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36卷  第5期

基础医学
白介素-9产生细胞在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比例
梁友宝, 梁华, 李柏青
2011, 36(5): 437-440.
摘要: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胞内细胞因子,检测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他淋巴细胞亚群中白介素-9(IL-9)产生细胞的比例。方法:23名健康成年人外周抗凝血加等量1640培养液后,加佛波酯、离子霉素及莫能霉素培养6 h。收集细胞后,先用不同荧光素标记的抗人CD3、抗人CD8和抗人T细胞抗原受体γδ(TCRγδ)单抗,或抗人CD19和抗CD56单抗作细胞表面染色,再经过溶血,固定和透膜处理后,加抗胞内细胞因子的抗IL-9和IL-17的荧光抗体作胞内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IL-9产生细胞在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他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分布频率。结果:IL-9产生细胞在总T细胞(CD3+T)、CD4+T细胞、CD8+T细胞和γδT细胞中的百分比分别为0.35±0.31、0.22±0.13、0.31±0.29和1.07±1.05。γδT细胞中的IL-9产生细胞明显高于其他淋巴细胞亚群(P<0.01)。同时也发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中也有少量IL-9产生细胞。另外还发现,共表达IL-9和IL-17的细胞在CD3+T及其亚群CD4+T和CD8+T细胞中的比例很低(0.03%~0.06%),但在γδT细胞中的比例可达(0.28±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细胞水平胞内细胞因子的技术发现,不仅CD4+T细胞中,而且CD8+T细胞和γδT细胞以及NK细胞中均存在产生IL-9的细胞。
人外周血白介素-22产生细胞在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比例
梁华, 梁友宝, 李柏青
2011, 36(5): 441-444.
摘要: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 etry,FCM)检测人外周血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中白介素-22(IL-22)产生细胞的比例。方法:健康人外周全血用肝素抗凝管采集后与相同体积RPM I 1640培养液混匀,加入佛波酯和离子霉素,于37℃、5% CO2静置培养2 h,再加入莫能霉素后继续培养4 h收集细胞。用荧光素标记单抗进行细胞表面抗原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用FCM检测表达IL-22、IL-17的细胞在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比例。结果:IL-22产生细胞在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B细胞的表达比例分别为1.83%、2.12%、0.67%、1.96%和1.09%,CD4+T细胞中的比例明显高于CD8+T细胞中的比例(P<0.01)。另外,在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均检测到共表达IL-22和IL-17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FCM检测IL-22产生细胞在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均有表达,在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CD8+T细胞。
刀豆蛋白A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研究
姚晓敏, 李宏伟, 曲均革, 崔相一
2011, 36(5): 445-447.
摘要:
目的:建立刀豆蛋白A(Con A)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并考察其损伤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on A模型组,每组10只。Con A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2.5 mg·ml-1·kg-1,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8 h断头处死小鼠,分别取肝脏和血液,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n A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明显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同时血清中TNF-α和IFN-γ含量亦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ml-1·kg-1可建立免疫性肝炎模型,其损伤机制与炎症因子表达相关。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p185HER-2/neu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游牧, 刘文, 饶圣宏, 徐振山, 宋礼华
2011, 36(5): 448-451.
摘要: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p185HER-2/neu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MMP-2和p185HER-2/neu联合和单一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卵巢癌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MMP-2和p185HER-2/neu的表达。结果:MMP-2和p185HER-2/neu在卵巢癌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MMP-2和p185HER-2/neu的阳性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联合MMP-2和p185HER-2/neu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准确性有所上升,阴性似然比下降。结论:MMP-2和p185HER-2/neu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卵巢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起重要作用,与卵巢癌的分化、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维生素A和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何金根, 潘家华, 楼皖玲, 刘辉
2011, 36(5): 452-455.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A(Vit A)和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cell,CD4+CD25+ Treg)的影响,为其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2只SD大鼠用卵蛋白建立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布地奈德治疗组、Vit A治疗组和哮喘对照组,每组各14只,各组干预1周,于第4周和第5周取外周血50μl,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Treg细胞变化。结果:激发后第4周,Vit A组CD3+T细胞、CD4+CD25+ Treg细胞显著高于布地奈德组(P<0.05),CD3+CD8+T细胞均低于布地奈德组(P<0.05);布地奈德组CD4+CD25+ Treg细胞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激发后第5周,布地奈德组CD4+CD25+ Treg细胞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Vit A可减轻哮喘大鼠炎症反应,这一作用可能与哮喘大鼠外周血CD3+T细胞和CD4+CD25+ Treg细胞升高、CD8+T细胞降低有关。
临床医学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李冰冰, 董志远, 姜杉, 周琪, 邓琳琪, 成希明, 赵娟
2011, 36(5): 456-458.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取ACS组56例、非缺血性胸痛(NICP)组30例患者发病3 h内和15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静脉血,检测并比较3组标本的IMA、MB型肌酸激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应用ROC分析评价各心肌标志物在ACS早期诊断中的效能。结果:3组IMA分别为(0.500±0.017)、(0.400±0.082)、(0.326±0.024)吸光度单位,ACS组与对照组和NICP组比较,IM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IMA > cTnI > CK-MB,最佳截断点时的灵敏度IMA > CK-MB > cTnI,特异度IMA > cTnI > CK-MB;与NICP组比较,IMA阳性似然比为10.7,阴性似然比为0.008;与对照组比较,IMA阳性似然比8.23,阴性似然比0.013。结论:IMA对ACS早期诊断效能优于cTnI和CK-MB。
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杨振忠, 法文, 吕永芳
2011, 36(5): 459-463.
摘要:
目的:探讨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1999~2009年间RCC 135例,其中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RCC 7例,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由经典的肾透明细胞癌区域和横纹肌样瘤区域组成,两者之间相互移行或有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间缺乏黏附性或黏附性差;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嗜伊红色,细胞核偏位,空泡状,核仁明显,核旁胞质内可见红染、均质、透明的球形包涵体。免疫表型: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7/7)、panCK(7/7)、EMA(7/7)、CD10(7/7);灶性弱表达NSE(3/7)、S-100蛋白(1/7);desmin、myogenin、SMA、CK7、CK20、HMB45均阴性。核旁球形小体表达panCK、EMA、vimentin、CD10较具特征性。Ki-67在横纹肌样特征区表达明显高于经典型透明细胞癌区。CD34显示横纹肌样特征区血管较经典型透明细胞癌区明显减少。6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3个月至8年,其中病死3例,转移1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RCC是少见的具有较高侵袭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都与恶性横纹肌样瘤相似,可能为RCC新的亚型,预后较差。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刘明文, 刘云龙
2011, 36(5): 464-466.
摘要: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氧合指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撤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病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佐治小儿重症肺炎30例
陈贞祥, 沈怀云, 诸宏伟, 董淮富
2011, 36(5): 467-469.
摘要: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佐治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将5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2.5%(P<0.01);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喘息、肺部罗音消失以及病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驱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能促进重症肺炎患儿病情恢复,缩短病程。
干扰素2α联合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韩锋, 李建, 张家俊
2011, 36(5): 469-470.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2α联合吡柔比星(THP)早期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5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A组29例术后早期行IFN 2α联合THP膀胱灌注,2周后THP常规方案膀胱灌注;B组29例术后单纯行常规THP膀胱灌注。结果:随访24~36个月,A组复发1例,B组复发6例,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IFN 2α联合THP早期膀胱灌注与单纯术后THP膀胱灌注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两种不同术式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疗效比较
徐挺, 李庆文, 韩锋
2011, 36(5): 471-473.
摘要:
目的:对比评价横行带蒂包皮皮瓣法与阴囊纵隔血管带蒂皮瓣法在一期修复尿道下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尿道下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行横行带蒂包皮皮瓣法,B组30例行阴囊纵隔血管带蒂皮瓣法,比较2组的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A组治愈率高于B组(P<0.05)。结论:横行带蒂包皮皮瓣法操作虽稍复杂,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优先考虑。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丁坤, 孙春启, 关欣, 史玉露
2011, 36(5): 473-474.
摘要: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总结手术体会。方法:50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支架97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50例病变相关血管血运重建后达TIM I-3血流,残余狭窄<10%,术后4例发生手臂肿胀,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严重并发症,不适症状轻。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菌及抗生素选择
赵辉, 季辉, 田爱平
2011, 36(5): 475-477.
摘要: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感染菌群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49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所分离的感染菌株及对抗生素耐药性回顾性分析。结果:10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63株(58.88%),革兰阳性菌33株(30.84%),真菌11株(10.28%)。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8/63)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33)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7/11)为主。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2.70%),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率超过95.00%。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和革兰阳性菌有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菌株最敏感。
高血压人群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分析
陈岭, 邓宏勇, 顾敏晔, 徐宜, 滕斌
2011, 36(5): 477-479.
摘要:
目的:研究高血压人群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方法:选自社区高血压203例,进行病史收集、体检及血糖、胰岛素(FIN)及血脂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设定背景人群的上1/4位点(3.71)为切割点,分析不同因素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病史特点中有无高血压家族史与HOMA-I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HOMA-IR呈负相关关系(P<0.01);病程与HOMA-IR无相关关系(P>0.05)。代谢因素中肥胖、高甘油三酯、高血糖与HOMA-IR呈正相关关系(P<0.05)。生活方式中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及低运动量与HOMA-IR呈正相关关系(P<0.05)。以FIN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年龄及收缩压为其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人群中,各种不同的因素对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有不良生活习惯及代谢综合征的个体具有显著的胰岛素抵抗。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大面积颅骨缺损10例临床体会
吴保浒, 孟磊
2011, 36(5): 480-481.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的大面积颅骨缺损择期修补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塑形满意。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修补材料移位、外露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数字化成形三维钛网修补大面积颅骨缺损,钛网与颅骨缺损吻合效果满意,排斥反应少,可作为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的首选材料。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42例
戚敏俊, 曹志刚, 徐郑, 许露伟, 梁凯, 刘军, 苏江浩
2011, 36(5): 482-483.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42例。结果:手术时间15~70 min。39例均一次治疗成功,成功率93%。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不失为安全、可靠的选择。
高龄胃癌18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宋在如
2011, 36(5): 484-485.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70岁以上高龄胃癌18例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选择适当的外科手术,其中行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8例。结果: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6.16%。结论:高龄胃癌患者多为中晚期病例,术后并发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复发77例
赵建军, 韩成贤
2011, 36(5): 486-488.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更有效的方法。方法:术中系统采用吡柔比星液行肿瘤基底及切缘注射,浸泡膀胱和切口,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液。结果:随访6~60个月,1、2、3、4、5年复发率分别为18.2%、6.4%、1.3%、1.3%和0.6%,无一例发生切口种植转移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术后应用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小切口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30例
阮传江, 周平辉
2011, 36(5): 488-489.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后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摄X片达到解剖复位28例,轻度尺偏2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简单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林振丹, 薛冰, 王蕊
2011, 36(5): 490-492.
摘要: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5岁以上患者115例,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结果:MPBS组与非MBPS组相比,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动脉分叉处(BIF)的TMT均明显增加(P<0.01);斑块总检出率也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是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干预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及nm23的表达与淋巴、肝转移的关系探讨
金秉巍, 徐子平
2011, 36(5): 492-494.
摘要:
目的:探讨CD44v6、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脏、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8年结直肠癌手术标本159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CD44v6、nm23与肿瘤分化及淋巴、肝转移等情况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的表达与淋巴、肝转移有一定的联系(P<0.05~P<0.01)。结论:CD44v6、nm23可以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特别是肝转移发生的潜能,从而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
重症手足口病脑脊液与脑电图89例分析
潘华
2011, 36(5): 495-497.
摘要:
目的:观察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入院1~2天内脑脊液(CSF)和脑电图(EEG)的结果和特点。方法:对89例重症HFMD患儿CSF进行白细胞计数、蛋白、糖和氯化物测定,并进行EEG检查。结果:重症HFMD患儿CSF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CSF特点,异常率为74.16%。一般重症患儿与行呼吸机治疗的13例危重HFMD患儿在CSF细胞数及生化检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7例HFMD患儿出现EEG异常。CSF异常率高于EEG。结论:有神经系统体征的重症HFMD患儿CSF和EEG异常率较高,因此宜及早联合进行CSF和EEG检查。
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12例
方璟, 赵亚洲, 简维, 陈维钧
2011, 36(5): 497-499.
摘要: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静脉滴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4例SE患者随机分为VPA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后的控制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疗效、控制病例数及控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使用VPA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癫痫持续状态,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观察。
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罗涛
2011, 36(5): 499-500.
摘要: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正常对照组22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19例,三支病变组1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应用离子亲和层析法测定空腹HbA1c。结果:冠心病组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5)。单支病变组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之间比较,病变支数越多,HbA1c水平越高(P<0.05)。结论: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小儿特发性寰枢椎半脱位26例分析
刘晟, 赵红玲, 吕旭东
2011, 36(5): 501-502.
摘要:
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多见于儿童,又称为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2001~2006年,我科收治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2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作一探讨。
影像医学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诊断不孕症43例临床分析
孙静, 张学珍, 尹正银, 王兵
2011, 36(5): 502-504.
摘要:
目的:探讨声诺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SonoVue-HyCoSy)诊断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不孕症患者,其中27例原发性不孕,16例继发性不孕。对43例83条输卵管分别进行SonoVue-HyCoSy和碘油造影(HSG),观察比较2种方法造影剂在输卵管内的流动过程,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结果:2种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以HSG为诊断标准,SonoVue-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分别为95.1%、100.0%、100.0%、88.0%、96.4%。结论:SonoVue-HyCoSy对于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症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与传统的HSG相比简便易行,无放射线伤害,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球形肺炎12例CT表现分析
徐加利, 余松涛, 陈岩, 丁强, 孙静秋
2011, 36(5): 505-507.
摘要:
目的: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球形肺炎的CT表现。结果:12例球形肺炎较常见的CT表现是病灶易发生在两肺下叶(背侧多见)。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病变呈方形,即"方形征",可作为其特征性表现。边缘模糊、毛糙或呈锯齿形,可见"晕征"。大部分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强,靠近胸膜处病灶胸膜反应明显。抗感染治疗后明显好转,肺门及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球形肺炎与肺内其他球形病变的CT表现有相似之处,但球形肺炎具有较特殊的炎性病变CT征象,结合抗感染治疗动态观察,诊断应无困难。CT上应注意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肺梗死及早期和进展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鉴别。
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张银, 夏学富, 王号号, 邵琼, 张延春, 李振新
2011, 36(5): 507-510.
摘要: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癌表现以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边界较清楚有11例;28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外;低密度为液化坏死17例。较均匀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或稍高密度4例;伴有出血及钙化呈等高混杂密度影7例,病灶呈囊性者2例,肾周脂肪间隙受侵模糊12例。增强后实质成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对减薄后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显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充盈缺损及动静脉瘘。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结论:肾细胞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影像特征的显示及诊断准确性高。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任永凤, 王洲, 陈飞, 李建, 张伟丽, 蒋爱清, 殷延华, 刘晓燕
2011, 36(5): 510-512.
摘要: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的105例急诊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阳性病例101例,诊断阳性率为96.2%,其中心血管异常92例,胸腔积液9例,4例未见异常。与临床诊断相符的心血管疾病78例,符合率74.3%,其余27例均修正或改变了临床诊断与决策。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为临床急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安全、快捷、可靠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预防医学
黄山学院40岁以上教职工2009年体检B超检查结果分析
朱勇
2011, 36(5): 512-514.
摘要:
目的:了解黄山学院教职工健康体检中腹部B超检查结果及其意义,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452名教职工的肝、胆、胰、脾、肾B超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超检查异常总检出率为67.48%;检出的前5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29.87%)、肝囊肿(22.35%)、胆结石(16.15%)、肾囊肿(14.38%)、胆囊息肉(11.06%);50岁以上脂肪肝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男性为35.71%,女性为18.99%,男性高于女性(P<0.01)。结论:B超检查能及时发现无症状的疾病,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省属某高校校医院门诊部学生就诊情况分析
王传翠
2011, 36(5): 514-515.
摘要:
目的: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准确地发现大学生的发病特点及规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在校大学生门诊就诊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学生门诊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疾病(57.03%),其次为消化道疾病(26.21%)、运动性损伤、泌尿系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中以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为发病高峰,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新入学的大学生就诊率较高,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中共住院36例。结论:在校大学新生普遍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应在校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药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氨苄西林、丙磺舒的浓度研究
赵素容, 霍强, 李见春, 蒋志文
2011, 36(5): 516-518,522.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氨苄西林、丙磺舒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1)氨苄西林,以诺氟沙星为内标,血清样品用0.6%的高氯酸沉淀蛋白后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igginsTM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有机相(甲醇-乙腈-异丙醇,100∶2∶5,v/v):水相(0.01 mol/L磷酸二氢钾,pH3.5)=23∶77;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2)丙磺舒,以缬沙坦为内标,血清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后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igginsTM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有机相(甲醇-乙腈,400∶275,v/v):水相(乙酸-水,1∶60,v/v)=77∶23;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氨苄西林在0.14~11.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最低检测限为0.14μg/ml;丙磺舒在0.20~16.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最低检测限为0.20μg/ml。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灵敏、专一性好,适用于人体药动学研究。
某三甲医院类风湿关节炎用药分析
刘学刚, 蔡波, 菊桦, 张圣雨, 刘浩
2011, 36(5): 519-522.
摘要: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类风湿关节炎(RA)住院患者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发挥作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合理。方法:抽取该医院2009年第二、三季度81例RA住院患者病历做回顾性调查,将所得到的信息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其总量、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值、药物利用指数(DUI)值。结果:RA患者发病年龄较高,女性多于男性,治疗疗程较长,住院花费较大。统计抗风湿病药32类,合格药品25类(DUI范围0.85~1.15),不合格药品7类。平均出院带药6.28种,其中抗菌药物占4.91%,注射剂数占5.3%,国家基本药物占31.04%,使用通用名数占38.7%。结论:RA患者整体用药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临床医生用药水平还需不断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尚需加强。
护理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对方式和应对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潘正群, 范秀珍
2011, 36(5): 523-527.
摘要: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前、后应对方式、策略以及应对能力的变化,探讨冠心病PCI患者应对方式与应对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Jalowiec的应对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13和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以便利取样的方法对110例冠心病PCI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情感宣泄(P>0.05)外,冠心病PCI患者术后其余7种应对方式的分值均比术前明显提高(P<0.01)。PCI患者术后应对能力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应对能力与乐观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33,P<0.05),与宿命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57,P<0.01);而术后的应对能力与宿命和情感宣泄呈负相关(分别为r=-0.341,P<0.01;r=-0.243,P<0.05)。结论:PCI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水平(除情感宣泄外),但对冠心病患者的应对能力无明显影响。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促进康复;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削弱患者的应对能力。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癌护理体会
崔红青
2011, 36(5): 527-528.
摘要: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用于晚期肺癌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2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开始前给予心理护理,做好药物知识的宣教,预防和减轻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发生。结果:22例均能耐受化疗,没有因毒性及不良反应而终止化疗者。结论:正确的化疗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轻伊立替康毒性反应的发生,确保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全层缺损术的护理体会
张素琴, 葛树阳, 赵永娟
2011, 36(5): 529-530.
摘要:
目的:探讨和总结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全层缺损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行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全层缺损术的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进行术前、术后系统化护理。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回流不畅,经过皮瓣按摩、扩血管药物等处理后,皮瓣静脉回流通畅,皮瓣颜色恢复正常。切口均一期愈合,唇外形美观且无功能障碍。结论:把握该手术的特点,进行术前、术后科学、系统、针对性的心理和专科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护理干预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低蛋白血症的效果观察
朱瑰丽, 代莉莉, 朱素芹
2011, 36(5): 531-533.
摘要:
目的:探讨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低蛋白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TKA 40例分为20对进行配对研究,将选定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干预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认知干预、饮食干预、输液顺序的调整和早期关闭引流管等措施;对照组给予膝关节置换的常规护理。观察每对患者术前、术后血浆白蛋白浓度值的变化。结果:术前2组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TKA术后患者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浓度。
综述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在肿瘤研究中的概况
赵艳, 于东红
2011, 36(5): 533-535.
摘要: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heterogeneous nuclearr ibonucleoprotein K,hnRNPK)是hnRNPs家族中的成员之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 198.4。
胆道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及进展
杨丽, 张俊祥
2011, 36(5): 535-539.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影像学发展,胆道系统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多样性,使如何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并加以合理应用成为新的焦点。
三维有限元法在椎体成形术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雷丙俊, 牛国旗
2011, 36(5): 539-541.
摘要:
有限元法又称有限元素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一种有效的离散化数值计算方法,把一个复杂的弹性物体可以看成是由无限个质点组成的集合体,用这种离散化的有限单元模型代替原有物体。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进展
郭园园, 关超
2011, 36(5): 542-544.
摘要:
自1991年Clayman等[1]首次应用腹腔镜行肾切除术以来,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完善和成熟。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涉及到泌尿及男性生殖外科的各个方面,并基本取代传统的泌尿外科开放性手术,已被公认为现代微创技术的代表。
个案报道
小肠扭转720°经手术复位后肠复活1例
赖非斌, 谢卫华
2011, 36(5): 544-545.
摘要:
患者,男,70岁。因"突发腹痛2天伴恶心呕吐"入院。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感上腹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肛门未停止排便排气,解黄色大便1次,量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