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41卷  第9期

基础医学
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赵梦蝶, 查从亮, 江浩, 项平
2016, 41(9): 1121-11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1
摘要: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EPCs),为获取大量血管内皮祖细胞提供方法。方法:脐带血采集后,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带血单核细胞,再将单核细胞接种于铺设有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瓶中,经过体外诱导、培养、分化,完成传代扩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培养第5天呈现集落样生长,单个细胞呈圆形或梭形,2周后细胞长满瓶底,呈鹅卵石样外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D31兔抗人单克隆抗体阳性率91.5%,Anti-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body(vWF)相关抗原兔抗人单克隆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72.4%;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吞噬Dil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发出红色荧光;结合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Ⅰ(+),发出绿色荧光;双染(+),呈黄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阳性率9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88.5%,CD133阳性率84.8%。结论:从脐带血中可获取大量CD34+、VEGFR-2+及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
CD137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免疫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王博, 吴俊英, 徐超
2016, 41(9): 1125-112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2
摘要:
目的:探讨CD137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免疫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CD137L的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CD137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D137和CD28蛋白水平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CD137和CD28mRNA的表达。结果:重度CHB组患者血清CD137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轻度和中度CHB组患者(P<0.01)。肝组织中CD28mRNA在中度CHB组和重度CHB组患者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轻度CHB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重度CHB组患者CD137mRNA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轻度CHB组和中度CHB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CD28蛋白在中度CHB组和重度CHB组患者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轻度CHB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重度CHB组患者CD137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轻度CHB组和中度CHB组患者中CD13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CD137的活化参与CHB患者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过程,与其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3-溴丙酮酸对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潘琼, 任凯, 崇殿龙, 张智瑞, 周灿, 刘浩, 赵素容
2016, 41(9): 1129-1131,113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3
摘要:
目的:观察糖酵解抑制剂3-溴丙酮酸对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溴丙酮酸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3-溴丙酮酸(0、50、100、200 μmol/L)对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ATP检测试剂盒分析细胞内AT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3-溴丙酮酸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P<0.01),作用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422.9、143.9、85.0 μmol/L。3-溴丙酮酸可诱导Bel7402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50、100、200 μmol/L 3-溴丙酮酸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TP水平检测结果表明,3-溴丙酮酸可明显降低Bel7402细胞内的ATP水平(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溴丙酮酸可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并上调凋亡诱导蛋白Bax的表达。结论:3-溴丙酮酸具有诱导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引起细胞内ATP降低、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
临床医学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时鹏, 屈洪党, 李强, 陈育华, 李倩倩, 谢静
2016, 41(9): 1132-113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4
摘要: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水平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探讨其在PD免疫异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PD患者(PD组)和3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RANTES、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Hoehn-Yahr、UPDRS量表分别对PD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对2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糖、血压、血脂差异一般状况进行检查。结果:PD组患者血清RANTES、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 1~5期患者血清RANTES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1~5期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UPDR评分组间血清RANTES水平轻、中和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1β、IL-6和TNF-α水平轻、中和重度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D组血清RANTES水平与UPD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D患者血清RANTES、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提示炎症因子可能发动并维持了PD的发病进程,可为PD患者早期发现、防治提供优先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老年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82例分析
荣令, 夏静, 瞿香坤, 曹利芳, 赵侠, 田图磊
2016, 41(9): 1136-1137,11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5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老年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2例AECOPD患者血清标本进行病毒IgM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45例患者病毒检测阳性,单一病毒感染27例,混合病毒感染18例。流感病毒B(IFV-B)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病毒A(IFV-A);IFV-B和IFV-A IgM抗体阳性率在60~69岁年龄组高于≥80岁龄组(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病毒的性别分布及月份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流感病毒,在流行季节应积极预防。
ALDH1和KA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池堂春, 武世伍
2016, 41(9): 1138-11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6
摘要: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在NSCLC患者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6例NSCLC和40例正常肺组织中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组中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4%和37.7%,对照组中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0.0%,2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DH1蛋白和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NSCLC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TNM分期高低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等级相关分析证实在NSCLC组织中ALDH1蛋白与KAI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异常表达的ALDH1和KAI1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等过程;在NSCLC患者中联合检测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有益于早期预测其浸润和转移。
血清铁蛋白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许娟娟, 许力, 刘杨, 屈洪党
2016, 41(9): 1142-1143,114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7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3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24 h血清铁蛋白,并在第3天对观察组进行头颅复查。结果:观察组发病24 h血清铁蛋白(307.91±48.8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6.52±46.81)μg/L(P<0.01);血肿体积在入院第3天较入院12 h内有所提高,但绝对水肿体积与相对水肿体积均较入院12 h内有所增加(P<0.05)。血清铁蛋白与入院12 h内相对水肿体积无相关关系(P>0.05),而与入院第3天相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可作为诊断脑水肿变化的一个评估项目。
綦江区前列腺癌健康筛查的临床意义
魏利军, 刘海, 吴永珍, 李德义, 吴文强, 蒲世年, 蒋松江, 李兴森
2016, 41(9): 1144-114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8
摘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綦江区50岁及以上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将筛查后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筛查组,另以同期因下尿路症状及血尿、尿潴留、骨痛等症状就诊而被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分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结果:筛查组患者平均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级别和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均低于临床组(P < 0.05~P < 0.01),而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例数明显多于临床组(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目的,有助于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和更佳的治疗时机。
血管性介入治疗妇产科难治性出血30例
戴骏骏
2016, 41(9): 1147-11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9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治疗妇产科难治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介入治疗的难治性出血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传统方法治疗的难治性出血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性介入治疗妇产科难治性出血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具有一定优势。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心肌做功指数的关系分析
张亮, 石增刚, 胡茜
2016, 41(9): 1149-115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0
摘要:
目的:在初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初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Tei指数分为Tei≥0.40组43例和Tei<0.40组57例;对2组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以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结果:Tei≥0.40组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SBP),24 h、日间平均舒张压(DBP),24 h、日间、夜间SBP负荷,24 h、日间、夜间DBP负荷均高于Tei<0.40组(P < 0.05~P < 0.01),而2组平均诊室SBP和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水平可能与心脏整体功能相关。
血尿酸和脑钠肽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周媛, 杨小迪
2016, 41(9): 1152-11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64例,其中PIS患者34例(PIS组),非PIS患者30例(NPIS组),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UA和NT-proBNP水平。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将PIS组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根据CT/MRI影像学检查,将其分为小灶组、中灶组和大灶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UA和NT-proBNP水平。结果:PIS组患者血清UA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NPIS组(P<0.01)。PIS组中,随NIHSS评分增加,轻型、中型、重型组患者的UA和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P < 0.05~P < 0.01);随梗死灶体积增大,小灶、中灶、大灶组患者UA和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P<0.01)。结论:UA和NT-proBNP水平可反映IS病程发展程度和梗死范围,对PIS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早产儿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宋俊
2016, 41(9): 1155-11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2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40例出现贫血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Hb)、有无机械通气等因素分组,比较各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及Hb最低值。结果:随着胎龄增大、出生体质量增加,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延迟,贫血程度减轻(P < 0.05~P < 0.01);与出生时Hb>145 g/L组相比,出生时Hb≤145g/L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明显提前,Hb最低值显著降低(P<0.01);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较早,Hb最低值较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出生时Hb值均是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而胎龄和出生时Hb值均是Hb最低值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生时Hb值越低,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产儿贫血,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代谢指标变化研究
欧红芹, 祖磊, 邹玲梅, 金强
2016, 41(9): 1158-116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3
摘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代谢指标,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代谢紊乱特点HbA1c。方法:收集131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肾功能检查分为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组(T2DM组)54例与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组(DKD组)77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再将DKD组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及血肌酐等指标。结果:DKD组患者血清TC、LDL-C、肌酐及尿酸水平均高于T2DM组(P < 0.05~P < 0.01),而HDL-C水平低于T2DM组(P<0.05)。与正常尿酸组比较,高尿酸组的TC、LDL-C及肌酐水平均升高(P < 0.05~P < 0.01),而HDL-C水平明显较低(P<0.01),但2组患者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血糖、血脂及尿酸的代谢紊乱有关,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与尿酸的水平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10例的ST段的变化分析
刘向前
2016, 41(9): 1161-11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4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ST段抬高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5例和好转组5例,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和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结果:病死组中3例心电图ST段呈“墓碑型”抬高;2例呈“巨R波型”抬高;好转组患者心电图ST段呈“斜长型”1例,“新月型”2例,“水平型”1例,“弓背型”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平均发病5 h后,心肌酶谱发生改变,2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多出现ST段抬高现象,“墓碑型”和“巨R波型”ST段抬高可能是心肌严重损伤的表现,病死率较高。
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在脑梗死急性期的应用研究
高峰
2016, 41(9): 1164-116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5
摘要: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2次/天,连用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和凝血功能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进展率和出血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进展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分析
陈庆峰
2016, 41(9): 1167-11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6
摘要: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方法:80例丙肝患者,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丙肝病毒(HCV)基因型分型,根据病毒基因型分型结果分成HCV 1b型组和非1b型组,2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5 μg/kg皮下注射)和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检测高灵敏HCV RNA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获得各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并比较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结果: HCV 1b型组与非1b型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8.1%和8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1b基因型疗效不佳,丙肝的疗效与基因型密切相关。
简易“针内针”方法蛛网膜下腔穿刺的临床应用
叶洁, 石金英
2016, 41(9): 1170-117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7
摘要:
目的:探讨简易“针内针”水平法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肢及会阴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穿刺组(对照组)和9号皮针导引针内针腰麻穿刺组(观察组),各20例。2组均在L3与L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0.75%布比卡因2 mL。对照组用16号硬膜外针先行硬膜外穿刺,后用5号腰硬联合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观察组用9号皮针引导,直接用5号腰硬联合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所有引导针的针尖斜面均与脊柱轴线平行,观察2组腰麻穿刺成功率、黄韧带和硬脊膜突破感知率、神经阻滞效果及术后头痛、腰痛、穿刺点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细腰针突破硬脊膜时均有确切的纸质破裂感或阻力落空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穿刺成功率均为95%;2组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组皆无体位性头痛发生,但观察组术后第5天和第7天穿刺点痛和腰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9号皮针引导“针内针”水平法腰穿可以确切感知突破硬脊膜,脑脊液流出通畅,腰麻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穿刺点疼痛及腰痛发生率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的影响
吴松
2016, 41(9): 1173-11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8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住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68例,分为腔镜胆囊切除术组113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组55例,并于术前1 d、术后1、3、9 d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结果:免疫功能指标CD3+、CD4+、IgG、IgM、IgA术后1 d均降低,术后3 d均开始升高,术后9 d均恢复到术前1 d水平,CD8+术后1 d升高,术后3 d开始降低,术后9 d恢复到术前1 d水平;腔镜胆囊切除术组CD3+、CD4+、IgG、IgM术后1 d降低幅度均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术后3 d升高幅度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CD8+术后3 d降低幅度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IgA术后3 d升高幅度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应激指标IL-6、TNF-α、CRP术后1 d均升高,IL-6、CRP术后3 d均降低,其中仅IL-6术后9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TNF-α术后9 d降低,但仍高于术前1 d水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IL-6、TNF-α、CRP变化幅度均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1)。肝功能指标ALT、TBIL、AST术后1 d均升高,术后3 d均降低,术后9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ALT、TBIL、AST变化幅度均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的影响比开腹胆囊切除术小,可以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血清IL-17、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刘小群, 陈啸洪, 张佩红, 李华浚
2016, 41(9): 1178-11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9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按病情分为轻度组(n=56)和中重度组(n=34),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肺功能检查、ELISA法分别检测3组小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及血清IL-17、TGF-β1水平。结果: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03.44±7.20)pg/mL和(147.31±4.4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3±3.49)pg/mL(P<0.01);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55.58±8.46)pg/mL和(80.26±4.62)pg/mL,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1±6.45)pg/mL(P<0.01);患儿血清IL-17、TGF-β1的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血清IL-17与TGF-β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存在血IL-17、TGF-β1水平的改变,且与病情密切相关,IL-17、TGF-β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郭一俊, 易绮, 尤佳, 周任远
2016, 41(9): 1181-11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0
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PCNL)和组合式输尿管软镜(FURS)治疗肾结石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肾结石患者178例分为PCNL组94例和FURS组84例。按结石大小又将PCNL组分为结石>20 mm组51例,≤20 mm组43例;FURS组分为结石>20 mm组43例,≤20 mm组41例。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碎石时间、出血量、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二期手术或ESWL术发生率、术后1周清石率、术后1个月清石率。结果:17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2组患者年龄、结石直径和结石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的手术时间及碎石时间均明显短于FURS组(P<0.01)。PCNL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率均明显多于FURS组(P<0.01)。PCNL组的术后感染率低于FURS组(P<0.05)。PCNL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FURS组(P<0.01)。PCNL组术后1周的清石率高于FURS组(P<0.05)。当结石≤20 mm,PCNL组与FURS组中术后1个月清石率及二期手术或ESWL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结石>20 mm,PCNL组术后1个月清石率高于FURS组(P<0.05),PCNL组二期手术或ESWL术的发生率低于FURS组(P<0.05)。结论:PCNL术与FURS均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方法。PCNL清石率高,术后感染率低,尤其适用于直径>20 mm的肾结石。FURS具有微创性,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直径≤20 mm的肾结石患者。对于肾多发性结石和鹿角形肾结石可联合PCNL、FURS协同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右美托咪定双相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邓书, 郭玲, 柳兆芳
2016, 41(9): 1185-11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1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的双相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麻老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每组25例。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稀释至20 mL泵注,10 min输注完毕,再以0.3 μg·kg-1·h-1泵注至插管后5 min;C组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记录入室后(T0),右美托咪定负荷量结束后(T1),气管插管前(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2组患者MAP在T2~T5时点均较T0下降(P < 0.05~P < 0.01);D组MAP在T1、T2、T4、T5时点与T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和T2时点MAP与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T2时点MAP高于C组(P<0.05)。D组患者HR在T1、T2、T4和T5时点明显低于T0P<0.01);T2、T4和T5的HR均显著低于T3P<0.01);C组患者T4和T5时点HR均低于T0P<0.05);D组T1、T2和T5的HR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全麻诱导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以升高动脉血压,一定程度地抑制了全麻药物引起的血压下降,同时降低HR,减弱气管插管反应,稳定心血管功能。
侧卧位和仰卧位PFNA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马炜, 李一凡, 潘檀, 李学军, 李立, 干阜生
2016, 41(9): 1188-1190,11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2
摘要:
目的:对比侧卧位和仰卧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侧卧位和仰卧位PFNA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测量术后尖顶距及调查计算随访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其疗效。结果:侧卧位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2.6±7.4)min,仰卧位组为(97.5±38.82)min,侧卧位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仰卧位组(P<0.01)。患者随访时间为8~21个月,其中18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结果显示侧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分别为(84.9±3.45)分、(87.2±5.6)分,2组尖顶距分别为(20.2±4.89)mm、(21.5±4.8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仰卧位,侧卧位PFNA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简化了手术操作,长期疗效令人满意。
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分析
胡挺, 丁士海, 陈立权
2016, 41(9): 1191-11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3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为减退组和未减退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是否Ⅵ区淋巴结清扫等差异,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28例发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30.43%。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退组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有自体甲状旁腺移植以及有Ⅵ区淋巴结清扫患者均高于未减退组(P < 0.05~P < 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Ⅵ区淋巴结清扫均是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317、2.183)。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以及选择甲状腺全切术式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显著增加。
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治疗良恶性气道狭窄并发症分析
陈维永, 程德云
2016, 41(9): 1194-1196,120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4
摘要:
目的:分析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治疗良恶性气道狭窄的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84例良恶性气道狭窄患者实施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所有患者均住院并接受气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分析支架置入术后的近期、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近期随访统计,恶性气道狭窄组的咯血发生率高于良性气道狭窄组(P<0.05);恶性气道狭窄组患者和良性气道狭窄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气道狭窄组的肉芽组织形成率低于良性气道狭窄组(P<0.01)。术后远期随访,恶性气道狭窄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良性气道狭窄组(P<0.05);恶性气道狭窄组的肉芽组织形成率明显高于良性气道狭窄组(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治疗良恶性气道狭窄的效果确切,但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良性气道狭窄患者术后近期容易发生气道再狭窄,恶性气道狭窄患者术后远期肺部容易出现反复感染。支架置入前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尽可能将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周超
2016, 41(9): 1197-120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5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DHS治疗128例(DHS组),行PFN治疗30例(PFN组)。比较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DHS组、PFN组A1、A2型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A3型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愈合时间均明显多于PFN组(P<0.01);DHS组、PFN组A1、A2型骨折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A3型骨折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均明显低于PFN组(P<0.01);2组术后1、3、6个月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2组间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A3型骨折患者的肺栓塞1例。结论:对于A1、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DHS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对于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效果优于DHS。
宫颈鳞癌中RECK与MMP-9的表达及意义
张运彩, 赵锦, 李胜泽
2016, 41(9): 1201-12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6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中逆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及7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RECK和MMP-9的表达。结果:RECK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00%和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组的阳性率较无淋巴转移组明显降低(P<0.01)。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和8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表达在宫颈鳞癌有淋巴转移组的阳性率较无淋巴转移组明显升高(P<0.01)。RECK及MMP-9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RECK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是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宫颈鳞癌的侵袭与转移,RECK和MMP-9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张云
2016, 41(9): 1204-12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7
摘要:
目的:探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采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者50例(A组),限制性液体复苏者50例(B组),传统液体复苏者50例(C组)。对比3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患者存活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前输液量及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B组补液量和PT均高于A组(P<0.01);A、B和C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7.8%、27.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3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57.9%、63.6%,但3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相关因素研究
陈忠辉, 何静
2016, 41(9): 1207-12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8
摘要: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并分析相关检查结果,探讨影响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行MHD且透析时间>3个月的患者102例,行腹部侧位平片观察腹主动脉钙化情况,提示腹主动脉钙化为钙化组,未发现腹主动脉钙化为非钙化组。心脏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2组心脏瓣膜钙化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Kauppila法进行血管钙化评分,同时计算心血管钙化指数。并抽血检查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结果:钙化组年龄、透析龄、血磷、是否糖尿病肾病、hs-CRP、IMT与非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年龄、透析龄、hs-CRP、血磷和IMT与血管钙化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是否糖尿病和hs-CRP均是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MHD患者血管钙化现象较为常见,伴发糖尿病、高龄、长透析龄及微炎症状态可能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价值
张兴海, 方开峰, 林宗武, 黄振伟, 丁以柱, 梁兴忠
2016, 41(9): 1211-12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29
摘要: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39例共58枚结节,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消融情况、微波消融后结节体积缩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9例共58枚结节均行微波消融,一次性完全消融54枚,完全消融率93.1%,4枚再次消融后达完全消融。随访6个月后所有结节体积均较术前缩小,其中25例患者治愈,8例结节体积缩小率>50%,4例25%~50%,2例<25%。术后轻度短暂声音嘶哑2例,患侧牙龈及肩部疼痛者4例,无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微创、美观,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封扬, 胡怀远, 夏燕, 吴玲玲
2016, 41(9): 1214-121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0
摘要: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探讨PTL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按WHO(2008)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4例HT合并PTL,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分型并随访。结果:4例中女3例,男1例,年龄56~62岁。单侧甲状腺无痛性肿块常为首发症状。镜下表现为中等或较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可见残存的甲状腺腺体,腺体萎缩,并可见淋巴上皮病变。结论: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少见,与HT的发生密切相关,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治疗辅助联合化疗、放疗等方案为宜。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探讨
汪俊丽
2016, 41(9): 1218-122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1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病例107例,按发病孕周分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3+6周)(A组)35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4周)(B组)72例,观察2组一般情况、孕产妇的并发症及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结果:A组孕妇有子痫前期病史、合并甲状腺疾病及糖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孕产妇肾功能异常45.7%和肝功能异常42.9%,均明显高于B组的9.7%和5.6%(P<0.01)。B组HELLP综合征、子痫、胎盘早剥、心力衰竭和贫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生儿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低于A组(P<0.01和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有较高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在终止妊娠前可有短期的期待治疗;给予积极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母儿的结局,但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母婴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导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比较
郭洪启, 李军, 高照, 张鹏
2016, 41(9): 1221-12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2
摘要:
目的:比较经导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66例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导管溶栓组(A组)32例,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组(B组)34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栓消除率、溶栓时间及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A组血栓消除率(64.38±18.24)%,明显高于B组(37.28±20.36)%(P<0.01),A组溶栓治疗时间(96.38±13.45)h,明显短于B组(143.65±13.37)h(P<0.01)。随访3~18个月,A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31.25%(10/32),低于B组52.94%(18/34)(P<0.05)。溶栓72、120 h后2组膝上15 cm和膝下10 cm患肢和健侧周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血栓清除率明显优于经足背静脉溶栓,在短期内即可达到一定的有效率,同时可以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经腋窝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17例
戴邦武, 万里明, 汤厚阔, 张敬杰
2016, 41(9): 1224-12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3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腋窝切口或腔镜辅助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方法对患者乳腺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性行腋窝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17例,术前均行双侧乳腺彩超检查,标记手术隧道。其中外侧象限11例,内侧象限1例(腔镜辅助下),中央区5例,均采用腋毛区延皮纹切口入路手术。结果:17例均完整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切口隐蔽,未损伤乳房皮肤。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乳房表面均无凹陷,乳房皮肤无瘢痕,美容效果满意。结论:经腋窝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避免了乳房外观的破坏,在有效治疗的同时兼顾外观保护,且不受肿瘤大小限制,不增加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再出血防治
丁伟
2016, 41(9): 1226-122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4
摘要: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不同手术时间以及患者术后不同血压水平下的再出血发生率。结果:经手术治疗后再出血20例(33.3%)。其中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6.8%,与行骨瓣开颅手术的再出血发生率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6 h内再出血发生率高于6 h~者(P<0.05);术后收缩压180 mmHg~患者再出血发生率高于<180 mmHg者(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血压水平等,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与手术时间,术后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再出血的有效措施。
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祖磊
2016, 41(9): 1228-12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5
摘要: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评价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选78例高血压病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为常规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超声指标,同时测定血清N端脑钠肽(BNP)水平,随访6个月后复测相关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疗效76.9%高于对照组的51.3%(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NP和LAD水平均有所下降(P<0.01),其余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BNP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升高(P<0.01)。结论:在心衰基础治疗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心衰患者的疗效。
影像医学
三维全肝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徐运军, 程慧敏, 翟羽佳, 陆杨
2016, 41(9): 1230-12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6
摘要: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肝转移瘤(HM)和肝血管瘤(HH)患者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以及血管渗透性参数,探讨三维全肝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8例受检者(HCC组30例,HM组16例,HH组12例),采用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序列进行全肝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并用Omni-Kinetics软件分析图像,结合肝脏双输入血流动力学模型获得肝脏灌注和血管渗透性参数HPI、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比(ve)值和血浆空间容积率(vp)。结果:3组HPI值、Ktrans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HPI值HCC组 > HH组 > HM组(P<0.05);Ktrans值HCC组 > HH组 > HM组(P < 0.05~P < 0.01);kep值HCC组>HH组和HM组(P<0.01),但HH组和HM组的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vev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全肝DCE-MRI扫描可获得定量血流灌注及血管渗透性参数,有助于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DWI及动态增强MRI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王海宝, 刘灿, 贾媛, 马宁, 吴津明
2016, 41(9): 1234-12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7
摘要: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检测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前列腺DWI和DKtransCE-MRI定量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比(ve)值。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癌灶和增生灶的ADC、Ktranskep值分别为(1.21±0.26)mm2/s和(0.83±0.32)mm2/s、(0.45±0.22)min-1和(0.17±0.08)min-1、(0.95±0.44)min-1和(0.49±0.26)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C、Ktranskep值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存在显著不同,DWI和DCE-MRI定量评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CT对头皮下肿块的诊断价值
丁亮, 张敏
2016, 41(9): 1237-12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8
摘要:
目的:探讨CT对头皮下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头皮下肿块患者共12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24例中,男92例,女32例;120例单发,4例多发;良性占93.7%(120/128),恶性占6.3%(8/128)。按其来源可分为来源于头皮软组织肿块和来源于颅骨肿块,病变类型最多的前3位为脂肪瘤(44/128)、表皮样囊肿(19/128)、外毛根鞘囊肿(17/128)。结论:CT能明确显示头皮下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形态及与邻近颅骨的关系,对诊断能起到较大的帮助,是临床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CT和MRI鉴别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分析
周金泉
2016, 41(9): 1240-124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9
摘要:
目的:探讨CT、MRI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胆道梗阻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入院均采取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同时辅以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胆系水成像。对比分析患者CT及MRI诊断准确性及相关病灶的定位与定性指标数据。结果:CT与MRI在患者病灶定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的良恶性定性及诊断准确率方面,CT的诊断准确率为78.1%,MRI为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胆管扩张、双管征及实质性肿瘤和肿大淋巴结的敏感性MRI与CT均能达到100%。结论:CT、MRI应用于临床胆道梗阻的良恶性诊断各有优劣,两者相互结合,会有理想的诊断结果。
护理学
集束化护理在脑外伤患者鼻饲中的应用
井翠, 王静
2016, 41(9): 1242-12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40
摘要: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鼻饲中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外伤行鼻饲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鼻饲时间和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泻、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60.42%,营养中等31.25%,营养不良8.33%,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营养良好43.75%,营养中等27.08%,营养不良29.17%,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外伤鼻饲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也可帮助降低并发症发生,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熵指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监控中的应用
李雪蓉, 吴金, 陈启, 邱媛媛
2016, 41(9): 1245-124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41
摘要:
目的:探讨熵指数监控下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ICU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需要镇静的患者1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分别接受熵指数监控下的镇静及传统主观评分方法监控下的镇静。镇静药物选择丙泊酚。观察比较2组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非计划拔管等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镇静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2组均未出现非计划拔管事件。结论:ICU应用熵指数监控镇静治疗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并且不增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是一种持续、安全、有效的镇静监控手段。
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
鲍学英
2016, 41(9): 1247-12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42
摘要:
目的:研究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治疗时间、入院时与出院时抑郁情况、从医依从性、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入院时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从医情况、眼压控制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护理对青光眼治疗效果明显,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血凝酶防治小儿白血病PICC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
段明霞
2016, 41(9): 1250-125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43
摘要:
目的:探讨血凝酶与CHG敷料对小儿白血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止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经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按置入PICC先后顺序,将置管后第24 h换药时仍有出血的白血病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明胶海绵3次折叠放置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3M透明敷料。观察组使用血凝酶粉针剂撒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CHG抗菌透明敷料。观察2组患者72h后穿刺点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白血病PICC穿刺点处使用血凝酶与CHG抗菌透明敷料进行早期干预,止血效果好,并有预防感染作用,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
综述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洪磊, 陈余清
2016, 41(9): 1252-125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44
摘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类型研究进展
董明杰, 谈燚
2016, 41(9): 1256-125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45
摘要:
护理本科生情绪管理能力研究现状
杜鹃, 齐玉龙, 王岚
2016, 41(9): 1259-12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4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