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39卷  第11期

基础医学
烫伤致兔急性肺损伤早期肺泡灌洗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段立彬, 何先弟, 汪华学
2014, 39(11): 1457-1459,1469.
摘要:
目的:探讨烫伤致兔急性肺损伤早期肺泡灌洗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A组),背部脱毛37℃水浸浴;另5组均为烫伤组(B组),均建立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模型,分别于烫伤后2、4、8、12、24 h时间点处死动物,作为B1、B2、B3、B4、B5组。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进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干质量比(W/D),并应用双抗夹心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变化。结果:B组中所有兔子处死后经病理证实均达到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B1~B5组均可见到肺泡腔及间质内白细胞渗出、浸润,肺泡腔内见渗出液,肺泡隔增厚,肺泡及间质充血,部分肺泡塌陷、不张,透明膜形成,且随时程延长病变加重,肺损伤评分增加,B1~B5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3~B5组肺W/D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1);B1~B4组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IL-8水平较A组均升高(P<0.05~P<0.01),其中TNF-α、IL-8均在12 h达到高峰(P<0.01),IL-1β在8 h达到高峰(P<0.01),而24 h时IL-8、IL-1β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烫伤后早期,肺泡灌洗液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水平明显升高,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
激活转录因子-2调控小鼠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0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王文江, 冯琦, 袁杰, 高玉光
2014, 39(11): 1460-1463.
摘要:
目的:通过克隆激活转录因子-2(ATF-2)基因以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初步研究ATF-2对小鼠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0(MMP-2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引物设计原则设计ATF-2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从小鼠成釉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所得cDNA为模板,进行PCR法扩增。得出含有Hind Ⅲ 和xhol酶切位点的ATF-2目的基因连接到pcDNA 3.1/myc-HisA真核表达载体上;用重组质粒转染小鼠MMP-20基因,观察其对MMP-20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经过PCR引物扩增得到1 463 bp基因片段,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cDNA 3.1/myc-HisA-ATF-2双酶切分析鉴定,测序结果与Gen Bank登录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ATF-2可以促进MMP-20启动子的表达(P<0.01),且在-825~+23(848 bp)启动子区段促进作用最明显。结论:成功实现了ATF-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发现ATF-2对MMP-20启动子区域活性表达起正向调节作用。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皮功能的影响
刘滇军, 刘辉辉, 沈建明, 田少江, 王黎萍, 李骏峰
2014, 39(11): 1464-1466.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小球内皮功能的特点,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DN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DN模型,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相关试剂盒检测尿白蛋白(UA)、肾小球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早期DN大鼠肾小球NO含量、eNOS活性均显著下降,vWF水平明显升高,UA显著增加(P<0.01),且UA增加的程度与vWF升高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肾小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明显下降,MD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NO含量、eNOS活性均明显上升,vWF水平显著降低,UA明显减少,肾小球组织中MDA显著下降(P<0.01)。结论:早期DN大鼠肾小球内皮功能紊乱,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可能通过降低早期DN大鼠肾小球内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改善肾小球内皮功能。
临床医学
系统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者转归的影响
陈文实, 张永井, 贾崇奇
2014, 39(11): 1467-1469.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IGT)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对照法,将就诊于门诊及在社区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筛查出的86例IGT者分为系统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组)和未能系统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检测每组入组时以及随访2年时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统计糖耐量正常转化率和糖尿病转化率,并进行自身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随访2年后健康教育组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 h 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教育组糖耐量正常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糖尿病转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增加IGT者糖耐量正常转化率,降低糖尿病转化率。
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张士荣, 时照明, 张晓梅, 周静
2014, 39(11): 1470-1472.
摘要: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血浆维生素D和肾功能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评价维生素D在T2DN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对72例T2DN患者按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UAE)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蛋白尿组(B组)和大量蛋白尿组(C组),同时选择相匹配的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D组)。检测4组血浆尿素(UREA)、血肌酐(Cr)、尿酸(UA)、24 h-UAE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3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B和C 3组血清25-(OH)D3水平均较D组明显降低(P<0.01),C组患者亦均较A组和B组患者明显降低(P<0.01),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浆UREA、Cr和24 h-UAE较A、B、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B组和A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T2DN患者和D组血浆U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与UREA、Cr和24 h-UAE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UA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合并25-(OH)D3缺乏的T2DN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肾脏病变。
多发伤患者应激并发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徐文鹏, 应佑国, 方玉明, 秦宗和
2014, 39(11): 1473-1476.
摘要:
目的:探讨导致多发伤患者应激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4例多发伤患者应激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收集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测定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游离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皮质醇(COR)、生长激素,细胞因子白介素(IL)-1、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结果:64例出现应激性溃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激并发症48例,出现应激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Ⅱ评分、COR、ACTH、TT3、FT3、TT4、IL-6、IL-8、IL-10、TNF-α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APACH Ⅱ评分、TT4、COR、IL-6和IL-10为早期应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APACHⅡ评分以及创伤后TT4、COR、IL-6、IL-10等指标的变化与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激并发症的出现密切相关。
131I治疗Graves病合并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评价
胡永全, 郭道华, 刘恒超, 申勇, 李卫鹏
2014, 39(11): 1476-1478.
摘要:
目的:观察131I对Graves病(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治疗的疗效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对131I 治疗66 例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前后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白细胞水平及治愈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经131I治疗3、6和12个月时的FT3 和FT4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1个月时的FT3 、FT4及白细胞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愈43例,白细胞恢复正常60例,好转6例。结论: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经131I治疗后,随着GD的治愈,绝大多数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
周晓宇, 李伟, 丁强, 李国平, 黄礼年, 朱广辉
2014, 39(11): 1479-1482.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接受CT引导下肺活检的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穿刺活检病理确诊30例,4例未确诊病例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曲霉病。临床表现:咳嗽25例,咳痰20例,发热18例,咯血6例,胸痛5例,胸闷、呼吸困难5例,无症状者(体检发现肺部病变)3例。影像学表现:结节15例(单发6例,多发9例),肿块7例,实变灶5例,斑片影4例及新月征3例。血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率67.6%(23/34)。病理学改变以坏死性炎症为主。并发症:气胸17.6%(6/34),1例需放置胸腔引流管,其余自行吸收;针道出血5例,少量咯血1例,均未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确诊肺曲霉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
王长春, 郭劲松, 倪良红
2014, 39(11): 1482-1483.
摘要: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同时行溶栓导管置于血栓处行溶栓治疗,溶栓第3、5、7天再经溶栓导管造影评价溶栓效果及静脉通畅程度,根据通畅程度行单纯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出院随访。结果:置管溶栓术对急性下肢DVT有效率100%。溶栓成功后10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8例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6个月,并应用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随访6个月至5年,疗效满意。结论:置管溶栓术及溶栓后单纯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是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对防治下肢DVT后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自拟调中养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疗效观察
郭凤红, 范鹏, 吕高友, 陈莉秋
2014, 39(11): 1484-1485.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调中养胃汤(TCM)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疗效。方法:将DG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予自拟TCM口服,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自拟TCM治疗DGP效果明显优于多潘立酮片。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成年人脑积水20例临床分析
徐德才, 张少军, 姜之全, 韩易
2014, 39(11): 1486-1487.
摘要:
目的:探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成年人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成年人脑积水20例。术中测量颅内压并根据所测压力调整阀门压力。术后根据头颅CT显示的脑室大小和临床症状的改善调节分流泵的压力。每月复查头颅CT 1次,每次调低或调高1个档次,每月调节1次。结果:出院后随访3~19个月,5例高压性脑积水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出现脑室过小,调高1个档次,共调节1次;15例正常压力脑积水术后1个月内8例症状改善,7例症状改善不明显,进行压力调节;共8例调节,7例症状和影像学改善,1例无改善。结论: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在术后调整阀门压力,防止并发症,分流效果显著。
脑室-腹腔分流术75例临床分析
魏大伟, 刘家传, 王春琳, 王金标, 孙文江
2014, 39(11): 1488-1490.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5例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方法、预后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3例,分流管阻塞16例,感染13例,过度引流2例,肠穿孔1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应严格消毒,无菌、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正确处理,对腹腔端分流管反复包裹的患者可改行侧脑室-脐-门静脉分流术,以提高手术疗效。
低龄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
刘先富, 郭伟, 刘道永
2014, 39(11): 1491-1494.
摘要:
目的:比较低龄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18~30岁低龄青年乳腺癌56例(低龄青年组)和同期45~70岁中老年乳腺癌120例(中老年组)。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结果:2组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肿瘤复发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低龄青年组更易出现三阴乳腺癌。结论:低龄青年乳腺癌临床症状隐蔽,预后不佳,与中老年乳腺癌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应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丁希进, 储照虎
2014, 39(11): 1494-1496.
摘要: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9例TIA患者,其中32例在6个月内最终进展为脑梗死(脑梗死组),97例病情未进展(TIA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有高血压史、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糖尿病史、发作持续时间≥30 min和发作次数≥3次,均高于TIA组(P<0.05~P<0.01)。2组患者性别、有无吸烟史和有无冠心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年龄大于TIA组(P<0.05)。而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发作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尤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观察
谢华, 于斌, 孙文忠, 秦卫红, 阙颖
2014, 39(11): 1497-1500.
摘要: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为防治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中,行放、化疗42例,放疗28例。化疗方案以CHOP为主,少数用B-CHOP方案。局部放疗者,用直线加速器照射40~60 Gy/3~5周。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生化、病理、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0例患者中男51例(72.9%),女19例(27.1%),Ⅰe和Ⅱe期56例(80.0%);单发鼻腔病灶55例(78.6%);病理分类以T细胞型为主;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肿胀和鼻衄等,其次为口腔和眼眶症状,并累及颈部;总体5年无病生存40例,无病生存率(DFR)为57.1%;接受放、化疗者5年生存30例,DFR为71.4%,而接受放疗者5年生存10例,DFR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e期患者中接受放、化疗者5年生存21例,DFR为87.5%;而接受放疗者5年生存10例,DFR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e和Ⅲe~Ⅳ期患者中接受放、化疗者5年分别生存7例和2例;而接受放疗者均无5年生存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是影响5年DFR的主要因素;CHO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可获得更好的预后,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DFR。
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术后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徐志云, 邓宏平, 石伯生
2014, 39(11): 1500-1502.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ASAⅠ~Ⅲ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药配方为芬太尼20 μg/kg(C组),芬太尼20 μg/kg+右美托咪啶10 μg/kg(D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初始负荷剂量2 ml,持续剂量2 ml/h,单次静脉快注(Bolus)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Bolus总按压次数及芬太尼用量,术后4、8、24、48 h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各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心率<50次/分,收缩压<90 mmHg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麻醉前、术后4、8、24 h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于术后48 h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后24 h内Bolus总按压次数减少,芬太尼用量降低(P<0.01);D组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较C组明显升高(P<0.01),D组术后4 h和8 h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C组降低(P<0.01和P<0.05);2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4~48 h皮质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满意度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后PCIA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芬太尼。
十一酸睾酮联合他达拉非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115例
陈其超, 姜熙, 曹志刚
2014, 39(11): 1503-1505.
摘要:
目的:评估十一酸睾酮联合他达拉非(TUT)在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type 2 diabetes erectile dysfunction,DED)中的治疗效果,为DE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115例DED的中老年男性患者使用TUT方法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评分、患者性生活日记中能完成性交的成功率以及血清睾酮值,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评分、能完成性交的成功率和血清总睾酮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TUT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华法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观察
宋莹莹
2014, 39(11): 1505-1507.
摘要: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32例75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中等强度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1~2.5],华法林低等强度组(INR维持在1.5~2.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每组44例。随访1年,记录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血栓栓塞事件呈逐渐增多,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华法林中等和低等强度组(P<0.05),中等和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呈逐渐减少,中等强度组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与低等强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INR维持在1.5~2.0,不仅能够取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
DC-CIK或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Meta分析
许林利, 查名宝, 武翔
2014, 39(11): 1508-1511,1514.
摘要:
目的:对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了解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CBM等西文数据库,查找DC-CIK或CIK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4.2统计软件对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免疫检测指标(CD3+、CD4+、CD4+/CD8+)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后纳入11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质量分析显示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临床获益合并效应比值比(OR)为2.45,95%CI为1.56~3.83;生活质量合并效应量OR为3.17,95%CI为1.82~5.52;治疗后免疫学检测指标CD3+的合并效应量 OR为16.96,95%CI为14.09~17.82;CD4+的合并效应量 OR为6.84,95%CI为6.06~8.63;CD4+/CD8+的合并效应量OR为0.60,95%CI为0.56~0.65。DC-CIK或CIK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免疫功能也优于对照组。结论:DC-CIK或CIK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并能提高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
替吉奥和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对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杨武, 喻永龙, 朱西平, 张振华
2014, 39(11): 1512-1514.
摘要:
目的:观察替吉奥和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替吉奥组:替吉奥的给药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1.25 m2,每次60 mg,每日2次,连续14 d,每3 周重复;卡培他滨组:卡培他滨的给药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计算,1 250 mg/m2,每日2次,连续14 d,每3周重复。2组分别加入奥沙利铂85 mg/m2,第1天,每3周重复。2个疗程后CT评价疗效。结果:替吉奥组有效率为62.5%,肿瘤控制率为79.2%,卡培他滨组有效率为58.3%,肿瘤控制率为83.3%。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最常见为3~4度血小板下降;卡培他滨组为3~4度白细胞下降。2组总体上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没有与治疗相关的病死病例。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可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化疗中获益,不良反应可耐受。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交变电磁场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
洪菲, 赵晓冬, 徐明, 陈艳红, 季菊花, 张文
2014, 39(11): 1515-1517,1520.
摘要: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交变电磁场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效果。方法:95例中枢性协调障碍痉挛型患儿随机分为传统组23例、观察组26例、训练组24例和电磁场组22例。传统组仅采取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传统组方法基础上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交变电磁场。训练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核心稳定性训练,电磁场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交变电磁场。对患儿治疗前后Bayley运动发育指数(PDI)及自拟运动能评定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DI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及电磁场组(P<0.01),训练组及电磁场组PDI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治疗后运动能随访评估结果,观察组各种观察指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而训练组抬头及电磁场组腘角正常有效率均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传统康复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交变电磁场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更有效。
全麻气管插管的教学观察
陆慧红, 李桂凤, 陈洪飞, 白浪, 姜桢
2014, 39(11): 1518-1520.
摘要: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教学中伴随的问题及术后喉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以期提高气管插管教学的质量。方法:10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教学组和医师组,每组50例。记录2组的插管时间、脱氧合发生率和尝试插管次数,并在患者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和术后24 h评估患者喉痛和声音嘶哑情况。结果:插管时间、脱氧合发生率和插管次数在教学组均显著高于医师组(P<0.01)。医师组的喉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教学组(P<0.01),而2组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教学会延长插管时间并增加插管次数,同时增加气道损伤的概率。
联合检测胸水糖类抗原125、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庄亚琴, 高习文, 周杰
2014, 39(11): 1521-1523,1527.
摘要:
目的:探讨胸水糖类抗原125(CA125)、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54例结核性胸膜炎及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CA125、ADA,同时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CA199、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CA125的水平[(702.67±367.30)u/ml]高于正常值,胸水ADA水平[(81.74±18.82)u/L]增高,胸水CA125的灵敏度(100.0%)高于胸水ADA(88.9%)。其余4项肿瘤指标阳性率低。胸水CA125联合ADA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88.9%)及特异度(90.75%)。结论:胸水CA125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CA125联合胸水ADA检测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阳性率,联合其他肿瘤指标测定有助于排除恶性胸腔积液。
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麻醉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急性痛的影响
谢言虎, 柴小青, 崔中露, 高燕春, 许敏
2014, 39(11): 1524-1527.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探讨帕瑞昔布钠减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急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下肢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NS)10 ml;B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NS稀释至10 ml);C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NS稀释至10 ml),术后每12 h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至术后48 h结束。术毕前30 min开始镇痛,配方为芬太尼15 μg/kg 加入NS 100 ml,镇痛模式为负荷剂量5 ml加持续剂量2 ml/h,补救镇痛给药每次0.5 ml,锁定时间为10 min。记录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和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1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采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β-EP、PGE2;记录术后1、12、24、48 h 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48 h内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是否追加使用其它镇痛药和有无严重呼吸循环抑制。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和麻醉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降低,其中C组自控镇痛泵所需按压次数最少、镇痛效果最好(P<0.05)。B、C组血浆PGE2 T2、T3、T4时点均低于A组(P<0.05~P<0.01)。C组T3和T4时点β-EP水平均较A组和B组升高(P<0.05~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增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显著减轻瑞芬太尼麻醉下肢骨折手术后急性痛。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生成、增加内源性β-EP释放有关。
瑞舒伐他汀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
葛靓, 周志明, 庞洪波, 李雪芹, 金炜, 费世早
2014, 39(11): 1528-1530,1533.
摘要: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前瞻随机开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根据不同病情,合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清除氧自由基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钙汀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血脂、神经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梗死灶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1),IMT明显减小(P<0.01),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 0.01);治疗前2组梗死灶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梗死灶面积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大面积、小面积梗死灶分别减少3例和7例(改善率41.2%);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大面积、小面积梗死灶分别减少1例和4例(改善率22.2%),但2组治疗后3、6、12个月脑梗死面积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少,对改善脑梗死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
郑雄, 孙颖, 胡梅洁, 王吉, 李健
2014, 39(11): 1531-1533.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TN分期的正确性,提高超声内镜诊断水平。方法:133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于术前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和TN分期,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分期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1.20%,其中对T1和T4正确率较高,分别为91.67%和85.0%,而T2和T3的正确率较低,分别为74.29%和70.0%。在T分期中存在着分期过深或过浅的现象,8例分期过深,17例分期过浅,T1和T4正确率较高,而T2和T3正确率稍低。超声内镜胃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呈高度一致性(P<0.01)。N 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78.95%,淋巴结阳性和阴性的正确率分别为66.10%和89.19%,与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能较准确地判断胃癌TN分期,可为医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王立民, 黄艳, 王红阳
2014, 39(11): 1534-1536.
摘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阿奇霉素+常规治疗组(B组)和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D+常规治疗组(C组)。所有患儿治疗前后均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17浓度,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变化、症状体征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2和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血清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IL-17水平降低(P<0.01),其中C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P<0.01);C组均较A组、B组症状体征好转时间短、住院时间缩短(P<0.05~P<0.01)。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D可以改善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
C反应蛋白测定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孙月华, 王维玲
2014, 39(11): 1536-1537.
摘要:
目的:探讨测定C反应蛋白(CRP)在妇产科疾病诊治中的参考价值。方法:检测227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CRP,其中炎症组116例,非炎症组111例;比较2组CRP阳性率,以及炎症组中53例入院时、抗感染治疗3 d和7 d时的CRP和白细胞(WBC)水平。结果:炎症组CRP总阳性率为87.07%,明显高于非炎症组的13.51%(P<0.01)。炎症组中急性盆腔炎患者的CRP阳性率高于慢性盆腔炎(P<0.05)。急性盆腔炎患者入院时CRP和WBC,治疗后3 d和治疗后7 d的CRP均明显高于慢性盆腔炎和急性宫颈炎患者(P<0.01),而急、慢性盆腔炎和急性宫颈炎患者治疗后3 d和治疗后7 d的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炎症患者CRP水平和阳性率高于非炎症患者,且急性炎症患者的CRP水平高于慢性炎症患者;在指导妇科炎症患者治疗中监测CRP优于WBC。
地佐辛与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ERCP的对比研究
郭全周
2014, 39(11): 1538-1539.
摘要: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无痛ERCP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芬太尼2 μg/kg静脉注射,观察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静脉注射,5 min后2组均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控质量浓度为3 μg/ml,分别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体动次数、SpO2<90%的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结果:2组患者检查前SBP、DBP、HR、SpO2以及镇痛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置镜时收缩压和检查毕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检查毕的HR及置镜时和检查毕的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SpO2<90%的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与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ERCP时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地佐辛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患者更满意。
肝移植3例术后胆道并发症内镜诊治疗效分析
王晓天, 贾国法, 单红, 张迪, 吴丽颖
2014, 39(11): 1540-1541.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的胆道并发症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治情况并随访10年。结果:3例患者肝移植后分别并发吻合口胆管漏伴狭窄、吻合口胆管狭窄伴胆石形成和单纯吻合口胆管狭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下鼻胆管引流术、取石术、大口径塑料支架或多根塑料支架置入,支撑引流10年,最终拔除塑料支架,2例吻合口胆管狭窄完全改善,1例吻合口胆管狭窄明显改善。结论:内镜是诊治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长期支架支撑可有效改善或治愈吻合口狭窄。
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分娩方式探讨
肖雯, 王秀峰
2014, 39(11): 1542-1544.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不同分娩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患者在终止妊娠时选择的分娩方式主要为硬膜外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经阴道自然分娩,分别为43.16%和40.00%。妊娠合并躁狂症、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新生儿活产率高于合并躁狂症患者(P<0.05);合并躁狂症患者新生儿不良结局(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死产)的发生率较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增高(P<0.05)。结论: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产妇及新生儿的妊娠结局与终止妊娠方式密切相关。产钳助产以及全麻下急诊剖宫产与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呈正相关,为了降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需要尽量避免使用此类方法终止妊娠。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影响因素探讨
翟晓蔚, 吴田英, 梁思铭, 秦德燕
2014, 39(11): 1544-1546.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28名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与128名正常儿的家庭、孕期及出生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父母亲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母孕期疾病,产检次数,参加孕期保健讲座次数,孕次等与婴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家庭月收入、家庭结构、产检次数、母孕期疾病、参加孕期保健讲座次数和孕次均为婴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孕期保健管理,早监测早干预,以减少婴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
预混胰岛素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张媛媛, 祁明霞
2014, 39(11): 1547-1548.
摘要:
目的:比较预混胰岛素与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75例。检测2组治疗4周后的血糖指标,随访2组治疗2年后的心功能指标和下肢血管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治疗2年后下肢血管内膜中层厚度、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和管径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年后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E/A值(A峰为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混胰岛素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患者下肢血管功能和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DHS、PFLCP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张杰, 李军, 吴伟, 吕欧, 王斌, 程东
2014, 39(11): 1549-1551.
摘要: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PFLCP、PFNA内固定治疗,其中DHS组22例,PFLCP组17例,PFNA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6~14个月。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DHS组与PFLCP组(P<0.01),而3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和PFLCP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天麻素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57例疗效观察
高斌
2014, 39(11): 1552-1553.
摘要: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7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连续7 d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分别予以综合评分。结果: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达91.23%。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对改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坎地沙坦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2例
黄殿红, 李廷振
2014, 39(11): 1553-1555.
摘要: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17例、非高血压组15例,检测并比较2组应用坎地沙坦酯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mAlb水平低于治疗前,且高血压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坎地沙坦酯可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Alb水平,改善肾功能,且对伴高血压者效果更显著。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比较
胡洁
2014, 39(11): 1555-1556.
摘要: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慢性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观察组)37例 和美托洛尔组(对照组)37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状态,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变化。结果:2组患者心功能均明显的改善,而且对于血浆细胞因子以及逆转心脏的重塑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LVEDD与LVESD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可有效改善慢性CHF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而且卡维地洛的效果更加明显。
检验医学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王卫国, 马芳, 李玉云, 张夏, 郭进京, 王伟伟
2014, 39(11): 1557-1558,1561.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AL患者(AL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 /L 15例,<50×109/L 24例,21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使用CA-7000血凝仪检测vWF:Ag、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使用76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细胞计数采用迈瑞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结果:AL组的vWF:Ag、D-二聚体、FDPs、LDH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50×109/L的患者vWF:Ag和LDH均高于白细胞<50×109/L的患者(P<0.05和P<0.01),vWF:Ag与D-二聚体、FDPs、LDH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L患者存在以vWF:Ag升高为表现的内皮细胞损伤,这种表现与肿瘤负荷、急性期反应和纤溶亢进有关。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确证试验假阳性1例分析
杨晓辉, 温兰
2014, 39(11): 1559-1561.
摘要:
目的:通过对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假阳性者进行随访检测分析,探讨HIV抗体确证试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方法:对1例受检者进行HIV抗体筛查和确证试验,并于4周、8周和12周随访检测,后两次随访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以及第四次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4次HIV抗体检测结果免疫印迹试验带型均为gp160、gp120、p24;后两次病毒载量结果均为TND,第四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为885 cells/μl,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最终判定HIV抗体阴性。结论:随着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不确定样本不断增多,检测者要格外谨慎判断处于临界状态的样本,必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及随访检测,才能给予准确的检测报告。
2种方法处理精液液化异常的比较分析
陈伟辉, 方小武, 韦剑洪, 吴嘉齐
2014, 39(11): 1562-1564.
摘要:
目的:比较机械混匀法和菠萝蛋白酶消化法处理液化异常精液的质量。方法:选取60份经常规分析证实为精液液化异常标本,标本量均≥1.5 ml,每份标本均分为3组:A组即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B组,采用机械混匀法处理;C组,采用菠萝蛋白酶消化法处理。首先应用西班牙人类精液分析微机辅助智能系统分别对3组样本的精子浓度、精子活力等参数进行检测;同时采用伊红染色法检测精子存活率;改良巴氏染色法分析精子正常形态率。结果:3组精子浓度和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精液液化时间均比A组明显缩短,精子活力也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精子正常形态率明显低于A组与C组(P<0.01);C组精液液化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菠萝蛋白酶消化法比机械混匀法更适于处理精液液化异常,可明显缩短精液常规分析时间,降低精液黏度,避免取样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刘伶
2014, 39(11): 1564-1565.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DNA的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儿科诊治的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MP-DNA。结果:6 23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DNA阳性1 882例,阳性率30.20%。>5~12岁年龄组MP-DNA阳性率为57.51%,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1~3月份MP-DNA阳性率为41.48%,7~9月份阳性率为37.27%,均高于4~6和10~12月份(P<0.01)。女性阳性率为41.36%,明显高于男性的21.51%(P<0.01)。结论:MP-DNA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有重要价值。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较高,及时快速地检测,对预防疾病加重和肺外多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RhD阴性患者的弱D、DEL的分布及RhCE表型分析
陈丽, 管政, 周浩, 刘凯
2014, 39(11): 1566-1567.
摘要:
目的:研究RhD阴性患者的弱D、DEL的分布比例,并对RhCE的表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阴性的标本,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弱D,阴性情况下应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结果:在129例RhD阴性患者标本中经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为弱D型者9例(6.9%),其表型分别为ccDuee型5例,CcDuee型3例,ccDuEe型1例。经吸收放散试验确认为Del者24例(18.6%),其表型分别为CcDELee型12例,CcDELEe型7例,CCDELee型2例,CCDELEe型3例。结论:在采集的初筛为RhD阴性的标本中,DEL阳性标本所占的比例高,应引起重视,其RhCE表型比例符合相关文献报道。故于常规血清学检测RhD阴性者,应当再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试验检测是否为弱D及DEL。
预防医学
基于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安徽省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发展趋势研究
刘露, 王丽丹, 江启成
2014, 39(11): 1568-1570.
摘要:
目的:了解2007~2012年安徽省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对2007~2012年安徽省全科医生按人口及地理分布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利用泰尔指数对地域间配置的差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安徽省全科医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由0.425下降到0.216,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由0.501下降到0.326,泰尔指数总差异由0.214 2下降到0.080 1。结论:现有全科医生资源总体配置合理,按人口分布公平性优于按地理分布公平性,配置公平性呈现改善趋势。
上海社区老年人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调查分析
滕斌, 王泰蓉, 吴玲, 徐宜, 林乐平, 杨涛
2014, 39(11): 1571-1573.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老年人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分析在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524名老年人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分层分析老年人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分层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检出率。结果:社区各年龄层次老年肪肝人群高三酰甘油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人群(P<0.01)。女性脂肪肝检出率63.89%,高于男性的49.5%(P<0.01),高三酰甘油人群的脂肪肝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三酰甘油人群(P<0.01)。结论:控制血脂水平,对于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有着重要意义。
护理学
经腋静脉置入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徐兵, 戴明红, 杨丽娟
2014, 39(11): 1574-1576.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置入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及其对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14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经其他部位置入PICC的13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送管困难、第一次置管时导管异位及异位纠正成功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送管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异位纠正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与其他部位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及纠正PICC导管异位的成功率,也能降低送管困难的发生率,值得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推广使用。
血液透析中进食时间对患者血压的影响分析
李虹, 常保超, 张玮, 刘丽
2014, 39(11): 1577-157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进食时间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按不同进食时间,分别给予透析中禁食、透析2 h内进食及透析3 h后进食,进食量约250 g。每种方法观察2周,记录每次进食前和进食后30 min平均动脉压,透析前及透析中每小时平均动脉压,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进食前后平均动脉压差、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和透析中最低平均动脉压差及3组患者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 h后进食组各项指标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及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停止透析的例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应选择在透析2 h内进食,避免在透析3 h后进食,有助于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品管圈对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
辛玲, 伏瑜
2014, 39(11): 1579-1581.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非计划拔管(UEX)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导致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UEX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结果:全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UEX率从活动前的5%降低至活动后1.75%(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UEX率,并且有助于提高圈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固定方法的改进
孙启明, 朱正玲, 张丽
2014, 39(11): 1582-1583.
摘要: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固定方法。方法:选择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采用改进的导管固定方法,穿刺处常规消毒后用2张3M透明敷贴从针眼处经蝶翼固定片上并列贴住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90例,穿刺处常规消毒后,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用普通胶布加以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两侧上下3 cm再用胶布加以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引流管固定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完全脱出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患者的胶布松动率和担心引流管脱出率分别为2.22%和2.22%,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1.11%(P<0.05)。结论:观察组改进后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普通胶布固定法。
3种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疗效比较
金怀芝, 汪吉平, 骆俊秀
2014, 39(11): 1583-1585.
摘要:
目的:探讨硫酸镁湿热敷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喜疗妥)涂抹治疗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致皮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致皮下血肿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硫酸镁组(27例)、喜疗妥组(34例)、联合治疗组(39例),分别于24 h内冷敷后,硫酸镁组应用50%硫酸镁湿热敷,喜疗妥组应用喜疗妥涂抹,联合治疗组将2种方法联合应用。观察3组血肿完全消退时间、血管硬化发生率、透析血流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血肿完全消退时间均较硫酸镁组和喜疗妥组明显缩短(P<0.01),而血管硬化发生率和对透析血流量的影响均少于硫酸镁组(P<0.05)。结论:硫酸镁湿热敷联合喜疗妥涂抹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致皮下血肿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静脉留置针在表柔比星化疗中不留置的应用
孙桂娟, 王娅
2014, 39(11): 1585-1587.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表柔比星(EPI)化疗中非留置针的应用对降低静脉炎及继发性血管渗漏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EPI化疗患者20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静脉留置针每日穿刺,输液后不予保留;对照组采取静脉留置针保留至72 h,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及继发性血管渗漏的发生率。结果:2组静脉炎和继发性血管渗漏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在EPI化疗中不留置能有效降低静脉炎及继发性血管渗漏的发生率。
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张瑜, 潘丽, 王瑞, 项同生
2014, 39(11): 1587-1588.
摘要:
综述
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陈玮, 齐玉龙, 张静
2014, 39(11): 1589-1591.
摘要:
钙离子通道与胰岛素分泌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田, 潘明麟, 张晓梅
2014, 39(11): 1592-1594.
摘要:
个案报道
卵巢甲状腺类癌伴便秘1例
刘山, 周永清, 房娟
2014, 39(11): 1595-1596.
摘要:
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
王本孝, 王俊珺, 杨洁, 刘建魁
2014, 39(11): 1596-159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