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31卷  第2期

述评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一)
林特夫, 黄谷良
2006, 31(2): 111-115.
摘要:
基础医学
金葡菌及其L型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徐飞, 夏佩莹, 管俊昌
2006, 31(2): 116-118.
摘要: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金葡菌L型)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金葡菌、金葡菌L型、肠毒素B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分别作用于小鼠胸腺细胞,同时设立正常对照,于作用后2 h、4 h、6 h、8 h、10 h终止培养。Anninix V和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SEB作用2 h、金葡菌作用4 h、金葡菌L型作用6 h后各时间段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胸腺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P<0.01);SEB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率在6 h、8 h和10 h时均明显弱于原菌(P<0.01)。结论: 金葡菌L型和原菌以及SEB均能促进胸腺细胞凋亡,除SEB外,产SEB金葡菌株及其L型诱导胸腺细胞凋亡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真核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陈传好, 赵莉, 单增强, 王小标
2006, 31(2): 119-121.
摘要:
目的: 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growth factor,GDNF)的荧光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DNF基因,将GDNFDNA克隆到pEGFP-N1质粒,通过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与Genebank报道的GDNF基因序列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GDN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为从分子水平开展GDNF转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研究
江城梅, 赵文红, 孟灿, 吕合作
2006, 31(2): 121-123.
摘要:
目的: 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 用10、30、90 μmo 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 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大黄素、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细胞的保护机制
吴薇, 张嘉, 刘牧林, 程兴望
2006, 31(2): 124-126.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膜"钙泵"活性的变化机制,并研究大黄素和生长抑素对上述变化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处理组、大黄素处理组、生长抑素处理组,5%牛磺胆酸钠逆行性胆胰管注射制作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制模6 h后测定大鼠回肠组织细胞膜钙泵活性、荧光偏振度值、丙二醛含量及回肠组织黏膜血流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处理组相比较,大黄素处理组和生长抑素处理组的丙二醛含量降低(P<0.01),细胞膜钙泵活性、细胞膜流动性增加(P<0.01),肠黏膜缺血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大黄素和生长抑素可通过改善肠黏膜缺血、提高钙泵活性并改善肠黏膜细胞膜流动性,从而起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人表皮黑素细胞培养条件的探讨
张汝芝, 朱文元, 马佳
2006, 31(2): 126-128.
摘要:
目的: 比较培养基添加成分不同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包皮取自小儿,采用分离酶和胰酶两步消化,加不同的添加成分的培养基,逐日观察黑素细胞增殖速度和树突伸展状态。结果: 来自小儿包皮的黑素细胞易存活,增殖很快。胰酶和分离酶消化的标本,成纤维细胞较少,差胰酶处理去除角质形成细胞后为纯净的黑素细胞。采用添加人黑素细胞生长成分(HMGS)的254培养基,细胞增殖快,黑素细胞树突数目和分级增多。结论: 小儿包皮用分离酶结合胰酶消化,以含HMGS的254培养基孵育可获得大量纯净的表皮黑素细胞。
羊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朱勋兵, 周建生, 潘功平, 肖玉周
2006, 31(2): 129-131.
摘要:
目的: 探讨羊膜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对60只中国白兔行L5水平椎板切除术后,据术前随机分组,分别在硬膜外覆盖羊膜(羊膜组)、几丁糖膜(几丁糖膜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覆盖。术后2、4、8、12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通过双盲法对所取标本做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结果: 空白对照组暴露的硬膜发生广泛粘连,硬膜外腔几乎消失;羊膜组和几丁糖膜组硬膜外瘢痕稀少,硬膜表面光滑,硬膜外形成潜在腔隙,维持了硬膜外的有效空间。不同时间段三组间粘连度评价以羊膜组最低,几丁糖膜组次之,空白组最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在硬膜和骶棘肌间放置合适的材料可预防硬膜外粘连;羊膜能预防硬膜外瘢痕向椎管内延伸,是一种有效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生物相容性材料。
临床医学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王素梅, 刘欣
2006, 31(2): 132-133.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特点,与年龄、季节、性别的关系以及MP感染后的首发症状。方法: 对1999~2004年门诊和住院14岁以下部分患儿的血清,用被动凝聚法检测MP特异IgM抗体。结果: MP-Ab阳性率有一定规律;一年四季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多见于学龄前儿童(32.24%)和学龄期儿童(40.63%);近年来,MP感染引起的肺外症状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MP感染的流行与年龄、季节、性别有密切的关系,MP感染引起的肺外损伤有增加趋势。
脑囊尾蚴病81例磁共振分析
高春明, 陈家盛
2006, 31(2): 134-136,17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及磁共振(MRI)特点。方法: 对81例脑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头颅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脑囊尾蚴病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实质型73例、脑室型5例和混合型3例;活虫期、退变死亡期、非活动期及混杂期四期,以脑实质型和退变死亡期最常见。杀虫治疗一般需要3~5个疗程。结论: 头颅MRI可以对脑囊尾蚴病进行准确分型、分期,为用药及疗程的确定提供依据,还可用于CT检查阴性的脑囊尾蚴病的确诊。
游离前臂皮瓣、颊脂垫移植双重修复上颌缺损
李建成, 廖圣恺, 卢保全
2006, 31(2): 136-137.
摘要:
目的: 探讨用颊脂垫、前臂皮瓣双重修复上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颊脂垫与前臂皮瓣联合修复6例上颌缺损,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语音、吞咽、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以此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上颌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语音、吞咽、呼吸功能的改变。结论: 颊脂垫加前臂皮瓣修复上颌缺损是一种较满意修复上颌的手术方法,可很好地解决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桂松柏, 马骏, 孙辉, 姜之全
2006, 31(2): 138-140.
摘要:
目的: 分析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要点。方法: 对17例蝶骨嵴脑膜瘤(其中内侧型10例,外侧型7例)的手术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2例术后视力障碍较术前加重,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瘫痪。结论: 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残余瘤体可以术后放疗。
曲马多减轻全麻患者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疏树华, 方才
2006, 31(2): 140-141.
摘要:
目的: 观察全麻患者拔管前静脉注射曲马多对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抑制效应,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毕前30 min停用麻醉药物,观察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对照组不用药。观察用药时、吸痰时、拔管时瞬间、拔管后1 min、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对照组吸痰、拔管瞬间、拔管后1 minSBP、DBP、HR均较用药时明显增高(P<0.01),拔管后5 min稍下降,但SBP仍高于用药时(P<0.05),而观察组SBP、DBP、HR在上述各期稳中略有升高,但与用药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1)。观察组患者苏醒平稳,无躁动,无切口疼痛。结论: 曲马多能有效减缓全麻术毕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副反应。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临床分析
王立群
2006, 31(2): 142-144.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 18例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额肌筋膜直接悬吊治疗上睑下垂
许黎平
2006, 31(2): 144-145.
摘要:
目的: 探讨额肌筋膜直接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术式效果。方法: 术中将额肌筋膜与皮下组织充分游离,在眶上缘下横行切开额肌筋膜约1.5 cm,通过此切口在骨膜面上向上分离额肌筋膜,至眶上1.5 cm左右,然后将分离后的额肌筋膜直接向下牵拉与睑板上缘上睑提肌腱膜缝合固定3~4针,并调整固定张力适度为止。结果: 3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效果肯定,重睑外形佳,患者满意,经6~12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 额肌筋膜直接悬吊与传统术式相比,术式简便,上睑不臃肿,组织损伤小,效果肯定,无损伤神经血管之忧,是治疗上睑下垂优选方法。
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疗效观察
赵伟庆, 季枚, 吴昌平
2006, 31(2): 146-148.
摘要:
目的: 观察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的变化。方法: 初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40例,以国产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d1~d3,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TSGF应用生化比色法检测。结果: 全组35例可评价,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12例,进展(PD)8例,有效率(CR+PR)为42.9%。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反应(Ⅲ~Ⅳ级为11.4%)和血液学毒性(Ⅲ~Ⅳ级白细胞下降为14.2%)。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治疗后TSGF明显下降(P<0.001),而在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治疗后TSGF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NSCLC有较好疗效,毒性较小,TSGF可作为肺癌治疗疗效的评价依据之一。
环孢素联合化疗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
殷献录, 李静, 刘桂玲, 陈昱旻
2006, 31(2): 148-149.
摘要:
目的: 探讨环孢素(cyclosporinA,CsA)联合化疗逆转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多药耐药(multi drug resistance,MDR)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逆转组(CsA联合化疗)和对照组(单用化疗),且对16例逆转组患者进行P-糖蛋白(P-gp)测定。结果: 逆转组总有效率68.8%,复治患者的完全缓解(CR)7/10,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25.0%)和复治患者CR(1/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CsA联合化疗可以克服白血病细胞的MDR,而且随着白血病细胞P-gp阳性表达率增高,CsA的耐药逆转作用可能会越明显。
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宋学章, 范锦剑, 朱丽芳
2006, 31(2): 150-151.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分组比较经上颌窦筛窦切除术(Lima'soperation)38例、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31例以及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Caldwell-Luc)手术27例的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Lima术式治愈36.84%,好转52.63%,无效10.53%;ESS术式治愈51.61%,好转38.71%,无效9.68%;ESS加Caldwell-Luc术式治愈77.78%,好转14.81%,无效7.41%。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ESS加Caldwell-Luc术式可彻底清除颌筛窦内病灶,通畅各窦口引流,更好地恢复鼻腔、鼻窦功能。
帕珠沙星治疗尿路感染32例分析
徐海红, 张苗
2006, 31(2): 152-153.
摘要:
目的: 评价帕珠沙星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物,在62例受试者中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32例,每日给予帕珠沙星每次30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30例,每日给予左氧氟沙星每次20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7~10天。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6%和90.0%;痊愈率分别为84.4%和8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3%和92.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和6.7%。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帕珠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有效、安全,与左氧氟沙星疗效相当。
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30例临床分析
贾国法, 王美玲, 单红, 王秀侠, 吴丽颖, 朱良松
2006, 31(2): 154-156.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方法、经验及技巧。方法: 对30例儿童(<12岁)上消化道异物行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咽喉部局麻下用成人细径胃镜进行操作,运用各种异物器械取异物。结果: 30例儿童32件异物,非全麻下取异物28例,全麻下取异物2例;食管异物19例,胃内异物9例,十二指肠异物2例。29例31件异物经内镜成功取出,仅1例1件异物进入小肠未能取出,成功率96.7%。除1例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余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尿道综合征的误诊与尿道口成形术治疗
佘绍逸, 郑晓, 李彤, 佘璇瑜, 何学军
2006, 31(2): 156-157.
摘要:
目的: 分析尿道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322例尿道综合征患者(包括术前误诊的112例)均行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241例,好转51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90.7%。结论: 泌尿外科专科体格检查不可忽视,尿道外口成形术是尿道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对小儿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张彦萍, 潘家华, 安金斗, 周建华
2006, 31(2): 158-15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对判断小儿呼吸困难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心衰24例、肺炎23例、肺炎心衰18例、正常对照15名、肺炎心衰恢复期10例患儿的血清BNP浓度。结果: 心衰组BNP浓度(141.55±75.99) pg/ml高于肺炎心衰组(113.73±87.05) pg/ml、肺炎组(26.00±14.57) pg/ml及正常组(19.31±10.29) pg/ml (P<0.05~P<0.01);肺炎心衰组显著高于肺炎组及正常组(P<0.01),肺炎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浓度对判断小儿心功能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
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及文献复习
周春雷, 李袁华, 赵德明
2006, 31(2): 160-161.
摘要:
目的: 分析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例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证实诊断,以全身型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结论: 全身型舞蹈症可以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症状之一。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分析
李彤, 佘绍逸, 佘璇瑜, 郭继忠, 林震
2006, 31(2): 162-164.
摘要: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HMD)的疗效。方法: 对17例HMD患儿气管内给予PS治疗,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机械通气参数吸气峰压(PIP)、呼吸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MAP)和呼吸频率(RR)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血气分析PaO2及pH值上升(P<0.05和P<0.01),PaCO2下降(P<0.01)。24 h胸片提示肺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 PS治疗HMD可明显改善其转归,减少呼吸机上机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
皮肤Merkel细胞癌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孙晓虹
2006, 31(2): 164-165.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Merkel细胞癌(M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3例皮肤MCC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4、62、76岁,均表现为皮肤无痛性肿块。镜检:肿瘤呈巢状、岛状或弥漫分布;瘤细胞较小,一致,核染色质细颗粒状。免疫表型:CgA、Syn、CK 20阳性,S-100蛋白阴性。1例于就诊后6个月死亡;另2例术后一年余仍健在。结论: 皮肤MC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熟悉临床病理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及头颅CT特点分析
王要明
2006, 31(2): 166-167.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HIE)的临床与CT的关系。方法: 分析73例新生儿HIE的临床与CT的特点。结果: 73例新生儿HIE临床分轻度23例,中度35例,重度15例;CT分轻度13例,中度41例,重度19例;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05)。结论: 在评估新生儿HIE时,应根据临床分度与CT分度综合分析。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35例分析
陈诚, 席康明, 柴建春, 胡健
2006, 31(2): 167-168.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寻找防治途径。方法: 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 ic inflammatory respon sesyndrome,SIRS)新生儿151例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原发疾病的首位(31.4%),感染性疾病占第二位(22.9%),胎龄小、成熟度低占第三位(2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占第四位(14.3%)。31例(88.6%)发生在围生期。结论: 围生期窒息、感染、患儿成熟度低下及低体温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四大常见病因,亦是诱发机体产生SIRS的危险因素。
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张加功
2006, 31(2): 169-170.
摘要:
目的: 探讨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1次/天,3个月后改用苦参素胶囊200 mg口服,3次/天,总疗程6个月,猪苓多糖注射液40 mg肌肉注射,1次/天,用20天,停用10天,重复3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eAg、抗HBe、HBV-DNA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分别为45.2%、45.2%、35.7%,均高于对照组9.7%、6.5%、6.5%(P<0.01),而肝功能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促进HBeAg及HBV-DNA阴转,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小儿惊厥与血清镁关系的探讨
张智香, 张旭光, 杨惠泉, 董书超
2006, 31(2): 170-171.
摘要:
影像医学
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田岳华, 曹刚, 颜广林
2006, 31(2): 172-174.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 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呈线样钙化,壁呈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双腔影及内膜片、破口的形态、位置,受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范围。结论: 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疗效分析
朱正斌, 杨帮本
2006, 31(2): 174-175.
摘要: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23例巨块型肝癌进行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果: 甲胎蛋白明显降低者18例(7例降至正常),肿瘤明显缩小20例,肿瘤无明显缩小或增大3例,23例均未出现重大毒副反应。结论: 巨块型肝癌首次介入治疗灌注碘油要充分,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
检验医学
血浆肌酐两种测定方法偏倚的比较
杨萍, 汤依群
2006, 31(2): 176-177.
摘要:
目的: 比较肌酐酶法和干化学法测定血浆肌酐结果的一致性,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EP9-A文件方案,每天选取临床样本8份,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样本肌酐含量,共测定6天,记录检验结果,以肌酐酶法为对比方法,对干化学法进行评估。去除离散值,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配对t检验和偏倚评估。结果: 肌酐酶法测定血浆肌酐明显高于干化学法(P<0.001),但两法具有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Ŷ=-3.449 4+0.929 6X,r2=0.993 2。肌酐浓度为100 μm o l/L、500 μmo l/L、900 μm o l/L时,干化学法的相对偏倚分别为10.5%、7.7%、7.4%。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血浆肌酐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必须对肌酐测定的不同方法建立不同的参考值范围或进行方法间的校正。
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在筛选妊娠早期无症状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林萍, 孙阳, 张友玲, 李凤云
2006, 31(2): 178-180.
摘要:
目的: 探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在筛选妊娠早期无症状尿路感染(asymp 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AUTI)中的可靠性。方法: 收取合格中段尿309份,取10 μl做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剩余标本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主要检测细菌计量、白细胞计数。结果: 细菌培养有21份培养出有意义细菌(菌落计数≥ 104~105 CFU/ml),阳性率为6.8%。UF-100分析仪检出32份阳性标本,其中有17例细菌培养阴性,假阳性率为5.9%。6例细菌培养阳性,UF-100分析为阴性,假阴性率为28.6%。UF-100分析仪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4.1%,阳性预示值为46.9%。两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法检测结果间有密切关联性(P<0.005)。结论: UF-100分析仪可初筛AUTI,诊断AUTI仍以细菌培养为首选。
抗HCV阳性的各类肝病患者HCV-RNA、抗-GOR及其与ALT关系
俞小忠, 李保仝, 邵海枫, 武建国
2006, 31(2): 180-181.
摘要:
目的: 观察HCV感染者抗-GOR、HCV-RNA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对69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检测HCV-RNA、抗-GOR水平,并与AL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9.4%、61.9%和56.3%;抗-GOR的阳性率分别为71.9%、66.7%和68.8%。ALT>40 u/L组与ALT ≤ 40 u/L组抗-GOR和HCV-RNA阳性率均有显著性(P<0.005和P<0.05)。结论: 抗-GOR检测有助于HCV的诊断,抗GOR阳性率与ALT水平相关。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sFasL测定及临床意义
邓庆梅, 朱义朗, 王超杰
2006, 31(2): 182-18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 (soluble 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血清sFas浓度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分型和疗效相关。血清sFasL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A患者血清sFas水平降低,可作为反映AA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之一。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程佩萍, 李兴武
2006, 31(2): 184-18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202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TB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TBA在各组肝胆疾病的阳性率依次为急性肝炎100%,慢性肝炎95%,肝癌89%,肝硬化85%,胆道疾病76%。结论: TBA的测定是诊断肝胆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刘蕴霞
2006, 31(2): 186-187.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各种肿瘤间的关系,为肿瘤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167例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和22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唾液酸(SA),并以25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良性肿瘤组TSGF为(60.42±17.92) u/ml,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除肺癌和胃癌(P>0.05)外,其余各组中TSGF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敏感性为71.86%,特异性为92%;在恶性肿瘤中血清TSGF比SA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结论: TSGF作为恶性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广谱性,它在肿瘤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HBV-M检测结果的比较
刘培明
2006, 31(2): 188-189.
摘要: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Pre-S1)与HBV-M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 Pre-S1、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 Pre-S1在HBeAg (+)组的检测率为93.9%,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组(P<0.01);以HBV-DNA为标准,Pre-S1检出乙肝病毒的灵敏度为55.0%,HBeAg检测灵敏度为53.3%,两者较接近。结论: Pre-S1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度(与HBV-DNA的相关性)与HBeAg检测灵敏度基本持平,Pre-S1可作为判断HBV感染的补充试验。
短篇报道
三腔双室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
郑玉水, 朱结华, 朱坤, 张玲
2006, 31(2): 189-189.
摘要:
肺癌术后应激性溃疡3例诊治探讨
李忠望, 李洪林, 杨惊雷
2006, 31(2): 217-217.
摘要:
临床护理
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洪霞
2006, 31(2): 190-192.
摘要:
目的: 分析眼外伤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伤后视力,降低眼外伤致残率。方法: 对2004年132例(135眼)眼外伤住院患者相关因素及护理实施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外伤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6.79%(132/786),损伤年龄段以学龄前儿童、学生、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学生、农民、无业人员为主。就诊时间24 h内56例(42.42%),24 h以上76例(57.58%)。致盲29眼,致盲率21.48%。结论: 针对眼外伤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急救、健康教育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眼外伤发生率和视力残疾。
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刘丽, 赵永娟
2006, 31(2): 192-193.
摘要:
目的: 总结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8例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患者,采用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术前创面及供瓣区的准备、术后皮瓣的护理等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8例交腿皮瓣中,1例蒂部感染,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均于换药后痊愈,其余皮瓣均为Ⅰ期成活,外形理想,患者满意。结论: 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交腿皮瓣成活的关键。
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陈莲芳, 童蓉, 王银娥
2006, 31(2): 194-196.
摘要:
目的: 总结机械通气及亚低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4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常规脑复苏、对症与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结果: 抢救成功、顺利脱离呼吸机23例,死亡1例;治疗期间未发生压疮、吸入性肺炎,亦无因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发生严重后果。结论: 加强降温及复温过程中的呼吸、循环、体位等方面的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确保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
经肛门根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护理体会
焦旸
2006, 31(2): 196-19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6例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补充足够营养,术前采用等渗盐水行巨结肠灌肠,做好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做好护理。结果: 所有患儿均痊愈。结论: 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细致观察、精心护理是治愈该病的重要环节。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中配合
段文燕
2006, 31(2): 198-199.
摘要: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中的配合和护理。结果: 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准确传递器械,术中密切观察因手术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做好相对应措施及准确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赵云
2006, 31(2): 199-2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配合,应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及仪器各系统的名称,准确传递器械,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及体位的合理调整。结果: 手术顺利,无空气栓塞、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在手术过程中,适当、娴熟的护理配合,可使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减少可能并发症的发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5例护理体会
马杰
2006, 31(2): 200-201.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5例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及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术后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经积极抗凝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25例患者患肢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护理
徐红
2006, 31(2): 202-203.
摘要:
目的: 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1例重叠综合征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认真做好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的监测与计划调整和治疗后的出院指导工作。结果: 21例治疗后PaO2、SaO2均升高,PaCO2下降(P<0.001)。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能通过正确的护理而解决。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放弃治疗。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中的鼻/面罩选择和连接、呼吸机参数的调节、持续氧疗、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放饮食时间的探讨
周红, 李渝梅, 王静
2006, 31(2): 204-205.
摘要:
目的: 探索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放饮食的最佳时间。方法: 将临床症状、体征已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的轻症胰腺炎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7~10天开放饮食,观察组于同等条件下3~5天开放饮食。观察两组开放饮食1周后将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和体重的变化及平均住院日对比。结果: 进食1周后,反映胰腺炎反跳的各项指标发生率两组均无明显不同(P>0.05)。而体重增加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日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血、尿淀粉酶基本正常后3~5天开放饮食是安全、合理的,且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
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魏淑琴
2006, 31(2): 205-206.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方法: 总结24例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时整体护理操作程序。结果: 24例顺利渡过手术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增视效果的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小儿烧伤休克期的护理
付敏
2006, 31(2): 206-207.
摘要:
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
王影
2006, 31(2): 207-208.
摘要:
综述
猪囊尾蚴病疫苗研究进展
方强
2006, 31(2): 209-211.
摘要: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
佘明金
2006, 31(2): 211-215.
摘要: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在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
刘婷婷
2006, 31(2): 215-217.
摘要:
人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现状
李英欣, 史东辉
2006, 31(2): 218-219.
摘要: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传海, 许戈良, 傅斌生
2006, 31(2): 219-22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