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盆底康复在产后阴道前壁膨出中的临床效果

梁娟

引用本文:
Citation:

盆底康复在产后阴道前壁膨出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介: 梁娟(1979-), 女, 主管护师
  • 中图分类号: R711.21

Clinical effec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vaginal anterior wall protrusion

  • CLC number: R711.21

  •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对阴道前壁膨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阴道前壁膨出Ⅰ~Ⅱ度病人60例,根据病人是否自愿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将治疗电极放入病人阴道内,作用于盆底肌肉,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并采集盆底肌电值,每周2次,每次30 min,12次为一个疗程,同时联合凯格尔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后健康宣教。比较2组病人阴道前壁恢复情况和盆底肌电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60.00%(P < 0.05)。前静息阶段和后静息阶段,2组病人间盆底肌表面电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和肌纤维耐力测试阶段,观察组盆底肌表面电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盆底康复可以提高盆底肌力,在阴道前壁膨出中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表 1  2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分组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uc P
    观察组 30 16 11 3 90.00
    对照组 30 9 9 12 60.00 2.49 < 0.05
    合计 60 25 20 15 37.5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盆底肌电分布比较(x±s)

    肌电分布 前静息阶段平均值 快肌Ⅱ类纤维最大值 慢肌Ⅰ类纤维平均值 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 后静息阶段平均值
    观察组 4.11±2.36 43.58±13.04 33.12±5.58 28.58±20.3 4.29±3.63
    对照组 4.42±5.95 22.85±23.46 17.27±18.20 15.52±16.49 4.70±5.87
    t 0.27 4.23 4.56 2.74 0.33
    P >0.05 < 0.01 < 0.01 < 0.01 >0.05
    △示t′值
    下载: 导出CSV
  • [1] 韦东梅.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下降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0):28.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0.010
    [2] 秦丽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研究进度[J].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5):1101.
    [3] 谢辛, 苟文丽.妇产科学[M].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84.
    [4] 王莉, 牛桂亮, 褚磊.不同分娩方式及相关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93):50.
    [5] 沈彩玉, 罗红仪, 冯健文.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1):181.
    [6] 李环, 龙腾飞, 李丹彦, 等.产后盆底康复流程第三部分(产后盆底康复措施及实施方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6):523.
    [7] 陆佳红, 肖韵悦, 张薏, 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7, 26(2):133.
    [8] 谢玉梅.产后瑜伽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性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93):27.
    [9] 赵永萍, 李景会, 李红访.电刺激生物反馈系统在初产妇顺产后盆底肌力恢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 2015, 12(3):64.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5.03.021
  • [1] 刘敏阮璐璐闫华李金芝 . 正念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产妇盆底生理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3): 406-40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3.031
    [2] 魏代香王辛英李莲娜 . 冰刺激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鼻饲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515-1516.
    [3] 宋红梅翟长平张俊赵婷婷李淑彦吴维 . 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2): 168-169,1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2.008
    [4] 宋国磊郭涵时依刘牧林姜从桥 . 生物反馈疗法在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7): 901-9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7.010
    [5] 周玉萍高霞岳艳张毅 .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性功能障碍30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2): 1463-1465.
    [6] 刘雪洁王敏朱贵芹 . 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17-319, 3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10
    [7] 夏元亮韩忠奎张颍王永辉卜磊磊 .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近期疗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9): 1148-1149.
    [8] 赵玉利刘岳鹏黄厚芹谈笑 . 脉冲电刺激联合姜黄素对小鼠足背皮肤黑素瘤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1): 1449-14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1.004
    [9] 洪海燕朱致丁佩芳 . UROSTYMTM盆底生物反馈仪对产后盆底肌肉损伤的评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364-1365.
    [10] 蒋维韩炜刘维红刘迎军张桂欣陈宝丽 . 孕产期盆底功能训练指导对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病率及电刺激治疗效果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3): 342-344, 3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3.015
    [11] 康玉娟段筱妍周粉峰张炜李静 . 经穴操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4, 49(1): 77-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4.01.017
    [12] 邢忠兴吴金梅郭丽芳卢娜梁文娟 . 水中待产分娩与传统待产分娩对产妇盆底肌肌电、盆底肌压力及纤维肌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3): 317-319, 3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3.010
    [13] 台晓燕徐涛王金花聂鑫杨丽丽 .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对膈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03-604.
    [14] 张朋胡怀强曹秉振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8例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739-742,7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11
    [15] 王晖张长虹张晓萍 . 阴道镜活检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2): 1568-1569,1572.
    [16] 郑雄李健王秀玲陈秋夏 . 胃电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2): 145-147.
    [17] 鲍彤 . 经尿道电切治疗膀胱肿瘤35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24-525.
    [18] 许向辉顾科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麻醉处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555-556.
    [19] 王珊珊夏伟鹏王古岩 . 程序化镇静镇痛中脑电疼痛指数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1): 1523-152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1.008
    [20] 丁玲 . 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24-24.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187
  • HTML全文浏览量:  2444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3-16
  • 录用日期:  2018-09-08
  • 刊出日期:  2019-04-15

盆底康复在产后阴道前壁膨出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介: 梁娟(1979-), 女, 主管护师
  •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妇产科, 233000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对阴道前壁膨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阴道前壁膨出Ⅰ~Ⅱ度病人60例,根据病人是否自愿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将治疗电极放入病人阴道内,作用于盆底肌肉,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并采集盆底肌电值,每周2次,每次30 min,12次为一个疗程,同时联合凯格尔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后健康宣教。比较2组病人阴道前壁恢复情况和盆底肌电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60.00%(P < 0.05)。前静息阶段和后静息阶段,2组病人间盆底肌表面电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和肌纤维耐力测试阶段,观察组盆底肌表面电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盆底康复可以提高盆底肌力,在阴道前壁膨出中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English Abstract

  • 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是指各种压力或牵拉作用导致的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性功能障碍等[1]。研究[2]表明,目前我国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36.7%~48.1%。在产后盆腔器官脱垂中,阴道前壁膨出较多见。盆底肌力下降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上治疗盆底功能性疾病的主要目标在于有效的改善和恢复盆底肌力。在临床上的手段主要包括盆底肌的训练、盆底生物电刺激和盆底生物反馈,从而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3]。近年来,随着产妇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产妇对于妊娠和分娩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4]。本文采用产后凯格尔训练与生物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联合的康复治疗方式,探讨其在产后阴道前壁膨出中的临床效果。现作报道。

    •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产后Ⅰ~Ⅱ度阴道前壁膨出病人60例。根据病人是否自愿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0.5±4.4)岁;均孕足月;剖宫产9例,阴道分娩21例;初产妇16例,经产妇14例;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55±0.38)kg。对照组平均年龄(31.53±4.9)岁;均孕足月;剖宫产8例,阴道分娩22例;初产妇14人,经产妇16人;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46±0.40)kg。均排除患有重要器官疾病、精神疾病、急性生殖泌尿系统感染者。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 观察组病人采用麦澜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1)给予频率8~32 Hz,脉宽320~740 μ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指导病人进行Ⅰ类肌纤维收缩及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2)给予频率20~80 Hz,脉宽20~320 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指导病人学习Ⅱ类肌纤维收缩,锻炼Ⅱ类肌纤维肌力;(3)给予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模块,指导产妇随模块训练,加强产妇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4)给予各种场景如上下楼梯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5)给予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并训练产妇在咳嗽时收缩盆底肌肉;(6)给予会阴-腹部肌肉协调收缩的生物反馈锻炼模块;(7)采用吃小鱼游戏场景,锻炼产妇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增加趣味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之获得正确的、更有效的盆腔锻炼。每次30 min,每周2次,12次为一个疗程。同时指导病人在家进行凯格尔训练,持续收缩盆底肌不少于3 s,松弛休息2~6 s,连续15~30 min,每天3次。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后宣教,包括定期排便,禁止摄入酒类、碳酸饮料,防止腹压运动,产后1个月不盆浴,不进行体力劳动,2个月不进行性生活等[5]

    • (1) 比较病人盆底肌表面电位分分布情况。采用与治疗同型仪器评估系统,病人上肢与下肢成120度角,双腿自然伸直,双脚外旋。阴道电极涂抹润滑导电膏置于阴道,腹部相应位置贴上电极片后即可进入评估。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盆底表面肌电值。先开始预热学习阶段,然后进入正式测试阶段,进行数据统计,病人应尽量根据模板和语音提示尽力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筛查模板持续1 min,分前静息阶段(5 s),快肌阶段(5次,共32 s), 慢肌阶段(18 s)和后静息阶段(5 s)四个部分。测试时间为6 min。(2)比较2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治愈,阴道前壁突出部位距处女膜半程处以上;有效,阴道前壁突出部位在原来的位置上上升至处女膜半程处;无效,阴道前壁突出部位无改善,部分产妇阴道前壁突出部位在原来的位置上下降,甚至达处女膜以外。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之和。

    • 采用t(或t′)检验和秩和检验。

    •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60.00%(P < 0.05)(见表 1)。

      分组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uc P
      观察组 30 16 11 3 90.00
      对照组 30 9 9 12 60.00 2.49 < 0.05
      合计 60 25 20 15 37.50

      表 1  2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 前静息阶段和后静息阶段,2组病人间盆底肌表面电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和肌纤维耐力测试阶段,观察组盆底肌表面电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2)。

      肌电分布 前静息阶段平均值 快肌Ⅱ类纤维最大值 慢肌Ⅰ类纤维平均值 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 后静息阶段平均值
      观察组 4.11±2.36 43.58±13.04 33.12±5.58 28.58±20.3 4.29±3.63
      对照组 4.42±5.95 22.85±23.46 17.27±18.20 15.52±16.49 4.70±5.87
      t 0.27 4.23 4.56 2.74 0.33
      P >0.05 < 0.01 < 0.01 < 0.01 >0.05
      △示t′值

      表 2  2组病人盆底肌电分布比较(x±s)

    • 阴道前壁主要由耻骨尾骨肌、膀胱宫颈筋膜及泌尿生殖膈深筋膜支持。产后阴道前壁膨出多因分娩时上述筋膜、韧带过度伸展或撕裂,产褥期又过早参加体力劳动,致使阴道支持组织不能恢复正常,膀胱及与其紧邻的阴道前壁上2/3段即可向下膨出。肌电是神经肌肉微弱电信号的集合,神经肌肉早期的功能障碍表现为肌电信号的异常,长期的病理状态超出神经肌肉代偿功能范围时才出现临床症状,故表面肌电反映基本的盆底生物力学功能。Glazer自1995年开始对盆底功能障碍病人表面肌电数据进行分析,2003年提出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用于治疗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的治疗目的是用低频电刺激提高肌纤维运动能力,提高肌肉本体感受器敏感性,改善肌肉及盆腔组织内环境,加强盆底肌力训练,协调盆腹肌肉收缩能力,改善盆底肌肉结构、神经电生理异常及代谢异常,间接纠正盆底结构破坏、阴道张力功能异常等[6]

      本研究采用电刺激法、生物反馈法与盆底肌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中电刺激通过采用特定参数的电流对盆腔组织器官进行刺激或刺激支配盆腔组织器官的神经纤维,通过直接作用效应器,或影响神经通路活动,改善器官脱垂功能状态[7]。生物反馈是用高科技的生物信息原理将人们意识不到的生物信号转变为可察觉的信号,通过反馈信息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训练的有关方法[8]。其目的是促使盆底器官解剖及功能恢复,通过测量阴道肌电反馈,采取针对性的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训练,从而使受损的盆底神经肌肉被唤醒,增加盆底肌肉的弹性与强度,最终促使盆底功能恢复[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60.00%;观察组病人在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和肌纤维耐力测试阶段的盆底肌表面电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电刺激+生物反馈+凯格尔训练对产后阴道前壁Ⅰ~Ⅱ脱垂病人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促进病人盆底肌力的恢复,有助于阴道前壁解剖位置的恢复,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对预防和治疗产后阴道前壁膨出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