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

汪超 周兰

引用本文:
Citation:

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

    作者简介: 汪超(1978-), 女, 硕士, 副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 周兰, 3092845@163.com
  • 基金项目:

    蚌埠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BYKF1747

  • 中图分类号: R587.1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uaYuJieD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t compress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lower limb erysipelas

    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Lan, 3092845@163.com
  • CLC number: R587.1

  • 摘要: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病人均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血糖控制,对照组给予黄连解毒汤内服配合硫酸镁湿敷,治疗组给予化瘀解毒汤内服,配合中医溻渍法外用给药,内服药相同煎煮方法,早晚分服,外治法每次30 min,每日更换2次,疗程14 d。观察2组体温、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疗效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体温、WBC、N%、CRP及治疗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BC、N%、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 < 0.01);且治疗后WBC、N%、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结论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临床症状,控制病人体温及炎症情况,效果优于黄连解毒汤配合硫酸镁湿敷,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 表 1  2组治疗前、后FPG、ALT、Cr水平比较(x±s)

    分组 n FPG/(mmol/L) ALT/(U/L) Cr/(μmol/L)
    治疗前
      治疗组 30 6.73±0.36 23.97±6.50 63.90±7.20
      对照组 30 6.62±0.51 25.80±6.22 64.60±7.26
      t 0.97 1.11 0.38
      P >0.05 >0.05 >0.05
    治疗后
      治疗组 30 6.61±0.47 21.73±5.04 61.33±6.16
      对照组 30 6.50±0.67 23.93±4.87 62.87±5.22
      t 0.74 1.72 1.3
      P >0.05 >0.05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治疗前后体温、WBC、N%、CRP水平比较(x±s)

    分组 体温/(℃) WBC/(×109/L) N% CRP/(mg/L)
    治疗前
      治疗组 38.20±0.59 12.44±1.28 80.79±3.09 13.98±3.70
      对照组 38.31±0.58 12.94±1.48 81.65±3.72 13.04±3.47
      t 0.73 1.4 0.33 0.31
      P >0.05 >0.05 >0.05 >0.05
    治疗后
      治疗组 36.78±0.35** 6.66±1.10** 61.92±6.91** 2.79±1.13**
      对照组 36.95±0.34** 8.22±1.17** 67.23±4.88** 3.99±1.21**
      t 1.91 5.32 3.44 3.97
      P >0.05 <0.01 <0.01 <0.01
    组内配对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疗效比较(n)

    分组 n 治愈 好转 未愈 有效率/% uc P
    治疗组 30 22 6 2 93.33
    对照组 30 14 10 6 80.00 2.17 <0.05
    合计 60 36 16 8 86.67
    下载: 导出CSV
  •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5.
    [2]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83.
    [3] KWAK WJ, CHO YB, HAN CK, et al.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 of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stem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its usage for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drug: US, US7314644B2[P].2008.
    [4] 毛淑敏, 许家珍, 焦方文, 等.金银花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2):18.
    [5] 黄丽荣, 王星慧, 骆衡.3味中草药组方提取物的抗菌与抗癌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7, 28(12):2888.
    [6] 刘涛峰, 刘小平, 张虹亚, 等.中药水煎剂对马拉色菌分离株的体外抑菌实验[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25(1):62.
    [7] 冯娜, 刘芳, 郭会彩, 等.车前子多糖抗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天津医药, 2012, 40(6):5981.
    [8] 许福泉, 许旭东, 陈士林.玄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 2013, 15(9):752.
    [9] 石世华, 周必胜.中药溻渍法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 2013, 32(7):509.
  • [1] 贾笑迪裴晓艳汪琼于磊庄兰艮金国玺 .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趋化素水平与腹型肥胖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5): 598-60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5.010
    [2] 徐雪花马兰孙雪涛吴久灵 .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农村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405-40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36
    [3] 刘星宇张冠军刘启航宋书雯曹瑞平叶红伟高琴胡杰 . 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4的表达.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2): 1576-15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2.002
    [4] 张菊香赵晓慧史艳春 . T2DM合并NAFLD病人FC-P、FINS、血糖指标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6): 807-81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6.025
    [5] 徐浣白石建华张晓梅陈凤玲于磊 .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3): 237-239.
    [6] 代雪飞王建青 . 临床药师干预优化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使用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0): 1455-145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0.033
    [7] 滑雪娇闫保云张乐乐叶梦雨 .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认知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7): 985-98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7.030
    [8] 马晓娟章琦 . 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9): 1227-123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9.032
    [9] 史庭璋陈翔 . 老年人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2): 1501-1502.
    [10] 高勇唐振华蒋影张峰徐丹丹黄帅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10-1112.
    [11] 陈其超曹志刚赵树立蒋超罗勇王凯许立戴玉田陈赟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2): 1664-1665,166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2.016
    [12] 周忍冬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2): 156-15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2.005
    [13] 朱晶洁吴磊吕高友葛荣靖 . 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6): 752-75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6.015
    [14] 汪琼金国玺裴晓艳于磊汪丽胡红艳吴凤 . 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8): 1000-10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3
    [15] 郭新红张青春孔艳华李新杰梅艳洁周玉森 . 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人甲状腺激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8): 1041-10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3
    [16] 姚桂凤汤步阳黄莹芝 . 2型糖尿病病人尿ACR与血清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4): 444-4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4.006
    [17] 蒲素 . 中老年2型糖尿病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调查.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2): 172-1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2.011
    [18] 顾勇黄宇理李佳佳宋兵蕾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结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663-1664,166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23
    [19] 马续祥陈卫东纵晓英王道洋黄玉萍李莹 . 血清NGAL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5): 595-59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5.009
    [20] 李明韩淑英 . 熊果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2): 146-1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2.002
  • 加载中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877
  • HTML全文浏览量:  4430
  • PDF下载量:  2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12-01
  • 录用日期:  2019-03-30
  • 刊出日期:  2019-04-15

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

    通讯作者: 周兰, 3092845@163.com
    作者简介: 汪超(1978-), 女, 硕士, 副主任医师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科, 安徽 蚌埠 233004
基金项目:  蚌埠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BYKF1747

摘要: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病人均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血糖控制,对照组给予黄连解毒汤内服配合硫酸镁湿敷,治疗组给予化瘀解毒汤内服,配合中医溻渍法外用给药,内服药相同煎煮方法,早晚分服,外治法每次30 min,每日更换2次,疗程14 d。观察2组体温、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疗效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体温、WBC、N%、CRP及治疗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BC、N%、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 < 0.01);且治疗后WBC、N%、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结论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临床症状,控制病人体温及炎症情况,效果优于黄连解毒汤配合硫酸镁湿敷,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English Abstract

  • 丹毒是以患处突然出现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皮肤改变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发无定处,其特点是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其发病特点有:病势发展较缓,皮温不高,会伴随低热,且不易痊愈,恢复期较长。中医认为丹毒的病人素体血分有热,有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郁阻肌肤而发。2型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火旺,初发多为上、中消,病位在肺、胃,多为热盛津伤阴虚之证,合并丹毒者湿热火毒内蕴,津伤更甚,邪盛难愈。笔者临床上自拟化瘀解毒汤口服并配合中医溻渍法外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效果颇佳。现作报道。

    •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1]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下肢出现典型皮损表现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白细胞为主。可诊断为下肢丹毒。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2]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发于小腿, 发病前可有皮肤或黏膜破损史,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脉洪数或滑数等全身症状。继则局部皮肤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边界清楚略高出皮肤表面,压之皮肤红色减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若因热毒炽盛而显现紫斑时,则压之不退色。患部皮肤肿胀,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触痛明显。

    •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年龄>30~<70岁;(2)以下肢丹毒为临床第一诊断,2型糖尿病为第二诊断;(3)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用药过敏,或患处皮肤黏膜破损不能外敷药者;(2)精神病病人;(3)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皮损者;(4)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病人;(6)合并糖尿病足、严重湿疹、下肢坏疽者;(7)妊娠、哺乳期女性;(8)合并心血管、脑血管、造血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病人。

    •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0~70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0~70岁。2组年龄、性别均具有可比性。

    • 2组均坚持糖尿病饮食,肿胀渗出者应适当抬高患肢,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控制血糖达标,治疗期间不使用西药抗菌治疗,不使用其他对本实验结果有影响的药物。2组疗程均为14 d,中药煎剂均由我院制剂中心煎制。

      治疗组:中药以化瘀解毒汤, 即金银花20克,白芷10克,生地10克,甘草5克,紫花地丁20克,丹皮10克,生薏苡仁3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川牛膝10克,赤芍10克,元参10克,生黄芪15克,白术10克,黄柏10克煎煮得药液约400 mL,早晚两次各200 mL内服。外治予中医溻渍法外用给药,即以化瘀解毒汤湿敷,每剂药物煎得药液约200 mL,待自然冷却后,取药液淋洗、浸泡患处约10 min,后用纱布(约4~6层)浸泡中药液,取出后稍拧干,以不滴水为度,冷湿敷患处,面积大于患处边缘1~2 cm2,每次30 min,每日更换2次。

      对照组:中药以方剂黄连解毒汤内服,药物组成为黄连10 g,黄柏10 g,黄芩10 g,栀子10 g,煎煮得药液约400 mL,早晚两次各200 mL内服。对照组外治予50%硫酸镁湿敷患处,每次30 min,每日更换2次。

    • 安全指标: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观察指标:体温、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

    •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好转和未愈。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退,血象正常; 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症状未全消; 未愈:全身与局部症状未能控制,出现“陷证”。

    • 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

    • 2组治疗前后FPG、ALT、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分组 n FPG/(mmol/L) ALT/(U/L) Cr/(μmol/L)
      治疗前
        治疗组 30 6.73±0.36 23.97±6.50 63.90±7.20
        对照组 30 6.62±0.51 25.80±6.22 64.60±7.26
        t 0.97 1.11 0.38
        P >0.05 >0.05 >0.05
      治疗后
        治疗组 30 6.61±0.47 21.73±5.04 61.33±6.16
        对照组 30 6.50±0.67 23.93±4.87 62.87±5.22
        t 0.74 1.72 1.3
        P >0.05 >0.05 >0.05

      表 1  2组治疗前、后FPG、ALT、Cr水平比较(x±s)

    • 2组治疗前后体温、WBC、N%、CRP及治疗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BC、N%、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0.01),且治疗后WBC、N%、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分组 体温/(℃) WBC/(×109/L) N% CRP/(mg/L)
      治疗前
        治疗组 38.20±0.59 12.44±1.28 80.79±3.09 13.98±3.70
        对照组 38.31±0.58 12.94±1.48 81.65±3.72 13.04±3.47
        t 0.73 1.4 0.33 0.31
        P >0.05 >0.05 >0.05 >0.05
      治疗后
        治疗组 36.78±0.35** 6.66±1.10** 61.92±6.91** 2.79±1.13**
        对照组 36.95±0.34** 8.22±1.17** 67.23±4.88** 3.99±1.21**
        t 1.91 5.32 3.44 3.97
        P >0.05 <0.01 <0.01 <0.01
      组内配对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1

      表 2  2组治疗前后体温、WBC、N%、CRP水平比较(x±s)

    • 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 3)。

      分组 n 治愈 好转 未愈 有效率/% uc P
      治疗组 30 22 6 2 93.33
      对照组 30 14 10 6 80.00 2.17 <0.05
      合计 60 36 16 8 86.67

      表 3  2组疗效比较(n)

    • 下肢丹毒是2型糖尿病病人常见疾病之一,治疗上西医以抗菌药物及硫酸镁湿敷为主,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及肝肾功能损害可能,易复发致淋巴管阻塞,甚者发展为橡皮肿。

      丹毒病人素体血分有热,有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郁阻肌肤而发。湿热火毒内蕴是丹毒的重要病理基础。金银花、紫花地丁、黄柏清热解毒为君药;紫花地丁且能凉血消肿,玄参、生地、赤芍、丹皮以清热凉血功著,又兼能解毒、滋阴、活血祛瘀、止痛,车前子、泽泻、薏苡仁利水消肿力盛,薏苡仁更生清热排脓之效,配以白芷燥湿消肿排脓共为臣药;苍术、白术、黄芪健脾燥湿,白术、黄芪共用祛邪而不伤正,牛膝活血通经,通而不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是临床经验总结之效方,君臣佐使共奏清热解毒化湿祛邪之效。

      现代基于对金银花、紫花地丁、黄柏的研究发现,三者均有抗炎抑菌、抗病毒、调节免疫、降血糖等作用[3-6]。冯娜等[7]研究了不同浓度车前子多糖对各期炎症模型的影响, 结果表明车前子多糖能够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降低渗出液中白细胞、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及血清中丙二醛水平, 并能提高渗出液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减轻各期炎症形成。许福泉等[8]总结玄参的作用包括有抗炎、抑菌、调节免疫等。

      《外科精义》:“溻渍法,疮疡初生经一二日不退须用汤水淋射之,在四肢者,溻渍之。”溻渍法是中医外治法的经典方法之一,包括溻法和渍法。溻法是指将含有中药液的纱布敷于患处,渍法是指将中药液淋洗、浸泡患处,配合中药内服,以达通经络、行气血、扶正祛邪之效。石世华等[9]研究发现,中药溻渍治疗下肢丹毒,较之对照组(硫酸镁湿敷),治愈时间缩短,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能达到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提高疗效的功效。溻渍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可能与改善了患处局部微环境、创造创面湿性愈合或者干预了细菌生物膜等相关,其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2组病人FPG、ALT、Cr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组病人治疗后体温、WBC、N%、CR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2组治疗前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WBC、N%、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由于个体差异,对于2组WBC的差值变化虽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WBC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临床症状,控制病人体温及炎症情况,效果优于黄连解毒汤配合硫酸镁湿敷,可能与该方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这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观察期间,未发现过敏反应,经安全性指标观察,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暂未发现毒性和不良反应,且有较好疗效,可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病人依从性。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例数较少,仍需要进一步论证大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并进一步研究该方剂以及中药溻渍法的临床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