补2例,大网膜填塞修补9例,一期清创性肝切除8例(其中1例同时行肝周纱布填塞),单纯行肝周纱布填塞4例(其中2例二期行清创性肝切除);同时行脾切除3例,胃修补1例。结果:23例中,肝外伤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2例。21例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死亡。结论:手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选择合理术式。条件允许时,清创性肝切除术是最有效和并发症最少的手术方法。
腹腔假黏液腺瘤4例诊治体会
张波, 王凯, 胡季洋
2010, 35(7): 676-677.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假黏液腺瘤的病因和诊疗方法。方法:对4例假黏液腺瘤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例肿瘤完整切除,另2例行减瘤术。结果:1例为阑尾手术后继发黏液腺瘤,3例为卵巢黏液腺瘤破裂继发腹腔假黏液腺瘤。2例因广泛地腹腔种植,手术后半年内死于肠梗阻和全身衰竭;2例术后配合腹腔化疗,目前生存良好。结论:腹腔假黏液腺瘤是一个继发性低度恶性肿瘤。肿瘤呈再分布现象,预防是关键,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FEZ1/LZTS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常睿, 李庆文, 关超, 周文生
2010, 35(7): 678-681.
摘要:
目的:探讨FEZ1/LZTS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应用RT-PCR方法检测FEZ1/LZTS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FEZ1/LZTS1基因mRNA在正常膀胱黏膜中阳性率100%,无表达缺失;而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率42.50%,阴性率57.50%,两者间阴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Z1/LZTS1基因mRNA在Ⅰ、Ⅱ、Ⅲ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阴性率分别28.57%、61.54%和84.62%,三者之间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浅性和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阴性率分别为28.57%和89.47%,两者之间阴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EZ1/LZTS1基因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出现表达缺失,并且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FEZ1/LZTS1基因表达缺失可能作为评价肿瘤分化程度、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异己手综合征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钱伟东, 张丽娜, 尹亮, 谢静
2010, 35(7): 681-683.
摘要:
目的:探讨异己手综合征(alien hand syndrom e,AHS)的病因、临床分型和神经解剖学基础。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AHS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均有AHS特征性的肢体外来感,并有双手协同障碍、对抗失用、自责、手间冲突等症状。CT及MR I显示病变主要累及胼胝体。经对症治疗均有好转。结论:AHS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常用的临床分型为额叶型、胼胝体型和后部型,病变部位涉及额叶内侧、胼胝体、顶叶、丘脑等。对临床上具有AHS表现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具体分析其病因,给予及时治疗,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陈世远, 余朝文, 聂中林
2010, 35(7): 684-686.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 lerosis ob literans,ASO)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多节段ASO 19例。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19例,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12例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4例,左股→右股动脉人工血管耻骨上旁路移植3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73±0.17),较术前(0.23±0.12)明显提高(P<0.01)。平均随访18个月,与术前相比症状明显好转,行走距离加大(>1 000 m),2例残余间歇性跛行。结论:下肢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多节段ASO的有效方法。
艾司洛尔或复合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循环反应的影响
李建军, 赵琼, 彭晓东
2010, 35(7): 686-688.
摘要: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esmolol,ESM)和(或)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10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4例,A组为ESM组,B组为ESM+芬太尼组,C组为芬太尼组。插管前A、B组给予ESM 2 mg/kg,B、C组给予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插管。记录插管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计算HR和SBP乘积(RPP)值。结果:插管后1、3、5 min,B组SBP、DBP及RPP降低(P<0.05~P<0.01),A、B两组心率均低于C组(P<0.01)。结论:ESM 2 mg/kg可在一定程度下缓解暂时的循环反应,而合用芬太尼2μg/kg能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循环反应。
手术治疗先天性特发性眼球水平震颤28例
赵德宣, 刘亚男
2010, 35(7): 689-691.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及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及合并水平斜视的患者,采用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眼斜视矫正术+内外直肌后巩膜固定术。结果:28例患者主导眼第1眼位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代偿头位消失26例(92.86%),双眼正前方无眼颤或很轻微26例(92.86%)。部分患者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有所好转。结论:对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行主导眼中间带移位术联合斜视矫正术+直肌后巩膜固定术,不仅能改善原在位视力,还能使正前方眼颤基本消失。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临床疗效观察
沈禾
2010, 35(7): 691-692.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守性或半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38例,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46例,给予米非司酮12.5 mg口服,每天1次;孕三烯酮组46例,给予孕三烯酮2.5 mg口服,每周2次,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对照组46例,手术后不用药物巩固治疗,定期随访。结果:3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丙种球蛋白及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李社会
2010, 35(7): 693-695.
摘要: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吸氧、吸痰、强心、利尿、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300~500 mg·kg-1·d-1,连用3天;同时,将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各3~5μg·kg-1·min-1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用输液泵缓慢输入,连用2~3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IVIG、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能促进病情好转,提高治愈率。
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3例
沈宗义, 叶世进, 徐杰明, 王树平
2010, 35(7): 695-696.
摘要: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有效治疗方法。方法:43例肝内胆管结石均根据结石部位行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结果:术后症状未消失2例,其中偶有胆管炎发作1例,胆管炎反复发作,有残余结石,需再次手术1例。结论: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明显降低结石残余率。
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肌痉挛38例
王敏
2010, 35(7): 697-698.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部痉挛38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的32例作对照。结果: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痊愈率28.95%,总有效率89.47%,常规针刺组痊愈率12.50%,总有效率71.8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25例
方琳, 王厚成, 吕世和
2010, 35(7): 699-701.
摘要:
目的:探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5例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25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发生,患肢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术正逐渐成为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最佳选择。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138例疗效评价
姚彬, 胡祥标
2010, 35(7): 701-702.
摘要:
目的:评价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AIDS)效果。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对符合治疗条件的138例AIDS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并检测CD4T淋巴细胞。结果:治疗后前3个月内CD4T淋巴细胞增加速度最快,2年后升高(254.32±98.76)个/mm3;患者机会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2年生存率86.36%。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提高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效地控制机会性感染,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皖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活动性与HLA-B27的关联性研究
段京明, 王瑞明, 卓勤俭, 朱明贞, 孟彩云, 余海林
2010, 35(7): 703-704.
摘要: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测定AS患者HLA-B27定性,分析其与AS病情活动度的关联性。结果:男性AS患者以B27阳性多见,女性患者以阴性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首发症状中B27阳性组多累及中轴关节,阴性组多累及外周关节。B27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初诊时活动性更高,血沉及C反应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血沉、C反应蛋白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北地区AS B27与性别相关。AS病情严重性与B27相关,更难控制。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65例临床分析
王新生, 胡霜久, 查润生, 马小庆
2010, 35(7): 705-706.
摘要: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总结肝切除治疗65例肝内胆管结石资料,分析手术指征、时机、手术方式、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结果: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胆瘘2例,残余结石7例,结石复发2例。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残石率低,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数字化多点成型技术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16例
李邦安, 刘鹏鹏
2010, 35(7): 707-709.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对钛网进行个体化塑形后用于颅骨缺损修补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对16例颅骨缺损患者,术前均利用数字化多点成型技术塑形钛网,制作出与颅骨缺损处吻合良好的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观察术中塑形工作量、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塑形效果,并调查患者对颅骨修补成形的满意度。结果:医生塑形工作量、麻醉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均明显缩短,无一例出现颅骨修补手术并发症。患者对塑形满意度达到93.7%。结论:数字化多点成型技术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中工作量明显减少,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患者颅骨缺损处几乎达到了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反式维A酸分别联合白血康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比较
冯玉虎, 黄明, 许凌云
2010, 35(7): 709-711.
摘要: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分别联合白血康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PL 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白血康组(ATRA联合白血康治疗)和As2O3组(ATRA联合As2O3治疗)。比较两组的缓解情况及病死率、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分别联合白血康和As2O3治疗APL临床疗效无明显不同,但白血康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借鉴。
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术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应用
王敏, 刘杰, 甘玲萍, 孙林
2010, 35(7): 712-714.
摘要:
目的:探讨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术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翼状胬肉患者行成品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反应、移植片的生长及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25例术后羊膜移植片生长良好,无排异反应及睑球粘连,随访1年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4%。结论:成品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安全有效,疗效可靠,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影像医学
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评价
陆培明, 梁健球, 黄新胜, 孔潇玉, 温浩茂
2010, 35(7): 714-716.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选择病例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检查,选择适合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者37例,其中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0例膜周部型室间隔缺损(VSD),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值的2~4 mm。术中在X线和TTE监测下观察封堵器的释放过程。术后1天、1周、1个月及6个月应用TTE观察封堵伞有无脱落,房、室间隔及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心脏大小变化。结果:20例ASD封堵成功19例,10例VSD封堵成功10例,7例PDA封堵成功7例。术后1天复查,1例ASD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患者三尖瓣瓣下见少量返流,2例VSD封堵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结论:TTE在封堵术前选择合适病例,以及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术中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是否准确,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疗效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35例分析
徐文杰, 曹刚, 周胜利, 张根山, 王江涛
2010, 35(7): 717-718.
摘要: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价值。方法:35例均行动脉造影,灌注凝血酶针+明胶海绵栓塞,确诊有门静脉高压者21例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不明原因出血6例,单纯动脉内灌注凝血酶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结论:经动脉灌注凝血酶、灌注+栓塞、PTVE及PSE为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精神医学
伴危险行为精神疾病患者亲属的心理卫生状况
翟长平
2010, 35(7): 719-721.
摘要:
目的:调查伴危险行为精神疾病患者亲属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已建档立卡的60名在我院治疗的怀远县农村有危险行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亲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对他们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伴危险行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亲属SCL-90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各项因子分除了其他因子外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女性亲属的抑郁因子分显著高于男性亲属(P<0.05)。结论:伴有危险行为的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亲属存在普遍的心理问题,女性亲属更为显著;为了改善农村伴危险行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预后,应把心理干预扩展到患者亲属,特别是女性亲属。
医学教育
高校《酶工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郭俣, 陈昌杰, 杨清玲, 连超群
2010, 35(7): 721-723.
摘要:
目的:探索提高《酶工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采取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措施,以期提高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质量。结果: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开设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论:通过对《酶工程》教学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酶工程课程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快乐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吴雪红, 谢晖
2010, 35(7): 724-726.
摘要:
目的:探讨快乐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级211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快乐教学组110名及传统教学组101名,快乐教学组采用快乐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两组进行操作考核,对快乐教学组护生进行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并评价。结果:快乐教学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护生总体教学效果满意达96.36%,100%护生认为将快乐教学引入实验教学中是必要的。结论:快乐教学可以增进师生交流与互动,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调动护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护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官建中
2010, 35(7): 726-728.
摘要:
目的:探讨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通过数码相机摄像获取资料,综合处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结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结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骨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识,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
护理学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
杨静, 赵凤娟, 王飞, 王萍
2010, 35(7): 728-730.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休克纠正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天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68例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36~82天。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患者湿化量的研究
李秀川
2010, 35(7): 731-733.
摘要: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不同气道湿化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湿化量(对照组)和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观察组)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合理、安全,且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
人工鼻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陈莲芳, 陶芳萍, 王银娥, 杨梅, 汪伟
2010, 35(7): 733-734.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人工鼻组和常规呼吸机湿化罐组。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的黏稠度,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Ⅰ度(稀痰)痰液病例在人工鼻组为66.67%,在湿化灌组为27.78%,人工鼻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湿化灌组(P<0.01)。结论:人工鼻能有效地保证呼吸道湿度、温度。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
邢彩英, 徐兵, 蔡娟, 杨丽君, 李莉, 张翠英
2010, 35(7): 735-736.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护理。结果:25例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加强监测,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舒适型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李茹, 吴小娟, 沈茹娟, 房莉, 贾芳
2010, 35(7): 737-739.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型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舒适型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普通护理组采用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方法,舒适型护理组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多角度给予全方位的舒适型护理,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舒适型护理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1)。结论:舒适型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36例护理体会
杨惠
2010, 35(7): 739-741.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患者入院开始注意有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护理。纠正营养不良,加强基础病的治疗,注意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结果:36例术后规范随访,完全愈合后5例患侧上肢活动轻度受限,2例明显受限。结论:皮瓣坏死为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与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方式、包扎技巧、术后护理与观察等有关,预防性护理将有助于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孙素侠
2010, 35(7): 742-743.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2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基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结果:康复组患者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王德琴
2010, 35(7): 744-745.
摘要: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常规透析30例(观察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模式依次为:确定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讲述和操作演示,并进行效果评价。另外30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随机进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透析知识知晓率达到96.7%,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100.00%,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行为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应用于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53例临床护理探讨
张莉, 梁娟, 王静
2010, 35(7): 746-747.
摘要: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SLE的临床特点,对53例SLE患者进行心理及用药护理、感染预防、合并症的观察及护理,并进行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结果:53例在住院期间痛苦减轻,并发症减少,均好转或康复出院;15例伴有合并症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38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SLE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促进疾病的好转及康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1例护理体会
陈志敏
2010, 35(7): 748-750.
摘要: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从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多方面指导,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知识及护理技术,达到了预防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目标。结论:正确的健康教育与细致入微的综合护理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适应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
神经外科手术中侧俯卧位的摆放和护理
张妮娜
2010, 35(7): 750-752.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侧俯卧位的摆放和护理方法。方法:侧俯卧位的摆放时1人站在患者头部,保护气管插管,托扶头、颈部;其他2~3人分别站于手术床两侧,托扶背部,向上轻抬患者呈30°。半卧位,于腋窝投影处放置一软垫,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位转动,并固定。结果:22例手术,准备时间缩短,手术体位术者满意,未因手术体位的摆放和护理因素而发生并发症。结论:在行特殊部位手术时,摆放侧俯卧位并给以恰当的护理,可使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并发症减少。
个案报道
CA125在1例男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
王海燕, 王尚云, 韦涌涛
2010, 35(7): 752-752.
摘要:
患者,男,66岁,2004年颈部出现肿大淋巴结,经口服阿莫西林后消失。后颈部和腋窝反复出现肿大淋巴结,时大时小,实验室检查:CA125、LDH皆正常,消炎治疗无效,于2007年7月行颈部淋巴结切除,送上海肿瘤医院做病理检查,结果:有颈部淋巴结大量免疫母细胞样异型大细胞(B细胞)增生;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未能提示克隆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证据,考虑为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
综述
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型与表现型研究进展
孔德华, 王爱玲
2010, 35(7): 753-756.
摘要: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及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厚度 ≥ 13mm)为特征的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心肌肥厚的心血管疾病和全身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轻度胸闷、心悸冉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青少年时期猝死等[1]
氧化应激和糖尿病创面的延迟愈合
刘继松, 方勇
2010, 35(7): 756-757.
摘要:
糖尿病创面延迟愈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其延迟愈合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自由基的产生和抗氧化防御之间严重失衡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