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29卷  第5期

基础医学
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的临床分型、相关肿瘤及免疫学研究
陈齐鸣, 钱伟东, 宋文英, 李强, 刘晓林, 屈洪党, 韦道祥, Jean Yves Delattre, Francesc Graus
2004, 29(5): 377-379,390.
摘要:
目的: 将430例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PNS)临床分型、相关癌肿及免疫学进行一次对照研究。方法: 采用亲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测定430例PN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结果: 430例PNS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主要有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副肿瘤性脑脊髓炎、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及副肿瘤性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相关肿瘤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中281例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神经元抗体。结论: 因PNS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特异性神经元抗体,提示PNS是一种癌肿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这些抗体有助于PNS及伴随肿瘤的早期诊断。
经纤支镜微波凝固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刘黎明, 陈余清, 王祖义, 王安潮, 刘超, 李翠霞, 高华, 黄礼年
2004, 29(5): 380-382.
摘要:
目的: 研究微波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家犬12只,用不同能量微波烧灼气管壁后观察犬的呼吸情况,1~8周分别处死,光镜和电镜观察家犬气管烧灼部位的病理变化和愈合过程。选择中央型肺癌患者90例,均有肺不张和呼吸困难,分为微波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及胸片和胸部CT的变化,同时测定患者血液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微波凝固烧伤后所有犬呼吸均正常,随后1~8周气管受灼伤部位迅速修复。治疗组所有患者症状减轻,其中35例完全复张,8例部分复张,2例无效。同时血液中NK细胞活性增加(P<0.01)。对照组仅8例部分复张,NK细胞活性降低。结论: 小于65W15s微波凝固治疗中央型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减轻气道阻塞症状,并提高患者免疫力。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黄礼年, 陈余清, 王朝夫, 刘超, 承泽农
2004, 29(5): 383-384.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肺癌组织MVD,研究微血管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等均有密切关系(P<0.01),而与肺癌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大小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MVD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指标之一。
丙泊酚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王忠, 陈红, 袁文俊, 徐美英, 朱文忠
2004, 29(5): 385-387.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离体大鼠工作心脏冠脉流出液儿茶酚胺浓度,研究丙泊酚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律失常及心肌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为正常大鼠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10μmol组(P10组)、50μmol组(P50组)、100μmol组(P100组)四小组(每组10只);第二大组为儿茶酚胺耗竭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C组)、耗竭组(DC组)、耗竭加丙泊酚50μmol组(DP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测定冠脉流出液中儿茶酚胺和肌酸激酶(CK)浓度,测量每组动物离体心脏单发室性期前收缩(VBP)、连发室性期前收缩(SALVO)、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纤维性颤动(VF)的发生频率。结果: 缺血前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都很低,各组儿茶酚胺含量测不出,CK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期间,P10、P50、P100、DC和DP组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率、种类和严重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丙泊酚各组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多巴胺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儿茶酚胺耗竭组中DC组和DP组冠脉流出液未测出儿茶酚胺;丙泊酚各组C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丙泊酚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缺血后儿茶酚胺的释放有关。
临床医学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方法学探讨
赵修春, 姚春艳, 李柏青, 徐凤珍
2004, 29(5): 388-390.
摘要:
目的: 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功能的方法。方法: 用不同缓冲液制备荧光素(FITC)标记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菌FITC标记率。小鼠全血与FITC标记细菌37℃共育10~20min,溶解红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PMN荧光强度的变化,计算PMN吞噬率。结果: 用PBS(pH7.2)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好,用碳酸盐缓冲液(pH9)标记大肠埃希菌效果好。小鼠PM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低,对大肠埃希菌的吞噬率高。结论: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PMN吞噬FITC标记大肠埃希菌是测定小鼠PMN吞噬功能的简便、快速和重复性好的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甲羟孕酮治疗临床观察
李玉芝, 李燕华, 孙蕊
2004, 29(5): 391-392.
摘要: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应用甲羟孕酮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1997年1月~2000年6月我院行非根治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47例,术后给予甲羟孕酮100 mg,2次/天,连续应用6个月。对照组55例,行相同的手术治疗术后不给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症状、体征缓解率及术后24个月两组的复发率。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00%、81.8%(P<0.01);体征的缓解率分别为97.8%、81.8%(P<0.01)。术后24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5%、23.6%(P<0.05)。治疗组3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3个月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恢复。11例有恶心、纳差,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应用甲羟孕酮对降低其术后的复发有一定疗效,副反应较小。
高血压分级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分析
沈国伟, 潘光秀
2004, 29(5): 393-395.
摘要:
目的: 分析各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方法: 对40例血压正常者和121例高血压患者均同时检测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心率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心率变异性趋向减小;各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血压变异性趋向增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有一定关系。
小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22例临床分析
赵武
2004, 29(5): 395-397.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对22例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HSE的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治疗。结果: 小儿HSE多见于5岁以上农村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抽搐、瘫痪、意识障碍和锥体束征为主,头颅影像学检查多见额叶和颞叶损害,治愈7例,好转14例,未愈1例。结论: 小儿HSE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清中出现特异性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是HSE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头颅影像学表现为额颞叶损害时高度提示HSE,GCV是治疗小儿HSE的首选药物。
多潘立酮联合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马莉, 丁平, 乔红, 施进
2004, 29(5): 398-399.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联合多塞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1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多潘立酮10mg,每天3次口服,多塞平50mg,每晚口服。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10mg,每天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及4周后对患者腹胀、上腹部不适、早饱、烧灼感、食欲不振、嗳气6个主要症状进行评分,计算疗效指数。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总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积分和对照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前者比后者积分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多塞平对FD患者有明显疗效。
男性特发性不育症与RBM基因关系的探讨
冀荣俊, 刘刚
2004, 29(5): 400-402.
摘要:
目的: 评估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RBM基因微缺失发生的频率,并探讨RBM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无精子症和8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RBM基因的检测。结果: 4例无精子症和2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有RBM基因微缺失。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有可能通过垂直传播给男性后代;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在进行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或胞浆内精子注射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对防止基因缺失传给下一代、提高优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硬膜外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段思源, 庄心良, 李继昌
2004, 29(5): 402-404.
摘要: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25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以硬膜外穿刺部位的高低分为A、B两组:A组15例为中胸段硬膜外麻醉组;B组10例为腰段硬膜外麻醉组。分别测定硬膜外麻醉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功率谱及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中胸段硬膜外麻醉后低频(LF)、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下降(P<0.05),LF值与血压的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腰段硬膜外麻醉对HRV未见明显影响。腰段麻醉10 min后LF、高频(HF)、总功率(TF)、MAP均高于中胸段麻醉(P<0.05~P<0.01)。结论: 中胸段硬膜外麻醉可影响心率变异性,使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LF值明显下降,其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与麻醉平面有关。
格拉斯琼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消化道症状的临床应用探讨
左戎, 施光亚
2004, 29(5): 405-406.
摘要:
目的: 探讨格拉斯琼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消化道症状的效果。方法: 44例分二组,分别于术中、术后使用格拉斯琼。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但使用格拉斯琼后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且愈早使用愈明显。结论: 格拉斯琼对减轻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消化道症状的疗效是明显的,认识并尽早使用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46例临床分析
周正武, 孙华健, 王成器
2004, 29(5): 407-409.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4~2003年收治的46例老年AC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死亡12例,病死率26.1%,其中死于中毒性休克7例(58.3%),器官功能衰竭5例(41.7%)。结论: 老年ACST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存病多,易发生休克、电解质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等特点。外科治疗应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术后管理等。其中手术时机的选择是老年ACST治疗成败的关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结石性胆囊炎43例分析
金旭文, 孙镇蛟, 林森旺, 潘铨
2004, 29(5): 409-410.
摘要:
目的: 讨论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43例行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合并结石性胆囊炎患者(Child A级35例,B级8例)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胆道损伤、腹腔感染和术后出血。结论: 选择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轻柔、熟练的手术操作,肝硬化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治疗分析
郭劲松, 倪良宏, 唐军建, 马宁
2004, 29(5): 411-412.
摘要: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手术治疗32例(36条肢体)经验。方法: 32例(36条肢体)下肢DVT患者进行顺行深静脉造影及彩超确诊。运用Fogarty取栓管逆行取栓,29例重建主干血管,其中Palma手术3例,左右股静脉人工血管搭桥23例,股总→髂总静脉搭桥2例,股总→下腔静脉搭桥1例。术中术后用肝素及尿激酶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术后下肢症状完全消失17例(18条肢体),活动后小腿水肿休息后消失9例,3例血栓复发。10天内急性期25条肢体,治愈16例(64.0%),超过10天慢性期治愈4例(36.4%),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急性期下肢DVT手术取栓合并主干血管重建效果较好,同时配合术后综合治疗预防血栓复发。
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良性狭窄17例
牛孝敏, 施光亚
2004, 29(5): 413-414.
摘要: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术对食管贲门良性狭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的缓解作用和安全性,观察近期疗效。方法: 对17例患者经口放入球囊导管,将球囊置于狭窄部位,向球囊内注入20%泛影葡胺,使球囊直径扩张到2.5~3.5 cm。结果: 球囊扩张后1周有效率94.12%(16/17),3个月后有效率82.35%(14/17),食管穿孔1例(1/17)。结论: 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
武进, 程银树, 汤瑞新, 凌嵘
2004, 29(5): 415-416.
摘要: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13例,肩锁关节脱位9例。结果: 22例患者随访4~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按Lazzcano评定标准:优18例,良4例。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固定牢靠、不损伤关节面、操作简单、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中、小学生消化性溃疡的胃镜特点与临床分析
龚明辉
2004, 29(5): 417-418.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消化性溃疡的胃镜特点与临床特征。方法: 对8年来经胃镜检查证实的35例中、小学生消化性溃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中、小学生消化性溃疡中,中学生27例,小学生8例,中、小学生比例为3.4:1;男:女为2.9:1;球部溃疡26例(74.3%);胃溃疡7例(20.0%);复合性溃疡2例(5.7%);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4.3%。结论: 中、小学生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易误诊、漏诊而影响及时治疗;内镜检查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50例疗效观察
叶晓琴, 韩旻
2004, 29(5): 421-422.
摘要:
目的: 探讨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效果。方法: 105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金双歧和思密达口服,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颗粒口服,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金双歧、思密达合用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巨大子宫颈平滑肌瘤12例诊治分析
江雪华
2004, 29(5): 423-424.
摘要:
目的: 总结巨大子宫颈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2例巨大子宫颈平滑肌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巨大子宫颈平滑肌瘤误诊率达75%。1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结论: 巨大子宫颈平滑肌瘤容易误诊,应仔细结合病史、妇科检查、B超等检查方法作出正确诊断。
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肛门周围脓肿47例临床分析
叶伟明
2004, 29(5): 424-425.
摘要:
目的: 探讨一次性切开根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方法: 47例肛周脓肿,采用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42例,脓肿一次性切开根治加挂线术5例。结果: 术后一次性治愈43例,占91.4%,随访6个月~3年均无复发。结论: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方法可行。手术成功要点在于准确找寻内口,合理选择术式,防止肛门失禁。
小儿硬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
陈伟强, 张弋
2004, 29(5): 426-427.
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硬膜下积液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小儿硬膜下积液42例,手术36例,其中16例行反复硬膜下穿刺,12例行持续硬膜下引流,4例行积液囊腔-腹腔分流手术,4例行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结果: 16例反复硬脑膜下穿刺者10例痊愈,4例好转,2例无效;12例持续硬脑膜下引流者7例痊愈,3例好转,2例无效;4例积液囊腔-腹腔分流术者均痊愈;4例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者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儿硬脑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应依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王华, 沈朝斌
2004, 29(5): 428-430.
摘要:
目的: 探讨铁剂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并伴缺铁性贫血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未使用其它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G、IgA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71.19%,对照组为32.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铁缺乏在RRTI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RRTI患儿常规检测铁,对铁缺乏者适当补充铁剂,有利于RRTI的治疗。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程银树, 汤瑞新, 张力人, 凌嵘
2004, 29(5): 430-432.
摘要: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 手术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扩髓、静力固定,使用瞄准器锁定。结果: 随访6~18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远期疗效按马元璋评定标准:优39例,良17例,差4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固定可靠、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快、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内固定方式。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疗效观察
胡海燕
2004, 29(5): 433-435.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临床特点及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小儿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观察30例小儿CMV肺炎更昔洛韦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脾大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胸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小儿CMV肺炎以小婴儿发病多见,多以咳嗽为首发表现就诊(82.61%),且病程较长,有的表现为痉挛样咳。多为间质性肺炎(80.43%)。常合并有肺外表现。应用更昔洛韦5~7.5mg/kg,每12h静滴1次,治疗14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肝脾回缩,血清ALT降低,胸片吸收好转,总有效率达93.33%,未见更昔洛韦的明显副作用。结论: 对咳嗽时间较长的患儿,尤其有合并症的小婴儿应警惕CMV肺炎。更昔洛韦5~7.5mg/kg,每12h静滴1次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45例临床救治体会
张华
2004, 29(5): 435-436.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5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取出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成功取出笔帽、塑料口哨、瓜子等异物41例,术前自行咳出4例。结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救治成功的关键是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正确手术方法。
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昏迷近期疗效对比观察
许淮, 蒋金泉
2004, 29(5): 437-438.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昏迷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颅脑损伤昏迷87例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n=44)与对照组(n=43);观察两组患者近期5天清醒率、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5天)时纳洛酮治疗组清醒率(72.7%)较对照组高(51.2%)(P<0.05)。纳洛酮治疗组病死率(18.2%)较对照组(37.2%)低(P<0.05)。结论: 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昏迷近期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早期清醒率,降低病死率。
机械性肠梗阻277例病因分析
程学俭
2004, 29(5): 438-439.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变迁。方法: 回顾我院近15年收治并确诊的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与国内不同年代有关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粘连性肠梗阻、恶性肿瘤、小儿肠套叠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分别占机械性肠梗阻总数的61.4%、17.3%、15.5%。而腹外疝、蛔虫团堵塞、肠扭转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分别占总数的2.2%、1.18%、1.18%。结论: 近15年来肠粘连、恶性肿瘤、肠套叠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比率较前明显增加;腹外疝、肠寄生虫、肠扭转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比率明显下降。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骨折
胡旺阳, 孙旭东
2004, 29(5): 439-441.
摘要:
目的: 介绍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87例胫骨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并对本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术中对87例患者取小腿骨折部为中心前路切口,切口长度平均6.5 cm;A和B型骨折用1~2枚拉力螺钉,应用AO内固定技术垂直骨折面固定;C型骨折用2~3枚拉力螺钉将3 cm以上的骨块先行固定,将复杂骨折转变为简单骨折后,安装外固定支架。结果: 术后下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51%。有2例出现钉道局限性感染;1例出现骨不连;无1例断钉。结论: 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切口小,软组织剥离小,血供破坏少,有利于切口愈合;能够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胫骨骨折有效方法。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
丁彩云
2004, 29(5): 441-442.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67例重度妊高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重度妊高征及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对母儿的影响.结果: 重度子癎前期54例,产前子癎10例,产时子癎2例,产后子癎1例,产妇均存活,剖宫产率74.63%,新生儿窒息率34.33%,围产儿死亡率11.69%.结论: 重度妊高征除药物治疗外,适时剖宫产是抢救重度妊高征的一种有效手段.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袁笑, 王海曙, 陈开伟
2004, 29(5): 443-444.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的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存在胆总管探查原因,评估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 51例术前或术中有胆总管探查指征者中,19例有阳性发现(阳性率37.2%)。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可以发现术前未能确诊的胆总管结石,了解胆道系统的解剖,减少胆道损伤,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危重症患儿与高血糖关系65例临床分析
苏彩云, 郭丽频
2004, 29(5): 444-445.
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2~2003年住院的65例危重患儿,按有无器官衰竭以及程度分为三组,进行静脉血糖检测。结果: 65例中高血糖发病率46%,衰竭组血糖明显高于无衰竭组(P<0.05~P<0.01),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增加,血糖升高更明显,病死率也增加(P<0.005)。结论: 危重患儿病情愈重,应激愈强,血糖升高愈明显,预后也愈差。
地塞米松对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的影响
郑立东, 杨松保
2004, 29(5): 446-447.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硬膜外腔注射对应用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程度及副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30例无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观察镇痛程度、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 A组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B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塞米松硬膜外腔给药,能增强镇痛程度,但不能明显降低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
高龄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51例
唐洪海, 谢方利, 陈志刚
2004, 29(5): 447-448.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51例70岁以上高龄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高龄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入院前并存疾病可达52.94%,肿瘤切除率为8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4%,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3%。结论: 合理处理并存疾病,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营养支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于高龄结肠癌、直肠癌度过围手术期非常重要。
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危重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马进
2004, 29(5): 449-450.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素在治疗危重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剂量、给药方法及时机。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DIC的新生儿采用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每次20~40 u/kg,6 h一次;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后,延长给药间隔至8~12 h,直至停药。结果: 13例新生儿中,高凝期5例用药3~5天,无一例死亡。低凝期8例,3例死亡,其余5例用药3~9天,均存活。所有存活病例中未发现因用肝素导致出血的并发症。结论: 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新生儿DIC,不引起出血加重,疗效好,安全性高,减轻患儿痛苦,适用于DIC各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38例外科治疗
李永红
2004, 29(5): 450-451.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 对38例SAP早期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病死率25%(3/12),手术组病死率15.3%(4/26)。结论: SAP早期不应过分强调非手术治疗,而应按"个体化"治疗原则,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机,并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老年患者后牙残根残冠的保留与修复
黄鸷英
2004, 29(5): 452-453.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后牙残根残冠进行桩核全冠修复的效果。方法: 对28例55岁以上老年人的35颗后牙残根残冠进行根充治疗,制作桩核后行全瓷或金属全冠修复,对修复体的使用情况、牙周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1颗桩核脱落,1颗因根管治疗不彻底形成瘘管,1颗基牙牙周脓肿、牙龈退缩、Ⅱ度松动。91.4%的义齿使用良好。结论: 后牙桩核全冠修复,不仅能恢复咀嚼功能,还可促进老年患者身心健康。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误诊分析
胡锦江
2004, 29(5): 453-454.
摘要: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误诊原因及防止误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9例MVT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6例,胰腺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胆囊炎、胆石症1例。结论: MVT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和临床医师的认识不足是易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选择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减少MVT误诊提高诊疗的关键。
骨膜下浸润麻醉拔除上颌磨牙742例观察
朱铜军
2004, 29(5): 455-456.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膜下浸润麻醉拔除上颌磨牙效果。方法: 对742例上颌磨牙拔除术中应用骨膜下浸润麻醉,认真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 742例患者麻醉效果优、良者达99.33%,有效率100%。结论: 在施行上颌磨牙拔除术时,采取骨膜下浸润麻醉法,效果显著,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并发症减少,术野更清晰。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体会
沈铁骁
2004, 29(5): 456-457.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方法。方法: 对1993~2002年外科收治的11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明确诊断后立即手术治疗,本组118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14例,病死4例。结论: 早期诊断,完善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顺式引导插管法
赵本权, 周祖兴, 徐忠厚
2004, 29(5): 457-458.
摘要:
盐酸氯胺酮治疗麻醉手术期间重症寒颤30例临床观察
张志明
2004, 29(5): 458-459.
摘要:
检验医学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万凤国, 何敏, 丁云芳
2004, 29(5): 419-420.
摘要: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用ELISA法对1 32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 323例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600例,阳性检出率为45.4%。10~12月份为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期。2003年A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6个月~2岁组最高(53.4%),0~6个月组次之(18.8%),>2~5岁组最低(13.8%);男性患儿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结论: 轮状病毒为>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不同程度的脂血和黄疸对酶法测定血清钾干扰的分析
张敏, 吕礼应, 刘万利, 杨九华
2004, 29(5): 465-46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脂血及黄疸对酶法测定血清钾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程度的脂血及黄疸标本的血清钾分别采用酶法及离子选择电极(ISE)法进行检测。结果: 当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10.0 mmol/L时,有部分标本不能用酶法测定,而当血清TG水平>15.0 mmol/L时,大部分标本不能用酶法测定。酶法与ISE法的相关性良好(r=0.926 6),但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而黄疸对酶法测定血清钾无明显干扰,两法的相关性良好(r=0.990 3),测定结果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黄疸及中度脂血(TG<10.0 mmol/L)对酶法测定血清钾无明显干扰,但酶法不适用于严重脂血标本(TG>10.0 mmol/L)。
6厂家吲哚美辛肠溶片体外溶出试验比较
许善初, 邢蓉, 石庆平
2004, 29(5): 467-468.
摘要:
目的: 考察6厂家吲哚美辛肠溶片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采用转篮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溶出介质中药物浓度,计算累积释放量,以威布尔分布拟合溶出参数,并对溶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家药厂生产的吲哚美辛肠溶片在酸性介质(0.1 mol/L的盐酸)中的溶出度均符合规定,有一家药厂生产的吲哚美辛肠溶片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度不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 6厂家的吲哚美辛肠溶片溶出度参数差异有显著性。
1562例六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李霞, 廖自文, 张伟丽, 刘增义, 牛多芳
2004, 29(5): 469-471.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六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1 562例非肝炎病区及门诊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清HBV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核心抗体IgG(HBcAb-IgG)和HBcAb-IgM六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 837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3.6%;725例为HBVM六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为阳性,总阳性率为46.4%;模式共有18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模式为主。结论: 虽然人们已重视对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但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HBVM六项的血清模式较为复杂,了解这些模式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ELISA法对HBV检测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
肝胆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72例分析
王细宏, 张守忠, 唐佩芬
2004, 29(5): 471-472.
摘要:
祖国医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马卫东
2004, 29(5): 459-461.
摘要:
目的: 比较西药维A酸霜外用、中药消痤汤二者联合治疗痤疮效果。方法: 选择2001年3月~2002年8月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维A酸霜外用组(A组)、消痤汤煎服组(B组)及维A酸霜、消痤汤联合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前后皮损改变情况的观察,判断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P<0.05)。A组维A酸霜组对6例Ⅰ级痤疮患者均有疗效。B组消痤汤组对Ⅱ~Ⅳ级痤疮患者有效率为76.7%,C组对Ⅰ~Ⅳ级痤疮患者有效率为97.2%。三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维A酸霜外用和中药消痤汤口服联合使用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乳增宁胶囊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观察
丁汉锦, 张建平
2004, 29(5): 461-461.
摘要:
影像医学
热性惊厥84例脑电图分析
陈静, 王林
2004, 29(5): 462-463.
摘要: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的异常脑电图与以后癫发作及热性惊厥的再发、预防治疗的关系。方法: 分析84例50天~6岁小儿热性惊厥后的脑电图。结果: 首次脑电图异常率为55.6%,再发脑电图异常率83.3%。热性惊厥小儿脑电图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岁以内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异常明显增多(P<0.005)。有热性惊厥家族史脑电图异常率74.1%,无热性惊厥家族史脑电图异常率61.4%。2例小儿经随访最后确诊为癫。结论: 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异常与热性惊厥的反复发作、热性惊厥的发作与年龄有关。反复发作、脑电图检查异常的热性惊厥小儿可移行为癫。进行脑电图监测对减少再发、评估预后,均有非常重要作用。
腹部闭合性创伤致器官破裂的超声诊断分析
汪和桥
2004, 29(5): 463-464.
摘要:
临床护理
前列腺增生对老年患者身心的影响和护理干预
范爱华, 牛梅
2004, 29(5): 472-474.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对老年患者身心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35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身心状况,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5例身心状况得到改善,均好转出院。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延缓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程进展,减少手术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健康指导
韩宝荣
2004, 29(5): 474-475.
摘要: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根除Hp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指导的效果。方法: 通过用药、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指导,观察效果。结果: 4周后复查胃镜及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Hp转阴率达94.4%,溃疡愈合率达88.9%,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 Hp感染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至关重要。
眼科手术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
李静
2004, 29(5): 475-476.
摘要:
综述
闭合性肝外伤的治疗进展
王振杰
2004, 29(5): 477-47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