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33卷  第1期

述评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三)——免疫在L型感染中的作用
黄谷良, 林特夫
2008, 33(1): 1-5.
摘要: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一)和(二)[1,2]主要阐述了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和引起的感染与细菌型不同之处,以引起临床注意。本文主要评述细菌L型感染与机体免疫的关系。
基础医学
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
胡小磊, 石建华, 项平, 杜文华
2008, 33(1): 6-8.
摘要: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干预后的变化。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成年大鼠80天,筛选出肥胖大鼠,比较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变化,再向肥胖大鼠(40只)和对照组大鼠(38只)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比较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糖皮质激素应用后均升高(P<0.01)。结论:肥胖可以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糖皮质激素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蔡朝阳, 马筱玲, 纪冰, 赵燕
2008, 33(1): 9-12.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HA-SA)和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CA-SA)所携带肠毒素、表皮剥脱性毒素(ET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及杀白细胞素基因(PVL)的特点。方法:应用PCR法检测肠毒素A、B、C、D、E基因,ETs A、B基因,TSST-1以及PVL。结果: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5株为HA-SA,检出肠毒素A基因6株,肠毒素C基因1株,肠毒素D基因1株,PVL2株;31株为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肠毒素A基因1株,肠毒素B基因1株,肠毒素D基因1株,PVL7株;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肠毒素E、ETs A、B和TSST-1基因。CA-SA PVL检出率显著高于HA-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肠毒素、ETs和TSST-1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泌多种毒素,在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时,应注意其毒素检测。
TRAIL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的表达
王才智, 吕合作, 席玉玲, 晋茂生, 何玉, 郭才, 凌斌
2008, 33(1): 12-14.
摘要: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受体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中TRAIL受体DR4、DR5和假受体DcR1、DcR2阳性表达情况。结果:TRAIL受体DR4、DR5的mRNA在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表达,诱骗受体DcR1的mRNA在子宫内膜各组织中的表达率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诱骗受体DcR2的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癌旁组织细胞中DcR2表达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近(P>0.05)。结论:TRAIL诱骗受体DcR1、DcR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可能对防止子宫内膜癌变具有一定作用。
As2O3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胡博, 陈正徐, 夏俊, 王东萍, 高绪峰
2008, 33(1): 15-1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As2O3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mRNA活性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s2O3与MDA-MB-231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后,MTT比色法检测As2O3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TRAP-PAGE-银染法检测As2O3作用后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RT-PCR法测定MDA-MB-231细胞hTERT-mRNA的表达。结果:As2O3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且存在浓度、时间效应关系,其24 h IC50为24.73μmol/L,48 h IC50为6.99μmol/L;用终浓度分别为10、20、40μmol/L的As2O3与MDA-MB-231细胞作用24h、48 h,银染条带显示出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RT-PCR产物电泳条带显示出hTERT-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As2O3在体外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具有较明显的细胞毒作用;As2O3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端粒酶及其亚单位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且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
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与鉴定
孙美群, 陈前芬, 汪洪涛
2008, 33(1): 19-21.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较理想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新生大鼠大脑皮层通过胰酶消化获取单细胞悬液,用台盼蓝染色鉴定活性后种板培养;培养第3~4天加入阿糖胞苷纯化神经元;最后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尼氏体进行鉴定。结果:实验获取细胞存活率高;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旺盛,培养第6~7天,细胞胞体较大,突起粗,分支多,突起交织成网,并能形成典型的神经细胞网络;培养第10~14天,检查有尼氏体细胞占90%以上。结论:该培养技术是大鼠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颞骨内乙状窦的显微解剖学观测
孙本路, 韩跃峰, 詹晓东
2008, 33(1): 21-22.
摘要:
目的:研究颞骨内乙状窦的显微解剖,为耳外科乳突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模拟经乳突入路行耳外科手术,测量颞骨内乙状窦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乙状窦前板到外耳道后上棘距离为(13.28±1.87)mm,乙状窦-乳突表面最短距离为(5.16±0.73)mm,乙状窦上膝-外耳道后上棘距离为(17.85±1.62)mm,乙状窦下膝-外耳道后上棘距离为(19.68±2.11)mm,乙状窦前板到砧骨短脚中点、外半规管隆突的距离分别为(17.37±1.54)mm、(14.61±1.37)mm。结论:测量乙状窦外耳道后壁、乳突表面、半规管的距离对耳外科乳突入路手术有指导意义。
脑胶质瘤survivin表达及其反义核酸对U251细胞的作用
石玉荣, 章尧
2008, 33(1): 23-25.
摘要: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及其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 ASODN)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RT-PCR法检测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脂质体介导下,分别以100、300、500 nmol/Lsurvivin ASODN作用于脑胶质瘤U251细胞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有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76.7%。不同浓度survivin ASODN转染48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2.24±6.59)%、(36.14±4.01)%和(24.14±5.57)%,凋亡指数分别为(19.46±3.85)%、(38.6±1.85)%和(55.34±3.16)%,与对照组及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有survivin mRNA表达,survivin ASODN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
大学生科技园地
口服华法林患者血浆蛋白质Z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胡微, 汤荣华
2008, 33(1): 26-27.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华法林患者血浆蛋白质Z(protein Z,PZ)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华法林口服量的监测作用。方法:30例口服华法林患者为一组,23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PZ、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测定。PZ用ELISA法检测,PT和PT:INR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口服华法林组PZ为(240.87±192.7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 812.6±347.16)ng/ml(P<0.001)。口服华法林组PT为(24.18±4.52)s,明显高于对照组(12.67±0.42)s(P<0.001)。口服华法林组PT:INR值(2.448±0.63)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943±0.04)(P<0.001)。结论:口服华法林患者PZ水平明显减低,提示口服华法林可能导致蛋白质Z的缺乏,血浆蛋白质Z水平可作为华法林口服量的一项监测指标。
阿奇霉素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
耿新辉, 陈方剑, 陈建国, 于晶晶, 马涛, 李见春
2008, 33(1): 28-30.
摘要: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分散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5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测定血药浓度。以DAS 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考察其生物等效性。结果: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AUC0-120h计算,受试阿奇霉素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9.6±52.9)%。结论: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安徽省部分医院影像设备及影像专业人员状况调查分析
张德营, 刘军, 卜玉莲, 李志宇, 余以历, 俞曼华, 张俊祥
2008, 33(1): 31-32.
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各级医院医学影像学科发展动向,医院对影像设备和影像人才的需求情况。方法:自制调查表,对安徽省61家医院影像主管领导和部分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1家医院X线诊断设备共206台,三级甲等(三甲)医院平均每家5.5台,二级甲等(二甲)及二甲以下医院平均每家2.687台(私立医院2家);各种类型超声波机共174台,其中三甲医院平均每家2.71台,二甲及二甲以下医院平均每家2.83台;CT机共60台,三甲医院平均每家1.214台,二甲及二甲以下医院平均每家0.896台;MRI机共25台,三甲医院平均每家0.857台;二甲及二甲以下医院平均0.27台。61家医院影像人员共900人,其中诊断人员三甲平均每家15.7人,二甲及以下平均每家9.27人。技术师三甲医院平均每家7人,二甲及以下平均每家2.646人。结论:我省三甲、二甲及二甲以下医院影像设备配置都有更新,但医院之间差距大,数量和性能均普遍较低;专业人员学历和职称明显偏低,中高级比例小,医院之间差距大,难以满足当今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
短篇报道
一次性头皮针管在婴幼儿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吴红云
2008, 33(1): 32-32.
摘要:
婴幼儿保留灌肠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传统方法使用12~14号橡胶导管作为肛管,由于该管质地较硬,管腔粗,遇有阻力时难以插入至满意深度,易引起患儿不适及哭闹,不利于药物的保留;同时残留药量相对较大,剂量不准确,影响疗效,且导尿管与注射器易连接不紧,导致药液从衔接处漏出。笔者通过利用头皮针管替代肛管,通过临床52例观察,效果满意,现作介绍。
上肢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1例
吴海波, 于东红, 谢群
2008, 33(1): 45-128.
摘要:
患者女性,24岁,农民。左前臂肿块2年余,因感不适到我院就诊,体检时发现肿块约1.0 cm×0.8 cm×0.6 cm,行局部切除术。
自制一次性集尿器的临床应用
李秀贞, 汪国文
2008, 33(1): 50-50.
摘要:
心脏患者术后需要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计算累计尿量,因为尿量监测方便,且能直接反映肾血流灌注及体液平衡的变化,所以准确观察及记录每小时尿量是观察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而常规引流袋上的刻度所反映的尿量与实际值误差较大。从2003年6月起,我科一直使用自制一次性集尿器,不仅减少护士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变化。
临床医学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对煤工尘肺结核疗效观察
周海艳, 石建华, 高伟, 贾维
2008, 33(1): 33-34.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复治病例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6SHRZV/12HRE与3SHRZV/9HRE方案分别治疗51例和5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复治病例,观察治疗6个月及疗程结束后痰菌阴转率和疗程结束后X线胸片改变。结果:采用6SHRZV/12HRE治疗组疗程结束后痰菌阴转率为92.2%,明显优于3SHRZV/9HRE方案治疗组的78%(P<0.05),疗程结束时胸片好转情况亦明显优于3SHRZV/9HRE方案治疗组(P<0.05)。结论:复治煤工尘肺结核可应用6SHRZV/12HRE方案,不宜采用12个月或少于12个月方案。
皖北地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例报道及启示
刘德纯, 刘涛
2008, 33(1): 35-37.
摘要: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地区2例AIDS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2例AIDS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均经安徽省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认,1例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消瘦、淋巴结病及带状疱疹,另1例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论:在AIDS高发地区,临床和病理医师要熟悉AIDS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对于不明原因的皮肤黏膜、淋巴结和呼吸道疾病,要考虑到AIDS的可能,并做进一步检查。
经尿道电切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30例
左泽平, 方军, 张勋初, 琚建军, 宇洪涛
2008, 33(1): 37-38.
摘要:
目的: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切开术(TURP+BNI)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30例。结果:30例平均随访22个月,一次性治愈28例,2例术后再发膀胱颈梗阻,经尿道扩张治愈。一次性手术治愈率93.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URP+BNI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蒋晓宏, 陈爱武
2008, 33(1): 39-41.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6例新生儿HIE急性期(3天)及恢复期(7天)血小板(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密度(PDW);同时测定35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出生3天内的BPC、MPV、PDW。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分为3组,并比较BPC、MPV、PDW。结果:HIE急性期BP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恢复期HIE患儿BPC明显升高至对照组水平(P<0.001),MPV、PDW则均明显降低至对照组的水平(P<0.001)。HIE患儿随着病情加重BPC逐渐降低,而MPV、PDW逐渐增大。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判断有无HIE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王怀谷, 汪春兰, 李光早, 徐静, 葛树星, 李旭文, 高嵩, 王琛
2008, 33(1): 41-42.
摘要: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腭裂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30例未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切口疼痛持续时间、饮食情况、术后体温、体重变化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观察组创面红肿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切口疼痛持续时间短,正常饮食恢复早,术后第7天体重减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而术后两组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腭裂修复时使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有效地促进和加快切口愈合,效果好,安全可靠。
植入性胎盘16例临床分析
王玲玲
2008, 33(1): 43-45.
摘要:
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发病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6例植入性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复习文献。其中7例行急症子宫切除;保守治疗9例,其中4例病灶楔形切除局部缝合止血,1例子宫腔填塞纱布条,3例行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加栓塞术,1例保守治疗失败。结果:共分娩4 802例,发生植入性胎盘16例,发生率为1/300。16例中前置胎盘10例,剖宫产史4例,≥ 3次人工流产史4例,2次人工流产史11例。无产妇死亡。结论:植入性胎盘的发生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人工流产史有关,产前诊断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当植入性胎盘并发致命性大出血时需行子宫切除,对部分非急症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
青少年心脏性猝死2例尸检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运贤, 胡亚翎, 蔡堃
2008, 33(1): 46-47,128.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致死因素,为防治SCD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应用尸检组织病理学方法,对2例青少年SCD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例1为扩张性(充血性)心肌病;例2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结论:SCD病程急骤、凶险,在青少年发病率低,但近年有增高趋势,应引起重视,尽早防治原发病。
转录调节因子Ets-1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丁伯应, 杨小龙, 卢林明
2008, 33(1): 48-50.
摘要:
目的:探讨转录调节因子Ets-1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Ets-1在68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ts-1在食管癌肿瘤组织高表达,远高于癌旁组织(P<0.005);Ets-1在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各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且Ets-1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未发现Ets-1在食管癌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类型有关(P>0.05)。结论:Ets-1在食管癌组织高表达,并与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早期视觉诱发电位对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诊治价值
王秀敏, 孙大山
2008, 33(1): 51-53.
摘要: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在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患者进行VEP测定,并与自身健侧眼或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36例中单眼挫伤32例,双眼挫伤4例,共40眼,VEP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有1例2眼VEP波幅明显降低,单纯波幅异常降低者28例30眼,波幅降低伴有峰潜伏期延长者7例8眼。所有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与自身健侧眼和正常对照比较,P100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而P100峰潜伏期仅有7例稍有延长,与健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P对眼球钝挫伤后视神经损伤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对于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中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张梅, 陈冬
2008, 33(1): 54-55.
摘要: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41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Β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果糖胺(FA)、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FPG、PG2h、FA下降优于口服药物组(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良好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
多发性硬化42例临床表现和MRI结果分析
王靖东, 吴承志, 吕晓侠, 马锐
2008, 33(1): 56-58.
摘要: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MRI特点,提高MS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MS的临床表现和MRI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MS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发病。26例病前有诱因,主要与感染有关,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和视力减退为多见,复发-缓解型32例,病变部位中脊髓29例,视神经28例,大脑半球14例,脑干8例,小脑4例,发作性症状14例。MRI检查脑部病灶多位于侧脑室周围和胼胝体,病灶多呈卵圆形,大部分病灶与侧脑室壁切线垂直或相连;脊髓病灶位于颈髓和胸髓,与脊髓长轴一致的长条状或多发非连贯性条索状,位于脊髓后外侧,激素治疗后大部分病灶可缩小或消失。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组均有明显疗效,慢性起病者也有改善。结论:结合MS的临床表现和脑部及脊髓MRI结果,可以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老年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74例临床分析
陆江辉, 冯燕娴, 李玉杰, 张隽, 李晶晶, 桑更生
2008, 33(1): 59-60.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4例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动态和静态心电记录、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首发晕厥32例,黑矇17例,头晕1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9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9例;超过3 s的长RR间期35例;心率在白天清醒状态下持续<40次/分31例。全部给予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部分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结论:严重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引起老年患者症状加重;常规心电检查可以明确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变化,明确晕厥的原因,便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有效的方法。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江四清, 刘艳, 赵德明
2008, 33(1): 61-63.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关系,糖尿病组有32例检查出粥样硬化斑块,而对照组仅有19例,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多为轻、中度,重度狭窄较少,而且梗死灶的部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同侧性(P<0.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增加(P<0.005),与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有一定关系(P<0.05~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轴型头皮瓣扩张在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许瑾, 杨蔚, 袁振奋, 章祥洲, 李勇
2008, 33(1): 63-65.
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头皮扩张方法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总结减少头皮扩张术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应用轴型头皮瓣扩张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9例。结果:术后形态均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过充分术前设计、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扩张轴型头皮瓣是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较理想的方法。
支气管肺囊肿20例诊治分析
高峰, 刘学刚, 王刚, 杨晓松, 王彬, 王安生
2008, 33(1): 66-67.
摘要: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例外科治疗支气管肺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肺叶切除14例,双肺叶切除2例,右中叶加上、下叶切除各1例,左全肺切除2例,左下叶加舌段切除1例,囊肿切除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多的3例100~150 ml/d,分别于术后第7或第8天胸腔注射2%利多卡因20 ml、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和红霉素0.75 g 1次,胸腔积液逐渐减少,术后第10~12天拔除胸管,无其它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20例随访0.5~3年,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是治疗支气管肺囊肿的首选方法,既明确诊断,又避免误诊误治。
小剂量肝素联合维生素K1佐治婴幼儿重症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邸春阳, 郭益新, 徐玉新, 季松茂, 瞿丽平, 聂青松
2008, 33(1): 68-70.
摘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联合维生素K1佐治婴幼儿重症支气管肺炎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42例重症支气管肺炎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方法外,治疗组每次用肝素0.3~0.5 mg/kg,维生素K1每次0.3~0.5 mg/kg,均每日2次,连用3天后改用每天1次,再用2天后停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6.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小剂量肝素联合维生素K1佐治婴幼儿重症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好,副反应少,可以推广应用。
哮喘患儿血清COX-2、IL-8、Ig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李洪琼
2008, 33(1): 70-71.
摘要: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8(IL-8)、Ig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1例哮喘患儿血清COX-2、IL-8、Ig-E水平,其中发作期62例,缓解期59例,设正常对照60名。结果:哮喘组血清COX-2、IL-8、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COX-2、IL-8、IgE水平亦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COX-2与IL-8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发病过程,COX-2与IL-8可能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促进哮喘患儿IgE分泌;哮喘缓解期仍存在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可能是哮喘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拮抗COX-2或其细胞因子网络可能有助于缓解哮喘患儿的病情。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陈志洁, 朱劲松, 裴有恩
2008, 33(1): 72-74.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7年3月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BPH 98例临床资料。前列腺重量30~140 g。结果:PKRP手术时间30~180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2~102 g。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2~12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6.2 ml/s升到术后18.9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平均26.1分降到术后7.3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BPH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有多次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探讨
周良
2008, 33(1): 74-75.
摘要:
目的:探讨有多次上腹部手术史患者再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开放或闭合法建立气腹,术前置胃管、导尿管,术中抽空胃内积气,采用头高脚低并向左侧倾斜体位,于小网膜孔处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补液、抗感染治疗。结果:16例LC成功率为68.7%,手术时间40~135 min,平均住院5天。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对多次上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病变,LC是安全、有效的,仍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以口腔病变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4例分析
耿英华, 杨艳丽, 李骏, 纪淑仪
2008, 33(1): 76-78.
摘要:
目的:探讨以口腔病变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点。方法:分析4例以口腔病变首发起病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M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单纯口腔表现首发起病,误诊率高,并发淀粉样变性者预后较差。结论:对有口腔淀粉样变性及孤立性浆细胞瘤表现的老年患者应考虑到MM的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毛细支气管炎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杨晓梅, 高传化, 刘忠源
2008, 33(1): 78-79.
摘要: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及预防日后哮喘发作的效果。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只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急性期疗效;治疗组于毛细支气管炎痊愈后继续吸入3个月普米克气雾剂进行干预治疗,观察1年内哮喘的发生率。结果:急性期治疗组病情恢复明显比对照组快,随访1年,治疗组喘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效果好,小剂量气雾剂能明显减少日后哮喘的发生率。
微型加压器和7号丝线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70例
赵建秋, 夏长文, 陈家涛, 卢翠英
2008, 33(1): 80-81.
摘要:
目的:探讨微型加压器和7号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髌骨骨折采用微型加压器加7号丝线"8"字张力带固定。结果:70例有55例经过3个月~8年的随访,优53例,良2例,优良率100%。5例发生克氏针道感染,经换药和提前拔针,均获痊愈。结论:此法较大限度的恢复了髌骨的解剖结构和膝关节功能,可减少并发症,符合髌骨生物力学特性和生理功能。
三联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孙礼宾, 王亚宁
2008, 33(1): 81-82.
摘要: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溴化异丙托品和硫酸沙丁胺醇三联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抗感染、祛痰、氨茶碱平喘、地塞米松抗炎等治疗;治疗组在抗感染、祛痰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吸入布地奈德、溴化异丙托品和硫酸沙丁胺醇三联雾化剂,每天2次,每次15 min,疗程5~7天。对两组疗效及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高于对照组的61.8%(P<0.05);治疗组在缓解喘憋、缩短咳嗽、哮鸣音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氧气驱动吸入布地奈德、溴化异丙托品和硫酸沙丁胺醇三联雾化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作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之一。
基层医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初期体会
冯先余, 陶黎明
2008, 33(1): 83-85.
摘要:
目的:探讨基层医师如何安全地从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转型。方法: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转型阶段所作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35例(40眼)。结果:40眼中,28眼顺利完成超声乳化;12眼术中用注水晶体匙挽出晶状体核,而成为实际上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其中7例术中因为出现后囊膜破裂,2眼因为术中瞳孔过小无法扩大,3眼因为核过硬或过大担心继续长时间的超声乳化会造成对角膜的严重损害。术后21眼出现程度不同的角膜内皮水肿,18眼在1周内消退或减轻,另3眼1~2个月内消退。发生后囊膜破裂的7眼中,2眼破口较小,人工晶状体仍植入囊袋内,4眼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1眼有高度近视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周裸眼视力在0.4以上者达60%,0.3以上者达90%。结论:初学者在转型期尚不能全面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术时,熟练地掌握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十分重要,及时变换手术方式对顺利安全地渡过转型期有重要作用,基层医师也可以较小的代价渡过转型期,完成向超声乳化技术转换。
气管切开在严重颌面颈部复合伤治疗中的应用
李晓荣, 朱云芬
2008, 33(1): 85-86.
摘要:
口腔颌面部解剖位置较为特殊,是人体突出的部位,最容易造成严重的损伤,而颌面部与颅脑等重要器官相毗邻,易引起颅脑外伤及全身器官损伤[1]。随着日常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颌面颈部损伤的发生率有日渐上升的趋势。
肝性脊髓病3例临床分析
闾志军
2008, 33(1): 86-86.
摘要:
慢性肝功能衰竭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中,以肝性脑病最为常见,肝性脊髓病不常见。现将笔者遇到的3例肝性脊髓病作一报道。
影像医学
甲状腺结节CT的鉴别诊断价值(附27例分析)
姚金龙
2008, 33(1): 87-89.
摘要:
目的:观察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特征,探讨CT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结节13例和恶性结节14例CT平扫片,其中13例甲状腺癌和9例良性结节加做了薄层增强扫描。结果:14例甲状腺癌CT确诊率为92.9%;CT主要表现为:13例癌灶与甲状腺间分界模糊或不整齐,13例CT增强扫描后甲状腺边缘连线中断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4例侵犯气管,6例侵犯颈鞘血管,4例侵犯气管-食管旁沟,9例侵犯肌肉或纤维结缔组织,7例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3例甲状腺良性结节CT确诊率为84.6%;CT主要表现为:12例病灶与甲状腺间分界清晰、光滑,13例CT增强扫描后甲状腺轮廓完整,12例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存在。27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确诊率为88.9%。结论:CT薄层及其增强扫描多可作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CT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85例分析
乔晓春
2008, 33(1): 90-91.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33个肝囊肿,45例48个肾囊肿,均在CT引导下穿刺囊肿抽液后用无水乙醇治疗,无水乙醇量为抽液量的25%左右,使用18~21 G穿刺针。术后3~12个月行B超或CT随访。结果:30例33个肝囊肿,囊肿消失21个,缩小9个,无变化3个,有效率90.9%;45例48个肾囊肿,囊肿消失30个,缩小12个,无变化6个,有效率87.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肾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检验医学
鲍曼不动杆菌135株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郭普, 乔艳, 刘玉侠, 孙红
2008, 33(1): 92-93.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13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病房、骨科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8.1%、14.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分别占59.3%和28.9%。该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32.6%、44.4%、66.7%、69.6%、83.7%、90.4%、96.3%和100.0%。其它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发现多重耐药菌126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氨基糖苷抗菌药物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检测
茆海丰, 胡飞
2008, 33(1): 94-96.
摘要:
目的:了解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分布。方法: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法检测3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应用PCR方法检测这38株菌6种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Ⅱ、aac(6')-Ib-cr、ant(2'')-Ⅰ、ant(3'')-Ⅰ。结果:3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阿米卡星28.9%,奈替米星39.5%,庆大霉素76.3%,妥布霉素76.3%;aac(3)-Ⅱ、aac(6')-Ib-cr、ant(3'')-Ⅰ、ant(2'')-Ⅰ阳性率分别为63.2%,36.8%,10.5%,2.6%。未检测出aac(3)-Ⅰ与aac(6')-Ⅱ基因阳性菌株。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以aac(3)-Ⅱ、aac(6')-Ib-cr基因为主,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有一定的联系。临床抗感染过程中应该注重耐药机制的研究。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孙阳, 张友玲, 林萍, 李艳
2008, 33(1): 97-99.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方法:取患者痰标本做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用K 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以表型确认法检测ESBLs菌株。结果:从2 177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521株,其中G-杆菌389株),G+球菌81株,真菌51株。G-杆菌中以不动杆菌、克雷伯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ESBLs总阳性率为23.3%,其中大肠埃希菌为19.1%,肺炎克雷伯菌为26.0%。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而且耐药性较高,今后应加强病原菌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护理医学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23例护理体会
高莉
2008, 33(1): 100-102.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食管狭窄及食管瘘的患者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术前予以全面细致的准备,术中准确、快速、敏捷的配合,术后给予正确体位、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院指导。结果:12例吞咽困难改善,能经口进食;11例瘘口封堵,进食无呛咳。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能较好地解决晚期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或食管瘘的患者进食困难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正确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舒适护理在癌症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马义芳, 许金凤
2008, 33(1): 103-105.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癌症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以舒适护理模式为框架,制定一套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12% vs 81.3%,P<0.05)。观察组化疗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癌症化疗患者的护理中,患者均得到生理、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椎管引流术的护理
童蓉, 陈莲芳
2008, 33(1): 105-106.
摘要:
目的:总结持续椎管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例SAH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无菌操作,保证引流管通畅。结果:死亡1例,存活18例,其中植物生存、重残各1例,中残4例,12例恢复良好。无与引流相关的气颅、颅内感染和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椎管引流治疗SAH的疗效满意,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气垫床预防危重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
侯丽, 王玲
2008, 33(1): 107-108.
摘要:
目的:观察ICU危重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气垫床观察组50例和普通床对照组50例,分别进行护理观察。结果:两组在翻身间隔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皮肤潮湿感、皮肤第一期压疮(皮肤发红,红斑持续30 min不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ICU危重患者应用气垫床能减轻护理工作量,并能有效地预防压疮,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两性霉素B治疗白血病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
杨迎梅, 田丽梅, 张永萍
2008, 33(1): 108-109.
摘要: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AmB)治疗白血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白血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AmB,总疗程30~60天,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护理。结果:10例中,7例治愈,2例未能坚持,1例无效。结论: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AmB治疗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关键。
膀胱嗜铬细胞瘤5例手术前后护理体会
孟宇, 张红琴
2008, 33(1): 110-111.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做好降压、纠正心律失常、扩容治疗的用药观察。结果:5例经过精心的手术前后护理,均达到临床治愈,顺利出院。结论:手术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危险性较大,而术前正确有效的降压、扩容以及积极预防并发症,术后的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易风化潮解药品在配送过程中的保管
高银
2008, 33(1): 111-112.
摘要:
目的:探讨易风化潮解药品在配送过程中的保管方法。方法:将180片易风化门氨酸钾镁药片用两种方法包装18份,每份10片,9份为普通纸包装,9份为普通纸加蜡光纸包装。结果:蜡光纸包装药品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16 h内性状未变化。结论:蜡光纸能有效隔绝空气中的水分,保护药品不受空气中湿度变化的影响,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手术室两种空气消毒方法效果比较
余琛, 蒋新
2008, 33(1): 113-114.
摘要:
目的:评价手术室空气消毒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个手术间分为实验组(30个)与对照组(30个),实验组采用KDSJ-B60型多功能动态杀菌机进行手术室空气终末消毒,对照组采用甲醛溶液熏蒸法进行手术室空气终末消毒,比较两组消毒效果。结果:KDSJ-B60型多功能动态杀菌机空气消毒与甲醛溶液熏蒸空气消毒都是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有效方法,两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SJ-B60型多功能动态杀菌机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肯定,无残留,且其体积小,操作简便,安全无害,可广泛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病房及手术室空气的消毒。
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28例护理体会
张丽娜
2008, 33(1): 115-115.
摘要: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1]
临床护理
两种手部消毒方法效果比较
沈梅香, 侯翠霞
2008, 33(1): 112-113.
摘要:
目的:探寻一种用于术前手部消毒的高效、经济、方便的消毒方法。方法:通过普通洗手法洗手后,对采用碘附原液及灭菌王原液消毒后的术者手部带菌情况采样,培养观察,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佳的消毒方法。结果:碘附消毒合格率100.0%,灭菌王消毒合格率97.6%(P=1.000)。按每次消毒原液用量10 ml计算,碘附每次费用0.15~0.20元,灭菌王每次费用为0.60~0.65元。结论:采用碘附原液消毒是术前术者手部消毒的较佳消毒方法,具有高效、安全、经济、方便的特点,且对人体皮肤刺激小。
综述
三氧化二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及信号传导
陈正徐, 章尧, 陈昌杰
2008, 33(1): 116-118.
摘要: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作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 promyelobcytic leukemia,APL)的新药,于2000年9月25日通过FDA的审批,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APL。经进一步的研究证实,As2O3不仅治疗APL有效,而且对其他淋巴、血液系统肿瘤以及一些实体瘤均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研究进展
吴礼高, 刘德纯
2008, 33(1): 118-120.
摘要: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infiltrating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乳腺浸润性癌中的少见类型。1993年Siriaunkgul和Tavassoti[1]首次提出IMPC的概念,并描述其形态特征。
脑钠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赵德生, 佘强
2008, 33(1): 121-123.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和多发病,而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价尚无特征性的指标。近来研究发现,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BNP)可用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还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而且新近研究发现BNP还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标志物筛选及鉴定中的应用
刘广印, 沈佐君
2008, 33(1): 123-124.
摘要:
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快速、并行、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能同时对全基因组水平上千种蛋白质进行分析,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蛋白质芯片技术在揭示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上优于DNA芯片,已在研究蛋白质的性质、特征、辩识、功能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搭起快速准确的桥梁,尤其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上取得很大进展。
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哮喘
张国祥, 许文龙
2008, 33(1): 125-126.
摘要:
哮喘是以多种炎症基因表达增加或异常表达为特征,由多种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和气道结构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及细胞组分(细胞因子、化学因子、黏附分子、酶类和受体)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感染、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其中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2,3]。现将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