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34卷  第6期

基础医学
缺血对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编码的影响
赵士弟, 黄丽, 陈前芬
2009, 34(6): 461-463.
摘要:
目的:通过减慢小脑蚓部矢状切片灌流速度来模拟缺血,探讨缺血早期小脑浦肯野细胞内在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小脑蚓部做矢状切片(400μm),通过Axoclamp-2B放大器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缺血后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阈电位和不应期的电信号,并输入pClamp 9.2软件获取和分析群集发放的动作电位间距和动作电位峰时程标准差,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观察缺血时浦肯野细胞内在电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在减慢脑片灌流速度后的短时间内,小脑浦肯野细胞群集发放的动作电位的不应期缩短和激发动作电位的阈电位降低(P<0.01)。结论:缺血改变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和阈电位,使浦肯野细胞过度兴奋,动作电位的编码能力降低。
来源于HHV8 MIP N端多肽抗乳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成华, 丁勇兴, 杨清玲, 陈昌杰, 李馨
2009, 34(6): 464-467.
摘要:
目的:探讨来源于HHV8 MIP N端多肽(NT21MP)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乳腺癌细胞株4T-1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实验分为NT21MP5μg/kg、50μg/kg和500μg/kg组,NT21MP与Herceptin联合用约组(NT21MP50μg/kg+Herceptin 36.04μg/kg)、阳性对照组(Herceptin 36.04μg/kg)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大小,并计算抑瘤率;检测肺转移结节。结果:与生理盐水组荷瘤小鼠比较,NT21MP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的生长,以联合用药组为明显(P<0.01)。NT21MP不同浓度、联合用药及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0.0%、41.6%、81.0%、58.2%及39.2%;对照组小鼠肺内均见转移性Lewis肺癌瘤灶,肺脏表面可见多个肿瘤转移结节;NT21MP 5μg/kg组小鼠肺内均见转移性Lewis肺癌瘤灶,肺脏表面可见到散在的肿瘤转移结节;NT21MP 50μg/kg组和Herceptin组中,各有5/6动物肺内见转移性Lewis肺癌瘤灶,肺表面可见小的单个肿瘤转移结节;NT21MP 500μg/kg组和联合用药组各有2/6和3/6动物肺内见转移性Lewis肺癌瘤灶,肺表面未见明显的转移结节。结论:NT21MP可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联合应用基因靶向药物Herceptin,可提高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效果。
黄芩素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童旭辉, 董淑英, 陶亮
2009, 34(6): 468-470.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黄芩素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黄芩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比色法测定黄芩素对HeLa细胞内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黄芩素作用24、36、48h后均可抑制HeLa细胞生长(P<0.05~P<0.01);黄芩素作用24h后,HeLa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细胞内caspase-3活性增强(P<0.05~P<0.01)。结论:黄芩素能抑制HeLa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增强caspase-3活性有关。
腰骶椎前路大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钱太保, 周建生
2009, 34(6): 471-472.
摘要:
目的:测量成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有关参数,为设计腰骶前路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成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有关参数进行测量。结果:大血管分叉点至腰5椎体下缘垂直距离为(2.61±1.11)cm,至中轴线垂直距离为(1.03±0.4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5椎体上缘中点至左、右侧大血管内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0.34±0.31)cm、(2.15±0.40)cm,腰5椎体下缘中点至左、右侧大血管内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41±0.54)cm、(2.50±0.79)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分叉点位于脊柱中线的偏右侧,腰骶椎前方中线与右侧大血管内缘距离大于与左侧大血管内缘距离。
临床医学
肾上腺髓质素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
温雪萍, 李艳, 王忠慧, 彭清, 颜志军, 丁梅芬, 黄绍光, 赵家美, 苏宝山
2009, 34(6): 473-476.
摘要: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肺癌患者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免法检测肺癌组织及血浆中ADM的表达情况,并回顾性分析ADM基因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的ADM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P<0.01),而癌旁组织的ADM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肺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ADM蛋白的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和TNM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肺癌组血浆中ADM含量均高于非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和P<0.01),且血浆中ADM的表达与TNM分期有一定关系(P<0.05),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肺癌患者中ADM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水平与肺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ADM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钱金权, 单宏杰, 冯峰, 黄阳
2009, 34(6): 476-477.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23例乳腺癌患者术中癌周注射1%亚甲蓝溶液4ml,15min后行SLNB并独立送病理检查。结果: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出22例,检出成功率为95.7%,敏感6/7,假阴性率为4.76%(1/21)。结论:乳腺癌SLNB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检测技术,可用于了解腋窝淋巴结的状况。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增高的临床意义
王卫远, 李志军, 陈静, 牧标, 陈琳洁
2009, 34(6): 478-480.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PLT)增高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的关系。方法:将139例RA患者根据其外周血PLT计数结果分为PLT正常组和PLT增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有无差异,并将PLT计数结果与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以及平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滴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PLT计数与ESR、CRP和RF滴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1、0.24、0.17,P<0.05~P<0.01)。PLT计数>450×109/L的RA患者血清平均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为(199±96)u/ml,而其他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为(118±108)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计数>450×109/L的RA患者关节X线有Ⅱ期以上病变者占46.2%,而其他RA患者仅为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PLT增高与RA的病情活动性有一定关系,PLT计数可以作为评价RA病情活动简便有效的指标之一。
罗哌卡因配伍曲马多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疗效分析
王健
2009, 34(6): 480-481.
摘要: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配伍曲马多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postoperative extra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方法:50例行硬膜外麻醉手术者,术毕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镇痛泵药物配制: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曲马多0.8g、氟哌利多3~5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分别于术后9、12、24、36h观察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结果:49例无痛,1例满意。30例发生嗜睡现象。50例中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生命体征均平稳。结论:罗哌卡因配伍曲马多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有效、安全,副作用少。
戊乙奎醚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疗效观察
金正瑞, 韩军侠, 赵琳音, 张兴文
2009, 34(6): 482-484.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吸入盐酸戊乙奎醚的疗效。方法:4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4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滴注氨茶碱等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ml加入生理盐水4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均无明显不同(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疗效分析
凌嵘, 程银树, 武进
2009, 34(6): 484-485.
摘要: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人(年龄71~89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32例存在一种以上的合并症。结果:术中无死亡,切口无感染。38例均于术后1周开始下地行走,无髋关节脱位,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下肢长度不等长。术后1年Harris评定优20例,良15例,优良率为92%;2例死于其他病症。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双重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的应用
陆玉兰, 沈建国
2009, 34(6): 486-488.
摘要:
目的:探讨双重粘弹剂(内聚性和弥散性)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1例(100眼)白内障分两类4组。第一类为硬核类(≥ Ⅳ级核),22例24眼硬核白内障操作中应用双重粘弹剂作为观察组,20例20眼硬核白内障单纯应用内聚性粘弹剂作为对照组;第二类为非硬核类(≤ Ⅲ级核),25例28眼非硬核白内障操作中应用双重粘弹剂作为观察组,24例28眼非硬核白内障单纯应用内聚性粘弹剂作为观察组。观察术后1天角膜水肿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第一类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角膜内皮丢失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类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角膜水肿和术前、术后角膜内皮丢失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双重粘弹剂,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山, 朱桃花
2009, 34(6): 488-490.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1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进行分析,并与羊水量正常分娩者进行比较。结果:在孕≥ 42周者中,羊水过少的发生率为13.51%,在孕40+1~41+6周者为4.28%,在孕37~40周者为2.86%,在<37周者为2.21%;在妊娠合并症者中为24.79%。羊水过少组剖宫产、胎儿窘迫及羊水Ⅱ~Ⅲ度粪染发生率较均对照组高(P<0.01),且羊水量越少,羊水粪染及胎儿窘迫发生率越高(P<0.01)。羊水过少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与延期或过期妊娠及妊娠并发症关系密切,它严重威胁围生儿生命,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发现羊水过少后,应适时终止妊娠,可分娩者以剖宫产为宜,可改善围生儿预后。
全肺静脉异位引流18例外科治疗体会
张峰, 丁力, 胡英超, 胡根源, 朱文庆, 朱筱珊
2009, 34(6): 491-492.
摘要:
目的:总结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TAPVD)治疗的经验。方法: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对18例TAPVD患儿行矫治手术,其中8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结果:痊愈15例,术后早期病死3例,病死率为16.7%。延迟关胸2例。心律失常4例,均经治疗痊愈。痊愈患儿随访4~48个月,心功能正常。结论:TAPVD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左心房与肺总静脉吻合口应足够大,避免狭窄的发生。
弥散性轴索损伤34例临床报道
陶翔玉, 刘鹏鹏
2009, 34(6): 493-494.
摘要:
目的:探讨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4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DAI患者中为交通事故致伤21例,坠落伤10例,其他类型伤3例。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6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DAI受伤机制复杂,以车祸伤、高处坠落伤为主,意识障碍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MRI优于CT,临床上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GCS、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比较
郭艳
2009, 34(6): 495-496.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和负压吸宫术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可接受性以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门诊需要终止早孕者采用药物流产及负压吸宫术人工流产(各80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人工流产组完全流产率为98.75%,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的87.50%(P<0.01),且阴道出血时间也明显短于药物流产组;药物流产组孕妇的紧张度及流产痛苦明显轻于人工流产组,可接受度高于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孕妇对各自流产方法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和负压吸宫术终止早孕各有优缺点。药物流产最大的优点为腹痛轻、不紧张,满意度及可接受度均高,最大缺点为阴道出血时间长,须留院观察;人工流产的最大优点为完全流产率高、阴道出血时间短,最大缺点为腹痛、紧张。二者不能相互取代,只能相互补充。
尿道延长在女性假两性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
刘永莹, 张晓萍
2009, 34(6): 497-499.
摘要:
目的:探讨尿道延长在药物性女性假两性畸形矫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药物性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行畸形矫治术,在进行传统的阴蒂成形术、大小阴唇成形术、阴道下段成形术的同时,利用局部黏膜缝合延长尿道。结果:8例患者尿道延长手术均获成功,尿道由原来的1.5~2.5cm延长至3.5~5.5cm,尿道外口位置恢复正常。结论:在女性假两性畸形矫治外阴、阴道的同时,利用局部自体组织施行尿道延长术,不仅使术后女性外阴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更趋正常,而且减少了婚后性生活不适及可能引起的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睾丸附件扭转16例临床分析
桑士仿, 葛庆生, 徐鹏程
2009, 34(6): 499-500.
摘要:
目的:探讨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睾丸附件扭转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3~42岁睾丸附件扭转患者的发病、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左侧睾丸附件扭转11例,右侧5例;发病至确诊时间2小时至8天,15例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确诊,1例手术探查时确诊。16例均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其中12例睾丸已坏死,行睾丸切除;睾丸存活4例,行睾丸固定术。结论:睾丸附件扭转的早期诊断甚为重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诊断急性睾丸附件扭转的可靠方法,及早手术是避免睾丸坏死的关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症机制及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
王廷涛, 张效明, 张俊, 刘群, 武文君, 陈燕, 熊守庆
2009, 34(6): 501-50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炎症机制及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72例为对照组,ACS 84例为治疗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9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5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mg,晚餐后服用,疗程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治疗前ACS各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TEMI组hs-CRP与NSTEMI组和UA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各组CHO、LDL-C水平与SA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S各组hs-CRP、CHO、LDL-C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炎症反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伐他汀既有调脂作用,又有抗炎作用。
后牙根冠联合折保存治疗105例分析
李小杰
2009, 34(6): 503-504.
摘要:
目的:观察后牙根冠联合折保存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5例(121颗)后牙根冠联合折患者采用折裂牙的结扎固定加根管治疗和冠修复治疗。结果:121颗折裂后牙保存治疗1.5~2年后随访到104颗牙,其中痊愈87颗,好转11颗,失败6颗。结论:及时结扎固定折裂后牙,规范的根管治疗与良好的冠修复治疗对根冠联合折有良好的疗效,能提高保存率和功能质量。
ECT骨显像联合血清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丁正强, 李虎, 殷锴
2009, 34(6): 505-507.
摘要:
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ECT)骨显像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ECT骨显像、血清PSA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7.8%,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值与骨转移的程度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ECT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若PSA<10μg/L则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小;PSA>100μg/L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当PSA>20μg/L时,应常规进行ECT骨显像检查,可早期、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
厄多司坦与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
危蕾, 钱叶长, 刘芳英, 黄兰蔚, 申燕华, 张善芳
2009, 34(6): 507-509.
摘要:
目的:比较厄多司坦与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除常规给予抗感染及解痉治疗外,分别给予厄多司坦及氨溴索治疗9天;给药前1天(0天)及第4、9天对临床症状、体征及祛痰疗效进行评分,给药前1天(0天)及第9天行肺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评定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厄多司坦组与氨溴索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祛痰作用及肺功能的改善方面均有显著疗效,但两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厄多司坦祛痰作用与氨溴索相近,安全性较好。
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113例病因分析
井水, 张凤英, 陈钟玉, 谢芳
2009, 34(6): 510-512.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方法:对113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中,良性病变78例,其中子宫颈炎52例,子宫内膜炎10例,子宫肌瘤7例,子宫内膜增生7例,卵巢囊肿2例;恶性肿瘤32例,其中子宫颈癌19例,子宫内膜癌10例,卵巢癌2例,输卵管癌1例;癌前病变3例。113例中,由炎症引起62例。70岁以上年龄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44.00%,70岁以下组为23.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主要为妇科炎症,其次为恶性肿瘤,了解其病因可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郑法德
2009, 34(6): 512-514.
摘要: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与62例缓解期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NE%)。结果:AECOPD患者CRP为(53.8±15.3)mg/L,缓解期为(6.4±5.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患者CRP阳性率为96.88%,显著高于WBC和NE%的阳性率(P<0.01和P<0.05)。结论:COPD患者CRP值在急性加重期明显升高,血清CRP水平是AECOPD诊断的优选指标。
纤维乳管镜在异常乳头溢液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孙太明, 王芳, 张征
2009, 34(6): 514-515.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异常乳头溢液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纤维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29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97例患者经纤维乳管镜(FDS)诊断为慢性乳管炎188例,其中1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71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69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为慢性乳管炎;乳管扩张26例;导管癌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血性溢液、淡黄色浆液性溢液与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一定的关系(P<0.01)。结论:纤维乳管镜能早期诊断乳腺癌,并对瘤体作出定位;对慢性乳管炎诊断的同时可以做介入治疗,是异常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36例临床分析
张井泉, 周功
2009, 34(6): 516-517.
摘要: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方法选择。方法:对36例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27例采用解剖钢板固定,2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结果:36例随访12~36个月,Neer标准评定优19例,良8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为75%。结论:明确肱骨外科颈骨折类型后结合患者的年龄、骨质情况等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并予积极的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脾破裂手术中自体血回输80例分析
沈苓, 吴立
2009, 34(6): 518-519.
摘要:
目的:探讨脾破裂腹腔内出血术中血液回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诊手术治疗脾破裂腹腔出血80例,术中将术野内体腔中积血及手术区渗血作为血源,经过血液回收装置行抗凝、过滤、离心、洗涤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结果:80例患者麻醉、手术均顺利。术中回输自体血10800ml,平均1350ml。其中2例术后96h死亡,为脾破裂合并其他器官损伤,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1例出现血红蛋白尿。结论:自体血液回输是一种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可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更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
非手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袁文英
2009, 34(6): 519-521.
摘要:
目的:观察非手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的急性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治疗)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超声波、超短波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卧床休息、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急性LDH,可使患者腰腿痛迅速缓解,功能显著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的物理疗法。
斜位胸片诊断老年人自发局限性气胸15例临床分析
谢荣国, 余文凯
2009, 34(6): 521-521.
摘要: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常见病,在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时,由于自身肺功能较差,并发气胸后其肺功能进一步受损,加之回心血量减少及纵隔摆动,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病情危重,但其临床表现、病情演变、正位胸片特点不典型,易被漏诊,应引起重视[1]。1996年7月至2007年9月,我科应用斜位胸片诊断自发局限性气胸15例,并积极救治,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乳腺肿块冷冻切片与细胞印片同步应用体会
刘菊梅, 刘运贤
2009, 34(6): 522-522.
摘要:
术中冷冻切片和细胞印片都是目前各大医院广泛开展的病理诊断技术,对确定手术方案起着决定性作用[1]。细胞印片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目前已经被许多医院常规用于病理诊断,与冷冻切片同时进行。
影像医学
全数字化X线摄影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顾素英, 何晓东, 杨菊萍, 汤晓敏, 谢广英
2009, 34(6): 523-525.
摘要: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58例,术前均采用FFDM检查,常规采用头尾位、内外斜位,必要时加照侧位及局部点片。结果:58例X线显示肿块38例,恶性钙化26例,结构扭曲8例,局灶致密影4例,"导管征"5例,血管增粗15例。FFDM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符合率为87.9%。结论:FFDM能清晰显示乳房各个层次及乳腺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对早期乳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
马宜传, 付凯, 孙景秋
2009, 34(6): 526-528.
摘要: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31例,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4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7例。行常规CT及CTP检查,构建分析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及表面通透性(PS)图像,计算平均CBF、CBV及PS值。并分别在病变对侧脑组织中区测定正常区域的各相应值,分析各组间灌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的CBF、CBV及PS值较对侧正常脑组织均明显升高(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CBF、CBV、PS值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变区(P<0.01)。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CBF、CBV及P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CTP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检验医学
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王云龙, 端龙胜, 丁伟
2009, 34(6): 529-531.
摘要: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分布及药敏结果,指导对烧伤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烧伤面积超过50%的27例重症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血液,共送检标本47份。结果:47份标本中有43份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91.2%。检出致病菌52株,共10种,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革兰阳性菌22株。在革兰阴性菌中占第一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在革兰阳性菌中占第一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种致病菌对常用的12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9种抗生素100%耐药,但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及美洛培南也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烧伤患者感染的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监测烧伤感染菌种及耐药的变化,可为烧伤感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634株胆汁分离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李彬, 傅蔷, 黄心宏
2009, 34(6): 531-533.
摘要:
目的:了解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67份临床胆汁标本中分离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分离的634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248株,革兰阴性菌369株,念珠菌17株。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共210株(84.7%);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62株(43.9%)。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结论:胆汁分离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敏感药物。
护理学
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燕, 周海艳
2009, 34(6): 534-536.
摘要:
目的:评价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对37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6个月,测评康复训练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训练前比较,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训练后6min行走距离有明显提高(P<0.01);训练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引导老年COPD患者进行长期、有效、个体化的呼吸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先天性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
张红琴, 孟宇
2009, 34(6): 536-537.
摘要:
目的:总结尿道下裂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8例尿道下裂患儿进行常规的术前护理,术后切口疼痛及膀胱造瘘管、尿道支架管的护理。结果:术后35例一期愈合,3例并发尿瘘者经修补术后痊愈。结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切口和引流管的重点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放射治疗食管癌120例护理体会
李淑华
2009, 34(6): 538-539.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患者生理、心理、文化层次等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出现的放射性食管炎、皮肤干湿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分阶段护理。结果:120例中除2例出现食管穿孔转介入科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对患者分阶段护理有助于放疗疗程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第一次化疗中的临床意义
周晓敏, 杨雪
2009, 34(6): 539-541.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术后第一次化疗顺应性的意义。方法:将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第一次化疗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接受第一次化疗当天早晨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除恐怖症状,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状态、焦虑症状等方面得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第一次化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第一次化疗的顺应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局部湿敷对浅静脉留置针处静脉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侯丽, 石明丽, 王玲, 汪伟
2009, 34(6): 541-542.
摘要: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局部湿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处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局部使用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持续湿敷,对照组局部未予处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是52.0%和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局部湿敷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主动脉夹层分离9例护理体会
钱海兰
2009, 34(6): 542-543.
摘要: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指在内因或外力作用下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破口渗入主动脉壁的中层而形成血肿,血肿沿主动脉壁中层延伸剥离,是一种最危重的心血管急症[1]。主动脉夹层分离可能会迅速发展为主动脉破裂,导致死亡[2]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护理
孙桂清, 彭霞林, 蒋晓红
2009, 34(6): 543-544.
摘要: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效控制胸腔积液,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常规需进行多次胸腔穿刺,引流给予胸腔内药物灌注治疗,但多次胸腔穿刺增加了患者痛苦及并发感染、气胸、血气胸等[1,2],2006年4月~2007年8月,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肺栓塞1例护理体会
张萍
2009, 34(6): 545-545.
摘要: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动脉栓塞具有临床表现多样化,特异性差,易误诊等特点,其病死率达20%~30%,居肺部疾病的第3位[1]
综述
白假丝酵母菌分泌型天冬氨酰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汪春华, 陈艺林
2009, 34(6): 546-548.
摘要:
白假丝酵母菌俗称自念珠菌,是存在于健康人群口腔、肠道、生殖道等部位的微生物,也是人体内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随着抗生素、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大萤激素的临床应用,白念珠菌已成为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之一,同时也是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菌。
生长抑素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马振增, 燕善军
2009, 34(6): 548-550.
摘要:
0世纪70年代初期,Guillemin从羊的下丘脑中分离能够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的激素,同时发现相反的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随后Brazeau[1]在研究中证实了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是一种抑制生长激素释放的因子,并证实该物质是一种环状14氨基酸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 637。
胃癌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宣兰兰, 于东红
2009, 34(6): 551-553.
摘要:
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细胞壁缺陷型,即球形幽门螺杆菌,胃液、胆汁、溶菌酶、抗生素等均可使Hp发生细胞壁缺陷而转变成Hp-L[1]。已知Hp-L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与Hp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