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32卷  第6期

基础医学
鱼藤酮及神经肽PACAP27对PC12细胞PAC1受体及内源性PACAP表达的影响
任汝静, 王刚, 周海燕, 陆国强, 陈生弟
2007, 32(6): 631-632,636.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毒素鱼藤酮及神经肽PACAP27作用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后,PC12细胞自身PAC1受体及自身内源性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C12细胞PAC1受体和PACAP mRNA表达。结果: 鱼藤酮(250 nmol/L)可使PAC1受体mRNA的表达增高;神经肽PACAP单独作用或与鱼藤酮和(或) PAC1受体拮抗剂PACAP 6-27联合作用时均对PAC1受体的表达无影响(P>0.05);鱼藤酮(250 nmol/L)可使内源性PACAP mRNA的表达增高(P<0.05),神经肽PACAP单独作用对内源性PACAP mRNA的表达无影响(P>0.05),而与鱼藤酮和(或)PAC1受体拮抗剂PACAP6-27联合作用时均可使内源性PACAP mRNA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 在鱼藤酮作用下,PC12细胞自身可以通过增高PAC1受体及内源性PACAP的表达部分代偿细胞的损伤。
赖氨匹林对小鼠移植乳腺癌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梅峥嵘, 张月林, 吴华璞, 祝晓光
2007, 32(6): 633-636,765.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赖氨匹林对C3H小鼠移植性乳腺癌的抑制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造血系统及肝肾功能的影响,为赖氨匹林抗肿瘤作用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佐证。方法: 用细胞悬液法将肿瘤细胞接种于C3H小鼠前肢腋窝皮下,接种后将小鼠随机分成aspisol大、中、小剂量组和生理盐水(NS)组及氟尿嘧啶(5-Fu)组,于接种后第2天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天,连续给药28天。第30天取血,处死小鼠,称瘤体重量,计算抑瘤率;观察小鼠对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赖氨匹林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赖氨匹林对小鼠乳腺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赖氨匹林各剂量组肿瘤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均呈现明显凋亡形态改变,在一定的用药时间和用药范围内赖氨匹林对小鼠的造血系统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赖氨匹林对C3H小鼠移植乳腺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能诱导其凋亡,但对其造血系统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姜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徐丙发, 吴华璞, 祝晓光
2007, 32(6): 637-639,76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Cur)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实验模型,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20 mg/kg、40 mg/kg、60 mg/k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的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无神经行为改变;各用药组神经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组。各用药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再灌组;Cur 20 mg/kg组明显大于其它两组。各用药组HSP70阳性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多;Cur 40 mg/kg组优于其它两组。结论: 姜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HSP70的表达,增强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利福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ADM的实验研究
王同, 梅晓冬, 徐晓玲, 李秀, 高圣堂, 李庆
2007, 32(6): 640-642.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福霉素逆转人肺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发生及逆转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敏感细胞系、耐药细胞系的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MTT法检测其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程度及利福霉素对其耐药的逆转效果;采用细胞内阿霉素含量的方法测定利福霉素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 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ADM的P-gp、MRP表达分别为74.8%和61.2%;加用利福霉素后,A549/ADM细胞内ADM的含量显著增加,A549/ADM对ADM敏感性增加了2.51倍,对VCR、DDP及VP-16敏感性分别增加7.38倍、1.29倍、2.86倍。结论: A549/ADM对多种常见肿瘤化疗药物表现不同程度耐药,其耐药性可能与P-gp、MRP高表达有关;利福霉素对A549/ADM的多药耐药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γ-干扰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Fas、Fas-L表达的影响
俞小忠, 陶君, 蔡卫民, 黄龚, 朱辰, 刘荣华
2007, 32(6): 643-645,765.
摘要:
目的: 研究Fas、Fas-L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以及γ-干扰素(IFN-γ)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CCl4诱导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IFN-γ(20 mu·kg-1·d-1,肌肉注射)对该模型肝纤维化大鼠治疗12周,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 ition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和Fas-L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细胞质表达极低,在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主要表达在纤维间隔、肝窦中,表达的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治疗组大鼠肝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肝纤维化时Fas和Fas-L表达加强,IFN-γ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Fas和Fas-L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医学
皮肤扩张-自体软骨移植耳廓成形术临床应用
李光早, 徐静, 葛树星, 王怀谷, 李旭文, 高嵩, 王琛
2007, 32(6): 645-646.
摘要:
目的: 总结皮肤扩张-自体软骨移植行耳廓成形术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颅侧区皮肤扩张、自体肋软骨作耳廓支架行耳廓成形术36例,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36例行耳廓成形38只,结构清晰,外形满意,儿童期成形的耳廓稍有增大,耳颅角稳定在30°~45°。结论: 皮肤扩张-自体软骨移植成形的耳廓形态逼真、稳定,是一种好的耳廓成形方法。
survivin基因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张成斌, 燕善军, 王启之, 承泽农, 陶仪声
2007, 32(6): 649-651,766.
摘要: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9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非瘤胃组织标本,分别采用RT-PCR和IHC两种方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65.3%(32例)的胃癌组织survivin mRNA和63.3%(31例)的胃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而癌旁非瘤胃组织内survivin mRNA和survivin蛋白均无阳性表达;运用RT-PCR法较IHC法检测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略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胃癌组织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胃癌辅助诊断指标。
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刘桂凌, 张伯科, 陈卫东
2007, 32(6): 652-653,656.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测定28例慢性肾衰竭并发脑出血、脑梗死患者(A组)和32例无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慢性肾衰竭患者(B组)血浆HS-CRP、年龄(Age)、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酐(Scr)、血白蛋白(ALB)及尿素氮(BUN)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C组)比较。结果: A组与B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水平(P<0.01),且A组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TG、CHO、Scr、BUN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HDL、ALB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年龄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体内的HS-CRP显著高于无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测定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HS-CRP水平对预测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不同术式子宫切除术404例临床分析
王文艳, 朱兰
2007, 32(6): 654-656.
摘要:
目的: 评价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开腹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切除术(TVH)3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各种术式子宫切除术404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TAH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与LH组和T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H组手术时间与T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出血量、住院时间与TV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术式均为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各有利弊,应根据医师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
髓过氧化物酶-463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易患关系
李惠, 包宗明
2007, 32(6): 657-659.
摘要: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463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易患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CHD组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正常对照组69名,均排除冠状动脉疾病及脑卒中等病史。用PCR-RFLP的方法判断各组基因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携带至少一个等位基因A的基因型(GA+AA)冠心病发病率是GG型的0.208倍;携带等位基因A冠心病的发生是不携带该基因的0.229倍。结论: MPO-463G/A多态性与CHD的易患性显著相关。该位点A基因的表达在CHD的发生过程中起保护性作用。
全直肠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邓军
2007, 32(6): 660-661.
摘要:
目的: 观察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及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随访1~5年,局部复发2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80%。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局部复发,而且安全可靠,疗效较好。
S100A4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陈永锋, 曹立宇, 黄全顺, 张凯
2007, 32(6): 662-664,765.
摘要:
目的: 探讨S100A4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OSCC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NOM)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100A4蛋白的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NOM组织中S100A4蛋白不表达,在OSCC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率为2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中,S100A4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 S100A4蛋白与OSCC的侵袭和转移有一定关系,是判断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移植联用羊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王爱莲, 王剑锋, 刘瑶
2007, 32(6): 664-665.
摘要: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努肉3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胬肉复发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无复发及睑球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胃癌患者MMP-2、CE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汪强武, 周蕾, 王启之, 于东红, 胡永全
2007, 32(6): 666-668.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胃癌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中的MMP-2表达,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空腹血清CEA水平,并分析其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肝、胰转移和腹膜、脉管受侵犯的关系。结果: CEA血清水平与淋巴结、肝脏、腹腔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1~P<0.005),而与胃癌分化程度、胰腺转移、脉管转移、临床分期均无关系(P>0.05)。MMP-2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肝脏、胰腺、脉管和腹腔转移与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MMP-2、CEA在胃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MP-2、CEA的表达有望成为判断胃癌病变发展、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客观指标。
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观察
赵佑君, 金钟
2007, 32(6): 669-670.
摘要:
目的: 评价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ICA)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L组)镇痛液为氯诺昔康56 mg、芬太尼0.3 mg加格拉斯琼3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曲马多组(T组)镇痛液为曲马多800 mg加格拉斯琼3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缝皮前给负荷量,L组为氯诺昔康8 mg,T组为曲马多100 mg(静脉滴注)后接镇痛泵,术后4 h、8 h、12 h、24 h和48 h观察并记录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疼痛和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和头晕副作用发生率L组均低于T组(P<0.01~P<0.05)。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乳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于曲马多。
脑卒中后抑郁症72例临床分析
张子诚, 张向农, 张诚, 王为强, 苏东升, 钟平
2007, 32(6): 671-673.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特点、相关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192例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PSD总发生率37.5%(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20.8%,中度10.4%,重度6.3%),PSD发病与脑卒中发病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有密切关系,早期加抗抑郁剂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肺癌骨转移核素骨显像的临床分析
周翔, 陶新全, 刘恒超, 申勇
2007, 32(6): 673-674.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癌骨转移特点,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肺癌骨转移SPECT核素骨显像113例,对骨转移部位、数量与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多发骨转移71例,占骨转移者62.8%。各病理类型中,其中以腺癌多发骨转移最为常见达72.5%。骨转移病灶分布以脊柱最多(38.6%),其次为肋骨、骨盆、四肢骨、颅骨、肩胛骨和锁骨。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病灶较为常见,骨转移部位以脊椎骨、肋骨多发,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骨扫描,这对疾病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的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观察
桑更生, 冯燕娴, 石增刚, 丁中
2007, 32(6): 675-677.
摘要: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探讨其间关系。方法: 182例2型糖尿病中未伴发冠状动脉病变(A组)58例,以及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显示伴发冠状动脉病变(B组)124例;B组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4例;正常对照组133例。检测其IMT及斑块,同时测定其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比较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值显著增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平均IMT值不仅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1),且较A组亦增厚(P<0.01)。UAP组与SAP组的Gensini积分和IM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高于SAP组(P<0.0167)。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直接测量动脉的厚度及斑块性质,为判断和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
翁立新, 王杰
2007, 32(6): 678-680.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合理的术式选择。方法: 胃癌穿孔24例,TNM分期Ⅱ期5例,Ⅲ期14例,Ⅳ期5例。穿孔修补5例(单纯穿孔修补3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2例),姑息切除(胃大部加大网膜切除)11例,根治性切除8例(D1淋巴结清扫6例,D2淋巴结清扫2例)。结果: 治愈23例,病死1例。3种术式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6、15.2及28.2个月。结论: 根治性胃癌切除加D1淋巴结清扫是胃癌穿孔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无根治条件者争取行姑息性手术切除。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血脂水平与胆结石关系探讨
邹玲梅, 陆春红
2007, 32(6): 680-681.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与胆结石的关系。方法: 观察32例伴胆结石及36例不伴胆结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肽、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伴胆结石组空腹和糖负荷后2 h血清C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不伴胆结石组(P<0.05~P<0.001),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及由此导致的相关脂质代谢异常是胆结石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Cajal间质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中的作用
王亮, 王忠荣, 李龙, 孙华
2007, 32(6): 682-683,766.
摘要:
目的: 观察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和扩张段的分布情况,探讨ICCs在巨结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3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和10例对照组肠标本ICCs,光镜下观察不同肠段肌间神经丛及环肌层内ICCs分布情况。结果: 在对照组及巨结肠扩张段,ICCs大量分布在肌间神经丛周围及环肌层内,并形成网络结构。在狭窄段,肠壁各层ICCs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正常所见的网络结构遭到破坏。结论: Cajal间质细胞分布异常是先天性巨结肠病理改变之一,可能是该病重要的发病机制,参与肠运动障碍的发生。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77例病因探讨
董传莉, 谢怀珍
2007, 32(6): 684-685.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77例高胆的病因进行分析,对不同病因引起的高胆采取相应的治疗。结果: 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53例次,围生因素24例次,母乳性黄疸11例次,新生儿溶血病3例次。同一高胆患儿可存在2~3种致病因素,多因素发生率为16.88%。预后较好,77例中痊愈64例,好转12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做好围生期保健对预防新生儿高胆,降低其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鉴别诊断小儿慢性咳嗽的价值
计明红, 潘家华
2007, 32(6): 686-687.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患儿的重要肺功能参数特点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8例6岁以下慢性咳嗽患儿按非哮喘组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并与典型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比较。结果: 慢性咳嗽非哮喘组与CVA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和呼气时间(T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时间(TI)、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F/TE)和达峰容积比(VPF/V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咳嗽非哮喘组TPF/TE和VPF/VE均明显高于CVA组(P<0.01),两组其余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TI/TE高于哮喘组(P<0.05),两组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测定对慢性咳嗽的非哮喘和CVA患儿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β-葡萄糖醛酸苷酶测定在母乳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
姚丛月, 李华, 徐佳燚, 邓晓毅
2007, 32(6): 688-690.
摘要:
目的: 测定母乳及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水平,探讨其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作用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纯母乳喂养的6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和70例正常新生儿为观察对象,于生后第7、14、21、28天测定母乳、新生儿粪便及血清中β-GD活性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母乳和新生儿粪便β-GD测定在母乳性黄疸患儿的阳性率。结果: 母乳中β-GD活性和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组与正常新生儿组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母乳性黄疸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母乳、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和0.753(P<0.01),呈明显正相关。两组母乳β-GD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0%、92.9%、90.6%、84.4%及86.9%。两组新生儿粪便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78.3%与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8.3%、94.3%、92.2%、83.5%及86.9%。结论: 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母乳及新生儿粪便β-GD测定在母乳性黄疸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9例外科治疗分析
丁勇兴, 王矛, 林川, 吴东
2007, 32(6): 691-692.
摘要:
目的: 观察胆管癌栓清除术或加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9例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15个月,肝癌复发2例,存活7例。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行外科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李青霞, 王琍琍
2007, 32(6): 693-695.
摘要:
目的: 了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探讨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成功的策略。方法: 对130例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开始喂养日龄等与喂养不耐受发生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0%,出生体重≤ 1500 g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出生体重>1500 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 34周与胎龄>34~36周,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日龄>2天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于开始喂养日龄≤ 2天组(P<0.05);早产儿是否窒息、有无并发症及母亲有无妊娠合并症与喂养不耐受无明显关系。结论: 早产儿开始喂养过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早期合适的喂养可减少对静脉营养的依赖,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大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法的对比研究
路亮
2007, 32(6): 695-696.
摘要:
目的: 比较大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的异同点,评价两种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双人法行大肠镜检查992例,单人法行大肠镜检查1 541例,比较两种方法从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和所需的时间、因剧烈腹痛不能耐受检查及肠穿孔的发生率等。结果: 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单人法为96.4%,双人法为90.8%(P<0.005);插至回盲部所需时间,单人法为(18.4±6.9)min,双人法为(26.6±8.3)min(P<0.001);因剧烈腹痛不能耐受检查发生率单人法1.0%,双人法6.7%(P<0.005);肠穿孔发生率单人法0,双人法0.3%(P>0.05)。结论: 单人法操作技术简便,插至回盲部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且因剧烈腹痛不能耐受检查的发生率低等,值得推广,双人法应逐渐为单人法所取代。
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7例诊治分析
王宜轩, 宋文华, 杨功安
2007, 32(6): 697-699.
摘要:
目的: 探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5月~2005年12月发生的7例非胃手术后FDG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胃手术后FDGE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的4~8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呕吐。7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15~24天恢复胃动力。结论: 腹部非胃手术后FDGE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临床表现结合胃镜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33例临床分析
高莉
2007, 32(6): 699-700.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均一次性成功在宫腔镜下电切,无手术并发症,出血少。结论: 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可行且安全有效。
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疗法效果评价
刘辉, 周浩泉, 何金根, 吕勇, 陶松雪, 周玲, 潘家华, 倪陈
2007, 32(6): 701-703.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吸入疗法临床疗效及经济负担的变化,为治疗哮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02例1~14岁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及家长进行标准问卷调查。结果: 吸入疗法前后比较发现,哮喘白天症状、夜间症状及呼气峰流速(PEF)值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01)。吸入疗法前后哮喘发作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表现为发作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治疗哮喘的人均花费下降(P<0.001)。结论: 哮喘儿童吸入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作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能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儿童慢性咳嗽60例病因探讨
谢怀珍, 董传莉
2007, 32(6): 703-704.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6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慢性咳嗽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4例次,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次,结核感染9例次,鼻后滴流综合征7例次,气管异物3例次,胃食管返流征2例次。其中单一病因55例,双重病因5例。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以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结核感染、鼻后滴流综合征为主要原因。
CT引导下穿刺抽液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
任开祥, 王利明, 乔晓春
2007, 32(6): 705-705,708.
摘要: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穿刺抽液、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的效果。方法: 对8例巨大肝囊肿患者进行10次CT引导下穿刺抽液、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结果: 8例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经B超或CT复查,囊肿均呈明显进行性缩小,2例完全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抽液、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创伤小,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心脏穿透性损伤11例诊治分析
刘磊, 李文彬, 张昶, 刘洪波, 孙仲涛, 肖民
2007, 32(6): 706-708.
摘要:
目的: 总结心脏穿透性损伤(penetrating card iac traum a,PCT)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心脏穿透性损伤11例。术前对10例患者行心包穿刺,9例获阳性结果,经穿刺针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入心包引流减压。11例心脏穿透性损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室剖胸10例,急诊室剖胸手术1例。10例选择左前外侧切口,1例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手术。结果: 11例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 根据胸壁伤口及临床表现作出早期诊断是心脏穿透伤抢救成功的先决条件。心包穿刺不仅能确立诊断,而且作为术前准备能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紧急剖胸手术是心脏穿透性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应根据心脏伤口的部位、大小选择手术方式。
结直肠癌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分析
王明治, 吕良峰, 刘士会
2007, 32(6): 709-7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及诊治和预防的合理性。方法: 患肢给予冷敷并抬高15°~30°,冷敷72 h后予以热敷同时予抗凝治疗。结果: 12例中8例两周内下肢肿胀完全消退,2个月后复查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检查,10例显示静脉通畅,2例广泛侧支循环建立。结论: 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检查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方法。围手术期要采取预防措施,溶栓及辅以小剂量抗凝剂治疗效果好,不易复发。
可塑形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宁宗福, 武进, 程银树, 凌嵘
2007, 32(6): 711-712.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加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使用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28例30足。结果: 28例30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足部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优21足,良7足,可2足,优良率93.3%。结论: 切开复位加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17例原因分析
付少华, 朱剑飞
2007, 32(6): 713-714.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易发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5例采用全系膜直肠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技术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7例,瘘口愈合时间为(24.2±11.3)天;2例采用手术重置引流管顺利痊愈;保守治疗15例,13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比例不高,手术技巧、术前准备、全身状态及引流等是吻合口瘘的主要相关因素。
尿吡啶酚、尿脱氧吡啶酚、尿氨基末端肽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诊断意义
周彤, 董春雷, 胡岳棣, 束永前
2007, 32(6): 715-717.
摘要:
目的: 评价骨吸收标志物尿吡啶酚(uPyd)、尿脱氧吡啶酚(uDpd)、尿氨基末端肽(uNTx)对骨转移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晚期肿瘤患者80例,其中伴有骨转移者46例。定量测定uPyd、uDpd、uNTx,同时记录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结果: 有无骨转移两组患者uPyd、uDpd、uNTx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NTx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不同程度骨痛uPy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Dpd、uNT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程度骨转移范围uPyd、uDpd、uNTx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Pyd、uDpd、uNTx对肿瘤患者骨转移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uPyd、uDpd、uNTx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痛程度和骨转移范围。
安徽省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的治疗状况调查分析
钟能华, 韩真
2007, 32(6): 718-719,722.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安徽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现状。方法: 将安徽省和全国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的治疗调查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 安徽省和全国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糜烂性胃炎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徽省对消化性溃疡Hp感染采用Hp根除+维持治疗高于全国(P<0.05),而对消化性溃疡Hp阴性、糜烂性胃炎Hp阳性及阴性患者的治疗,抗Hp治疗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徽省对消化性溃疡Hp阳性者以Hp根除+维持治疗为主,其它治疗与全国相仿。
丙泊酚靶控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烷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陈龙, 张茂银, 耿兴云
2007, 32(6): 720-722.
摘要: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48例,随机分为氯胺酮麻醉组(A组)、丙泊酚靶控麻醉组(B组)和丙泊酚靶控复合低浓度异氟烷麻醉组(C组),每组16例。记录3组患儿在入室前(T0)、切皮时(T1)及缝皮时(T2)的HR、RR及SpO2,以及在切皮和牵拉疝囊时的麻醉效果评级和从术终至清醒时间。结果: 与T0相比,A组HR、RR在T1、T2时升高(P<0.05~P<0.01),而SpO2变化不大(P>0.05);与T0相比,B组的RR在T1时明显升高(P<0.01),但HR、RR和SpO2在T2时却比A组有所下降(P<0.05~P<0.01);C组的HR、RR在T1、T2及T3时均低于A组(P<0.05~P<0.01),与B组相比也有下降(P<0.05~P<0.01),但SpO2却较A组有所降低(P<0.01),但在吸氧情况下3组患儿的SpO2平均大于98%。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不插管全麻是安全的,生命体征较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清醒较快。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的效果观察
刘善忠
2007, 32(6): 723-724.
摘要: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性质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 147例259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近视性弱视组、远视性弱视组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远视性弱视总有效率86.5%,均高于混合散光性弱视83.3%和近视性弱视66.7%(P<0.01和P<0.05)。结论: 屈光不正的性质影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
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20例体会
戚景光, 曹敬毅, 杨宁, 管同郁
2007, 32(6): 724-72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对3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结果: 320例手术时间为15~95 min,术中出血50~250 ml。1个月内再次手术6例。拔除尿管,排尿通畅。术后195例获随访,随访6个月~2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7.8±2.4下降至术后7.4±3.1,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6.4±0.60)ml/s升至(16.1±1.6)ml/s。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吸取了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特别适合于高龄高危、前列腺体积较大及前列腺血供丰富的前列腺增生患者。
肾癌根治术39例分析
朱劲松, 鲍彤
2007, 32(6): 726-727.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癌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单纯肾癌根治性切除22例,肾癌根治性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7例。结果: 35例随访2~8年,5年存活率Ⅰ期77%,Ⅱ期65%,Ⅲ期25%,Ⅳ期20%。结论: 肾癌根治术仍是肾癌主要治疗方法,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继发性气胸的影像学特征
齐保龙, 张耀纲
2007, 32(6): 727-728.
摘要:
目的: 了解继发性气胸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继发性气胸35例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继发性气胸CT表现为寻常型、局限型、包裹型、隐匿型和多房型。结论: 继发性气胸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为常见病因,影像学表现多样,CT检查有利于发现隐匿型、多房型的气胸,对诊断和指导继发性气胸治疗非常有益。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21例临床观察
胡根祥, 吴升, 祝黎洁, 邵红宝, 戴枫, 尤晓明
2007, 32(6): 729-73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睾丸去势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使用HIFU联合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21例,单纯睾丸去势治疗19例作对照,术后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全部病例无意外损伤,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速度及前列腺体积缩小程度均明显优于去势组(P<0.01),联合组5年生存率与去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结论: HIFU联合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发展,明显改善排尿困难症状,为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260例临床特点及分析
刘月影, 邓星强, 沈桂芳
2007, 32(6): 731-732.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规律。方法: 对26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进行血、脑脊液、脑电图等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明显高于7岁以上组;除均发热外,缺乏神经系统典型表现,惊厥占8.1%,精神萎靡54.6%,伴消化道症状61.5%,皮疹38.4%,白细胞升高57.6%,心肌酶谱增高26.9%,脑电图异常73%,脑脊液异常99.2%;251例痊愈,7例合并癫疒间控制良好,2例病死。结论: 脑脊液、脑电图为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血液检查及临床表现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临床价值探讨
解方哲, 曹宝澄
2007, 32(6): 732-733.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临床价值。方法: 287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法复位265例,急诊手术22例。结果: 全组均治愈,手法复位组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急诊手术组术后肠梗阻1例,睾丸萎缩1例,4例复发。结论: 对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只要正确掌握手法复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应首选手法复位,尽可能减少急诊手术,复位成功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检验医学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子宫颈癌组织和外周血表达的意义
郑宏波, 汪学龙
2007, 32(6): 647-649.
摘要:
目的: 分别检测子宫颈癌组织和外周血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18型),探讨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关联性以及在肿瘤微转移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逆转录PCR (RT-PCR)技术检测24份子宫颈癌组织及其治疗前后48份外周血标本,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及其外周血标本各20份。结果: 24份子宫颈癌组织(Ⅰ~Ⅱb期)中HPVDNA 16型阳性率为66.7%,HPV DNA 18型阳性率为29.2%,两型均阳性的阳性率为8.3%;48份外周血标本HPV mRNA 16型阳性率为2.1%;20份慢性子宫颈炎组织HPV DNA 16型阳性率为15.0%,HPV18型为阴性,其外周血均为阴性。子宫颈癌HPV DNA 16型组与慢性子宫颈炎HPV DNA 16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生高度相关。外周血HPV检出率低,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影像医学
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邱晓晖, 章辉庆, 李双生, 穆玲
2007, 32(6): 734-736.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低张水充盈法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共检测26例胃肿瘤患者,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100.00%,确诊率96.15%(25/26);增强扫描对胃癌的TNM分期能做出明确的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胃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胃癌的术前分期首选螺旋CT增强扫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
姚宜斌, 金玲, 胡章明, 林天增
2007, 32(6): 737-738,74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8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或明胶海绵、含钡聚乙烯(PVA)微球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造影阳性27例,其中血管畸形17例,肿瘤6例,小肠憩室3例,回盲部溃疡1例。介入治疗27例,其中17例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3例,止血率76%;10例介入栓塞治疗,即刻止血8例,2例术后24 h出血停止。结论: 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优化CT扫描方式和参数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黄连庆, 陆武, 周胜利, 刘雨成, 荣文霞, 何银, 颜广林
2007, 32(6): 739-74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颅底骨折患者CT扫描方式和技术参数的优化,以提高CT图像质量,降低颅底骨折漏诊率。方法: 采用水模型分别对X线量(50 mAs、100 mAs、180 mAs、225 mAs)以及螺旋和非螺旋两种扫描方式,进行噪声测试比较。41例颅脑外伤患者,在常规CT条件下和经优化技术参数条件下分别作了平扫,并将两种技术参数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 以高X线量(225 mAs)和非螺旋扫描条件下,所得图像的噪声最小;在经优化技术参数扫描和常规CT扫描获得的两种颅底图像中,发现层厚越薄(3 mm以下),骨骼伪影越少;高分辨重组算法H80s和适当的窗宽W2000、窗位L600,可提高颅底图像对细微骨结构的分辨能力。结论: 采用优化的技术参数对颅底骨折患者进行CT扫描,图像清晰,能够增加骨折的发现率。
护理医学
双止血带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丁桂平, 李万华
2007, 32(6): 742-743.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老年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98%,对照组80%,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双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系列护理对带蒂岛状转移皮瓣成活的影响
江淮芝, 金燕, 张莉华, 黄培英
2007, 32(6): 743-745.
摘要:
目的: 探讨系列皮瓣护理对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成活的促进作用。方法: 依据皮瓣护理的方法分为两组:系列皮瓣护理组26例,普通常规皮瓣护理组22例,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皮瓣成活的影响。结果: 系列皮瓣护理组皮瓣成活率高于普通常规皮瓣护理组(P<0.05)。结论: 皮瓣系列护理较普通常规皮瓣护理能明显促进皮瓣成活,减少并发症,是值得推荐的皮瓣护理方法。
性病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护理对策
王红林
2007, 32(6): 745-746.
摘要:
目的: 了解性病患者的心理现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 858名性病患者采取自编问卷调查,一对一的提问。结果: 94.2%的患者感到由性病引起的过分的担忧,47.6%的患者在自感症状期间仍发生性行为,75%的已婚患者不愿意告诉性伴侣自己感染了性病。结论: 采取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社会关爱等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其高危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钱月娟
2007, 32(6): 749-750.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肺结核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2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即根据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尽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全过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和护理,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照两组进行评价。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及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05))。结论: 建立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
张倩茹, 万双青
2007, 32(6): 750-752.
摘要:
目的: 探讨缓解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措施。方法: 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配置绝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综合素质不高,且缺乏合理使用。具体措施有:采用计划性休假、弹性排班、启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式奖金分配。结论: 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客观存在,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开展整体护理,降低成本,是保证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可行措施。
开塞露低压灌肠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王芳
2007, 32(6): 752-753.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方法,以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方法: 将2005~2006年在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便秘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开塞露低压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开塞露纳肛。结果: 观察组排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开塞露低压灌肠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效果显著,取材方便,刺激小,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肠套叠60例术后护理体会
赵巧娣, 杨迎梅
2007, 32(6): 754-754.
摘要: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
郭莉
2007, 32(6): 755-756.
摘要:
临床护理
儿童低镁血症致惊厥83例护理体会
黄会玲
2007, 32(6): 747-748.
摘要:
目的: 总结儿童低镁血症致惊厥护理经验。方法: 对83例低镁血症致惊厥发作患儿实施规范系统护理,其中单纯低镁血症45例,血镁血钙均低下者38例。结果: 83例患儿经治疗后,除15例拒绝复查血钙镁外,余68例复查结果均正常,疗效满意,无惊厥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惊厥发作时规范系统护理是减少患儿并发症、降低脑损伤的关键。
综述
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研究进展
任自学, 魏大中, 徐美清
2007, 32(6): 756-75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