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胸苷激酶1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中的意义

丁秀丽 孙学强 吴飚 毛志方 马丽

引用本文:
Citation:

胸苷激酶1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中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丁秀丽(1983-), 女, 主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446.112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人中监测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388例HBsAg阳性病人的血清TK1水平,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CHB组)1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LC组)130例及原发性肝癌组(HCC组)79例,比较3组的TK1水平;将CHB组和LC组又分为肝功能正常组(A组)145例及肝功能异常组(B组)164例,B组中又分单纯转氨酶异常组(C组)47例及单纯胆红素异常组(D组)56例以及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组(E组)61例,比较各组与HCC组的TK1水平;HCC组又分肝功能正常组(F组)30例及肝功能异常组(G组)49例,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组(H组)27例,转氨酶异常组(I组)10例,胆红素异常组(J组)12例,均与HCC组的TK1水平比较。结果TK1的表达水平为HCC组> LC组> CHB组(P < 0.05);HCC组> B组> A组(P < 0.05),C组、D组与HCC组血清TK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E组与HCC组血清TK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G组、H组的TK1水平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J组、H组的TK1水平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1有助于监测CHB、LC及HCC的疾病进程;在CHB和LC病人中,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的病人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在数年中有可能进程为原发性肝癌早期的风险。
  • 表 1  CHB组、LC组及HCC组TK1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分组 n TK1
    CHB组 179 2.55±1.73
    LC组 130 3.30±1.99*
    HCC组 79 3.92±2.23*
    F 15.10
    P < 0.01
    MS组内 3.718
    与CHB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A组、B组与HCC组的TK1值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分组 n TK1
    A组 145 2.73±1.87
    B组 164 3.00±1.88*
    HCC组 79 3.92±2.23*
    F 9.34
    P < 0.01
    MS组内 3.992
    与A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C组、D组、E组与HCC组TK1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分组 n TK1
    C组 47 2.54±1.63*
    D组 56 2.46±1.33*
    E组 61 3.83±2.20
    HCC组 79 3.92±2.23
    F 10.13
    P < 0.01
    MS组内 3.756
    与HCC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F组、G组、H组与HCC组TK1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分组 n TK1
    F组 30 3.63±1.56
    G组 49 4.10±2.55
    H组 27 4.86±3.07
    HCC组 79 3.92±2.23
    F 1.65
    P >0.05
    MS组内 4.953
    下载: 导出CSV

    表 5  I组、J组、H组与HCC组的TK1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分组 n TK1
    I组 10 3.16±0.91*
    J组 12 3.15±1.45*
    H组 27 4.86±3.07
    HCC组 79 3.92±2.23
    F 2.25
    P >0.05
    MS组内 5.351
    与H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郭恩爽.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 17(4):1045.
    [2] 刘影, 李笑玉, 张永健, 等.64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胸苷激酶1测定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1):1499.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6.11.017
    [3] 陈曲波, 黎翠翠, 赵蓉, 等.血清胸苷激酶1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5):728. 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2.05.015
    [4] 贾淑芳, 程君, 苏倩, 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胸苷激酶1表达差异及其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35(12):1015.
    [5] 郭鹏飞.临床肝功能检验结果解读[J].医学信息, 2010, 1(7):1966. doi: 10.3969/j.issn.1006-1959.2010.07.322
    [6] 彭文伟, 李兰娟, 乔光彦, 等.病毒性肝炎[M]//传染病学.8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9.
    [7]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12):19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5.12.00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7, 16(7):635. doi: 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7.07.001
    [9] 李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5, 20(11):1045.
    [10] 尤金R·希夫.肝脏评估实验室检查[M]//希夫肝脏病学.9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医学图书出版中心, 2006: 203.
  • [1] 宋卫芹黄敏乔艳徐从翠张妹武珊珊 .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2): 1732-17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2.036
    [2] 汪蔷华赵守松 . 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3): 268-269,272.
    [3] 陈品田世江张宏坤袁德鹏 .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病人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肝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4): 512-51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4.022
    [4] 马熠方开云 .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肝硬化行肝部分切除术病人镇痛效果及肝功能水平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 65-6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1.019
    [5] 涂远航李珊珊陈策丁秀丽 . 共信号分子CD28、ICOS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3): 302-3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3.006
    [6] 张秀娟徐婵媛黎英贤田广俊蒋俊民池晓玲 . 血清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肝内胆管癌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874-876,87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12
    [7] 年国侠汪朝晖 .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363-136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34
    [8] 徐静刘传苗 . 原发性肝癌177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3): 275-277.
    [9] 孙强郑正 . 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与肝功能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4): 487-489.
    [10] 胡守紫李丽赵疃关严严毛月华 . 原发性肝癌住院病人希望水平现状的调查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2): 263-265, 2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2.033
    [11] 吴松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应激和肝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9): 1173-11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8
    [12] 郝秀荣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9): 1139-1140.
    [13] 温暖邬善敏陈志波卢超蔡杰 . 肝切除术早期应用乌司他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38-42.
    [14] 张文学王莉于莉马勇 . 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51-53.
    [15] 蔡玉华胥振国杜江曾一鸣金崇利 . 血脂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97-98.
    [16] 刘炳祥黄运坤黎芳金鹤成龚丽荆菁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支链氨基酸与酪氨酸比值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54-56.
    [17] 刘传苗李伟赵守松 . 原发性肝癌患者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变异.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665-667.
    [18] 薛永举杨丽朱玉郑海伦李大鹏 . 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06-308, 3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07
    [19] 李玉婷毛青 .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4): 555-5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4.043
    [20] 商宁黄秀香叶迎宾张嫄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血流超声参数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1): 1573-15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11.021
  • 加载中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792
  • HTML全文浏览量:  3326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8-13
  • 录用日期:  2019-04-11
  • 刊出日期:  2019-05-15

胸苷激酶1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中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丁秀丽(1983-), 女, 主治医师
  •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病科, 安徽 蚌埠 23304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人中监测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388例HBsAg阳性病人的血清TK1水平,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CHB组)1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LC组)130例及原发性肝癌组(HCC组)79例,比较3组的TK1水平;将CHB组和LC组又分为肝功能正常组(A组)145例及肝功能异常组(B组)164例,B组中又分单纯转氨酶异常组(C组)47例及单纯胆红素异常组(D组)56例以及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组(E组)61例,比较各组与HCC组的TK1水平;HCC组又分肝功能正常组(F组)30例及肝功能异常组(G组)49例,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组(H组)27例,转氨酶异常组(I组)10例,胆红素异常组(J组)12例,均与HCC组的TK1水平比较。结果TK1的表达水平为HCC组> LC组> CHB组(P < 0.05);HCC组> B组> A组(P < 0.05),C组、D组与HCC组血清TK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E组与HCC组血清TK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G组、H组的TK1水平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J组、H组的TK1水平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1有助于监测CHB、LC及HCC的疾病进程;在CHB和LC病人中,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的病人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在数年中有可能进程为原发性肝癌早期的风险。

  •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乙型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及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发的主要病因。肝细胞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死亡和再生过程重复进行,使肝细胞增殖的循环率大大增加,肝细胞周期进程加快的持续刺激,最终超出宿主肝细胞DNA的适应能力,引起基因突变,宿主基因中一些关键的变异的累积,最终导致肝细胞转化为恶性克隆[1],同时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故早期风险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是参与DNA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为S期特殊酶。细胞的增殖度决定TK1水平,它在增殖细胞的G1期的晚期开始升高,到S期达到高峰,G2期开始下降,在细胞代谢旺盛的组织中,如胎儿组织及我们成人的增殖细胞中,TK1的表达出现较高水平,在有些恶性肿瘤和一些病毒感染等病人的血清和癌细胞中TK1活性也很高。但在非增殖细胞和健康人血清中,水平极低或检测不到。因此,TK1水平检测能真实地反映体内细胞增殖情况,尤其适合癌前病变体检筛查[2-3]。在肿瘤病人的体内,处于S期与G2期的细胞所占比例较高,其原来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被打乱,使得肿瘤细胞内产生大量的TK1并被释放进入血液中。因此,TK1常用于肿瘤的筛查、监测治疗疗效、疾病预后及评估癌症复发风险等[4]

    肝细胞炎症通过肝功能等指标反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迄今依然被认为是肝细胞损害的“金标准”[5],而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6]。肝细胞发生炎症,不断凋亡,甚至发生坏死,肝细胞再生、增殖,可能伴随着肝小叶结构的破坏,从而发生肝硬化,使肝硬化更容易发展成肝癌。血清TK1可作为较好癌前疾病的筛查指标之一,有研究[4]显示,肝炎及肝硬化等肝癌高发人群中,TK1的表达高于健康人水平。本研究通过测定TK1在CHB、LC、HCC病人表达水平差异,并对比CHB、LC病人中肝功能正常组及异常组与HCC病人的TK1水平,探讨TK1在HBsAg阳性病人中评估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 病例选自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人388例,男331例,女57例,其中CHB组179例,年龄(49.81±11.17)岁;LC组130例,年龄(53.22±9.40)岁;HCC组79例,年龄(59.04±10.56)岁。以上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7]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制定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8]

    • CHB组、LC组排除合并心、肺、肾、感染等重要疾病及肿瘤,排除肝脏其他疾病,排除明显增殖性疾病,如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脂肪肝等,排除贫血、卵巢囊肿者或处于妊娠期及月经期者等;HCC组排除心、肺、肾、感染等重要疾病,排除其他系统肿瘤,排除明显增殖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脂肪肝等,排除卵巢囊肿者、贫血或处于妊娠期及月经期者等,排除肝癌手术后及介入术后以及射频消融术后病人,但肝癌复发病人列入本次统计内。

    • 于清晨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 mL于真空采血管中,在2 h内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300 μL,移至EP管中后标号并置于-20 ℃冰箱保存备检。采用深圳华瑞同康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TK1试剂盒及CIS-1型化学发光数字成像分析仪,利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TK1。

    • 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 血清TK1值HCC组>LC组>CHB组(P < 0.05)(见表 1)。

      分组 n TK1
      CHB组 179 2.55±1.73
      LC组 130 3.30±1.99*
      HCC组 79 3.92±2.23*
      F 15.10
      P < 0.01
      MS组内 3.718
      与CHB组比较:*P < 0.05

      表 1  CHB组、LC组及HCC组TK1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 血清TK1值HCC组>B组>A组(P < 0.05)(见表 2)。

      分组 n TK1
      A组 145 2.73±1.87
      B组 164 3.00±1.88*
      HCC组 79 3.92±2.23*
      F 9.34
      P < 0.01
      MS组内 3.992
      与A组比较:*P < 0.05

      表 2  A组、B组与HCC组的TK1值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 C组、D组与HCC组血清TK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E组与HCC组血清TK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分组 n TK1
      C组 47 2.54±1.63*
      D组 56 2.46±1.33*
      E组 61 3.83±2.20
      HCC组 79 3.92±2.23
      F 10.13
      P < 0.01
      MS组内 3.756
      与HCC组比较:*P < 0.05

      表 3  C组、D组、E组与HCC组TK1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 F组、G组、H组的TK1水平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分组 n TK1
      F组 30 3.63±1.56
      G组 49 4.10±2.55
      H组 27 4.86±3.07
      HCC组 79 3.92±2.23
      F 1.65
      P >0.05
      MS组内 4.953

      表 4  F组、G组、H组与HCC组TK1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 I组与H组、J组与H组的血清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组、J组、H组的TK1水平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分组 n TK1
      I组 10 3.16±0.91*
      J组 12 3.15±1.45*
      H组 27 4.86±3.07
      HCC组 79 3.92±2.23
      F 2.25
      P >0.05
      MS组内 5.351
      与H组比较:*P < 0.05

      表 5  I组、J组、H组与HCC组的TK1的血清表达比较(x±s;pmol/L)

    • 慢性HBV感染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静止期,在免疫清除期,人体免疫系统对HBV发起攻击,以至于携带HBV的肝细胞大量死亡,肝细胞反复发生炎症、坏死和再生,逐渐发展成肝硬化及HCC[9]。最常见、最普通的临床检查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是肝功能,其中ALT及AST迄今依然被认为是肝细胞损害的“金标准”,其中ALT存储于人体多个脏器中,如肝、肾、心肌、胰、脾、肺、红细胞、血清和骨骼肌中,但肝脏存储量最高,一般存在于肝细胞胞质中,肝内含量约为血中的一百倍,肝细胞在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时,即使没有坏死,肝细胞中转氨酶也可以因如此明显的浓度梯度差而泄漏于血中。所以转氨酶水平的高低不能全部代表肝功能的状况。即使转氨酶水平正常,肝脏损伤一直存在。而转氨酶水平较高情况下,可能是短暂性的肝损害,不会给肝脏造成较大影响,后果也不会多严重[5]。虽然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6],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是肝脏功能减退的敏感指标,它不能准确反映肝脏受损程度[10]

      本研究证实,TK1在CHB、LC及HCC病人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TK1有助于监测CHB、LC及HCC的疾病进程。HCC病人中TK1水平高,不受肝功能影响,各组病人的TK1水平均以HCC病人中TK1水平作为参考对照,从而进一步说明TK1在HBsAg阳性病人中监测的意义。因此,通过对HBsAg阳性病人血清TK1的检测可动态监测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到肝癌的疾病发展过程,单纯转氨酶异常或胆红素异常引起肝细胞增殖程度较低,而两组均异常可引起肝细胞增殖程度较高,推断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的HBsAg阳性病人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在数年中有可能进程为原发性肝癌早期的风险。结合LC及CHB病人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对TK1水平影响的统计,虽肝癌病人中转氨酶异常及胆红素异常以及胆红素和转氨酶均异常病例人数较少,但考虑不影响整体结论,在以后临床中继续注意相关病例的积累及观察对结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