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陈丽华 何霏 袁海新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丽华(1989-), 女, 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 袁海新, haixin0104@126.com
  • 基金项目:

    上海市松江区医学领先合作项目 2014LX06

    上海市残疾人康复科研项目 K2016018

  • 中图分类号: R49

Effect of personalized famil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Corresponding author: YUAN Hai-xin, haixin0104@126.com
  • CLC number: R49

  • 摘要: 目的探索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个性化康复指导组(观察组,n=30)和常规康复指导组(对照组,n=30)。出院后,观察组接受个性化的视频家庭康复方案,对照组接受书面化常规家庭康复方案。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综合性评定量表(FCA量表)对各组病人的综合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MBI评分及FCA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高(P < 0.01);组内比较,对照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1个月后均高于出院时(P < 0.01)。结论脑卒中的个性化家庭康复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了服务效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家庭康复服务模式。
  •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

    分组 n 年龄
    (x±s)/岁
    文化程度 脑卒中类型 瘫痪侧
    高中以上 高中以下 脑梗死 脑出血
    对照组 30 14 16 67.4±9.78 18 12 22 8 16 14
    观察组 30 13 17 68.9±8.03 16 14 21 9 15 15
    χ2 0.07 0.65* 0.27 0.08 0.07
    P >0.05 >0.05 >0.05 >0.05 >0.05
    *示t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MBI、FCA量表评分比较(x±s;分)

    分组 n MBI FCA
    出院时
      对照组 30 54.17±18.15 66.00±18.17
      观察组 30 54.33±17.99 69.60±17.75
       t 0.03 0.78
       P >0.05 >0.05
    出院1个月后
      对照组 30 57.17±16.65 69.13±16.67
      观察组 30 76.00±21.99** 87.23±18.64**
       t 3.74 3.97
       P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与出院时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1] LANGHAMMER B, SUNNERHAGEN KS, LUNDGREN-NILSSON A, et al.Factors enhancing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fter stroke in specialized rehabilitation:an observational multicenter study within the sunnaas international network[J]. Eur J Phys Rehabil Med, 2017, 53(5):725.
    [2] 李莉, 陈善佳, 姜财, 等.随访在出院脑卒中患者后续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 2017, 32(3):235.
    [3] KHANITTANUPHONG P, TIPCHATYOTIN S.Correlation of the gait speed with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peed-based community ambulation in Thai stroke survivors[J]. NeuroRehabilitation, 2017, 41(1):135. doi: 10.3233/NRE-171465
    [4] NOR AZLIN MN, AZIZ NA, SAPERI BS, et al.Functional limitatio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long term stroke survivors in a Malaysian community[J]. Med J Malaysia, 2016, 71(6):313.
    [5] EGAN MY, KESSLER D, CECI C, et al.Problematising risk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J]. Disabil Rehabil, 2016, 38(23):2334. doi: 10.3109/09638288.2015.1123304
    [6] LEE H, LEE Y, CHOI H, et al.Community integr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phasia after stroke[J]. Yonsei Med J, 2015, 56(6):1694. doi: 10.3349/ymj.2015.56.6.1694
    [7] 李正军, 马维亚, 徐波, 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 2005, 7(1):92.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05.01.040
    [8] 茅苇.社区及家庭康复指导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初步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5(19):2478. doi: 10.3969/j.issn.1672-1349.2017.19.035
    [9] 杨交荣, 杨柳, 夏春红, 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7):695.
    [10] RASMUSSEN RS, ØSTERGAARD A, KJÆR P, et al.Stroke rehabilitation at home before and after discharge reduced disability an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 Rehabil, 2016, 30(3):225. doi: 10.1177/0269215515575165
  • [1] 刘婷蔡奔陈南星贾贤杰于影高怀荃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5): 669-67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5.028
    [2] 田丽君段晓侠李茹叶枫 . 个体化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8): 1127-11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8.041
    [3] 范俐 .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2): 1578-15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2.011
    [4] 张春艳王新燕 . 脑卒中病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现况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7): 970-9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7.035
    [5] 刘静 . 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预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6): 816-81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6.038
    [6] 陈爽 . 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 110-1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1.033
    [7] 王晓兰 . 糖尿病护理工作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4): 430-432.
    [8] 颜顺荣高文贤孙荣 . 脑卒中后抑郁的综合康复训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20-622.
    [9] 梅盛瑞周一凡王敏 .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8): 1143-114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56
    [10] 时景李成李洪艳陈伟康丽华王雪荣朱正丽李甜 . 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2): 1782-17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6
    [11] 田凤云 . 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915-916.
    [12] 张彬彬陈莉秋朱勋兵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5): 667-6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5.033
    [13] 宋飞跃徐召理刘文卫 . 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卒中病人血浆TWEAK表达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 30-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1.009
    [14] 严文崔淑仪麦光怀王志军黄文柱 . 园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3): 296-298,3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3.005
    [15] 黄丽丽张永葆鲍杨东 . 超轻黏土手工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1): 1582-158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1.033
    [16] 丁蓉霞戴琳峰 . “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病人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7): 1003-10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7.052
    [17] 沈卫红陈本梅叶丽萍罗菁 . 医院社区一体化居家护理脑卒中失能老人的效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4): 551-55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4.038
    [18] 刘玲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8): 853-856.
    [19] 赵光标吴冬玲黄文锋 . 步行训练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 40-4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1.012
    [20] 吴春兰 . 知识-社会-心理结合模式在脑卒中病人心理和躯体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 104-1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1.031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460
  • HTML全文浏览量:  2698
  • PDF下载量:  1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11-02
  • 录用日期:  2019-04-28
  • 刊出日期:  2019-05-15

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通讯作者: 袁海新, haixin0104@126.com
    作者简介: 陈丽华(1989-), 女, 主治医师
  • 1. 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 康复医学科, 201600
  • 2.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200080
基金项目:  上海市松江区医学领先合作项目 2014LX06上海市残疾人康复科研项目 K2016018

摘要: 目的探索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个性化康复指导组(观察组,n=30)和常规康复指导组(对照组,n=30)。出院后,观察组接受个性化的视频家庭康复方案,对照组接受书面化常规家庭康复方案。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综合性评定量表(FCA量表)对各组病人的综合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MBI评分及FCA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高(P < 0.01);组内比较,对照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1个月后均高于出院时(P < 0.01)。结论脑卒中的个性化家庭康复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了服务效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家庭康复服务模式。

English Abstract

  • 脑卒中病人以回归家庭及社会为最终的康复目标,早期医院内的康复治疗能很大程度提高病人的功能,而家庭康复训练也是病人重新适应家居生活极为重要的环节[1]。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病人约130/10万,其致残率高达70%[2]。发病早期综合医院或康复专科医院的康复治疗能使病人的功能障碍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目前中国医疗资源的限制、病人经济条件等的影响,病人在医院只能进行有限的康复治疗,大多数病人在医院渡过急性期或部分恢复期就返回家中,而康复是一个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故而家庭康复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病人后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3]。本研究主要探讨个性化的动态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综合运动功能的影响和意义。现作报道。

    • 入选标准:(1)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明确(以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病程≤12个月,生命体征平稳;(2)经颅脑CT或MRI确诊;(3)意识清楚;(4)年龄60~80岁;(5)病人本次出院后无再入院打算,且愿意行家庭康复训练;(6)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有认知障碍者;(2)患有严重心肺系统疾病, 呼吸功能衰竭; 活动性肝病, 肝肾功能不全; 充血性心力衰竭; 恶性肿瘤等;(3)躯体功能差,存在视力明显障碍,影响观看视频或文字者;(4)年龄>80岁,或 < 60岁;(5)无积极行家庭康复训练愿望者;(6)无法随访者。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病人6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按研究方案完成治疗。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偏瘫侧、脑卒中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具有可比性。

      分组 n 年龄
      (x±s)/岁
      文化程度 脑卒中类型 瘫痪侧
      高中以上 高中以下 脑梗死 脑出血
      对照组 30 14 16 67.4±9.78 18 12 22 8 16 14
      观察组 30 13 17 68.9±8.03 16 14 21 9 15 15
      χ2 0.07 0.65* 0.27 0.08 0.07
      P >0.05 >0.05 >0.05 >0.05 >0.05
      *示t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

    • 2组病人住院期间接受相同康复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20 min、每天2次,平衡功能训练20 min、每天2次,上下肢电子生物反馈20 min、每天2次,每周5组康复治疗。

      对照组:出院时,根据病人功能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工作特点、生活环境及自身诉求等,通过康复团队会议共同制定家庭康复治疗计划,如穿脱衣物训练、床-轮椅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康复方案以纸质版形式呈现给病人,告知病人出院后自行家庭康复训练,每天1次,并予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出院时,摄影记录病人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的日常生活活动,然后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和病人、家属整个团队一起分析病人的活动情况,找出问题所在,通过指导、演示等方式教病人以正确或接近正确的方式进行上述活动,并将分析情况和关键步骤拍摄记录。再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个人诉求、职业性质等制定个性化的家庭康复处方,由康复治疗师演示或在其指导下病人自行完成,全过程拍摄记录。将所有视频资料制作成光盘或存储于U盘,由病人出院时带回家中,告知病人每天1次自行康复训练,训练时观看视频资料,认真比对尽量避免以前的错误模式,按正确方法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病人的ADL,包括进食、洗澡、修饰、更衣、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行走和上下楼梯10个日常生活项目。采用功能综合性评定量表(FCA量表)评定研究对象的综合功能,主要包括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两大项,共18个小项;运动功能包括自我照料、括约肌功能、转移和行走,共13个小项;认知功能包括视听理解、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和记忆能力,共5个小项。在病人出院时评定1次,出院行家庭康复训练方案1个月后随访评定1次。比较2组病人前后2次评定值的变化。

    •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

    • 出院时,2组病人MBI评分及FCA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高(P < 0.01);组内比较,对照组病人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BI及FCA量表评分出院1个月后均高于出院时(P < 0.01)(见表 2)。

      分组 n MBI FCA
      出院时
        对照组 30 54.17±18.15 66.00±18.17
        观察组 30 54.33±17.99 69.60±17.75
         t 0.03 0.78
         P >0.05 >0.05
      出院1个月后
        对照组 30 57.17±16.65 69.13±16.67
        观察组 30 76.00±21.99** 87.23±18.64**
         t 3.74 3.97
         P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与出院时比较**P < 0.01

      表 2  2组病人MBI、FCA量表评分比较(x±s;分)

    • 脑卒中后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已经成为临床的棘手问题,对病人工作和生活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肢体功能及ADL[4]。脑卒中病人的康复始于医院,终于家庭,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家庭是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主战场”,是病人回归社会的基础[5-6]。众多研究[7-9]表明家庭康复可改善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更具有成本效益[10]。本研究中家庭康复主要用影像设备拍摄记录病人日常生活活动,根据病人目前功能障碍的特点及评定结果,结合病人的兴趣爱好、工作特点、生活环境,由康复小组制定个性化的家庭康复方案,并将以上内容均拍摄记录,将视频资料刻成光盘或存储于U盘,出院后病人可参考视频于家中自我康复训练。本研究发现出院后接受个性化家庭康复治疗方案的脑卒中病人,其MBI及FCA量表评分与出院时相比显著提高,而出院后接受传统纸质康复治疗方案的病人,其MBI及FCA量表评分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个性化的动态家庭康复方案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偏瘫肢体的功能状态。经康复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MBI及FCA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的动态家庭康复方案是脑卒中病人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2组康复训练的区别在于指导方式的不同,动态的个性化康复指导脱离了枯燥的文字或图画,给病人提供感官刺激和有实际意义的动作指导,确保康复治疗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病人的潜能,提高病人的主动参与能力,最大程度上强化了病人偏瘫侧肢体的功能活动,这些均有益于病人大脑的功能重组。

      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是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的重要目标,也是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关键。与传统家庭康复相比,动态的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充分体现了以下优势:(1)根据不同病人残留的功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人诉求、生活环境均不一致制定康复方案,提高针对性及病人积极性。(2)节约人力及经济成本,解决我国康复专业人员的严重短缺和社区康复资源和能力的不足的问题。(3)通过发放针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影像资料,对脑卒中病人和家属等进行健康宣教,让病人及其家属成为康复训练的主动参与者,制定康复计划及目标,提高其自主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并巩固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最终影响病人的康复进程和功能结局。

      加快发展家庭康复,解决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治疗难题,是我国康复医学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家庭康复已经成为康复医学组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家庭康复指导与管理是提高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随访时间较短,无法得知病人出院后的远期效果,且样本量较少,不能建立一套系统规范、个性化、动态化的家庭康复方案,并推广应用于更多脑卒中病人,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