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37卷  第2期

述评
寄生虫作为生物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
孙新, 王媛媛
2012, 36(2): 125-130.
摘要: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其中寄生关系可能危及被损害一方正常的营养、生理、代谢甚至生命。广义而言,寄生物(parasite)是在生物的共栖关系中获益的一方,可以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动物或植物,其中寄生物为一类原生生物和动物的则称之为寄生虫。
基础医学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THP-1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
金齐力, 韦莉, 李柏青
2012, 36(2): 131-133.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THP-1细胞后对细胞表面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Mtb以10∶1感染佛波醇酯(PMA)分化的THP-1细胞,建立Mtb感染THP-1细胞的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PMA分化的THP-1细胞及Mtb感染THP-1细胞CD14的表达。结果:THP-1细胞和PMA分化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CD14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21.6%,对Mtb的吞噬率分别为7.7%和93.0%;Mtb感染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CD14的阳性率为27.5%。结论:PMA分化后的THP-1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增加,Mtb感染后CD14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对Mtb的吞噬率增加。
三七皂苷R1通过细胞缝隙连接对顺铂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齐晓艳, 张波, 余美玲, 陶亮, 张翠玲
2012, 36(2): 134-137.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1对稳定表达连接蛋白26、32的HeLa细胞的细胞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功能的作用及其对顺铂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磺基罗丹明B法观察三七皂苷R1作用不同时间以后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为三七皂苷R1 10、25、50、100、200mol/L组,以不加三七皂苷R1组为空白对照组。计算药物作用24、48、72 h各组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三七皂苷R1作用48 h荧光黄在细胞之间传递的距离来评价其对GJ功能的影响;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分析法观察R1与顺铂合用以后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以顺铂细胞集落形成率的降低作为顺铂的细胞毒性的指标。结果:三七皂苷R1对HeLa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1具有上调GJ功能的作用;有GJ时R1与顺铂合用后可明显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作用,在无GJ时这种作用则不明显。结论:三七皂苷R1可通过增强细胞之间的GJ功能来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阿霉素致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郭晓磊, 方迎艳, 胡杰, 关宿东
2012, 36(2): 137-141.
摘要: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阿霉素致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PO组。应用离体灌流大鼠膈肌肌条方法,分别测量单收缩张力(Pt)、最大强直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张力最大上升速率(+dT/dtmax)、张力最大下降速率(-dT/dtmax)、张力-频率曲线变化,同时测定膈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电镜观察膈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膈肌Pt、Po、+dT/dtmax、-dT/dt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PO组大鼠膈肌的Pt、Po、+dT/dtmax、-dT/dtmax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CT、1/2R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及EPO组(P;0.01)。予10、20、40、60、100 Hz频率的方波电压刺激膈肌时,模型组大鼠膈肌张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EPO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膈肌组织的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EPO组的SOD活力提高,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显示阿霉素导致膈肌细胞肌纤维肿胀,线粒体空泡化,EPO改善阿霉素造成的损伤。结论:阿霉素导致大鼠膈肌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清除减少,收缩功能减低;EPO对阿霉素所致的膈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心室颤动复苏模型家兔肺水肿的影响
李响, 杨杰, 邵金炎, 姜丽静, 程德山, 刘梅, 王继芹, 邓星奇, 李培杰
2012, 36(2): 142-144.
摘要: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心室颤动复苏家兔复苏早期肺水肿及心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6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20只清洁级家兔采用交流电致心室颤动建立心肺复苏模型,另6只为手术对照组(A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不制作心肺复苏模型。模型家兔随机均分10只,分别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g/kg(B组)和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g/kg+艾司洛尔200g/kg(C组)。测量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比较复苏后30 min、1 h、2 h、4 h时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结果:A、C、B组家兔于模型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cTnI水平和MDA活性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以减轻家兔心室颤动复苏后肺水肿,对复苏后早期心脏有保护作用。
人自噬相关基因LC3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朱晓骏, 孙学华, 刘顺庆, 高月求
2012, 36(2): 145-148.
摘要:
目的:构建人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MAP1LC3B)真核表达栽体,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人MAP1LC3B cDNA;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GFP-N1-LC3B真核表达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BBS诱导4 h后pEGFP-N1-LC3B表达载体转染的HepG2.2.15细胞质中GFP-LC3B分布的变化。结果:通过测序鉴定,pEGFP-N1-LC3B真核表达载体序列正确,编码框正确;转染后的HepG2.2.15细胞经EBBS诱导4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GFP-LC3B由散在分布向点状分布改变。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自噬相关基因LC3B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在乙型肝炎病毒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临床医学
组织微阵列方法检测let-7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马琳, 李贵柱, 孟刚
2012, 36(2): 148-150.
摘要:
目的:探讨let-7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建立组织微阵列,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80例人乳腺癌组织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let-7b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et-7b阳性率为35.0%,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59.1%(P;0.05)。结论:let-7b低表达可以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吸、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官泽宇, 高涌, 卢冉, 孙勇, 陈世远, 宋涛
2012, 36(2): 151-153.
摘要:
目的:探讨吸、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对11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IVC造影,采用吸栓加溶栓技术消除血栓,后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出院后采用彩色多普勒随访IVC有无再狭窄或闭塞。结果:11例均为IVC膜性阻塞,采用吸栓加溶栓后血栓完全消失7例;保留IVC导管溶栓4 d后血栓消失2例;7 d后消失2例;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术后随访IVC通畅良好,无IVC再阻塞及血栓形成发生。结论:吸栓加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效果良好。
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李多杰, 李红伟, 段诗苗, 崔珍, 彭开桂, 沈学明
2012, 36(2): 153-156.
摘要: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将49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和放疗+化疗组(放化组)25例。2组均采用60CO或6MV-X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单放组为60~68 Gy,30~34分次,6.0~6.5周;放化组为54~60 Gy,27~30分次,5.5~6.0周,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25~30分次,5.0~6.0周。放化组从放疗第1天起给予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5 d,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4 d。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00%、32.00%和58.33%、20.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局控率分别为72.00%、36.00%和66.67%、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不良反应较单放组略有增加,但多数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局控率相对较好,有提高生存率可能,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支气管异物24例临床分析
李殿明, 李翠侠, 宫蓓蕾, 胡俊锋, 陈余清
2012, 36(2): 157-159.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经纤支镜确诊和治疗的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黄痰、发热、咯血、喘息,体格检查有呼吸音减低、吸气相干啰音及湿啰音;院外误诊为肺癌4例,肺炎4例,肺结核2例,支气管哮喘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右侧异物17例,左侧7例;动物性异物14例,植物性异物6例;均经纤支镜取出。结论:支气管异物临床上容易误诊,纤支镜在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任志, 汪强武, 王启之
2012, 36(2): 160-162.
摘要: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49例胃癌组织(转移30例,未转移19例)和2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采用RT-PCR法检测MMP-7 mRNA,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49例胃癌组织中,MMP-7 mRNA及端粒酶阳性表达者分别为28例和32例,其中转移组表达分别为21例和20例;2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MMP-7、端粒酶表达分别为4例和8例。胃癌组联合检测均阳性表达者19例,均阴性者8例;癌前病变组联合检测均阳性者仅3例,均阴性者11例。而MMP-7 mRNA表达在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病理分级中,Ⅰ、Ⅱ级的表达明显低于Ⅲ级(P;0.01);侵及浆膜层者明显高于未侵及者(P;0.01)。端粒酶在性别、年龄和病理分级以及是否侵及浆膜层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7、端粒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高表达者胃癌转移的风险可能较高。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的检测率高。
腹腔镜脾脏切除6例的初步经验
鲁正, 吴斌全, 崔培元, 吴维, 吴华, 邱兆磊
2012, 36(2): 163-165.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80~26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患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住院5~9 d;患者手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预防大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根尖下截骨后退联合模型外科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分析
李旭文, 张智勇, 杨斌, 唐晓军, 石蕾, 尹宏宇, 尹琳
2012, 36(2): 165-167.
摘要:
目的:观察根尖下截骨后退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方法:对7例骨性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患者采用术前取牙模,按照模型外科设计上、下颌骨的骨切开线,制作咬合板,术中根据模型设计的切开线行根尖下截骨后退的正颌手术,根据咬合板设计恢复咬合关系,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8~10周开始正畸治疗。结果: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开口型、开口度、咀嚼度、骨段愈合等方面的治疗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采用根尖下截骨后退术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是进行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冠心病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戎成振, 蔡鑫, 潘登月, 杨静静, 周桂建, 陈斌
2012, 36(2): 168-170.
摘要: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CHD(组71例)和对照组(23例);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3个亚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24例,重度病变组29例;将AMI亚组分为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19例和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13例。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P;0.01);CHD重度病变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CHD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1);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和肽素参与冠心病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反映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肽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对于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
左戎, 王巧民, 张旭, 胡闻, 杨清峰
2012, 36(2): 171-173.
摘要:
目的: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结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经结肠镜钳取30例感染后IBS患者和10名健康者的乙状结肠黏膜标木,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及原位包埋法,透射电镜观察肥大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其相邻组织结构,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后IBS患者电镜下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膜完整,膜与膜之间桥粒样结构连接,细胞间隙增宽,肠黏膜微绒毛分布尚规整,但密度不均,长短不一,多处微绒毛断裂,粗面内质网发达,在黏膜固有层中见较多肥大细胞,其内可见大量高密度内分泌颗粒,伴有脱颗粒后的空洞,呈现功能活跃和分泌旺盛状态。结论:感染后IBS患者结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对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西藏西部高原地区农牧民健康体检分析
黄武全, 普次
2012, 36(2): 173-175.
摘要:
目的:了解西藏西部高原地区农牧民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为慢性病、传染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拉孜县农村1 699名农牧民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内外科常规检查、胸部透视、血压、心电图、腹部B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以及乙肝表面抗原,女性加做妇科检查。结果:964人检查结果异常,其中前5位异常依次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4.7%),胆道疾病(13.2%),血红蛋白增多症(12.8%),高血压(12.4%),心电图异常(8.9%)。检查结果异常与文化程度有关,部分异常与性别有关(血红蛋白增多症),部分异常与年龄有关(高血压)。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农牧民的健康宣教,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卫生习惯,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参加体检,发现健康危险因素或疾病,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尿白蛋白关系的研究
刘慧华, 王军
2012, 36(2): 176-179.
摘要: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尿白蛋白(UAL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UALB阳性组58例和UALB阴性组42例,比较2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变化、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UALB阳性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出现率均高于UALB阴性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水平升高,粥样斑块出现率升高(P;0.05),内膜中层厚度与UALB、血总胆固醇、糖基化血红蛋白、血尿酸(UA)等呈正相关,而内径与UA、UALB呈负相关。结论:UALB阳性患者易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当尿白蛋白排泄60 mg/24 h时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分析
张永, 张友亮, 吴士礼
2012, 36(2): 179-182.
摘要: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0例CHD患者ACE2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冠脉造影病变支数和Genisini积分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比较。结果:在男性CHD组中,9570G基因型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isini积分均多于9570A基因型者(P;0.05);在女性CHD组中,不同基因型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isini积分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ACE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男性CHD冠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关系,与女性无明显关系。
大剂量胶原酶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分析
王炳良, 耿玉强, 乔乃春, 孙伟, 陈来荣
2012, 36(2): 183-186.
摘要:
目的:探讨大剂量胶原酶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盘造影后,经穿刺针向盘内缓慢注入50 mg/L臭氧30~50 ml,留针观察10 min,然后再根据突出物大小,注入溶于6~8 ml生理盐水的胶原酶1 800~2 400 u。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椎间盘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大剂量胶原酶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武玲, 武德廉
2012, 36(2): 186-188.
摘要: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B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为48周。观察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3组无一例死亡。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增高,且与B组和C组相比,治疗48周末ALT复常率明显增高(P;0.05)。Child-Pugh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A、B、C组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13.6%、9.1%,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5%、31.8%、27.3%,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快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有效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实现肝硬化治疗的目标。
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在髋部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顾志俭, 陈俊峰
2012, 36(2): 189-191.
摘要: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全麻)在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联合组)和全麻组,各60例。联合组选L2-3或L3-4间隙,用腰硬联合穿刺套件行腰硬联合阻滞;全麻组行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微量泵静脉持续输入丙泊酚、芬太尼。在麻醉前、麻醉后5 min、术毕及术后1、6、12、24 h时,监测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并比较2组患者在接受相应麻醉时的舒适度、术后VAS评分及麻醉费用。结果:联合组在麻醉操作过程中患处疼痛率明显高于全麻组(P;0.01);术中2组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联合组术中血压、心率均低于静脉全麻组(P;0.01),直至术后12、24 h,2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脉搏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在术后6 h内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6 h后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费用明显低于静脉全麻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麻用于髋部手术时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王先侠, 程训民, 葛玲, 陈卓
2012, 36(2): 192-19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ys C、血糖(Glu)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Cys C与脑梗死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Cys C水平与其Glu、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ys C与其他脑梗死因素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测、诊断和预后判断。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在不孕症妇女中的应用
朱允菊, 韦明秀
2012, 36(2): 194-196.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诊断不孕症患者子宫内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接受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的182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不孕症患者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异常88例,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异常15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管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腔粘连、子宫畸形为常见不孕症妇女子宫内病变。结论:宫腔镜检查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阳性发现率,联合B超检查可及时、准确发现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病变。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董立红, 张燕, 俞华, 夏晔, 胡丰平
2012, 36(2): 196-197.
摘要: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炎症反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治疗后均吸收。术后眼压10~24 mmHg,视力提高2例,其余无变化。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乳腺癌患者血清癌抗原153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分析
沈中一
2012, 36(2): 198-199.
摘要:
目的:探讨癌抗原153(CA153)、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比色法检测20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A153和TSGF的水平。结果:恶性组CA153、TSGF水平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与对照组TS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A15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联合检测与单一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53和TSGF是早期检测乳腺癌有价值的指标。
血浆置换在抢救15例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观察
安小峰, 袁兆春, 牛军, 强浩, 刘佳, 崔惠康
2012, 36(2): 200-201.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15例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置换液为新鲜冷冻血浆或联合人血白蛋白、代血浆、平衡液等。结果:14例治疗后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种有效手段,中毒早期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明显。
法定传染病报告儿童腹泻病的临床诊断依据分析
张赋, 许秋月
2012, 36(2): 201-203.
摘要:
目的: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儿童腹泻病的临床现状,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方法:比较不同儿童腹泻临床诊断病例的发病人群特征、临床表现、大便性状、粪便实验室检测结果、病原培养等诊断依据之间的差异。结果:非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在患儿年龄、性别、类型和腹泻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便性状和实验室粪便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球状物)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现有法定传染病报告中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诊断分类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有必要逐步提升实验室病原学诊断的比例和临床鉴别诊断水平。
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观察
田宇虹, 马学美, 张才, 陈金超
2012, 36(2): 204-206.
摘要:
目的:观察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4例双侧下颌角肥大者行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1例同时行颧骨缩小,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面部轮廓曲线圆滑,面形得以改善,无并发症。结论: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在面部轮廓整形中可以显著改善面下部正面和侧面外观,且切口隐蔽,操作简单,效果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的测定
王书云, 刘进龙, 刘荣兵
2012, 36(2): 206-207.
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HIE患儿作为HIE组,并设100名同期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监测新生儿心肌酶谱变化,比较2组新生儿脐血心肌酶谱测定值。结果:HIE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HIE患儿血清AST、-HBD、LDH、CK-MB的水平均高于中、轻度HIE患儿(P;0.01),而中、轻度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AST、LDH、CK、-HBD、CK-MB的水平较高,心肌酶谱测定可作为诊断新生儿HIE心肌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有助于新生儿早期治疗。
结肠镜联合X线行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价值
束庆文, 谢玉珍, 侯亚峰, 叶献词, 钱爱玲, 汪全红
2012, 36(2): 208-210.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X线行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结肠镜和X线透视引导下,对5例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患者实施内镜下扩张与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性扩张与金属内支架置入成功,腹痛、肠梗阻等症状均即刻解除,未出现肠道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患者置入支架后生存期为2~30个月。结论:结肠镜联合X线行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避免了肠造瘘,具有微创、安全、见效快等优点,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影像医学
脑囊虫病18例MRI的诊断分析
马宜传, 孙景秋
2012, 36(2): 210-212.
摘要:
目的:探讨MRI诊断脑囊虫病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8例脑囊虫患者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囊虫病分为三期:囊虫存活期10例,此期特征是头节、囊壁和囊液并存,T1WI表现为圆形低信号内小点样中等信号影,T2WI囊腔为高信号;囊虫变性期5例,头节消失,囊腔胀大,大小不均,囊周围出现水肿带,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为高信号;囊虫死亡期3例,虫体死亡后发生钙化或纤维化,T2WI呈小圆形边界清楚的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MRI对于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反映脑囊虫病的病理学过程,对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
赵伟, 任千里, 靳恒军, 赵立
2012, 36(2): 213-215.
摘要: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SCTCA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重组图像显示35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并与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4SCTCA显示病变90支,其中85支得到CCA证实;7支64SCTCA诊断狭窄而CCA显示正常,另外2支CCA确诊的病变64SCTCA未能显示。2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SCTC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准确性,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螺旋CT诊断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价值
章辉庆, 邱晓晖, 穆玲, 刘艺超, 夏俊立
2012, 36(2): 216-218.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螺旋CT检查发现15个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13例,双侧1例;局限型4例,弥漫型10例;急性期呈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随时间推移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减低、血肿缩小吸收;增强扫描呈无强化或边缘条弧形强化。结论:肾上腺血肿有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螺旋CT对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高,CT动态复查及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定性鉴别诊断。
检验医学
临床感染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陈玮, 方进
2012, 36(2): 219-222.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感染中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02株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常见感染菌的耐药率。结果:分离的602株细菌中,G+菌134株(22.26%),G-菌468株(77.74%)。G+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多见(71株),其次为其他链球菌(35株);而G-菌中大肠埃希菌(178株)居于首位,其次是肠杆菌属(80株)和克雷伯菌属(75株)。表皮葡萄球菌对新生霉素及氨苄西林100.00%敏感,对氨曲南、阿奇霉素、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6.00%、96.00%、92.42%。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敏感,对青霉素、利福平、林可霉素均100.00%耐药。结论:林可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极高,G+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新生霉素等耐药率较低;G-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最为敏感。
临床分离的12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闫雳
2012, 36(2): 222-223.
摘要: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和临床分布情况,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2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痰标本检出率最高,为72.09%;患者主要分布在内科和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分离出的129株鲍曼不动杆菌仅有3种药物耐药率;30%,分别是亚胺培南(24.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6.35%)、氨苄西林/舒巴坦(27.9%),其余药物耐药率均;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了解耐药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医学教育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王洪巨, 陈晓辉, 周焕
2012, 36(2): 224-225.
摘要: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作为观察组,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以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案例教学法教学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探索学习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韦莉, 金齐力, 刘勇
2012, 36(2): 226-227.
摘要:
目的:通过加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平台建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法:通过加强基础实验平台建设、选修实验平台建设、开放实验平台建设和临床实践平台建设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通过实验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结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平台建设在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综述
血管性痴呆炎症细胞因子
孙京华, 钟萍
2012, 36(2): 228-230.
摘要: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在亚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VD的发病率随年龄直线上升。
多肽类生长因子与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
唐保力, 刘成
2012, 36(2): 230-233.
摘要: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大多数50岁以上的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据统计[1],50岁以上的男性BPH发病率为30%~50%,70~79岁者为70%,80岁者为90%以上。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
缝隙连接: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新靶点
范高福, 童旭辉, 陶亮
2012, 36(2): 234-237.
摘要:
连接蛋白(connexin,Cxs)及其形成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cell-cell communication,GJIC)在肿瘤的生长、增殖、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1]证实,在培养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能够增强多种化学毒物引起细胞凋亡的作用。
硫酸乙酰肝素对肿瘤中碱性成纤维因子的调控作用
程秀, 刘浩, 蒋志文
2012, 36(2): 237-240.
摘要:
侵袭和转移作为肿瘤细胞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肿瘤附近的正常组织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以及组织的血管壁,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降解硫酸乙酞肝素蛋白聚糖(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 HSPG)。
乏氧诱导因子-1信号转导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沈圆兵, 陈余清
2012, 36(2): 240-243.
摘要:
乏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通常在人类肿瘤中过表达,其转录活性受细胞氧浓度的精确调节,是乏氧时进入细胞核激活转录的信使,继而可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他已知的HIF-1靶基因的转录激活。信号转导是指针对外源性信号所发的各种分子活性的变化,以及将这种变化依次传递至效应分子,以改变细胞功能的过程。
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进展
孙广卫, 张少军, 李健
2012, 36(2): 244-247.
摘要:
人脑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37.18%~56.37%[1],其病死率高。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疗效差,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预后极差。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现状
李火把, 金莉, 谢晖
2012, 36(2): 247-249.
摘要: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逐渐进入正轨。自1992年至今,护理学硕士教育已开展了19年。我国过去多年培养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多为学术学位,又称科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