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37卷  第10期

基础医学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胞内杀伤分子的变化
邱晓静, 王兆华, 王健, 孙建忠, 姚春艳
2012, 36(10): 1141-1144.
摘要:
目的:检测初治和复治结核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胞内杀伤分子的变化。方法:取健康人(112名)和结核病患者145例(初治105例,复治40例)抗凝外周全血标本,加荧光标记抗CD3、CD56、CD8、颗粒酶和穿孔素抗体进行标记,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比例(16.958.27)%显著低于健康组(19.999.28)%(P0.01)。健康组外周血NK细胞绝对值计数为(44.3226.69)10P4P/ml,结核初治组为(33.3121.44)10P4P/ml,复治组为(36.824.97)10P4P/ml,结核初治组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结核病患者NK细胞中表达颗粒溶解素(85.7811.63)%,穿孔素(82.8817.05)%,颗粒酶(79.0715.64)%,健康组(87.3110.34)%、(82.8513.03)%、(88.047.27)%,2组颗粒溶解素和穿孔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颗粒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治组结核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但NK细胞中颗粒溶解素、穿孔素的表达和健康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买月琴, 陶志勇, 刘丹, 陈勇, 方强, 李柏青, 夏惠
2012, 36(10): 1144-1146.
摘要:
目的:观察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亚群比例的的变化,探讨DC亚群在间日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荧光分析法检测18例间日疟现症患者(疟疾组)和36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的浆细胞样DC(PDC)和髓样DC(mDC)的比例。结果:疟疾组患者PD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C/PD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DC在2组间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间日疟现症患者机体呈现免疫抑制状态,间日疟原虫与DC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调整mDC/PDC的比值参与间日疟感染的Th1型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控。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表达IDO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研究
魏晓巍, 李玉云, 张强
2012, 36(10): 1147-1150,1161.
摘要:
目的: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 MSCs),探讨其吲哚胺2,3-过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活性对MSCs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影响。方法:采集足月分娩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分离法分离培养UCB 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成骨与成脂诱导鉴定UCB MSCs分化潜能。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尾静脉输注经-干扰素(IFN-)诱导的UCBMSCs,观察对AA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UCB MSCs培养1周可见少量贴壁梭形细胞,于3周左右细胞生长形态较均匀,成纤维样、平行排列或漩涡状;传代细胞1周即可见80%左右融合。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不表达造血标志物CD34,CD44、CD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6%和92.48%。UCB MSCs经IFN-诱导表达IDO活性,对AA小鼠造血恢复具有治疗作用。结论:脐血分离培养的MSCs在IFN-诱导作用下,其IDO基因表达对于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姜黄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朱磊, 谢春毅
2012, 36(10): 1151-1154,1158.
摘要:
目的:研究姜黄素是否可抑制血管内皮的损伤及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外源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组)组构造与AS发病早期相似的体外模型,用姜黄素干预后(姜黄素组)观察HUVEC形态的改变及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IL-8]表达的变化。结果:OX-LDL诱导的AS模型内皮细胞增殖减少,ICAM-1、IL-6、IL-8的表达增加,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ICAM-1、IL-6、IL-8的表达,与OX-LD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降低内皮细胞炎症损伤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AS。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丙泊酚、舒芬太尼联合靶控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影响
梁启胜, 杨茗竣, 符炜, 凌云志
2012, 36(10): 1155-1158.
摘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舒芬太尼不同靶控浓度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麻醉诱导期对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血压(BP)变化的影响。方法:30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例。诱导方法依次为:A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浓度分别为2.0g/ml、0.3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B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浓度分别为1.5g/ml、0.5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C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分别为1.0g/ml,0.8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观察麻醉前,诱导后1 min、5 min,插管后5 min、10 min之后患者BIS值及HR、BP变化。结果:B组与A、C组比较,既能维持BIS的麻醉深度,且麻醉后不同时间段BP、HR相对稳定,气管插管应激反射轻。结论:CABG麻醉,丙泊酚1.5g/ml,舒芬太尼0.5 ng/ml TCI诱导,镇静镇痛满意,BIS值50~60,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为较好的组合诱导方法。
临床医学
子宫颈酸性磷酸酶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王超, 徐振山, Markovic O, Markovic N, 宋礼华
2012, 36(10): 1159-1161.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颈酸性磷酸酶(cervical acid PhosPhatase,CAP)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Mark-PAP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AP蛋白在350例行常规妇科体检子宫颈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内出现红色沉淀即为CAP阳性,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AP在子宫颈癌患者组织细胞中阳性表达,而正常的子宫颈上皮细胞及炎症细胞中无CAP表达,CAP检测结果与TCT检测确诊结果一致。结论:CAP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死亡受体5及诱骗受体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梁利梅, 王才智, 刘淑玉
2012, 36(10): 1162-1165.
摘要:
目的: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诱骗受体2(DcR2)、死亡受体5(DR5)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R5、DcR2阳性表达水平。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析、肿瘤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肌层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DcR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1);DR5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由于高表达DR5和低表达DcR2而易被TRAIL诱导凋亡,这一结果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可能实验依据。
早发冠心病患者43例临床分析
宣玲, 徐玮, 吴士礼, 卢冬雨, 王本芳, 王洪巨
2012, 36(10): 1166-1169.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43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组59例(男55岁,女65岁),对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发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早发组吸烟率、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血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晚发组(P0.05~P0.01),血尿酸早发组低于晚发组(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与吸烟史、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早发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于晚发冠心病患者。预防冠心病应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
-七叶皂苷钠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22例疗效观察
谢静, 韦道祥, 石士奎, 马博, 时鹏
2012, 36(10): 1169-1170.
摘要: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2例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给予-七叶皂苷钠20 mg/d静脉输注,疼痛症状消除后用片剂每天0.3 g分2次口服,治疗7~10 d。然后在患者服药后与既往急性发作的丛集期比较,观察患者的头疼丛集性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结果:22例患者服药后丛集性发作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头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能非常有效地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推荐作为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药物之一。
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Perthes病的远期疗效分析
吴敏, 肖玉周, 周建生, 官建中, 代秀松, 王志岩, 张培
2012, 36(10): 1171-1173,1177.
摘要:
目的:观察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Perthes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术治疗的49例(53髋)4~12岁Perthes病患儿远期疗效进行分析;其中Herring B型17例(19髋),B/C型21例(23髋),C型11例(11髋);术后系统随访3~16年。结果: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StulbergⅠ、Ⅱ级39髋,其中HerringB型16髋,B/C型19髋,C型4髋;StulbergⅢ级10髋,其中Herring B型3髋,B/C型3髋,C型4髋;StulbergⅣ级4髋,其中Herring B/C型1髋,C型3髋。B、B/C型术后Stulberg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C型与C型术后Stulber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37例(41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34髋,女12例(12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5髋。4~7岁患儿33例(37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32髋,8~12岁患儿16例(16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7髋。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Perthes病可取得良好远期效果。Herring外侧柱分型、患儿发病年龄和性别对Perthes病的预后评估有明确指导作用。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氧化应激状况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裴晓艳, 张晓梅
2012, 36(10): 1174-117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氧化应激状况与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NGT)28例、空腹血糖受损组(IFG)30例、糖耐量异常组(IGT)30例及初诊2型糖尿病组(T2DM)32例,测定4组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评价IR及胰岛细胞功能,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李氏细胞功能指数(MBCI)评价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从NGT、IFG、IGT到T2DM组血清中MDA水平依次增高,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FG组比较,IGT组及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T组及T2DM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NGT、IFG、IGT到T2DM组血清中SOD、GSH-PX水平逐渐降低,与NGT组比较,T2DM组SOD、GSH-P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FG、IGT及T2DM 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与HOMA-、△I30/△G30、MBCI均呈负相关关系,而与HOMA-IR呈正相关关系,血清中SOD与HOMA-、△I30/△G30、MBCI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OMA-IR呈负相关关系,GSH-PX活性与HOMA-、MBCI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R和细胞功能下降是T2DM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在糖调节受损阶段即已出现,从NGT、IFG、IGT到T2DM组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在糖调节受损阶段机体的氧化抗氧化平衡系统已经开始发生紊乱,在初诊T2DM患者更为明显,且氧化应激与IR及胰岛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在T2DM起始及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及Ang-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刘媛媛, 潘莉, 郭晋, 吴晓飞
2012, 36(10): 1178-1180.
摘要: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2种生长因子水平与梗死面积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对照组35名及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起病48 h内、3 d、7 d、14 d、21 d血清中VEGF及Ang-1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病程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动态变化,于起病3 d达高峰(P0.01),VEGF水平与梗死面积具有一定关系(P0.05~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Ang-1水平在起病7 d升高,14 d达高峰;血清Ang-1水平与梗死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且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及Ang-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这2种血管生长因子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其水平测定对判断梗死灶大小具有一定意义。
食管癌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分析
王莉, 张爽, 白茹, 芮文科, 陈永侠, 韩福生
2012, 36(10): 1181-1182,1185.
摘要:
目的:筛查食管癌(EC)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NR),并探讨NR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80例EC住院患者进行术前NR筛查,并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0例EC住院患者中,NR发生率为80.0%。存在NR的64例EC患者中,60岁占65.6%,60岁占34.4%,早中晚期分别占1.6%、78.1%和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NR与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患者术前NR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理分期存在一定关系。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冷其艳, 徐慧高, 许会贤
2012, 36(10): 1183-1185.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采用平阳霉素+倍他米松+2%利多卡因溶解后行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并与常规按压条件下采用同样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吸入麻醉条件下治疗患儿血管瘤操作过程时间短,注射部位准确,剂量控制精确,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是辅助治疗血管瘤的有效手段,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尤其是特殊部位血管瘤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四羟基壬烯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朱铭, 窦全亮, 戚敏俊, 曹志刚
2012, 36(10): 1186-1189.
摘要:
目的:探讨四羟基壬烯(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前列腺癌组织及7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4-HNE的表达,分析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无前列腺疾病的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血清中4-HNE的水平。结果:4-HNE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无相关关系(P0.05)。前列腺癌患者组血清中4-HNE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无前列腺疾病组(P0.01)。结论: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高表达,且血清中4-HNE水平也较高;4-HNE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辅助检测项目。
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
余勇, 赵慧, 许瑾, 赵凤娟, 武朱明
2012, 36(10): 1189-1190.
摘要: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烧伤、瘢痕整形创面愈合后皮肤的外形和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于烧伤切痂后的创面4例6处及瘢痕整形3例5处。结果:11处创面移植皮片生长良好,创面愈合。随访4~6个月,瘢痕挛缩不明显,皮肤弹性较好,外观功能均较满意。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烧伤、瘢痕整形创面的临床价值较好。
闭合性胰腺损伤32例诊断与治疗
陈西兰, 周启超, 许明友, 韩肃, 张元柱, 胡小四
2012, 36(10): 1191-1192,1197.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32例经B超检查17例,发现胰腺损伤9例;多层CT检查16例,确诊13例。非手术治疗5例,胰体尾加脾切除5例,胰腺清创引流15例,十二指肠憩室化2例,胰头部断端包埋、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结果:治愈30例,治愈率93.75%,死亡2例,病死率6.25%,死亡原因为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伤。并发胰漏3例,其中2例保守治愈,1例手术治愈;胰腺假性囊肿4例,其中2例自愈,1例穿刺引流治愈,1例手术治愈。结论:多层CT检查是胰腺损伤的重要诊断方法,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有无主胰管损伤是决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整合素3和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朱小康, 朱自江, 陈学忠, 薛继军, 郑凤长, 汪淑芸
2012, 36(10): 1193-1997.
摘要:
目的:探讨整合素3和Ki-6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癌术后存活5年以上而无复发转移组(A组),以及术后1年内发生复发转移而死亡组(B组)癌组织中整合素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3在正常鳞状上皮中不表达或表达极弱,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Ki-67抗原的阳性率为100.0%,在正常鳞状上皮中仅在基底部表达,表达强度不超过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弥漫性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整合素3和Ki-67在B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A组(P0.01)。整合素3表达与肿瘤长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相关关系(P0.05~P0.01)。Ki-67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相关关系(P0.05和P0.01)。结论:整合素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是判断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有意义指标,且与Ki-67联合检测对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CDKN2A基因失活对小细胞肺癌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王勇文, 张晋
2012, 36(10): 1198-1201.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失活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SCLC手术切除组织72例和非肿瘤肺部组织68例中CDKN2A基因及其蛋白。结果:SCLC组织CDKN2A第一、第二外显子表达明显少于非肿瘤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C组织中CDKN2A蛋白低表达率(68.1%)明显高于非肿瘤肺组织(36.8%)(P0.01);SCLC组织CDKN2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肿瘤肺组织(P0.01);CDKN2A在不同病理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SCLC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KN2A基因的变异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失活与SCLC发生、发展有关。
早期喂养干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探讨
李洁, 谢晓曼, 汤薇薇, 许琼
2012, 36(10): 1201-1202.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允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 infants,VLBWI)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9例VLBWI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按照传统方法喂养;治疗组30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允,记录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和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结果: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胎粪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早期喂养干预可促进VLBWI肠道发育成熟,减低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比较
方玉成
2012, 36(10): 1203-1205.
摘要: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胃酸分泌、食管炎症控制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经胃镜诊断明确的6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每天1次;B组口服奥美拉唑40 mg,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A、B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食管炎治愈率分别为93.1%和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的GERD内镜下食管炎治愈率优于奥美拉唑。
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刘云龙, 汪勇, 聂保忠, 马宁, 刘虎
2012, 36(10): 1205-1206.
摘要:
目的:探讨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金属导丝前端接一发光灯泡,后端接电池制作一光棒。将气管导管套在光棒上,沿鼻腔缓慢插入,以颈前环甲膜处光亮点为导引,插入气管,取出光棒,气囊充气。结果:68例患者在25~60 s内顺利插管到位,患者均达到通畅呼吸道进行人工通气目的以及长时间置管的要求,无特殊并发症发生,耐受及安全性能良好。结论:采用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能快速、简便、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成功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0例
杨朝晖, 吴险峰, 邹磊
2012, 36(10): 1207-1209.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骨折端复位后应用钢丝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后髋关节功能锻炼,2周后下地行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术中死亡病例,无手术失败。随访12~24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优良率86.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卧床时间,及早行患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疗效可靠。
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16例
袁五一
2012, 36(10): 1209-1210.
摘要: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急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脑血管CT造影成像和(或)病理检查证实为CAVM患者16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血肿清除并切除畸形血管9例,血肿清除并电凝结扎畸形血管供血动脉3例,单纯血肿消除4例。结果:9例畸形血管已切除,5例发现畸形血管残留,再次行手术切除和(或)放射治疗。术后病情无好转出院2例,日常生活能力Ⅰ级7例,Ⅱ~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脑血管CT造影成像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对于颅内血肿较大,意识障碍较重或病情正在发展者,应积极行急诊手术治疗。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3例疗效观察
彭艳
2012, 36(10): 1211-1213.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开始局部针灸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给予西医治疗,急性期之后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2.09%,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痊愈率48.83%,总有效率8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在急性期就开始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缩短病程。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34例
杨晓松, 王刚, 高峰
2012, 36(10): 1213-1214.
摘要: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在全麻下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行小切口选择性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0~90 min,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胸壁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7~21 d,均治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CT肋骨三维重建显示内固定牢固。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地佐辛抑制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临床观察
彭卫东, 盛福庭, 李敏
2012, 36(10): 1215-1217.
摘要:
目的:比较地佐辛、芬太尼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并评价地佐辛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均采用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毕冲洗腹腔准备关腹时,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g/kg。记录麻醉前(T0)、苏醒时(T1)、苏醒后1 h(T2)、苏醒后6 h(T3)时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患者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1)。D组在T1、T2和T3时点的Ramsay评分均优于F组(P0.01),T3时点的VAS评分优于F组(P0.01)。D组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与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较芬太尼能更安全、有效地预防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2例疗效分析
陈虹, 张世东, 蔡训
2012, 36(10): 1217-1218.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共2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术后患肢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14足,良6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3.3%。结论: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取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李天民, 陈琛, 苏华, 明秀峰
2012, 36(10): 1219-122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估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检测200例MODS患者进入ICU后初期(2~8 h)NT-ProBNP水平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将所有MODS患者NT-ProBNP值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组,并进行病史采集,通过电话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结果:MODS患者的NT-ProBNP均值为(4 006.338.78)Pg/ml,随访1年,病死120例(60%),存活80例(40%)。NT-ProBNP值与入院时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尿酸无相关关系(P0.05);病死组与未病死组NT-ProBNP、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ODS患者血浆NT-ProBNP值可独立地评估MODS患者1年内的死亡事件发生可能,NT-ProBNP重度升高的MODS患者预后1年发生死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关节镜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朱益品, 张建浦, 杨名飞, 宋勤圆
2012, 36(10): 1221-1222.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12例经口服药物及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治疗。结果:显效75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1%。结论:关节镜治疗不同症状的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良好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中药配合微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0例
方芳
2012, 36(10): 1223-1224.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微波治疗浆细胞乳腺炎效果。方法:采用疏肝清热,合营消肿之中药,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温服。配合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每个部位照射2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愈34例,好转4例,未愈2例。结论:中药内治配合微波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呼吸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张金才
2012, 36(10): 1224-1226.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指数(R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肺泡气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RI,并与150名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健康志愿者组与治疗前AECOPD各组PAO2、PaCO2、PaO2、PA-aO2、R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ECOPD各组间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RI数值间,器官功能衰竭数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可以反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并可以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48例
刘丽
2012, 36(10): 1226-1227.
摘要:
目的:观察硅胶泪道引流管进行泪道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硅胶泪道引流管,首先用泪道探针探通泪道,然后分别由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引流管,取出探子,将硅胶管留置在鼻腔内,术后6个月取出引流管。结果:48例(52眼)患者置入泪道引流管,术后第1天,症状明显减轻,拔管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率84.61%,好转率3.85%,无效率1.92%,复发率9.62%。结论:硅胶泪道引流管进行泪道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具有手术风险低、组织创伤小、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肯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影像医学
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65例结果分析
明镜, 洪志友, 刘仕红
2012, 36(10): 1228-122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提示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的意义。方法:对65例超声提示乳腺低回声结节的患者行钼靶X线检查。结果:17例对病灶位置显示不佳;23例提示乳腺增生结节,建议定期随访;2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癌15例,致密型和多量、少量腺体型乳腺癌诊断正确率为43%,退化型乳腺癌诊断正确率为82%,纤维腺瘤5例,乳腺腺病3例,乳头状瘤1例,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1例,25例中发现簇状细小钙化7例。结论: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能提高结节的诊断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临床价值探讨
冯小珍
2012, 36(10): 1230-1232.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肾动脉内径(RAD)、肾脏长径与宽径、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以及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并与4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RAD和肾动脉长、宽径均比对照组减小(P0.05~P0.01),RPSV和RA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PSV和RAR对狭窄60%的肾动脉均显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7%和8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且方法简单可靠,值得在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检验医学
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C基因型分析
孙红, 郭普, 钟政荣, 王锦, 李竟
2012, 36(10): 1232-1234.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C基因型。方法:使用改良的Hodge实验(MHT)初筛产KPC的肺炎克雷伯菌,PCR和测序鉴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是否带有KPC基因,并通过GenBank的比对确定KPC基因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KPC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0株MHT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76.92%,其中有2株细菌为KPC基因阳性,阳性率为15.38%,通过GenBank比对,此KPC基因为2型。PFGE结果显示这2株细菌来源于同一克隆。结论:分离出了携带有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郑岚, 张漩, 郑浩, 孙涛
2012, 36(10): 1235-1237.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产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D、Fib。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浆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常见5种恶性肿瘤之间血浆DD和Fi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存在,血浆DD和Fib指标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淮北地区6个月至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调查
王素侠
2012, 36(10): 1237-1239.
摘要:
目的:探讨淮北地区6个月至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IDA)主要相关性因素及其影响。方法: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铁,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参数。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缺铁、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缺铁、贫血率逐渐降低(P0.05),但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缺铁、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至6岁儿童IDA占8.0%,隐性IDA(血红蛋白正常,MCV、MCH减少)占5.4%。农村地区儿童贫血率8.20%高于城市地区2.55%(P0.01)。结论:微量元素铁的测定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儿童IDA的筛查试验,特别是隐性IDA的早期诊断。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营养教育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精神卫生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探讨
孔刚, 孙业桓, 杨林胜, 周纯先
2012, 36(10): 1240-1244.
摘要:
目的:探讨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大学生自杀态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3 030名,用自杀态度量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问卷等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歧视(得分29.1214.13)、自杀的社会重要性(得分25.3415.57)持肯定态度;大学生对于自杀的不可预防性(得分71.5213.82)、自杀的不可自我控制性(得分65.0118.72)、对自杀的正性态度(得分64.6517.35),对自杀能改变他人行为程度的看法(得分65.8115.24)持否定态度;而对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相似程度的看法(得分53.7021.48)持中立态度。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态度各分量表影响因素不一致。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家庭功能是保护因素,自杀意念、抑郁是危险因素。结论:需采取相关措施,改变消极的自杀态度,进而消除由此带来的伤害事件。
女性乳腺癌21例诊断期间心理体验
李艳敏, 朱宁宁, 齐玉龙, 薛芳
2012, 36(10): 1244-1246,1249.
摘要: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诊断期间心理体验,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1例疑似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访谈,并按照Colaizzi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练诊断期间不同主题。结果:乳腺癌患者心理体验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但诊断期间仍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症状重视不够和对乳腺癌知识缺乏而未及时就医;对患病的震惊、难以置信,甚至怀疑诊断出错;对生命的渴望和侥幸心理,希望自己患的是良性肿瘤;在诊断期的不同阶段均表现出焦虑和恐惧;对家人关爱的需求增加,尤其希望得到丈夫的安慰与支持。结论:医护人员通过了解患者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能够更多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取得患者家人尤其是丈夫给予精神支持,帮助患者重铸生活的信心。
预防医学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杨晶, 潘攀, 杨庆宇
2012, 36(10): 1247-1249.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分析673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73例住院患者中有52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好发于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患者住院时间、年龄、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侵入性操作5个变量是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为最主要的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住院时间、年龄、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有关。重视危险因素的防治,可降低老年科患者医院感染率。
护理学
心理干预对阴道成形术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金芝, 王才智, 杨玉春, 郭琼, 孙雪芹
2012, 36(10): 1250-1252.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阴道成形术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2例行阴道成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干预组2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行为干预12个月。采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2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护理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各组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3个月时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术后3、6个月时2组间性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个月时,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阴道成形术患者改善性生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极大促进作用。
压疮质量控制网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行及效果评价
段晓侠
2012, 36(10): 1253-1255.
摘要:
目的:通过加强压疮质量控制管理,降低或避免压疮的发生。方法:建立压疮三级质量控制网络,规范压疮的评估、上报和处理流程,对压疮高危患者和带入压疮患者进行标准化管理。结果:规范管理后的住院患者高危压疮申报率、有效申报率、好转或痊愈率均高于规范管理前(P0.01),难免压疮发生率低于规范管理前(P0.01),带入压疮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压疮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使压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为有效防治压疮提供了保障。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陈志敏
2012, 36(10): 1255-1257.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效果确切,用物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患者满意度高。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
黄兰, 宋丽萍, 王万霞, 刘春芳, 顾侠, 郭燕
2012, 36(10): 1258-1259.
摘要: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2组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总缓解率为75.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P0.01)。观察组术后对护理满意度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实施舒适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值得推广应用。
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
杨艳丽, 赵凤娟, 王萍
2012, 36(10): 1260-1261.
摘要: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早期预防、康复治疗与心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8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不同阶段烧伤患者的病情特点指导其进行早期手指关节功能锻炼及瘢痕康复治疗,针对其心理变化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并以同期进行常规护理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测量表(SDS)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23只手发生瘢痕挛缩,通过早期手术、早期康复治疗,患肢形态功能恢复良好;通过心理干预,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早期进行瘢痕预防及康复治疗并结合心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抽吸回血静脉推注法消除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临床观察
王莉, 丁前林
2012, 36(10): 1262-1263.
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中抽吸回血静脉推注法消除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四方面护理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观察组在静脉推药前见有回血继续回抽至头皮针管1/4处,将接头处空气吸入到注射器内再行推注。完毕后,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开关,见输液管乳头挂着一滴将要流出的液体时,迅速连接头皮针。结果:观察组无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3%(P0.01)。结论:观察组操作方法简便,避免了微量空气进入血管,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口咽通气管在脑出血患者吸痰中的应用观察
王影
2012, 36(10): 1263-1264.
摘要:
目的:观察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在脑出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47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口、鼻吸痰,观察组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比较2组患者的吸痰量、痰液性状,吸痰前后30 min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吸出痰量多,痰液黏稠;吸痰后,2组SPO2均高于吸痰前(P0.05~P0.01),但观察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能及时有效吸出脑出血患者气道深部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SPO2,是脑出血患者可选的吸痰方法。
综述
国内外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现状
白洁, 徐淑秀, 谢虹
2012, 36(10): 1265-1267.
摘要:
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护理本科教育的方向,也是衡量整个护理本科教育过程的一个标准,目标制定是否合理会极大影响到护理本科教育能否成功。近年来,国内外都根据各自的国情特点对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和更新。本文就此现状作一综述。
胎儿窘迫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陈红波
2012, 36(10): 1267-1270.
摘要: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由于胎盘气体交换受到干扰所致缺氧引起的危急状态,主要表现为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分娩期胎儿窘迫发生率大约为20/1 000,新生儿出生时重度窒息占3/1 000~4/1 000,伴有大脑损伤及劳动能力丧失至少占1/10 000,对子女、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何早期发现胎儿窘迫,避免新生儿损伤是目前产科界最为关注的课题。产后依据胎儿脐动脉血PH检测、新生儿APPgar评分等判定,但产前和产时预测和诊断胎儿窘迫缺乏单一、可靠的检测指标。
个案报道
Histiocytic sarcoma of tonsil:a case report
QIN Dan-mei, XIE Cong-hua, WU Qiu-ji, ZHANG Jun-hong
2012, 36(10): 1270-1272.
摘要:
In this article,a case of histiocytic sarcoma(HS) arising from tonsil in a 60 year-old male Patient was rePorted.Consideried a local disease,a regime consisting of 4 cycles of(CHOP) associated with radiotheraPy was used.A Positive result was gained after treatment.But HS
纵隔卵黄囊瘤1例
沈昌山, 王勋, 韩玉龙
2012, 36(10): 1271-1271.
摘要:
患者男性,27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前胸壁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P:99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