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37卷  第9期

基础医学
T17和T22细胞在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比例
徐丹, 梁华, 丁艳, 邱晓静, 盛玲玲, 李柏青
2012, 36(9): 1009-1012.
摘要: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外周血中T细胞和T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的比例。方法:采集18名正常人外周血用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2(IL-22)、IL-17和干扰素(IFN-)表达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将正常人外周新鲜全血中CD3+T细胞分成T细胞和T细胞两群。TH1样细胞在T细胞中比例为14.31%,明显低于在T细胞中的61.07%(P0.01),而TH17样细胞在T细胞中的比例为1.16%,明显高于在T细胞中的0.27%(P0.01),TH22样细胞在T细胞中与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06%和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细胞中存在IL-17和IL-22均阳性的T17细胞和仅产生IL-22的T22细胞,但比T细胞中的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少。
NF-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周艳梅, 江从军, 张汝芝, 柴继侠, 贺文欣, 陈晓宇, 陈晓蓉
2012, 36(9): 1013-1015.
摘要:
目的:探讨核因子-B(NF-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于B16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法测定其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ELISA检测PDTC作用下B16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1);与对照组相比,PDTC作用后B16细胞VEGF表达降低(P0.01)。结论:PDTC具有显著抑制鼠黑素瘤B16细胞生长及VEGF表达的作用,是一种有潜力的抑制黑素瘤增殖的药物。
二氮嗪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连接蛋白43的影响
陈天平, 张乃菊, 蔡鑫
2012, 36(9): 1016-1019,1023.
摘要:
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DPC)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对心室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I)组、缺血预适应(IPC)组、二氮嗪预处理(DPC)组和5-羟葵酸(5-HD)预处理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MIRI模型,连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左心室收缩压、舒张末压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再灌注结束后,采取血浆检测心肌酶谱,留取心室肌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含量。结果:DPC组与IRI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均下降(P0.05~P0.01);Cx43含量的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且以PCx43为主(P0.01);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IRI组升高(P0.05~P0.01)。结论:DPC能维持再灌注心肌Cx43的数量,降低心肌损伤,维护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水平,提示Cx43可能参与了二氮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
李恒, 高霞
2012, 36(9): 1020-1023.
摘要: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1(TGF-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毒性心肌炎(VM)中的表达。方法:雄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VM模型。分别于7、14、28 d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断颈处死。心脏称重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半定量计算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分别计算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面积。心肌组织CTGF、TGF-1同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经标准灰度校正后测定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及面积,以两者乘积表示组织中该抗原相对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病理积分、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心肌组织中CTGF、TGF-1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心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CTGF、TGF-1呈正相关关系(r=0.612,0.533,P0.05)。TGF-1与CTGF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939 P0.05)。结论:TGF-1及CTGF协同参与了VM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大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羟色胺表达与年龄相关性变化
胡命宝, 游牧, 罗勋
2012, 36(9): 1024-1026.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青年鼠(3月龄)、成年鼠(12月龄)和老年鼠(24月龄)脑干下丘中的表达,比较其表达的差异性,探讨该差异的原因及可能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青年鼠、成年鼠、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青年鼠、成年鼠与老年鼠脑干下丘核团中,5-HT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多个区域均可见5-HT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下丘中央部核团中。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免疫反应性均低于青年和成年鼠(P0.01),而青年和成年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鼠5-HT灰度值均较青年鼠和成年鼠显著增大(P0.01)。结论: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表达呈现明显的老年衰退现象,此现象可能与5-HT的合成、重摄取及代谢分解功能的变化有关,对脑干下丘水平听觉信息的调制可能有重要影响。
临床医学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疗效观察
伍德生, 吴晓飞
2012, 36(9): 1027-1028.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无糖尿病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0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80例,当血糖11.1mmol/L时,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8.0~11.1 mmol/L。观察2组病死率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75%,尿路感染发生率6.25%,病死率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第15、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种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关系临床分析
谈燚, 崔陪元, 金浩, 吴华, 刘会春
2012, 36(9): 1029-1030,1033.
摘要: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有效术式。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手术114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48例,胰腺空肠端侧双层套入式吻合37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29例。结果:术后出现胰漏20例(17.5%),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8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5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7例。3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肠吻合方式无优劣之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能使胰漏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DCP、AFP-L3和AF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传苗, 徐静
2012, 36(9): 1031-1033.
摘要: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的3种肿瘤标志物脱--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C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并比较3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利用诊断试验评价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及Youden指数。结果:HCC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均高于肝硬化和慢乙肝组患者(P0.01)。在40 mAU/ml的临界值下,DC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88%和95.00%;在10%的临界值下,AFP-L3%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58%和90.00%;在20 ng/ml的临界值下,AF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76%和63.33%;2种或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未高于DCP单独检测。结论:无论是DCP、AFP-L3%和AFP单独检测还是联合检测,DCP均具有最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或许可以作为发现HCC的主要血清标志物。
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22例分析
张兰玲, 杜丹丽, 晋茂生, 宫莹莹
2012, 36(9): 1034-1036,1039.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腹腔镜下行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22例,与同期行传统开腹术36例(开腹组)进行对照研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术后病率、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经过顺利,与开腹组比较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及术后镇痛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延长(P0.05~P0.01)。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和缝合技术的前提下,行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张从高, 华会, 郝井兰
2012, 36(9): 1037-1039.
摘要: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对照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春西汀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上下肢神经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汪飞, 程小华, 叶梦鸽, 胡琛亮, 吴和, 王建中
2012, 36(9): 1040-1042.
摘要:
目的:探讨上下肢神经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2名年龄、身长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检测,观察参数为F波出现率(Fpresent)、传导速度(Fcv)和平均潜伏期(Flme)。将DM组根椐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椐神经传导检测(NCD)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有症状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无症状组仅上肢Fpresent减少(P0.01)。与DM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NCD正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P0.01和P0.05),而下肢Fpresent、Flm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D正常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F波(尤其Fpresent)可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病变,上肢近端神经损害早于远端;下肢F波参数变化与临床症状、NCD相一致,DPN中下肢远、近端神经同步受累。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14例疗效分析
王超, 黎敬锋, 李世光, 王厚阳, 陆明奎, 陈良余
2012, 36(9): 1043-1044.
摘要: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AFL)或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例AFL或AF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4例,给予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于10 min内静脉注射(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静注。胺碘酮组13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 mg于15 min内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75 mg静注。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例数及时间。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伊布利特组与胺碘酮组分别有11例与6例在给药后0~3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分别有3例与2例在给药后30~9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总转复率分别为100.0%和61.5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为AFL或AF转复为窦性心律提供了新的选择。
大肠息肉及大肠癌TGF1、TGFRⅠ、TGFRⅡ的表达
汪发勇, 汤海涛, 潘宏年, 王宝友, 刘晓燕
2012, 36(9): 1045-1048.
摘要: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1(TGF1)、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Ⅰ(TGFRⅠ)、Ⅱ在大肠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0例大肠息肉(息肉组,其中高危型大肠腺瘤50例)、各期大肠癌(大肠癌组)40例及正常大肠组织(正常组)20例TGF1,TGFRⅠ、TGFRⅡ的表达。结果:息肉组、大肠癌组和正常组间TGF1、TGFR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间TGFRⅠ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大肠腺瘤与Dukes A期大肠癌TGF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TGFRⅠ、TGFRⅡ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1、TGFRⅡ在正常组、息肉组、大肠癌组间有不同,提示该指标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TGF1可能在大肠腺瘤癌变早期起作用。
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观察
汪志求, 韩光锋, 段爱雄
2012, 36(9): 1048-1050.
摘要: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Ⅱb~Ⅲb期宫颈癌36例同步放化疗,放疗分次量每次2 Gy,每周5次,总剂量50 Gy,体外照射开始后1周,采用192Ir高剂量率子宫腔内后装照射,腔内照射每周1次,A点剂量每次7Gy,共6次。放疗期间采用紫杉醇135 mg/m2,d1,顺铂25 mg/m2,d1~d3方案同步化疗,每3~4周重复,共2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7例,进展2例,有效率94.4%。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和放射性直肠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叶隽, 李静
2012, 36(9): 1051-1052.
摘要:
目的:观察以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ra-C)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IDA+Ara-C治疗,观察治疗后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6%和43.8%,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62.5%,临床严重感染率分别为40.0%和41.7%。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DA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AML疗效较好。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程仁力, 王志荣, 张澍, 黄利军, 黄涛, 谢后田, 孙彤
2012, 36(9): 1053-1055,1058.
摘要:
目的:探讨左心房重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同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临床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60例、窦性心律组(窦律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房颤组中41例患者通过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又分为血栓阳性组(21例)和血栓阴性组(2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给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ial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记录以下指标:(1)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2)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情况。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包括(1)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WF和D-D;(2)流式细胞仪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全血中GPⅡb/Ⅲa水平。结果:LA-D、vWF、D-D、GPⅡb/Ⅲa的测定值均为窦律组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P0.01);房颤组LA-D、vWF、D-D、GPⅡb/Ⅲa的测定值均高于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窦律组LA-D、vWF、D-D、GPⅡb/Ⅲa的检测值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重塑、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增加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192Ir后装体外放射治疗Ⅱ、Ⅲ期子宫颈癌123例分析
程勇, 赵于飞, 刘云琴, 马军, 钱立庭, 张红雁
2012, 36(9): 1056-1058.
摘要:
目的:评价192Ir高剂量率腔内与敷贴后装近距离放疗配合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治疗Ⅱ、Ⅲ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2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颈癌患者,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敷贴近距离放疗配合外照射,首先全盆腔前-后野外照射,每次1.8~2 Gy,5次/周,盆腔平面中心剂量30~32 Gy/3~3.5周完成,然后盆腔中间挡铅3 cm,子宫旁剂量追加20~24 Gy/2.5~3周;同时采用近距离放疗,腔内18~24 Gy/3~4次/3~3.5周,敷贴12~18 Gy/2~3次/2~3周,总剂量30~42 Gy/5~6.5周(A点)。结果:123例随访均满5年,5年生存率为62.6%,Ⅱ、Ⅲ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45.8%。RTOG/EROTC2级放射性直肠损伤22例,膀胱损伤8例;晚期放射性直肠、乙状结肠损伤40例,膀胱损伤为10例,直肠阴道瘘2例。结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敷贴后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疗效肯定,应用方便,晚期直肠损伤发生率稍高,但总体上放射性损伤可以接受,是安全的近距离治疗模式。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赵文岭, 王兵
2012, 36(9): 1059-1061.
摘要: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4 h时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及出血情况。结果: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和少量出血、血小板减少,观察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的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 h时的cTnT峰值水平为(1.470.58)g/L,低于对照组的(2.340.49)g/L(P0.05)。观察组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80.0%,左心室射血分数(57.86.7)%,均优于对照组的60.0%、(45.4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下降趋势,且安全性较好。
中药及生物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玉琴
2012, 36(9): 1062-1063,1066.
摘要:
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服用回生口服液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回输治疗后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晚期食管癌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7例。2组患者均在相同化疗方案(PF)的基础上,对照组全程给予回生口服液每次10 ml,每天3次;观察组给予同剂量回生口服液联合CIK生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较对照组下降(P0.01),而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及体重增加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生口服液与自体CIK细胞回输联合使用能有效增进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
李国强, 林勇祥
2012, 36(9): 1064-1066.
摘要: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4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病死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高频电波刀电切术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张嵘
2012, 36(9): 1067-1068,1071.
摘要: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电切术(LEEP)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诊断为CIN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行杂交捕获Ⅱ代(HC-Ⅱ)试验后进行LEEP治疗,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记录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观察组联合使用-干扰素栓治疗,对照组术后不需特殊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HPV阳性率。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CIN治愈率为98.4%,对照组为88.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HPV阳性率分别为6.3%、30.2%和3.2%、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EP联合干扰素栓可通过抑制HPV感染率进一步降低CIN复发。
保留一侧入肝动脉血流阻断在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开喆, 张启林, 史皖庆
2012, 36(9): 1069-1071.
摘要: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肝癌肝切除的60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A组)、半肝血流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方式(C组)的患者各2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B组多于A组(P0.05),而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1)。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和7 d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阻断的肝切除方式手术安全性好,对肝脏损伤较小。
超声引导下注射消痔灵治疗脾脏囊肿的临床价值
朱先存, 朱文静, 欧广超, 左鲁生
2012, 36(9): 1072-1073.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注射消痔灵治疗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脾脏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尽囊液,注入1/2囊液量的消痔灵硬化治疗3 min后抽出,再注入1/8囊液量消痔灵保留,治疗后3个月复查若囊肿无明显变化,再重复治疗1次。结果:12例均治疗有效,其中10例治愈,2例囊肿缩小2 cm左右,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消痔灵治疗脾脏囊肿具有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费用低、安全性高、治愈率高、适应证广、可重复治疗、完整保留脾脏功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脾脏囊肿的首选方法。
小儿烧伤后输液方式的改进
余发强
2012, 36(9): 1074-1076.
摘要:
目的:观察混合液方式输液在小儿烧伤休克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岁以下、烧伤总面积10%以上的172例患儿,按照输液方式分为传统方式输液(A组)89例和混合液方式输液(B组)83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组中共有15例渡过休克期后转院或自动出院、1例因感染死亡,其余均治愈。A组中有7例发生脑水肿;而B组无脑水肿发生,3例出现高热惊厥,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配制合理的混合液体,可简化输液流程,防止休克及心、肺、脑等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12例
袁五一
2012, 36(9): 1076-1077.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性、安全性、微创性。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对12例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进行囊肿壁部分切除及造瘘术。结果:术后除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外,余11例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神经内镜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18例
赵玉振, 纵兆水
2012, 36(9): 1078-1079.
摘要: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LCP内固定,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均达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22.5)周。结论:LCP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切实、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能减少对股骨干骨膜血运的破坏、减少骨折的不愈合率,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
2种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比较
胡宗亚, 王勤甫, 王飞
2012, 36(9): 1080-1081.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腹膜后2种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均为2组,A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动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精液改善情况。结果:24例治疗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后平均住院4 d,随访6~12个月,B组2例复发,2组均无睾丸萎缩及坏死等远期并发症。A、B组患者手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精子活力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2种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有明显疗效,住院时间短,疗效好,费用低,适应基层农村合作医疗限价要求,且A组术式更具有创新性,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69例
李荣
2012, 36(9): 1082-1084.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69例,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41例(0型28例,Ⅰ型11例,Ⅱ型2例);子宫内膜息肉28例。结果:手术一次性成功68例,1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探查后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1.411.0)min,出血量(20.713.9)ml,住院时间(5.741.70)d,阴道流血时间(5.331.47)d。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和子宫穿孔及邻近脏器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满意率为98.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宫腔镜的优势。
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206例结局分析
万莉
2012, 36(9): 1084-1085.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PE)终止妊娠时机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6例重度PE围生儿结局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并发症、临床监测指标等。结果:重度PE早发型并发症发生率为93.02%,高于迟发型的83.33%(P0.05);早发型重症PE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和体重1 500 g者均低于迟发型(P0.05和P0.01),而2种类型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6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守治疗延长孕龄达32周可改善围生儿结局;各种监测方法是重度PE保守治疗的前提;终止妊娠时机决定围生儿结局。
婴幼儿复发鹅口疮血常规分析
蒋俊豪
2012, 36(9): 1086-1087.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发鹅口疮患儿血红蛋白浓度(Hb)和淋巴细胞(L)临床意义。方法:取指尖静脉血,对复发鹅口疮患儿61例(患儿组),健康儿童61名(对照组)的血液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Hb和L。结果:患儿组Hb低于对照组(P0.05),LYMPH%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婴幼儿复发鹅口疮与机体营养状况和合并感染有关。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张智香, 田恒峰
2012, 36(9): 1088-1090.
摘要:
目的:总结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12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治疗组除完成常规监测内容外,还进行早期干预。结果:监测1年后,脑损伤儿在语言、运动、社会交往等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标高于对照组,2组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损伤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运动、智能水平得到提高,可以大大改善预后。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6例
杭群, 姜从桥
2012, 36(9): 1090-1092.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切除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术。结果:围手术期无病死病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无意外损伤,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实施,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术24例疗效分析
盛丽莉, 岳涛, 丁邱
2012, 36(9): 1093-1095.
摘要:
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4侧)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资料,观察并分析手术疗效与体会。结果: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术后4~5周干耳20侧,5~8周干耳3侧,1例未干耳;术后1年分别予纯音测听检测,气骨导差较术前无变化2侧(8%),缩小10 dB以内5侧(21%),15~20 dB 11侧(46%),25~30 dB 6侧(25%)。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是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彻底清除病变、恢复中耳通气功能是手术成功关键。
中药雾化治疗肿瘤化疗并发口腔溃疡效果观察
张溪红
2012, 36(9): 1095-1096.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雾化治疗肿瘤化疗并发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肿瘤化疗并发口腔溃疡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中药雾化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外用药物和口腔清洁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愈合和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和75.0%(P0.01)。结论:中药雾化治疗肿瘤化疗并发口腔溃疡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侧卧体位下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疗效观察
刘巍, 曹建明, 李健飞
2012, 36(9): 1097-1098.
摘要:
目的:观察侧卧体位下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Ⅱ~Ⅵ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在16~20周左右获得骨性愈合,无髋内翻病例发生。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6例。结论:采用健侧侧卧体位下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便捷、微创等优点,特别适合治疗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普理灵三维疝装置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
史学宁, 徐皓
2012, 36(9): 1099-1100.
摘要:
目的:探讨普理灵三维疝装置(3DP)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急诊行3DP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出血2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无不适感。结论:采用3DP治疗股疝针对性地加强股环及腹横筋膜,无需广泛的解剖,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可安全地应用于急诊股疝手术。
右丙亚胺对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王有猛, 付卫争, 阚庆生, 张坤
2012, 36(9): 1100-1102.
摘要: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表阿霉素(EPI)联合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EPI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观察组化疗基础上加用DEX(DEX∶EPI=10∶1),在第1次应用EPI时即给予DEX。2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4个化疗周期,所有患者连续随访1年,采用心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2组心电图异常变化从4周期开始,治疗半年和1年,2组心电图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cTnt和LVEF从1周期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非心脏毒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从第1次应用时就对心脏产生毒性,DEX可以起到明显保护心脏作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管状胃成形术减轻贲门癌切除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效果
李文明
2012, 36(9): 1103-1104.
摘要: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对减轻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作用。方法:对80例贲门癌患者按手术中采用管状胃或普通胸腔胃分为常规手术组和管状胃手术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并行胃食管24 hpH监测,将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最长反流时间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手术组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症19例(47.5%),管状胃手术组发生9例(22.5%)。管状胃手术组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和最长反流时间均较常规手术组少或短(P0.01)。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有效降低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90例效果观察
吴克刚
2012, 36(9): 1105-1107.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以寻求最佳的腰麻药物剂量。方法:选择90例ASA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A组1.5 ml(7.5 mg),B组1.8 ml(9 mg),C组2.1 ml(10.5 mg)进行腰麻。记录各组腰麻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以及最高平面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产妇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硬膜外用药等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1 min及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3组产妇麻醉达到阻滞平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腰麻阻滞平面均低于C组(P0.01),而A组硬膜外用药使用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效果最佳,但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C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高(P0.05)。B组麻醉效果好,循环相对稳定,药物使用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5%布比卡因9 mg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合适剂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30例疗效观察
姚绍琴
2012, 36(9): 1107-1108.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足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评分、踝肱血压指数(A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冷感、麻木和A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可提高疗效,减少溃疡和坏疽的发生,值得推广。
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李芳
2012, 36(9): 1109-1110.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在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1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发病孕周分为34周(A组)、34~36周(B组)、36周(C组),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结果:A、B、C组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71%、18.99%、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0.00%、6.33%和3.81%,孕周34周者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孕周34~36周和36周的患者(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时间与母儿愈合密切相关,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孕周34周为终止妊娠的合适时机。
奥曲肽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25例疗效观察
刘守芝
2012, 36(9): 1111-1112.
摘要: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9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奥曲肽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单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确切。
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40例分析
卞永德, 周俊甫
2012, 36(9): 1112-1114.
摘要: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范围及颈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意义。方法: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1例,近全甲状腺切除术1例,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选择性颈清扫术21例,未行颈清扫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内出血1例,为胸锁乳突肌营养支血管出血,给予清创止血,术后1周痊愈出院。出现声调降低1例,3个月后发声恢复正常。无饮水呛咳病例发生。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既可避免肿瘤复发,又不致损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而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性颈清扫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患者功能。
外伤性肝破裂69例治疗体会
王宜民
2012, 36(9): 1114-1115.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69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行肝修补23例,大网膜填塞后修补19例,不规则肝切除6例,肝动脉结扎1例;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49例。结果:治愈63例,死亡6例,治愈率91.3%。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重度脑外伤3例。结论:外伤性肝破裂应及时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严重的肝外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影像医学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阮吟, 尹正银, 孙医学
2012, 36(9): 1116-1118.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89例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观察淋巴结的大小、长径/短径比值(L/S)、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阻力指数(RI)及血流类型等声像图特点。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颈部淋巴结在L/S、边界、内部回声、淋巴结门、血流类型及R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做出诊断,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肺撕裂伤的CT诊断
殷文兵, 汪大武, 张子林
2012, 36(9): 1118-1120.
摘要:
目的:探讨肺撕裂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肺撕裂伤的CT表现。结果:11例肺撕裂伤患者累及12侧,18个病灶,大多位于肺的背部,贴近胸膜和脊柱,单发或多发,CT主要表现为肺气囊肿4例,气液囊肿4例,肺血肿3例。11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其中肋骨骨折7例,胸腔积液6例,气胸6例,皮下气肿4例。结论:肺撕裂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能准确及时诊断肺撕裂伤范围及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检验医学
急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
何小春, 章明, 高捷, 査勇
2012, 36(9): 1121-112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WBC)与中性粒细胞(N)的改变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血WBC和N。按WBC总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0109/L)、增高组[(10~14)109/L]、显著增高组(14109/L)。按N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0.75)、增高组(0.76N0.90)、显著增高组(N0.90)。结果:与正常组比较,WBC增高组、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增多(P0.01),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增高组和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均较正常组增加(P0.05),正常组存活率高于显著增高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液中WBC及N增高,提示病情严重、疗效差、病死率高,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临床标本中念珠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史东辉, 张涛, 李英欣
2012, 36(9): 1123-1124.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念珠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VITEK-32 YBC真菌鉴定卡鉴定念珠菌,使用ATB fungus药敏试剂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各种标本中共分离念珠菌1 026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多(61.0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念珠菌的检出率在痰液标本中最高(89.47%);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对吡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念珠菌感染的检测及种类变迁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护理学
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门诊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分析
陈宽荣
2012, 36(9): 1125-1126.
摘要:
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对门诊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实施标准化流程前后门诊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功能完好性、包的体积和重量、包外标签、包内指示卡等质量指标。结果: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的整体合格率分别为87.5%和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化流程,能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利于后续消毒灭菌。
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23例护理体会
徐敏
2012, 36(9): 1127-1129.
摘要:
目的:总结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3例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高位结扎,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23例均治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住院时间短、不易复发等优越性,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肝性脑病的循证护理
黄敏
2012, 36(9): 1129-1131.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7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和方法,实施循证护理;选择2010年1~12月70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病历资料统计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肝性脑病复发率5.71%、Ⅲ期以上(含Ⅲ期)肝性脑病发生率17.14%,意外事故发生率4.2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57%、35.71%和15.71%(P0.05)。结论:循证护理降低了肝性脑病的复发率及Ⅲ期以上肝性脑病发生率,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为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护理体会
余新颜
2012, 36(9): 1131-1133.
摘要:
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创面经久不愈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其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常常合并骨
预防股静脉留置针堵塞的两种封管方法比较
张青
2012, 36(9): 1133-1135.
摘要:
目的:探讨每周尿激酶封管1次对长期留置股静脉导管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股静脉置管超过1周以上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每周使用尿激酶1万u封管1次,对照组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常规封管。结果:观察组发生股静脉导管部分堵塞率、完全堵塞率分别为12.0%、4.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32.0%(P0.01);观察组出现导管堵塞的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单次穿刺置管后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每周尿激酶封管可以减少股静脉留置管阻塞的发生率,延长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17例护理体会
骆玉乔
2012, 36(9): 1135-1137.
摘要: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97例长期MHD患者中17例20次发生AVF闭塞情况,分析其闭塞高危因素,术后早期给予内瘘护理、穿刺和止血护理及内瘘保养等措施。结果:20例次AVF闭塞患者,切开手术取栓或内瘘重建14例,溶栓再通1例,放弃AVF,改行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5例。结论:避免透析中高超滤率是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合理使用和保养内瘘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老年患者痔上黏膜环切术109例围手术期护理
李雪会, 葛云霞, 韩凌
2012, 36(9): 1137-1138.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09例PPH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和健康教育。结果:术后9例发生尿潴留,7例嘱其按摩下腹部及热水袋热敷好转,2例留置尿管1d后拔除。术后无活动性出血、直肠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老年患者PPH的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顺利出院具有重要的作用。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研究
郝秀荣
2012, 36(9): 1139-114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住院号码单双号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30例,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组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在遵医依从性、掌握疾病知识、采纳健康方式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个案报道
超声诊断胎儿膈疝1例
马逸宜
2012, 36(9): 1141-1141.
摘要:
孕妇,26岁,孕17周来我院做产前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3.7 cm,头围13.8 cm,腹围12.6cm,股骨长2.1 cm,胎心率158次/分,胎盘位于子宫前壁,羊水暗区深度约4.2 cm,胎儿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腹壁完整,脐带附着处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明显胃泡回声,探查显示胎儿左侧胸腔可见类似胃泡的囊状回声,可探及蠕动,其位置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心脏受挤压,位置靠近右侧胸壁,胎儿左肺受到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