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38卷  第9期

基础医学
Hes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研究
江金群, 张玉心, 徐成岭, 胡建国, 马杰, 石莹
2013, 37(9): 1073-1076.
摘要:
目的:获取人Hes1基因的启动子并对其进行活性分析。方法:以人Hela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Hes1基因5侧翼序列,将扩增的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然后利用双酶切进行鉴定,并送测序;将测序正确的启动子插入pGL3-Basic,双酶切并测序鉴定。将测序正确的重组DNA质粒瞬时转染宫颈癌细胞,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其启动子的活性。结果:PCR扩增到的人Hes1基因启动子与基因库的序列完全一致,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显示其在宫颈癌细胞中具有启动子活性。结论:成功得到人Hes1基因启动子并且其具有活性。
野生型及突变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吴勇, 刘学刚, 郭嘉诚, 李慧敏, 宋伟, 丁周志, 王亚明, 赵武, 徐家丽
2013, 37(9): 1077-1080.
摘要:
目的:构建人野生型和c.454CT突变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VEGFA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Ⅱ和SalⅠ双酶切后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野生型VEGFA真核表达载体(野生型pEGFP-VEGFA),通过双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采用定点诱变PCR技术构建c.454CT突变型人VEGFA真核表达载体(突变型pEGFP-VEGFA),同样通过双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野生型和突变型pEGFP-VEGFA被双酶切为4 697 bp和1 251 bp两条条带。测序结果证实野生型pEGFP-VEGFA VEGFA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VEGFA mRNA序列完全一致,突变型pEGFP-VEGFA除第454位碱基C被T替代以外,其余序列与野生型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pEGFP-VEGFA,为下一步研究VEGFA基因功能提供参考。
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学的影响
柳雯, 周兰, 姚诗清, 汪超, 陈莉, 孙涛
2013, 37(9): 1081-1083.
摘要:
目的:观察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热瘀散高剂量组和热瘀散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高脂饮食、白酒加湿热环境干预法复制胃肠湿热证模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法复制UC模型,给药15 d后采集标本并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情况。结果:热瘀散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热瘀散低剂量组损伤指数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P组损伤指数低于热瘀散低剂量组(P0.05),但高于热瘀散高剂量组(P0.05)。结论:热瘀散能够明显改善胃肠湿热型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促进溃疡修复,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医学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脑照射疗效观察
张亚军, 汪庚明, 徐洪波, 张雷, 段诗苗, 周育夫, 江浩
2013, 37(9): 1084-1086.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脑照射(PCI)对完全缓解后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49例经化疗加放疗后完全缓解的局限期SCLC患者随机分为PCI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PCI组患者接受PCI总量为25 Gy;对照组不做PCI。观察2组脑转移率和1、3、5年生存率。结果:PCI组患者的脑转移率为12.0%,对照组为4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32.0%和20.0%,对照组分别为58.3%、20.8%和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能减少局限期SCLC的脑转移。
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手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杨大彬, 吴凯, 任强
2013, 37(9): 1086-1088.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癌8例,其中食管癌位于上段者1例,中段5例,下段2例。先左侧半俯卧位,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再取仰卧位,腹腔镜游离胃,并行胃食管左颈部吻合。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或开腹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40~400 min,术中出血120~420 ml,清扫淋巴结4~22枚,术后住院14~19 d。术后出现呼吸衰竭1例,经呼吸机辅助治疗后痊愈;声音嘶哑1例。随访2~11个月,均健康存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主观记忆损害的神经心理学特征和认知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
叶斌, 周农, 张干, 刘睿
2013, 37(9): 1089-1092.
摘要:
目的:探讨主观记忆损害(subjective memory impairment,SMI)作为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ia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前驱阶段的可能性,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和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学测试对SMI组、aMCI组和正常对照(对照组)各20名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对3组受试者进行事件相关诱发电位检测,比较3组受试者P300的变化特征及组间差异。结果:SMI组的AVMT-延时回忆,AVMT-即刻记忆和CDT得分均高于aMCI组和对照组(P0.05~P0.01),而aMCI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组和aMCI组的VF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MI组和aMCI组V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300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心理学监测对于aMCI的前驱阶段SMI及aMCI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P300监测对于SMI、aMCI临床诊断没有统计学意义。
肺不张298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李群, 陈余清, 王恩举, 夏申宏
2013, 37(9): 1093-1095.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298例肺不张患者的镜下特点,并对其病因、部位和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98例肺不张患者的发生原因中,肺癌、炎症、结核、异物、曲霉菌、痰栓、韦格肉芽肿、原因不明分别为199、61、19、5、3、3、1和7例。确诊291例,确诊率97.65%。右侧肺不张比例多于左侧,上叶肺不张比例多于下叶;中、老年组肺癌发病率高于青年组(P0.01);青年组炎症、结核发病率均高于中、老年组(P0.05~P0.01)。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是明确肺不张病因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何峰, 张小霞
2013, 37(9): 1096-1098,1102.
摘要: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观察组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和6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 d及化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含量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P0.01),且2组患者化疗后CD3+、化疗2 d和化疗后CD4+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2组CD8+含量在化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及粒细胞下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可保护患者的T细胞亚群,对机体免疫力影响较小,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经肾上盏径路和经肾中下盏径路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比较
陈德钢, 刘成益, 徐鹏程, 许全超, 范欣欢, 张桃福, 李增稳, 郭亮
2013, 37(9): 1099-1102.
摘要:
目的:比较经肾上盏径路和经肾中下盏径路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92例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PCNL术,分成肾上盏结石或肾盂结石组、肾下盏结石组、鹿角形结石组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肾结石)组。并从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评估经肾上盏径路和经肾中下盏径路的疗效差异。结果:肾上盏结石或肾盂结石组:2种径路手术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9.4%和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77.765.04)min和(81.094.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下盏结石组:2种径路手术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0.9%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手术时间分别为(75.329.23)min和(84.515.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鹿角形结石组:2种径路手术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8.2%和72.3%,手术时间分别为(118.693.28)min和(141.084.7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输尿管上段结石组:2种径路手术的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89.7%和64.0%,手术时间分别为(98.986.12)min和(115.566.9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对于鹿角形结石组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肾上盏径路的手术结石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竟雪莹, 祖磊
2013, 37(9): 1103-1104,1107.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5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观察组55例于术前1 d开始增加至40 mg/d口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2组术前CRP、cTnI、FIB、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CRP、cTnI、FIB、DD均较术前升高(P0.05~P0.01),而观察组术后4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CRP、cTnI、FIB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PCI后可导致血清CRP、cTnI、FIB、DD水平升高,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控制血浆炎症因子,减少PCI术后炎症反应。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11例
刘进军, 张宁汝, 朱艳华, 邵素云, 张恒, 张晶, 宣玲
2013, 37(9): 1105-1107.
摘要: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均行经皮主动脉内球囊植入并行相关参数调整。结果:11例中,8例血流动力学稳定,3例死于泵衰竭。结论:IABP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明显改善,有益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
KAI1和E-cadhe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杨维芹, 于东红
2013, 37(9): 1108-1111.
摘要:
目的:探讨浸润性宫颈癌(ICC)组织中KAI1和上皮性钙黏蛋白(epithelia-cadherin,E-cad)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76例ICC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NCE)组织中KAI1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在ICC、CIN和NCE组织中KAI1和E-cad的阳性率分别为42.1%、70.0%、100.0%和40.8%、63.3%、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C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KAI1和E-cad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KAI1的表达与E-cad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KAI1和E-cad的低表达或缺表达参与了ICC的发展、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KAI1和E-cad对ICC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个体化原则在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梁林虎, 陈贤军, 左学良
2013, 37(9): 1111-1113.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原则在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应用个体化原则治疗的胃癌合并PH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D2根治手术17例,姑息性切除1例;同时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脾切除术8例。结果:16例出现不同程度腹水,2例发生腹腔内出血,1例并发腹腔脓肿,1例并发切口感染,1例发生切口裂开,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胃癌合并PHT手术复杂、根治困难、术后并发症多,但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治疗,同时处理两种疾病是可行的。
不同联合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石磊, 刘娜, 朱子诚, 温跃春, 柯根杰
2013, 37(9): 1114-1115,1118.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联合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112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干细胞组)47例(57眼),以及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术组(羊膜组)48例(55眼)。随访6~18个月,观察2组术眼复发情况。结果:干细胞组复发3眼,复发率5.3%;羊膜组复发13眼,复发率23.6%。2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陆颖丽
2013, 37(9): 1116-1118.
摘要:
目的:评价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57眼眼底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m以外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26眼仅采用532激光光凝眼底治疗;治疗组29例31眼采用532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4周和3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并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治疗后2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视力在2周和4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自觉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1)。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2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对缩短病程、修复损伤的视网膜非治疗区效果明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留置导尿管耐受性的影响
吴春梅
2013, 37(9): 1119-1120.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留置导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身麻醉男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放置导尿管,研究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尿管表面后放置。2组均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观察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血压、心率的变化和对导尿管耐受程度。结果:对照组麻醉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对导尿管耐受良好率为10.0%,明显小于研究组的75.0%(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提高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对留置导尿管的耐受性,有效地减少全身麻醉后因尿路疼痛引起的全麻苏醒期躁动。
32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血管处理
江敦勤, 吴训, 陆兆祥, 黄玉良, 袁存和, 梁法政
2013, 37(9): 1121-1122,1126.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血管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3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术中在肾脏内上方寻找肾上腺及肿瘤,超声刀结合钛夹处理肾上腺上、中、下动脉,正确寻找并处理肾上腺中央静脉(右侧沿下腔静脉表面向上分离寻找中央静脉,左侧沿肾上腺下缘与肾上极之内寻找中央静脉),完整切除肾上腺及肿瘤。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10~150 ml。1例右肾上腺中央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后侧;1例右肾上腺中央静脉分为两支,头侧较细,汇入右下肝静脉,足侧较粗,汇入下腔静脉。结论:掌握肾上腺的血管解剖,术中正确辨别肾上腺的血管解剖变异并正确处理,可有效防止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出血。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12例
徐万里, 金涛, 江谋应, 王金林, 冯晶晶, 陈明朗
2013, 37(9): 1123-1126.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12例患者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7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3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2例。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术后7 d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1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取不同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男性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贾兴胜, 倪进斌, 钱金权, 马骖, 梅天明
2013, 37(9): 1127-1129.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性功能及局部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71例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组施行PANP-TME,比较2组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排尿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6.7%和54.3%,勃起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0.6%和65.7%,射精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6.1%和71.4%,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3%和11.4%;2组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NP-TME不增加局部复发率,能有效降低男性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
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单枚Cage周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
翟云雷, 于海洋, 王安全, 黄徐兵, 焦伟, 梁成民, 李超
2013, 37(9): 1130-1132.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单枚Cage周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单枚Cage周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观察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优良率。结果:48例中有46例获得11~30个月随访。术后4~9个月植骨融合;坚强融合43例,可能融合2例,未融合1例,植骨融合率为97.83%。术后疗效优25例,良1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5.65%。结论:后路单节段固定结合单枚Cage周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能较好地复位和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小林
2013, 37(9): 1133-1135.
摘要: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2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2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进展患者68例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分析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对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采用ABCD2评分法观察短暂性脑梗死患者30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症状持续时间、颅内动脉狭窄等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症状持续时间60 min、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均为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P0.01)。不同ABCD2评分,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不但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还有症状评分等项目,临床使用方便,结合影像学检查将提高其准确性。
出生后24h检测胆红素对新生儿黄疸的预测意义
杨礼建
2013, 37(9): 1136-1137.
摘要:
目的:探讨出生后24 h检测胆红素对新生儿黄疸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118例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24、48及72 h检测新生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结果:新生儿出生后24、48及72 h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分别为(94.525.6)、(176.542.1)及(230.142.3)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出生后24 h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越高,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概率越高(P0.01)。结论:出生后24 h检测胆红素水平,可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使患儿得到适时的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以及预防胆红素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阿奇霉素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郭彦斌, 吴海志, 桂金贵
2013, 37(9): 1138-1139.
摘要: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阿奇霉素7-4-3方案)76例和对照组(阿奇霉素5-4-5方案)80例,比较2组疗效、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疗效、退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缓解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5-4-5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凌进华
2013, 37(9): 1140-1142.
摘要: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7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首剂用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静推),3 min后加用血管加压素40 IU静推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共32例;单用肾上腺素1 mg静推者列入对照组,共35例。观察自主心率恢复时间、1 h复苏有效例数、24 h复苏成功例数、出院存活例数。结果:治疗组自主心率恢复时间、1 h复苏有效率、24 h复苏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出院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能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提高1 h复苏有效率、24 h复苏有效率,但对出院成活率无明显影响。
出血性脑梗死20例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邵仲萍
2013, 37(9): 1142-1143.
摘要: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中性治疗,适当予以脱水降颅压及对症处理,监测并及时调整血压、血糖,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神经保护剂并防止并发症等。结果:痊愈4例,明显缓解13例,病死3例。结论:HI发病机制复杂,CT或MRI检查是诊断HI最重要的方法,对高龄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0d序贯和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比较
秦玉侠, 罗井书, 孙长红
2013, 37(9): 1144-1146.
摘要:
目的:比较10 d序贯疗法与10 d三联标准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效。方法:将92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标准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和克拉霉素500mg,每天2次,治疗10 d;治疗组为序贯疗法,应用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治疗5 d,随后以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和替硝唑500 mg治疗后续5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按完成随访病例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92.00%和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治疗能获得较高的Hp根除率,且经济、安全,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多巴胺持续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张爱雄
2013, 37(9): 1146-1147.
摘要:
目的:观察多巴胺持续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多巴胺小剂量2~5gkg-1min-1持续泵入。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在院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在院病死率6.9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在院病死率22.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和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持续小剂量泵入多巴胺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近期疗效
夏元亮, 韩忠奎, 张颍, 王永辉, 卜磊磊
2013, 37(9): 1148-1149.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6.0%(P0.05);治疗组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高于真性球麻痹患者的66.7%(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明显临床疗效。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2例诊治体会
赵本泉
2013, 37(9): 1150-1151.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技巧和方法。方法: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除Ⅲ型1例行囊肿开窗引流外,其余11例患者均一并切除胆囊。结果:12例均治愈,术后胆瘘1例,无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早期诊断,积极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精细的手术技巧以及正确的围手术期管理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
卞永德, 周波
2013, 37(9): 1151-1152.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6例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脾切除患者术后7 d和14 d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而患者术后1 d和1个月血小板计数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切除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血小板升高。术后定时监测血小板可了解其变化规律,必要时进行治疗以预防术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股骨头骨折24例分型与治疗
苗世昌, 刘亚平, 崔吉印
2013, 37(9): 1153-1155.
摘要:
目的:提出股骨头骨折的分型标准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24例股骨头骨折依据骨折移位、损伤程度、有无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分为4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24例患者获6~36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9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未出现可吸收螺钉异物反应现象,无感染、骨折内固定失败、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影像学表现及分型决定治疗方法,尽早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不同根管消毒药物输送方式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比较
吴洁
2013, 37(9): 1155-1157.
摘要: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Vitapex)糊剂对于有瘘型根尖周炎的疗效,并比较同种剂型不同输送方式对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磨牙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C 3组,在一次性开髓、拔髓、根管预备后,A组注射器输入Vitapex糊剂,B组螺旋输送器输入Vitapex糊剂,C组通过螺旋输送器输入氢氧化钙甘油糊剂。对3组封药后2周以及根充后1个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B、C组患者封药后2周有效率分别为92.6%、85.7%、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充后1个月成功率分别为92.6%、92.9%、90.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使用配套的注射器加压注入根管内封药能够有效地控制有瘘型根尖周炎,促进瘘管的闭合和根尖周组织的愈合,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根管消毒药物。
鼻腔鼻窦淋巴瘤8例误诊原因分析
赖燕, 刘稳
2013, 37(9): 1158-1160.
摘要: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临床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分析8例有多次误诊经历的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误诊时间2~12个月,误诊次数2~5次,误诊病种有鼻炎、鼻窦炎、坏死性肉芽肿、风湿热、霉菌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上颌窦癌、鼻窦神经内分泌肿瘤、鼻息肉、鼻前庭炎、鼻中隔偏曲。最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型7例,B细胞型1例。误诊原因包括医生认识不足、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活检取材不当、病理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鼻腔鼻窦淋巴瘤临床易误诊,提高认识、恰当取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措施。
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影响
徐绍娟, 李爱英, 魏翠荣, 王京沂
2013, 37(9): 1160-1161.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影响。方法:收集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便秘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饮食、运动、心理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较干预前降低(5.431.68)分,对照组降低(0.492.94)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体现了人性化的治疗理念,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前白蛋白测定在上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顾万宝, 汪强武
2013, 37(9): 1162-116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前白蛋白(PA)测定在鉴别诊断肝硬化或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中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硬组化)、6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组)和6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血清RBP和PA的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RBP和P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消化性溃疡组(P0.01);消化性溃疡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RBP和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和PA联合检测能及时反映肝脏损伤情况及肝脏的合成代谢功能,可作为鉴别肝硬化或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胆囊次全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袁中文
2013, 37(9): 1163-1164.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次全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8例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为LSC组,随机选择同期行LC 38例为LC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LSC组均较LC组明显增多(P0.01),但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在胆囊解剖复杂时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替代,可避免中转开腹手术。
不同序贯方式静脉注射镇静药、肌松药拮抗剂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比较
陈金星, 王海兵
2013, 37(9): 1165-1168.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拔管期应用不同序贯方式使用镇静药、肌松药拮抗剂的效果。方法:将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均选择静脉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A组术毕拔管前静脉注射(静注)新斯的明1.0mg及氟马西尼0.5 mg。B组术毕拔管前静注新斯的明0.50 mg及氟马西尼0.25 mg,根据恢复情况,分别1/2首次量追加。C组拔管前静注新斯的明0.5 mg后0.25 mg追加,直至呼吸恢复正常;拔除气管导管后静注氟马西尼0.25 mg后0.125 mg追加,直至清醒。观察并记录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和拔管后10 min(T3)血流动力学改变、拔管前患者耐管程度评分、拔管后Steward苏醒评分以及拔管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毕前15 min均给予吗啡2.0 mg预先镇痛。结果:A组和B组T1、T2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较T0时升高(P0.01),A组和B组T3时点SBP、DBP和MAP均低于T0、T1和T2时点(P0.01),而HR高于T0(P0.01);C组在T1时点SBP、DBP和MAP亦均较T0升高(P0.01),T2时点SBP和HR均高于T0(P0.01),T3时点SBP、DBP、HR和MAP均低于T1和T2(P0.01)。3组拔管前患者耐管程度评分情况,与A、B组比较,C组分值最低(P0.01);拔管后Steward苏醒评分,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 min时C组与A、B组Steward苏醒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拔管后5 min Steward苏醒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拔管后,A组和B组患者呛咳和拔管后不良记忆发生率均高于C组(P0.05),而3组患者呼吸抑制、窒息和再镇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管前分次、递减应用肌松拮抗剂,拔管后分次、递减应用镇静药拮抗剂,患者苏醒质量满意,能较有效践行舒适医疗。
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不同直径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
王东
2013, 37(9): 1168-1170.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直径10 cm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140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按直径不同分为大直径组(10 cm)57例,小直径组(10 cm)8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直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小直径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疝环直径10 cm的腹股沟疝安全有效。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胡世辉, 朱志杰, 章志奇, 周俊
2013, 37(9): 1170-1172.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发病3 d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基础治疗,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d;治疗组48例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2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儿童支原体肺炎111例临床分析
刘安利
2013, 37(9): 1172-1174.
摘要:
目的:提高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11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胸部X线片特征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重症患儿29例加用激素。结果:发病年龄5岁76例,5岁35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阳性。111例患儿中,咳嗽90例,发热83例,肺部无阳性体征78例。胸部X线片异常105例。肺内合并症15例,其中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10例;肺外合并症90例,其中肝功能损害36例,心肌损害35例,皮肤损害12例,过敏性紫癜2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0例,血液系统损害60例。治愈76例,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儿童MPP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外合并症多见,胸部X线片异常较肺部阳性体征更为多见,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可作为确诊依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好。
超声引导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术在ICU中的应用
封凯旋, 凌杰斌, 马斌, 周淏, 苟鑫
2013, 37(9): 1175-117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ICU住院的危重患者45例,采用超声引导法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记录穿刺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7.8%(44/4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急危重患者,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高,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重症病房推广应用。
改良Sugiura手术在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大出血中的应用
雷响, 黄昆, 韩继光
2013, 37(9): 1176-1177.
摘要:
目的:总结改良Sugiura术在门静脉高压联合断流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8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改良Sugiura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后近期胃黏膜病变出血6例,腹腔大出血3例,肝性脑病3例,中等量腹水5例,无一例出现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术后1~3年内67例得到随访,远期无一例复发出血,复查胃镜或钡餐6例轻度食道静脉曲张。结论:改良Sugiura术疗效明确,具有断流彻底、远期出血复发率低等特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大出血较为理想的术式。
药学
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观察
胡瑜, 陈浩凡
2013, 37(9): 1178-1181,1193.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与阿莫西林胶囊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并对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阿莫西林浓度。应用3P87软件计算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和阿莫西林胶囊单次给药和连续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家兔单次灌服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高(300/100)、中(150/50)、低(75/25)剂量(mg/kg)组,分别在75~240 min、45~480 min、90~240 min各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均高于单用阿莫西林胶囊血药浓度(P0.05~P0.01)。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高剂量组的T1/2(Ka)、C max、T max和AUC,中剂量组T1/2(Ka)、C max和AUC,以及低剂量组的T1/2(Ka)、T max和AUC分别较阿莫西林胶囊高(300)、中(150)、低(75)剂量(mg/kg)组延长或增加(P0.05~P0.01)。复方阿莫西林150 mg/kg+丙磺舒50 mg/kg胶囊连续多次给药后45 min、60 min、90~240 min各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均高于单用阿莫西林胶囊150 mg/kg(P0.05~P0.01),且药代动力学参数中C max和AUC较单用阿莫西林胶囊增加(P0.05~P0.01)。结论: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中阿莫西林与丙磺舒两药联用较单用阿莫西林胶囊能明显增加AUC和C max,并可提高药物血药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检验医学
孕妇血清中C反应蛋白与铜蓝蛋白水平的变化
李之珍, 韩凌飞, 胡晓武
2013, 37(9): 1182-1183.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孕妇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铜蓝蛋白(C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妊娠晚期及分娩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顺产组98例,剖宫产组99例,产前检查组38例,另选25名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其血清中的CRP、Cp水平。结果:产前检查组、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外周血中C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组外周血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顺产组(P0.01),其余各组间CRP、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Cp可作为妊娠晚期及分娩状态的评价指标。
深圳地区男性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检测分析
朱彩云, 冯春颜, 谭辉赟, 邱群芳
2013, 37(9): 1184-1185.
摘要: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地区男性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探索前列腺炎的诊断指标。方法:随机抽取6160例门诊男性EPS标本,对WBC个数进行测定。结果:6 160例标本中,WBC10个/HP为23%,10~20个/HP为27%,20个/HP为50%。结论:EPS中WBC10个/HP常被作为前列腺炎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指标,WBC10个/HP的标准对于深圳地区可能偏低。
55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方四倍
2013, 37(9): 1185-1186.
摘要: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采用ATB法和双纸片扩散法相结合对产酶菌进行筛选,药敏试验采用ATB NEW配套药敏板条进行。结果:55株大肠埃希菌中产酶菌25株,其中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等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含酶抑制剂的-内酰胺类抗生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较高,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稍低;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率最高,达100%。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各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耐药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耐药率。
影像医学
白血病继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分析
张琳, 张慧君
2013, 37(9): 1187-1189.
摘要:
目的:总结白血病继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CT影像表现,提高对IPA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5例白血病继发IPA者,记录其类型、分布、形态、数目、大小及影像特征。结果:25例中,实变型12例:单发斑片3例,多发斑片9例,有实变阴影5例,见支气管气相6例,内并发单发/多发小结节5例;具有出血性肺梗死改变征象15例,为尖端指向肺门,底边位于胸膜的楔形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气相9例,同时见小空洞3例。肿块型7例: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7例,并发斑片病灶4例,周围见晕征5例;内见空气新月征2例。混合型6例:同时可见以上两型征象。其他:邻近胸膜显示增厚、粘连8例,2例病灶内见钙化。结论:白血病继发IPA的CT表现多样,结节+晕征和/或楔形实变影及支气管气相为具有一定意义的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弥漫浸润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与粟粒型肺结核的影像学比较
王斌
2013, 37(9): 1189-1191.
摘要:
目的:比较弥漫浸润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iffuse eroded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DEBAC)和粟粒型肺结核(mili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MPTB)的X线和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1例DEBAC和9例MPTB患者的X线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DEBAC中,见空泡征9例,枯枝征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4例,4~6周后复查淋巴结增大、融合6例,远处转移2例。9例MPTB中急性MPTB 3例,亚急性或慢性MPTB 6例,无空泡征和枯枝征,三均匀结节3例,三不均匀结节6例,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6周复查仅1例出现淋巴结增大融合。结论:DEBAC和MPTB在X线上表现很难鉴别,但在高分辨率CT上DEBAC结节有空泡征、支气管有枯枝征,增强可见血管征等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区别于MPTB。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病变的价值
张海青, 黄玲玲, 韩羽凤
2013, 37(9): 1192-1193.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常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病理学检查均未能诊断的38例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果:穿刺成功率97.4%,能作出明确的定性诊断36例。38例中恶性肿瘤31例,其中29例经手术病理、化放疗后随访证实;病理未证实为恶性肿瘤者7例,其中6例行相应治疗后与穿刺活检结果相符。38例中主要并发症为气胸,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未明确病理诊断的情况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诊断肺部病变有重要价值,严重并发症少。
护理学
护理干预预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
邵东梅, 钱平, 段晓侠, 张莉, 徐梅, 杨秀侠
2013, 37(9): 1194-1196.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预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66例FFA检查患者分成干预组141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在FFA检查过程中针对造影可能出现的胃肠道、神经系统和过敏等不良反应采用全程心理护理、幻灯片宣教和现场观看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2组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P0.01)。结论:在FFA检查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多媒体宣教以及现场观看模式的护理干预,可大大降低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尹红英
2013, 37(9): 1197-1199.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内科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饮食、心理、运动干预、用药和随访护理等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和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邓小会
2013, 37(9): 1200-1202.
摘要:
目的: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感受。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结果进行编码分析后得出5个关于患者心理感受的主要概念为由疾病引起的恐慌,对家庭成员的影响,社会工作生活改变,自我调整,对康复护理的期望。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应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全面地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章凤, 陶芳萍, 史倩, 魏登惠, 王银娥
2013, 37(9): 1203-1204.
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管道痰痂形成率、刺激性咳嗽率和气道黏膜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能够保证吸入气体得到充分湿化,减少患者气道水分的丢失,对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明显的效果。
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程亚军, 仇彬彬, 周庆海, 方耀明
2013, 37(9): 1205-1207.
摘要:
目的:总结内镜下射频治疗仪在消化道息肉治疗中的手术配合经验及护理技巧。方法:对采用内镜及射频仪治疗的381例患者术前认真评估病情、排除内镜治疗禁忌证和器械准备妥当,术中配合生命体征监测及配合医生插入治疗电极,做好其他相应的辅助工作、术后整理和注意事项交代。结果:381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无一例出现明显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肯定,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是完成内镜下射频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乳腺良性肿瘤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患者的护理
王万霞, 宋丽萍, 崔苗, 黄兰, 黄云侠, 黄月园
2013, 37(9): 1207-1208.
摘要:
目的:总结乳腺良性肿瘤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9例乳腺良性肿瘤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患者行术前常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出血等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感,指导其合理进食。结果:患者手术依从性提高,所有病例手术操作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30 min。仅3例出现皮下血肿,经加压包扎,1周后血肿逐渐消退。无一例切口感染,暂无复发病例。结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患者对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依从性,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自制护理操作安全卡降低护理给药错误率的效果观察
程亚艳
2013, 37(9): 1209-1210.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护理操作安全卡对降低护理给药错误率的效果。方法:在建立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基础上,调查普外科2011年2~6月与2012年2~6月系统上报的护理给药错误事件,比较自制护理操作安全卡应用前(2011年2~6月)与应用后(2012年2~6月)护理给药错误率。结果:自制护理安全操作卡使用后护理给药错误率明显减低(P0.01)。结论:自制护理安全操作卡优化了护理给药操作流程,让患者主动参与安全管理,降低护理给药错误率,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
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急性期肢体康复的作用
汪素琴
2013, 37(9): 1210-1211.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Brunnstrom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急性期肢体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Brunnstrom功能锻炼法,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Brunnstrom功能锻炼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运用神经功能缺损度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别对康复锻炼前后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功能康复后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Brunnstrom功能锻炼法较单独应用Brunnstrom功能锻炼更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史倩, 段缓, 李亚军, 丁慧, 贾杨阳
2013, 37(9): 1212-1213.
摘要:
目的:观察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9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应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58例,应用声门下可冲洗和吸痰的气管切开套管,除常规气道护理外,间歇行声门下滞留物的冲洗吸引。比较2组VAP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VAP发生率37.25%,高于观察组的17.24%(P0.05)。结论: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痰能降低VAP发生率。
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围手术期护理
杨克侠, 吴亚男, 邵艳, 马杰, 赵倩, 朱静
2013, 37(9): 1214-1216.
摘要:
目的:总结多孔金属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2例多孔金属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皮肤准备、适应性训练等;术后进行体位、切口疼痛、预防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以及功能锻炼等护理,认真做好护理指导。结果: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并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钽棒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及促进肢体功能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家属参与型护理模式对截瘫患者出院后泌尿系感染的影响
赵芳玲
2013, 37(9): 1216-1218.
摘要: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型护理模式对预防截瘫患者出院后泌尿系感染的影响。方法:49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均接受心理护理、清洁尿道口、导尿管管理、自律膀胱训练。观察组增加家属参与型护理模式。2组患者均据病情随访6~36个月,观察正规清洁中段尿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率为8.33%,中段尿培养阳性率为17.73%。对照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48.00%,中段尿培养阳性率为75.17%。观察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参与型护理模式对预防截瘫患者出院后泌尿系感染有重要意义。
沟通告示牌对ICU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
王娅
2013, 37(9): 1218-1219.
摘要:
目的:探讨沟通告示牌对ICU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ICU住院患者家属60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探视时间与家属进行床旁沟通,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每晨沟通告示牌告知患者的病情及健康指导,分别于患者入院4 h内及入院72 h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状态焦虑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结果:ICU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情绪,试验后2组家属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P0.01),但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ICU沟通告示牌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使之更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利于患者的康复。
外科护士自我职业防护认知及行为的调查
魏平
2013, 37(9): 1220-1223.
摘要:
目的:调查外科护士自我职业防护认知及行为的现状。方法:自制外科护士职业防护认知及行为现状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法对246名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外科护士对自我职业防护的认知及行为相关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自我职业防护的认知及行为调查问卷的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46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为88.6%。外科护士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间认知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因素间认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评分在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职称和有无子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外科护士职业防护的认知及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护士受教育程度及工作年限(P0.05和P0.01)。结论:学历水平较低及参加工作不久的外科护士需进一步掌握职业防护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职业防护技能。
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颜梅
2013, 37(9): 1223-1225.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静脉输液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22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顺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FLACC评分、Wang-Bak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的顺从性93.64%、一次穿刺成功率90.00%、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4.55%、80.00%、88.18%(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时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的顺从性,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获得患儿及家长的满意。
入室胎儿监护图形分析及临床意义
王瑞, 潘丽, 张瑜, 童玉荣
2013, 37(9): 1225-1226.
摘要:
目的:探讨入室胎儿监护(NST)时胎儿宫内状态判断的准确性及围生儿结局。方法:抽取行NST试验孕妇316例,比较监护结果、分娩方式及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316例中306例为NST反应型,顺产213例(69.61%),剖宫产93例(30.39%);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8分占99.67%,3~7分占0.33%。NST无反应型10例均行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8分占50.00%,3~7分占40.00%,3分占10.00%,全部复苏成功,无新生儿死亡。结论:NST可及早发现胎儿尚未遭受的不可逆性损伤,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使新生儿及时娩出,可避免发生影响其终身的损伤。
应用鱼骨图对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娜丽, 张华, 胡春荣
2013, 37(9): 1227-1229.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一次性无菌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堵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6根鱼骨图分析PICC堵塞的可能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包括建立PICC维护小组,置管前做好宣教工作,规范置管操作流程及导管日常维护,加强巡视,并进行院外指导。结果:PICC置管96例患者,发生堵管8例,发生率为8.33%。包括与患者疾病有关的因素2例;与置管有关的因素1例;与导管选择和输注药物有关的因素2例;与出院维护中断有关的因素1例;与日常维护有关的因素1例;与液体中断输入时间过长有关的因素1例。结论:应用鱼骨图可以分析老年患者PICC堵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非预期拔管,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