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40卷  第8期

基础医学
可溶性B7-H4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徐慧, 邢琛, 虞丽莎, 禹莉, 郝艳梅, 李玉云
2015, 40(8): 989-9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01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H4(sB7-H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L患者71例(初发组59例,复发组12例)及健康体检者40名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B7-H4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淋巴瘤组织及10例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组织中B7-H4的表达情况。结果:ML患者血清中sB7-H4的表达水平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非霍奇金淋巴瘤组亦高于霍奇金淋巴瘤组(P<0.05);复发组患者血清中sB7-H4的表达水平低于初发组(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L组织中B7-H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组织(P<0.05)。结论:sB7-H4在ML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为淋巴瘤的辅助诊断、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
不同剂量川芎嗪对兔背缺血皮瓣的作用
朱云琳, 程新德, 梅娟, 马红丽, 张莉
2015, 40(8): 992-99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02
摘要:
目的:寻找川芎嗪对缺血皮瓣发挥保护作用的合适剂量。方法: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于兔背部设计8 cm×2 cm任意皮瓣,切取、剥离后原位缝合。对照组(A组)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g,术后用药组分别予以川芎嗪15、30、60 mg/kg(B、C、D组)。术后第7天处死白兔,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分析不同剂量的川芎嗪与皮瓣成活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第7天皮瓣远端均发生坏死,近端成活。随药物剂量增加,C、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均高于A、B组(P<0.05~P<0.01);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剂量使用川芎嗪治疗可提高局部缺血皮瓣的成活率。
白藜芦醇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肺癌细胞PC9的杀伤效应
崔秀娟
2015, 40(8): 994-997,100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03
摘要: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联合紫杉醇(PTX)对人肺癌细胞PC9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ES和PTX单用和联合作用于PC9细胞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其对PC9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Bax表达的变化。结果:10、20、30 μmol/L的RES和0.001、0.01、0.1 μmol/L的PTX均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抑制PC9细胞的增殖,RES联合PTX的抑制率高于RES和PTX单用组(P<0.01)。单用RES和PTX均能诱导PC9细胞发生凋亡和G0/G1期阻滞,两者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作用显著增强(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在RES和PTX联用之后,Caspase-3蛋白、Bcl-2、Bax的改变显著大于单药作用。结论:RES、PTX均可抑制人肺癌PC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阻滞细胞G0/G1期、伴随Caspase-3活性上调,且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凋亡蛋白Bcl-2、下调抗凋亡蛋白Bax有关。
青藤碱联合氟尿嘧啶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周溯
2015, 40(8): 998-100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04
摘要:
目的:探讨青藤碱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Bcl-2、Bax和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对照组、5-Fu组(5-Fu 50 mg/L)、青藤碱低浓度组(青藤碱 1.25 mmol/L)、青藤碱中浓度组(青藤碱2.5 mmol/L)、青藤碱高浓度组(青藤碱 5 mmol/L)及联合组(5-Fu 25 mg/L+青藤碱2.5 mmol/L)对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Bcl-2、Bax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青藤碱、5-Fu作用SGC7901细胞24、48和72 h后,青藤碱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与5-Fu联用后协同抑制细胞增殖(P<0.05~P<0.01);5-Fu组、青藤碱各浓度组及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cl-2和COX-2蛋白表达较明显,而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染色减弱;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ax蛋白表达较弱,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阳性率相对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青藤碱联合5-Fu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能够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COX-2表达,可能发挥增敏作用。
临床医学
温经汤加减内外合治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汪超, 周兰, 姚诗清, 陈莉, 孙涛, 柳雯
2015, 40(8): 1002-10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05
摘要:
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痛经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粒0.3 g,每半天1粒;观察组每次行经前1周温经汤加减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每日一剂,每次行经前1周就诊用药,并随症加减。1周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P<0.01)。结论:温经汤加减是治疗寒证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汤剂。
经胸乳径路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疗效比较
褚亮, 周少波, 张杰
2015, 40(8): 1005-100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06
摘要:
目的:比较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25例采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35例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P<0.01),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腔镜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虽然费用较高,但值得在特定人群中推广。
综合消化道毒物清除术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袁兆春
2015, 40(8): 1008-101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07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消化道毒物清除术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AOPP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洗胃、阿托品、抗感染、吸氧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消化道毒物清除术,对2组治疗一般情况、血清学指标和转归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清洁肠道时间、阿托品用量、氯磷定用量、阿托品化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消化道毒物清除术可清除毒物,恢复胆碱酯酶水平,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在重度AOPP治疗中值得应用。
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雷替曲塞在老年晚期胃癌中的疗效观察
张贡献, 杨洋
2015, 40(8): 1011-10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08
摘要: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晚期老年(>60岁)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甘露醇130 mg/m2联合雷替曲塞3 mg/m2 静脉滴注,第1天;对照组采用顺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2次/日(第1~14天),21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4%,对照组为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9%,Ⅲ~Ⅳ级发生率为38.1%,对照组分别为28.6%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不良反应较轻,更易耐受。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2例临床分析
苏文芳, 许翔, 马玉红
2015, 40(8): 1014-1015,10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09
摘要: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1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22例作为对照。结果:足月妊娠羊水过少随着孕周的增加其发生率增高(P<0.01);羊水过少组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无应激性试验时出现晚期减速、可变减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P<0.05~P<0.01);且剖宫产率较羊水正常组高(P<0.01)。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一经诊断,应以剖宫产分娩为宜。
深吸气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金炬, 刘帮助
2015, 40(8): 1016-10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0
摘要: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相关性,为其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84例AECOPD患者中△IC改善率≥12%或增加≥200 ml作为对照Ⅰ组,△IC改善率<12%或增加<200 ml作为观察组,其中继续维持原方案治疗为对照Ⅱ组,加用吸入噻托溴胺粉雾剂18 μg/d为对照Ⅲ组;在入院第1、3天及出院前进行肺通气功能和肺容量检查、Borg评分、血气分析测定,计算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3天和出院前IC均高于入院第1天(P<0.05~P<0.01),且IC在对照Ⅰ组出院前明显高于入院第3天(P<0.01)。3组患者的△Borg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IC/肺总量(TLC)和对照Ⅰ组与Ⅲ组△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组患者出院前△PaCO2低于入院第3天(P<0.05),Ⅱ组患者△FEV1/FVC和3组功能残气量(FRC)、PaO2、对照Ⅰ组与Ⅱ组PaCO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Ⅰ组住院时间为7 d,住院费用6 800元,Ⅱ组住院时间为11 d,住院费用10 600元,Ⅲ组住院时间为9 d,住院费用8 700元。3组患者在入院第3天、出院前的△IC与△Borg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IC/TLC、△FEV1均与△Borg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3组患者在入院第3天、出院前的△IC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而△FRC、△PaO2与住院时间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aCO2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IC/TLC与住院费用呈负相关关系(P<0.01),△PaO2、△PaCO2与住院费用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FEV1、△FEV1/ FVC与其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应用IC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评估,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与疗效判定。
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用药分析
罗志建
2015, 40(8): 1020-102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1
摘要: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及用药效果。方法:对11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8株,占73.3%,革兰阳性菌26株,占21.7%,真菌6株,占5.0%。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分别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分别对头胞哌酮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经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缓解。结论: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须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及安全性观察
黎伟
2015, 40(8): 1023-10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2
摘要: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组(A组)和常规对照组(B组)各52例。所有患者检查前常规以2%利多卡因喷鼻腔、咽喉部4次,表面局部麻醉,1.5 ml/min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A组检查前5 min缓慢静脉输注咪达唑仑3.0 mg+芬太尼50 μg;B组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2组患者均在用药后2 min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2 min(T1)、用药后5 min(T2)、用药后10 min(T3)、用药后15 min(T4)及用药后30 min(T5)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中断检查及不良记忆等不适反应。结果:A组T1~T3 SBP、T1~T4 MAP和HR均较T0降低(P<0.05~P<0.01),而T5 SBP、T1~T4 MAP和HR及T1~T5 RR与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4 MAP和HR均较T0和A组增高(P<0.05~P<0.01),2组SpO2均较T0下降(P<0.01),但B组T1~T4 SpO2均低于A组(P<0.01)。B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和不良记忆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A组高(P<0.05~P<0.01),B组8例因刺激过大而中断检查。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是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患者良好镇静的理想临床用药。
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观察
何琼珍
2015, 40(8): 1026-102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3
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需择期手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体表标志定位组(A组)及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长轴面组(B组)、长短轴面组(C组)、短轴面组(D组),各51例,观察记录穿刺情况。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情况均明显劣于B、C、D组(P<0.01)。B、C、D组试探次数和穿刺点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调节方向次数、总穿刺时间和技术难度评分均小于D组(P<0.05~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刺破血管后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其中长短轴面穿刺法兼具长、短轴面优点,提升了成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比较
石世强
2015, 40(8): 1029-1031,103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4
摘要:
目的:比较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每例患者的4支(左前降支、左旋支、左主干、右冠脉)血管共352支进行CT冠脉成像及选择性冠脉造影2种方法的检查,检测冠脉的图像特征,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2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敏感度为97.24%,特异度为92.40%,阳性预测率为93.12%,阴性预测率为96.93%。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程度分级的诊断结果呈高度一致性(P<0.01)。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测结果可以与冠脉造影相媲美,检测方便快捷、无创伤、辐射量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一期缝合与术中留置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李贵全, 吴本华, 黄家斌, 任显坤
2015, 40(8): 1032-103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5
摘要:
目的:比较一期缝合与术中留置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行LCBDE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98例与术中留置T管组8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汁丢失量、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输液量、输液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一期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汁丢失量、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输液量、输液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术中留置T管组(P<0.05~P<0.01);一期缝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82%,术中留置T管组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一期缝合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术中留置T管组(P<0.01)。结论:与术中留置T管相比,一期缝合在LCBDE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14例
吴胜祥, 李环如, 陈德, 郭思远
2015, 40(8): 1036-10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6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14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前测量健侧肱骨大结节最低点与肱骨头最高点间的距离,合理控制假体深度,注意后倾角,复位大小结节,修复肩袖,术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70个月,所有患者均能进行一般日常活动,Neer综合评分:优5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良好的假体位置安装、肩袖的修复及有计划的康复锻炼,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是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孟祥莲, 程吉
2015, 40(8): 1039-10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7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并分娩、孕周>37周的单活胎GDM孕妇371例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长、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巨大儿产史、新生儿性别、血糖治疗方案、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分娩巨大儿等。采用非条件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巨大儿组孕妇身高、体质量和新生儿男性人数均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P<0.01),而巨大儿组孕妇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低于非巨大儿组(P<0.01)。孕妇孕前后体质量指数差和血糖控制情况均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效控制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过度增长,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GDM孕妇分娩巨大儿具有潜在的意义。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联合肠内营养的应用
曹玉根, 林明, 闾志坚, 王克俭
2015, 40(8): 1042-104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8
摘要: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支持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20例。PN采用全PN;EN组术后第2天即采用EN,并逐渐过渡至全EN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恢复效果。结果: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联合EN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较好,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32例疗效分析
石永云, 许传奎
2015, 40(8): 1044-104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9
摘要:
目的:探讨由外向内经闭孔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2例SUI患者行TOT治疗,并于术后6个月和24个月随访,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32例患者手术时间28~46 min,术中出血量22~56 ml,术后住院时间4~7 d,手术成功率96.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及24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调查评分、残余尿及最大尿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T治疗女性SUI安全、有效,长期疗效可靠。
脱落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胸腹水的价值
杨倩
2015, 40(8): 1046-104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0
摘要:
目的:比较脱落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患者胸腹水同时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与DNA倍体分析,并抽取静脉血作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三者敏感性。结果: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3.75%。恶性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DNA倍体分析的检测阳性率为83.33%,与单项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1.25%,与血清标志物癌抗原125和甲胎蛋白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运用,可提高恶性胸腹水的检出率。
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
何丽
2015, 40(8): 1049-1050,10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1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71例,其中行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宫腔镜组)36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3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2组手术疗效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可行性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结、直肠癌中MMP-2、MMP-7、MMP-9与EMMPRIN的表达及意义
凌林, 胡郁之, 孙礼侠, 刘昌阔, 刘志刚
2015, 40(8): 1051-10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2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7、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7、MMP-9和EMMPRIN的表达。结果: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MMPRIN分别与MMP-2、MMP-7、MMP-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的演进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
俞巧稚, 张文颖
2015, 40(8): 1055-1056,105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3
摘要: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前、孕早期体质量超重组及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与消瘦组(P<0.01)。孕中、晚期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最高,而正常组或消瘦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前及孕期各阶段BMI均与巨大儿的发病率正相关。严格监测孕妇BMI,控制体质量增长在正常范围,有利于防止巨大儿的发生和母婴健康。
Narcotrend指数用于七氟烷吸入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观察
李熹, 和儒林, 高楠楠, 洪松涛, 许峰, 汤芸芸, 郭斌
2015, 40(8): 1057-105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4
摘要: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期间Narcotrend指数(NTI)的变化,观测NTI监测麻醉深度的精确性、灵敏性和稳定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的腹部手术成年患者90例。入室后监测基础生命体征、NTI值,吸入七氟烷,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后行气管内插管。记录基础值(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3 min(T3)、手术切皮后(T4)、进腹(T5)、停吸七氟烷(T6)、拨管前(T7)、拔管后5 min(T8)各时点NTI及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变化。结果:麻醉诱导过程中随着七氟烷吸入时间的增加,NTI、动脉压、心率均逐渐下降;气管插管、切皮、进入腹腔、麻醉苏醒等刺激强烈步骤时上述体征又上升。与T0比较,T1和T3的NTI明显降低(P<0.01);T2、T4、T5与T1比较,NTI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NTI值能准确监测七氟烷吸入麻醉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精确判断麻醉诱导期、外科手术期和麻醉苏醒期,指导麻醉医师调控麻醉深度。
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相关性分析
黄永芳, 崔芳, 朱宇, 严琦, 徐珊
2015, 40(8): 1060-106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5
摘要: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临床相关因素,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与非糖尿病巨大胎儿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2012年足月(孕周≥37周~42周)出生的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322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体质量儿325名作为对照,分析比较2组新生儿母亲的年龄、产次、身高、孕周、孕期增重、孕前及产时BMI、宫高、腹围及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结果: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母亲的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时BMI、宫高、腹围、宫高+腹围、孕龄和身高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双顶径+股骨长均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胎儿双顶径、双顶径+股骨长、股骨长及胎儿母亲孕期增重与巨大胎儿体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发生与母亲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密切相关。对于孕期增重过多的孕妇,通过胎儿双顶径+股骨长测定,能够提高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率。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苏果, 张美玲, 张宁芝
2015, 40(8): 1063-1066,10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6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晚期分娩孕妇614例为观察组,分4组:A组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B组为具备阴道试产条件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组;C组为第二次剖宫产分娩组(包括B组);D组为第三次及四次剖宫产分娩组。选择无剖宫产史晚期分娩孕妇376例为对照组,分为2组:阴道分娩组(E组)和首次剖宫产组(F组)。将A组与B组,A组与E组,C、D组与F组配对比较,对母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2组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E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阴道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会阴切开率较E组明显升高(P<0.01);C组、D组与F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均明显少于C组(P<0.01),C组和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亦显著小于D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过严格评估、筛选,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孕妇实施阴道试产是安全的,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
罗哌卡因注射液局部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吕欧, 李军, 吴伟, 韩雪敏, 汤海珍
2015, 40(8): 1066-10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7
摘要: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在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罗哌卡因局部注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锻练的影响。方法:90例初次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观察组采取罗哌卡因复合液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配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24、48、72 h及术后1周患膝静止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测量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的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后72 h及术后1周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72 h内)观察组活动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TKA术中罗哌卡因复合液关节周围注射进行镇痛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肠型白塞病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王书海, 吴丽颖, 凌明德, 朱良松, 贾国法, 李卓然
2015, 40(8): 1070-107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8
摘要:
目的:探讨肠型白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肠型白塞病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经验。结果:1例表现为反复的消化道出血,1例以急性胃肠炎样症状就诊,1例消化道症状轻微。针刺试验均阳性,结肠镜检查均提示回盲部溃疡,胶囊内镜均见小肠多发溃疡、糜烂。1例未成年女性患者口服强的松,另2例成年患者口服沙利度胺,均治愈,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肠型白塞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恰当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改良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比较
徐苏民
2015, 40(8): 1073-10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9
摘要:
目的:比较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采用改良PPH术(改良组)68例,常规PPH术(常规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愈合时间、肛门失禁、肛门水肿、尿潴留等。结果:2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患者肛门水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而2组术后肛门失禁及尿潴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安全可行,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腔隙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
吴雪梅
2015, 40(8): 1075-10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0
摘要:
精神卫生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的编制
赵静, 齐玉龙, 王岚, 薛芳
2015, 40(8): 1077-10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1
摘要:
目的:编制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依据理论分析,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问卷初始条目。先以458名医学生为受试对象,对初始问卷进行施测,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维度和条目。再对300名医学生进行正式测评,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使用情绪智力测量表作为效标。结果:量表由28个条目组成,包括情绪评价能力、情绪感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4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模型拟合指数χ2/df=2.140,RMSEA=0.050,CFI=0.905,IFI=0.906,总分与情绪智力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3,P<0.01)。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91,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64、0.751、0.777和0.741。结论:编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工具。
医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胡霞, 谢姒
2015, 40(8): 1080-10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2
摘要: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水平及特点,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和自编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的8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主要体现在情绪不适、信息获取渠道不足和社会环境信息不足。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评分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不同年级和在校表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职业教育、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匹配和择业把握度均对职业决策有影响(P<0.05~P<0.01)。结论: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且受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在校表现、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择业把握度的影响。
合肥市普通高中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多因素分析
钟慧, 李晓驷, 蔡沂, 胡飞, 张免, 曹小梅, 孙娜娜, 裴文志
2015, 40(8): 1084-1086,10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3
摘要:
目的:探讨合肥市普通高中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合肥市177名普通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高考前2周内采用自制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评。结果:PSQI总分为(6.23±2.90)分,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1.3%,其中民办学校学生睡眠问题各评分均高于公办学校(P<0.05~P<0.01)。PSQI总分与考试考不好时自己态度、父母态度及躯体化、强迫、焦虑状态、焦虑特质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喜欢上学情况呈负相关关系(P<0.05)。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强迫(β=0.388)、考试考不好时父母态度(β=0.141)、考试考不好时自己态度(β=0.144)、躯体化(β=0.173)。结论:高三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与多种因素相关,可从多角度干预,促进高三学生的身心健康。
影像医学
超声成像测定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实时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意义
刘训芹, 鲁显福, 顾尔伟, 张雷, 曹袁媛
2015, 40(8): 1087-10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4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肝豆状核变性15例脑MRI表现分析
薛涛, 薛芳, 王丽, 程娟, 杨默然, 时文虎
2015, 40(8): 1091-109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5
摘要: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脑部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特征,评价MRI对H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HLD患者的脑部MRI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HLD颅脑MRI表现为病灶累及的部位为壳核(14/15)、丘脑(13/15)、尾状核(14/15)、苍白球(12/15)、桥脑(10/15)、齿状核(5/15)、桥臂(2/15)。大部分病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且病变双侧对称性分布。壳核区病变较具特征性,其病变外侧呈更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轮廓清楚。结论:MRI对HLD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药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学龄儿童血清中维生素A水平
贺平, 张利, 张奎虎, 朱美容
2015, 40(8): 1093-109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6
摘要:
目的:建立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内标法测定儿童血清中维生素A(VitA)水平的方法,以了解学龄儿童VitA营养状况,为制定膳食营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阜阳市颍上县学龄儿童100 μl血清加入100 μl内标后,振荡混匀,正己烷1.0 ml萃取后离心,取上清液用N2吹干,200 μl无水乙醇复溶,UPLC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C18柱(2.1 mm×100 mm,1.7 μm);二级阵列管检测器;流动相:乙腈:水(94:6)临用前脱气;检测波长325 nm;柱温:40 ℃;流速:0.3 ml/min;进样2 μl。结果:360例学龄儿童血清VitA含量在0.072 8~0.728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VitA的平均值为39.60 μg/dl,CV<5%,VitA的最低检测限为0.020 μg/ml,测定在4.0 min内完成。360例学龄儿童中VitA含量≤20 μg/dl占总人数的1.11%,VitA水平20~30 μg/dl占总人数的19.17%,VitA水平≥30 μg/dl占总人数的79.72%。结论:调查结果总体满足膳食营养计划的要求。反相UPLC内标法检测儿童血清中VitA的水平,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样品处理简单宜行。
丹参分散片的质量研究
陈梅
2015, 40(8): 1096-1098,110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7
摘要:
目的:建立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标准,以便控制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中分散片要求,分别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对丹参分散片进行检查,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分散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分散片的薄层色谱图清晰,分离度较好,可鉴别丹参分散片、单身药材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在0.025 475~0.101 9 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2.32%。结论:建立的丹参分散片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具有图像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较好地用于丹参分散片质量控制。
检验医学
动态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Hcy、EGF、VEGF的临床意义
李曼, 陈正徐, 张白银, 金娟, 郑元杰, 袁润林
2015, 40(8): 1099-110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8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入院时经MRI或CT测量的脑梗死体积分为大、中、小梗死3组,并在入院第1、7、14天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血Hcy、EGF、VEGF水平。同时选择近期住院无新发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7和14天血清Hcy与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大、中梗死组和第1、7和第14天Hcy、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小梗死组(P<0.01),而第1、7和第14天水平均显著低于小梗死组(P<0.01)。结论:Hcy、EGF、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呈动态变化并与脑梗死体积相关,联合检测对判断脑梗死的损伤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葛玲, 程训民, 杨松, 唐杨章, 谢义民
2015, 40(8): 1102-11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的稳定性、恶化及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将8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造影结果正常者14例为对照组,异常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2例,2支病变组21例和3支病变组32例。于造影前采集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定量测定4组患者Lp-PLA2、RBP4 水平。结果: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RBP4和Lp-PLA2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和2支病变组(P<0.01),而2支病变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P<0.01) ;单支病变与对照组Lp-PLA2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和2支病变组及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RBP4 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的狭窄程度。
无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精浆生化与生精细胞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陈伟辉, 吴日然, 方小武, 吴嘉齐, 陈捷, 韦剑洪, 许小琴
2015, 40(8): 1105-110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0
摘要: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精浆生化与生精细胞检测在无精子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改良巴氏染色法分析70例无精子症患者精液中的生精细胞,根据精液中生精细胞的有无将患者分为A组(有生精细胞,32例)和B组(无生精细胞,38例),另选取30名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的精液量、精液pH值、精浆生化(精浆果糖含量、中性α-糖苷酶活性),并对A、B组进行睾丸穿刺活检。结果:A组精液量、pH值和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果糖含量均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1);而B组精液量、pH值和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A组(P<0.01)。精液生精细胞、精液常规和精浆生化联合检查对非梗阻性和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与睾丸穿刺活检符合率分别为97.3%(36/37)和97.1%(33/34)。结论:精液生精细胞检查结合精液常规及精浆生化检测可作为鉴别非梗阻性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重要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丙型肝炎患者5080例Anti-HCV、HCV-RNA及基因分型分析
张利红, 徐军
2015, 40(8): 1108-11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1
摘要:
目的:对5 080例丙型肝炎患者Anti-HCV、HCV-RNA及基因分型三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增强发光免疫法检测Anti-HCV;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HCV-RNA;HCV-RNA含量≥103的标本同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5 08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Anti-HCV检测阳性率为99.8%,HCV-RNA阳性率为49.1%。HCV-RNA阳性患者年龄和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患者(P<0.01)。在进行基因分型的1 723例HCV-RNA阳性标本中,1b、2a分别占59.49%和36.20%,两型总占比达到95.69%;另外3b和4不常见型以及1b/2a、1b/4混合感染也检测到。结论:Anti-HCV含量与患者的病毒载量之间缺乏相关性,不能作为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指标;HCV-RNA定量适于丙型肝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指标;临床丙型肝炎患者中主要基因型是1b、2a型,对HCV-R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可为丙型肝炎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护理学
系统环节教育预防门诊输液患者双硫仑反应的效果观察
秦晓燕
2015, 40(8): 1111-111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2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环节教育在预防双硫仑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静脉输注可能发生双硫仑反应药物的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宣教法,观察组采用系统环节教育法。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效果反馈。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双硫仑反应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双硫仑反应危害的认知度、主动防护及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环节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双硫仑反应的认知度,增强其遵医行为,对预防双硫仑反应发生有积极意义。
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周玲
2015, 40(8): 1113-111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3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完成院内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同时进行延续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等方面的依从性,分别比较出院后12周、24周2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0例和36例患者完成随访,观察组出院后12周和24周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出院后12周饮食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12周,观察组患者耗材费用高于对照组,而保健品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12~24周,观察组保健品费用仍低于对照组(P<0.01),2组药品和耗材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维持血糖稳定。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曾英
2015, 40(8): 1116-1118,112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4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护,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救护时间、救护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救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救护质量。
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
黄云
2015, 40(8): 1118-112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5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处理措施,从病情早期识别、恶性心律失常、机械通气、急性肾衰竭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给予急救护理,观察急救措施和护理后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积极救治和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心率、肌钙蛋白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救护理前,尿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急救护理前(P<0.01)。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后,心功能和肾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良好。
经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研究
吴晓英
2015, 40(8): 1121-11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6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变情况、疗效、心功能分级、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均显著增加(P<0.01),而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心功能分级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文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褥期角色胜任的影响
林芳
2015, 40(8): 1125-112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7
摘要:
目的:探讨初产妇在产褥期加强人文护理干预对母亲角色适应及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定期进行产检并待产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在产褥期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产妇在产褥期加强人文护理干预,采用母亲角色适应问卷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比2组产妇的母亲角色胜任能力和应对能力。结果:分娩1个月后,观察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面对应对方式评分为(19.86±4.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21±4.06)分(P<0.01),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评分分别为(13.12±3.28)分和(9.22±2.3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3.95)分和(12.45±3.12)分(P<0.01)。结论:初产妇在产褥期加强人文护理干预,可使其快速进入母亲角色,积极应对所发生的问题。
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预警机制的应用效果
高萍, 姚秀英, 吴丹丹
2015, 40(8): 1127-11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8
摘要:
目的:运用 Braden评估表评估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探讨由其建立的压疮预警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无压疮病史,Braden评分<17分,APACHEⅡ评分>15分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收治的10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收治的11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Braden评估量表将2组患者又分为高危患者和低危患者。对照组施行常规的压疮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警干预措施。比较2组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不同危险等级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高危患者(P<0.05)。结论:ICU压疮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强化护士预防为主的理念,降低ICU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品管圈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
罗春红
2015, 40(8): 1130-113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9
摘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血液透析室内部8名护士自愿组成QCC小组,确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原因主要为超滤过多过快及透析中进食;设定将透析前低血压发生率9.6%下降至3.9%为目标;采取宣传教育,制作防止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手册;落实责任制护理;修改称重流程;饮食指导;加强护患、医护沟通等措施。结果:2014年5月,血液透析患者35例,血液透析共计420次,发生低血压15 次,发生率为3.6%,超过预期目标值3.9%。结论:QCC活动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内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刘伟, 毛玉荣
2015, 40(8): 1132-11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50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内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康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满意率为97.8%,康复优良率为9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和76.0%(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儿童药物中毒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朱丽萍, 王敏
2015, 40(8): 1134-11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51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儿科加强监护病区收治的82例药物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误服中毒58例(70.73%),有意自服20例(24.39%);>1~3岁误服中毒45例(54.88%);吸入中毒及其他4例(4.88%);城市儿童20例(24.39%),乡村儿童62例(75.61%);留守儿童51例(62.20%),普通儿童31例(37.80%)。 结论:儿童药物中毒以口服为主;乡村高于城市,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 >1~3岁是儿童药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预防儿童药物中毒,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细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崔居红
2015, 40(8): 1136-113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52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比较2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8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8%(P<0.01)。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应用细节护理有助于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项文侠
2015, 40(8): 1137-113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5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48例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穿刺次数、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胸膜增厚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病痛。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疗效评价
回玉杰
2015, 40(8): 1139-11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54
摘要: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运动计划管理、个性化的饮食管理、胰岛素的专科护理并辅以部分药剂;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叶酸、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运动计划管理、个性化的饮食管理、胰岛素的专科护理并辅以部分药剂对于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改良门诊皮试区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的应用
田真, 史广鸿, 刘玉岭, 张会平, 宋红岩, 丁真
2015, 40(8): 1141-114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55
摘要:
目的:改良、简化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提高护士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制度的依从性,保证注射安全。方法:将门诊皮试区常用的抗生素皮试液采用改良方法一步到位配制,将配制好的皮试液注入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贴上标签和配制时间,在2 h内使用。结果:改良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简化了操作流程,节省了配制时间(P<0.01),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皮试针头的消耗量比例1:1.1,保证了“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的实施。结论:改良门诊皮试区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简便易行,保证了安全注射的实施,值得推广。
综述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梅盛瑞, 周一凡, 王敏
2015, 40(8): 1143-114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5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