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35卷  第10期

基础医学
用于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的Olig1/Id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郭术俊, 赵保明, 吕合作, 胡建国
2010, 35(10): 973-975.
摘要:
目的:构建pBiFC-VN173-Olig1和pBiFC-VC155-Id2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以pEGFP-N3-Olig1真核表达质粒为模板扩增出Olig1基因,与pBiFC-VN173载体连接,构建pBiFC-VN173-Olig1真核表达质粒;利用RT-PCR方法从新生大鼠脊髓中提取Id2基因片段,与pBiFC-VC155载体连接,构建pBiFC-VC155-Id2真核表达质粒。对此2种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结果:通过酶切鉴定、测序,证明pBiFC-VN173-Olig1和pBiFC-VC155-Id2重组质粒序列和编码框均正确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pBiFC-VN173-Olig1和pBiFC-VC155-Id2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在活细胞内研究Olig1和Id2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抗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建立及其特性的初步鉴定
彭美玉, 李柏青
2010, 35(10): 976-978.
摘要:
目的:建立针对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生物学活性作初步鉴定。方法:BALB/C小鼠用Mtb-HAg免疫3次后,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以10:1比例在50% PEG作用下细胞融合,随后在HAT培养液中进行选择性培养,常规有限稀释法筛选克隆和亚克隆化;用间接ELISA法测定单抗效价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在细胞融合2次,筛选杂交瘤细胞3次和亚克隆化后,获得了3株杂交瘤细胞株,ⅠC12、ⅡE4、ⅡG8,效价分别为1:32 000、1:16 000、1:16 000。其中ⅠC12杂交瘤株分泌的抗体仅与Mtb-HAg的蛋白峰Ⅰ有阳性反应,但ⅠC12单抗对Mtb-HAg激活人γδT细胞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ⅡE4和ⅡG8杂交瘤株分泌的抗体与Mtb-HAg蛋白峰Ⅰ、峰Ⅱ、峰Ⅲ均无反应。结论: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三株能稳定分泌高滴度抗Mtb-HAg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其中ⅠC12对蛋白峰I有特异性。
岛叶及其深部结构非对称性的MRI研究
宋永瑞, 王震寰, 季公俊, 隋东莉, 李成
2010, 35(10): 979-981,985.
摘要:
目的:研究左、右侧大脑半球岛叶及其深部结构的非对称性。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e-film工作站,选取30名正常人头颅横断面MRI图像的岛叶层面,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10.0软件中进行测量,得出岛叶区域左、右两侧95%可信区间典型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各层两侧距离差异。结果:岛叶中央沟、前环岛沟、下环岛沟各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均数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占88%;其中岛叶中央沟区段(Z=-3~15 mm层面)、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Z=0~-9 mm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区段(Z=-9~9mm层面)距离左侧大于右侧,距离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典型层面两侧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岛叶及其深部结构区总体形态上,在岛叶中央沟区、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层面区域呈现出明显左侧大于右侧的趋势,此区域各结构的功能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及结构非对称性是否与大脑半球其他局部区域的结构与功能非对称性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谢扬虎, 李玉云
2010, 35(10): 982-985.
摘要:
目的:建立从人的脐带组织中分离和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方法,并探讨UC-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采用原代贴壁培养法和酶消化法(胶原酶Ⅱ和胰酶)分离培养UC-MSCs,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以后的UC-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MTT法检测P7细胞增殖情况。UC-MSCs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Hoechst与PI双染色,观察UC-MSCs对健康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原代贴壁培养法1周左右可见成纤维样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成簇生长;酶消化法3~5天可见成纤维样细胞均匀生长。传代培养后,UC-MSCs均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细胞核大,核仁清晰;免疫表型:CD29阳性率为(95.71±2.23)%,CD31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2.47±0.54)%和(3.24±0.34)%;第7代UC-MSCs仍具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UC-MSCs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呈细胞数量剂量依赖性,而淋巴细胞对UC-MSCs的生长未见影响。结论:从人脐带中成功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UC-MSCs生物学特性。
VEGFA基因c.1039G>A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增加二叶式主动脉瓣的发生危险
赵武, 王剑, 沈捷, 傅启华, 吉炜, 李奋
2010, 35(10): 986-990.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基因变化在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74例BAV和300名正常对照VEGFA基因所有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对有碱基变化的患儿进行家系调查。结果:2例患儿存在c.1039 G>A(p.Val347Ile)杂合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例患儿存在c.1039 G>A(p.Val347Ile)纯合型SNP,均未见报道。BAVVEGFA1039A等位基因频率(2.70%)高于正常对照组(0.33%)(P<0.05)。2例杂合型患儿其SNP遗传自母亲。纯合型患儿的家系中,8人为杂合型SNP携带者,2人为主动脉根部扩张,其中1人为杂合型SNP携带者。结论:VEGFA基因c.1039 G>A SNP可能增加BAV的发生危险。主动脉根部扩张和BAV可能有共同的发生危险因素。
临床医学
亲环素A及其自身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
张建武, 诸葛宇征, 虞伟, 于成功, 邹晓平, 吴毓麟, 徐肇敏
2010, 35(10): 990-99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和淋巴细胞内亲环素A(CyP A)水平及CyP A自身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7例活动期、49例缓解期UC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正常对照组)者血浆和淋巴细胞内CyP A水平同时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CyP A自身抗体,统计分析其间关系。结果:UC活动期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CyP 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期UC患者(P<0.01),但正常对照组与缓解期UC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期患者抗CyPA自身抗体阳性者也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和淋巴细胞内CyP A升高和抗CyP A自身抗体阳性可反映UC活动性。
生存素基因联合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及癌胚抗原检测对肺癌引起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
孙丽芳, 陈余清, 赵成岭, 李伟, 李殿明
2010, 35(10): 993-995.
摘要: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因联合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5例肺癌和5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survivin mRNA表达,并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同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胸腔积液CEA、CYFRA21-1。结果:肺癌组胸腔积液survivin mRNA阳性率为80.0%,高于首次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47.6%),结核性胸腔积液组survivin mRNA无表达(P<0.01)。胸腔积液survivin mRNA检测诊断肺癌胸膜转移的特异性(94.8%)高于CEA及CYFRA21-1(77.6%和75.8%);survivin mRNA检测的敏感性(80.0%)高于CEA(50.8%)(P<0.05),但与CYFRA21-1(78.5%)相似(P>0.05)。结论:survivin mRNA是诊断肺癌胸膜转移特异性较高的分子标志物,联合CEA及CYFRA21-1检测对鉴别肺癌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蔡兆根, 谢群, 郭冰沁
2010, 35(10): 996-999.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umor,ET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子宫ET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女性,30岁。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大体见子宫左侧壁有一病灶,界限不清,呈腐鱼肉样,直径5 cm,伴出血、坏死。镜下肿瘤由单一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排列成巢团状,位于玻璃样或嗜伊红色肿瘤坏死碎屑组织中,形成"地图样外观";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透亮或嗜伊红色,细胞境界清楚,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肿瘤细胞AE1/AE3、p63和Ki-67均阳性,hCG部分阳性。结论:ETT是一种罕见的滋养细胞肿瘤,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但恶性程度较低。应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他滋养细胞肿瘤等鉴别。
半囊袋内手法碎核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剑锋, 郁佳, 王爱莲, 岳晓丽, 杨洪霞, 田静
2010, 35(10): 1000-1001.
摘要:
目的:探讨半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晶体核硬度在Ⅲ级以上的白内障患者26例(27眼)行常规小切口手术,环形撕囊,采取半囊袋内手法碎核,将核碎为2~3瓣,逐一取出。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27眼均顺利碎核,无后囊破裂发生;术后7眼出现上方角膜轻度水肿;2眼出现角膜中上方内皮轻度块状混浊,分别为Ⅳ级和V级核。术后第1天,视力≥ 0.5者20眼,其中≥ 0.8者8眼;术后7天,视力≥ 0.5者23眼,其中≥ 0.8者10眼。结论:半囊袋内手法碎核技术增加了前房操作的空间,减少了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操作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38例分析
孙辉, 李健, 张少军
2010, 35(10): 1002-1003.
摘要: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对38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例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4例达SimpsonⅢ~Ⅳ级切除。术后偏瘫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Lichtenstein术、Rutkow术与Millikan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褚亮, 张杰, 贲大刚, 胡前
2010, 35(10): 1004-1006.
摘要:
目的:比较Lichtenstein、Rutkow与Millikan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47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术式),28例采用改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illikan术式)。比较3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手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差别。结果: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后疼痛、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上Lichtenstein组低于其他2组(P<0.01)。在术后异物感方面Rutkow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结论: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单侧原发性腹股沟疝疗效肯定。其中,Lichtenstein术异物感轻、费用低,应为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76例分析
王昌兵, 顾恒, 董章霞, 李博, 余同辉
2010, 35(10): 1007-1008.
摘要:
目的:观察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7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果:76例均获成功。单侧手术6~20 min;术后住院3~5天;随访1~12个月,无睾丸萎缩及术后复发。结论: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对复发或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更有价值。
ARROW中心静脉三通导管微创置入胸膜腔引流联合胸膜腔注入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孙军, 高忠和, 刘华莎, 周曦, 张锋, 杨玲, 方陈, 陈寒, 韩忠朝
2010, 35(10): 1009-1011.
摘要:
目的:探讨胸膜腔注入凝血酶联合ARROW中心静脉三通导管微创置入胸腔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恶性胸腔积液(A组)患者在B超定位下,进行胸腔微创置ARROW中心静脉三通导管引流,并每次注入凝血酶1 000 u。分别与36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B组)和29例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C组)对比。结果:A组症状缓解人数(13/3)、总有效率(90.6%)、胸膜粘连发生率(62.5%)、胸腔积液治疗后减少百分比(76±6.3)%、引流的液体量(4 900±150)ml、引流天数(5±1.2)天、住院时间(17±2.9)天,均优于B组(P<0.01)。A组并发症少,引流的液体量少,引流和住院时间短,优于C组(P<0.05~P<0.01)。结论:在B超定位下微创置入ARROW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三通管注入凝血酶至胸膜腔,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且易被患者接受的引流治疗方法。
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的胃肠道间质瘤
钟辉, 宋曾光, 刘运贤, 吴小龙
2010, 35(10): 1012-1014,1017.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伴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特殊性。方法:分析1例NF1伴发GIST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6岁。18岁时发现体表皮肤结节,未予治疗。婚后怀孕时,体表皮肤结节开始增多,以后逐渐满布全身。皮肤无瘙痒等其他不适。近因腹部阵发性疼痛,B超提示实质性占位。术中发现肿块位于空回肠浆膜下,多发性,约十余个。遂行部分空肠及肿块(2个)切除及左前臂皮肤结节活检。示空肠肿瘤瘤细胞丰富,呈梭形或卵圆形,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可查见。免疫表型空肠肿瘤瘤细胞vimentin(3+)、CD117(2+)、CD34(2+)、MSA(1+)、S-100蛋白(-)、Ki-67低表达;(左上臂)皮肤肿瘤瘤细胞S-100蛋白(3+)、CD117(-)、CD34(-)、MSA(-)。术后未予放化疗,随访7个月,患者状况良好。结论:NF1相关的GIST为多发性,主要见于小肠,以梭形细胞成分为主,富细胞性,恶性度偏低。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李卫
2010, 35(10): 1015-1017.
摘要:
目的:观察2例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单药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乙肝五项、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例1治疗至12周出现HBeAg阴转,48周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同时HBV-DNA阴转;例2治疗至6周HBV-DNA阴转,12周HBsAg阴转,24周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能够在有限的疗程调动免疫反应,获得血清e/s抗原的清除或转换,达到免疫控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治疗手段。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
闫永红, 张超, 徐俊蛟, 杨晓秋
2010, 35(10): 1018-1020.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随机均分为一般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其中一般治疗组仅给予一般性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等),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一般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共观察12周。另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血清CRP、MCP-1和代谢指标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并采集24 h尿检测UAER。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CRP、MCP-1及UAER水平在治疗前与一般治疗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CRP、MCP-1及UAER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血浆CRP、MCP-1与UAE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累及胰十二指肠区域的外科治疗
席鹏程, 时开网, 杨坤兴, 刘子君
2010, 35(10): 1021-1023.
摘要: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再次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的经验,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6例胃癌术后再次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1例空肠套入式吻合术。结果: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胰漏1例,腹腔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胃癌术后复发累及胰头或胃癌侵犯胰头,无远处转移,一般状况良好者,可考虑行PD。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王有猛, 阚庆生
2010, 35(10): 1023-1024.
摘要: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分为紫杉醇(A)组20例,采用紫杉醇单药治疗方案,紫杉醇175 mg/m2,第1天,每4周重复;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B)组20例,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持续4 h,紫杉醇75 mg/m2,第1天,每4周重复。结果: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0%与4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白细胞下降比A组稍低,B组比A组在恶心、呕吐及周围神经毒性方面均有改善(P<0.01)。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是治疗NSCLC的有效方案,可取得与紫杉醇相似的有效率,在不良反应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
显微外科治疗皮质中央区脑膜瘤24例疗效分析
杨代明, 黄录茂, 雍成明, 宣家龙, 徐兵, 王方发
2010, 35(10): 1025-1027.
摘要: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对采用显微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24例皮质中央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1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至8年,SimpsonⅠ级切除无复发;SimpsonⅡ级切除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SimpsonⅢ级切除1例随访期内肿瘤无明显増大。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皮质中央区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及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处理
邱庆荣
2010, 35(10): 1027-1029.
摘要: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健康早期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90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选用丙泊酚2 mg/kg静脉麻醉;B组,先静脉推注(静注)枸橼酸芬太尼1μg/kg后再静注丙泊酚1.5~2 mg/kg;C组,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枸橼酸芬太尼1μg/kg、丙泊酚0.8~1.0 mg/kg。观察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动,记录诱导前后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152.4±26.9)mg明显高于B组(124.6±24.7)mg和C组(80.5±24.1)mg(P<0.01);C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P<0.01);3组麻醉前后血压均有波动,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丙泊酚能有效地减少人工流产扩宫刺激引起的体动反应和丙泊酚的用量,对呼吸循环影响轻,不延长丙泊酚麻醉后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少,麻醉质量高,是一种适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方法。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刘枭, 赵永清, 陈文香, 王辉
2010, 35(10): 1030-1032.
摘要: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胎龄≤ 35周、日龄<6 h的86例早产儿以单、双月收住院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37例,2组常规处理相同;观察组入院后即予苯巴比妥负荷量应用(20 mg/kg分2次缓慢静脉注射),24 h后给维持量应用(5 mg.kg-1·d-1分2次间隔12 h缓慢静脉注射),疗程5天。比较2组IVH和重度IVH以及呼吸暂停和反应低下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VH的发生率为20.4%,较对照组37.8%降低(P<0.05)。观察组重度IVH的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为8.1%;观察组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34.7%,对照组为40.5%;观察组反应低下的发生率为24.5%,对照组为2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能有效预防早产儿IVH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其应用是安全的。
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60例效果分析
徐跃里, 沈建国
2010, 35(10): 1032-1033.
摘要:
目的:观察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对不同部位泪道阻塞60例(67眼)表面麻醉行泪道激光成形术,术后连续冲洗泪道多次,直至局部畅通为止。结果:54眼(80.59%)治愈,7眼(10.45%)有效,6眼(8.96%)无效。结论:泪道激光成形术是治疗泪道阻塞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能为患者所接受。
羟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136例分析
王成勇
2010, 35(10): 1034-1035.
摘要:
目的:观察羟喜树碱(camotothecin,CPT)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对13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采用CPT40 mg+生理盐水40 ml即刻及CPT20 mg+生理盐水40 ml规律膀胱灌注,观察其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结果:136例随访8~22个月,其中21例膀胱肿瘤复发,复发率为15.4%,总不良反应率为13.2%。结论:CPT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灌洗引流在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中的应用分析
邓宇, 吴敏, 官建中
2010, 35(10): 1036-1037.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灌洗引流在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持续灌洗引流治疗的26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痊愈出院。无转为慢性骨髓炎病例和死亡病例。随访0.5~4年无复发。结论:持续灌洗引流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完全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
陈荣寿
2010, 35(10): 1038-103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对32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除发热外均有2~3项主要指标。其发生率依次为:唇红、皲裂、杨梅舌、球结膜充血、肛周脱皮、指趾端脱皮、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32例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3例冠状动脉扩张者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正常2例,3个月正常1例。结论:不完全川崎病发病时大多缺少主要症状,易被忽视造成误诊。对于发热5天以上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有结膜充血、唇红、干裂、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尤其伴有肛周脱皮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尽早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诊断尽早治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个案报道
成人水痘伴多器官功能障碍误诊1例
李冰冰, 孟雪梅, 黄维, 方军
2010, 35(10): 999-999.
摘要:
患者女性,25岁,凶发热伴皮疹、心悸、胸闷5天,加重3天,于2009年5月9日急诊人院。
CT诊断Joubert综合征1例
郏立志, 章辉庆, 穆玲
2010, 35(10): 1045-1045.
摘要:
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JS)由Joubert等于1969年首次报道,1977年Maria等[1]予以命名为JS。
精神卫生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
刘翠翠, 胡岚
2010, 35(10): 1040-1042.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网上测评系统对3 775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测查并分类。结果:第一类(有心理问题)学生240名;选择率最高的前5题是第14、52、58、9、22题,有自杀意念者37名;男大学生的UPI得分显著低于女大学生;需进行心理咨询(A类)学生54名,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3名,一般心理问题者43名,心理健康者8名。结论:大多数新生心理是健康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存在抑郁、强迫、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引起特别关注;大学新生迫切需要解决成长和发展中的心理困惑。
药学
医药中间体吡啶-2-硼酸的制备方法研究
王清清, 梁颖, 祝晓光
2010, 35(10): 1043-1045.
摘要:
目的:探讨医药中间体吡啶-2-硼酸的制备方法。方法:以异丙基氯化镁为格氏试剂,2-溴吡啶和硼酸三(三甲硅烷基)酯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通过格氏反应合成目标产物,用核磁共振确认产物结构。结果:合成了吡啶-2-硼酸,确证了产物结构;优化反应条件为:物料比n(硼酸酯):n(2-溴吡啶)=2:1,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3 h,水解温度0℃,总收率达67.7%。结论:采用格氏反应制备吡啶-2-硼酸,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较高,有助于吡啶类药物的开发和研究。
月桂氮卓酮对阿司匹林乳膏体外释药的影响
王秀, 顾亚洲, 钱江华, 吴华璞
2010, 35(10): 1046-1047,1050.
摘要:
目的:探讨月桂氮卓酮对阿司匹林乳膏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月桂氮卓酮的阿司匹林乳膏作用于小鼠离体皮肤,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收集接受液,紫外法测定药物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平均渗透速率、渗透系数。结果:含5%和10%月桂氮卓酮乳膏平均渗透速率分别比不含月桂氮卓酮乳膏增加10.6%和25.0%。结论:不同浓度的月桂氮卓酮均可促进阿司匹林透过小鼠皮肤,阿司匹林从乳剂型基质向皮肤的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
影像医学
糖尿病足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胡伟琦, 舒政, 孙凤
2010, 35(10): 1048-1050.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糖尿病足患者中,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48例,骨质吸收破坏25例,骨关节面破坏23例,骨干对称性萎缩5例,夏科关节7例,骨髓密度改变4例及邻近软组织改变21例。结论:糖尿病足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可以佐证糖尿病的诊断,对判断病变的发展状况、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级动态血流成像诊断不全性药物流产的价值探讨
王保钢, 史红, 张婷
2010, 35(10): 1051-1052,1055.
摘要:
目的:探讨高级动态血流成像技术(ADF)在诊断不全性药物流产(药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药流后2周及以上仍有阴道出血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ADF检查,其中59例与清宫后的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9例清宫患者中,ADF诊断不全性药流的敏感性为91.49%,特异性为83.33%,准确性为89.83%,阳性预期值为95.56%,阴性预期值为71.43%;CDFI分别为68.09%、66.67%、67.80%、88.89%及34.78%,ADF诊断准确性高于CDFI(P<0.05)。结论:ADF技术在诊断不全性药流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屠文刚, 张杨, 宋斌, 王丽, 时倩倩
2010, 35(10): 1053-1055.
摘要: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6例T1加权像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一致强化。5例位于胸段椎管内,1例位于颈胸段,均沿脊髓长轴生长。2例位于脊髓背侧,呈钳状包绕脊髓,4例位于脊髓侧后方,沿相邻椎间孔向外生长,并使椎间孔扩大。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是罕见的良性病变,并有其特征性表现。MRI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但最终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病理。
医学教育
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5~2009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孔刚, 孟莉, 周纯先, 张宝莉
2010, 35(10): 1056-1058.
摘要:
目的:分析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保证培养质量,实现更理想就业。方法:对预防医学专业2005~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预防医学专业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87.86%和100.00%;就业区域广泛,51.88%在江、浙、沪等省外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就业方向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局)所和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率逐届增加。结论: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仍需进一步探索促进就业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
《实验核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金齐力, 孙俊杰, 刘勇
2010, 35(10): 1059-1060,1062.
摘要:
目的: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学习《实验核医学》的兴趣,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法:加强学生对实验设计的认识,注重能力培养,丰富实验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引入半开放性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同时改革考核方法,量化评分标准。结果: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学习《实验核医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实验教学改革在提高《实验核医学》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学
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抑郁症状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周红, 李莉
2010, 35(10): 1061-1062.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合并抑郁症状患者39例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6例,在对所有合并抑郁症状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1周后再次进行SDS调查。结果:2组干预前SDS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标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程度。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观察
向敏, 刘永刚, 代莉莉
2010, 35(10): 1063-1064.
摘要:
目的:探讨在综合性医院开展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调查正常新生儿1 000名和高危新生儿1 000例听力。未通过者在生后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随访并转诊。结果:正常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未通过率0.3%;明显低于高危新生儿,未通过率2.1%。共筛出3例听力损失患儿。结论:高危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高于正常新生儿。采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快速、准确、效果好。尤其对高危新生儿灵敏度高,这将为提高新生儿尤其对高危新生儿听觉保健水平意义重大。
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影响
侯玉玲, 王成喜, 王海英, 郭红, 潘会君
2010, 35(10): 1065-1067.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维持原来的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使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2组进行同步性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PANSS阳性症状评分与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各因子评分均低于训练前和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ABG动脉血气针与塑料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效果比较
孟春明, 金雪梅
2010, 35(10): 1067-1069.
摘要:
目的:比较ABG动脉血气针与塑料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效果。方法:将行动脉标本采集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BG动脉血气针组和塑料注射器组。对2组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混入气泡例数及血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G动脉血气针抽血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高,2组pH值及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G动脉血气针抽血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高,2组pH值及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述
胃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李芮, 吴巨钢, 姜波健
2010, 35(10): 1069-1071.
摘要:
胃癌在我国是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宰和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1]
食管癌的标志物研究进展
李化龙, 黄关宏, 王忠明
2010, 35(10): 1071-1073.
摘要:
食管癌在我国是六大常见肿瘤之一。早期食管癌常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没有引起重视而延误病情,就诊时己发展至中晚期。
青少年儿童社交焦虑障碍成因的研究进展
李霞, 徐淑秀, 姚荣英
2010, 35(10): 1074-1075.
摘要: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或人前表演、操作时,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从而妨碍其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一种心理障碍[1]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与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阮福祥, 田怀杲
2010, 35(10): 1076-1078.
摘要: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EpCAM),又称CD362,是表达在人类部分正常上皮细胞和大多数恶性上皮肿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Notch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孙刚, 田怀杲
2010, 35(10): 1079-1081.
摘要:
Notch基因最早发现于果蝇,其某种基因突变可造成翅膀锯齿样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