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45卷  第1期

基础医学
小鼠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的分离、鉴定与三维培养体系的构建
王淑艳, 陈以文, 于雪, 刘丹彤, 盛春瑞, 畅洪昇, 李丽娜
2020, 45(1): 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01
摘要: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ASCSs)体外分离、鉴定及其三维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法,为进一步研究BASCSs的相关特性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用C57BL6成年雄鼠,完整分离肺组织,1×PBS灌洗后,经支气管分次灌注Elastase酶进行消化,以锐器切碎肺组织,加入DNA酶使细胞更好地分散开。用75 μm细胞筛去除未消化的组织块,所得细胞悬液以荧光标记的CD31、CD34、CD45、SCA-1、EpCAM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分选CD31-CD34-CD45-SCA-1+EpCAM+细胞,细胞与Mlg2908细胞(小鼠肺成纤维细胞株)按(1×103):(1×106)的比例混合,以Matrigel为基质构建三维培养体系。结果通过Elastase酶消化肺组织,每只成年小鼠可得到有核细胞总数(1.6~1.8)×107个,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CD34- CD45- SCA-1+ EpCAM+细胞约占EpCAM+细胞的22%;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Mlg2908细胞和Matrigel混合培养,4d后可见克隆形成。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克隆数量逐渐减少。8d后大部分克隆直径达50 μm,形态出现分化,克隆可维持至15d。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分离、鉴定及三维培养小鼠BASCSs的方法。
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大鼠Th1Th2细胞平衡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
陈信, 彭万胜, 周瑞, 赵茜, 陈云, 周艳, 王越, 高亚
2020, 45(1): 5-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02
摘要: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MK)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大鼠Th1Th2细胞平衡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择SPF级健康SD孕3周左右,体质量在200~250 g孕鼠60只进行实验,将60只孕3周左右自然分娩SD母鼠与新生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MK处理BPD模型组(MK组)、BPD模型组(BPD组)、常氧饲养对照组(对照组)。MK组、BPD组饲养在95%的高氧环境中,其中MK组给予MK(腹腔注射,10 mg·kg-1·d-1)处理,BPD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处理。对照组亦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处理,饲养在常氧环境中。比较3组大鼠的肺功能、肺损伤局部巨噬细胞亚群和Th细胞功能亚群、肺损伤局部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大鼠Ri、Re、Th1、Th1/Th2、IFN-γ、TNF-α、IL-1β、IL-6、IL-4、IL-10、IL-13水平BPD组高于MK组,MK组高于对照组(P < 0.05);Cl、MVV、FEV1/FVC、Th2水平BPD组低于MK组,MK组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MK具有调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大鼠Th1、Th2细胞平衡,降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丹皮酚对食管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余定玥, 郭加友, 冯琛, 马志宇, 郭嘉漪, 马建新
2020, 45(1): 9-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03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丹皮酚对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450、TE10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探讨该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丹皮酚作为放射治疗增敏药物应用于食管鳞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根据。方法稳定培养食管癌细胞株,经不同浓度的丹皮酚作用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丹皮酚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P < 0.05~P < 0.01),并且抑制放射治疗后的肿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P < 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示放疗与丹皮酚联合处理可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的表达。结论丹皮酚联合放疗可通过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caspase-3、PARP、cleaved caspase-3表达,从而抑制体外食管癌细胞的生长,实现放疗增敏。
定量检测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施青青, 吴蔚, 孙幸, 方悦之, 朱淼, 顾健, 倪军
2020, 45(1): 14-1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04
摘要:
目的研究Wilms基因(W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AML病人66例,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除APL)组58例。对照组20名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髓细胞中WT-1表达,并以WT-1的中位表达水平作为界值,将初诊AML病人(APL除外)分为W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分析其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完全缓解(CR)率及复发率的关系,以揭示WT-1基因表达水平与AML预后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WT-1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4,P < 0.01)。各组WT-1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06,P < 0.05),与对照组相比,APL病人和ANLL中M1的病人的WT-1表达水平均较高(P < 0.05)。ANLL病人各亚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1,P < 0.05),与M1组病人相比,M2组和M3组病人的WT-1表达水平相对较低(P < 0.05);与WT-1低表达组相比,WT-1高表达组中骨髓原幼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 < 0.05);而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数、LDH、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预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病人WT-1高表达组CR率低于低表达组(P < 0.05)。结论WT-1在AML病人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的预后、疗效的指标。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小鼠模型中诱导破骨细胞活化的机制
陈翔, 汪萍萍
2020, 45(1): 18-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05
摘要: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在诱导小鼠破骨细胞活化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选取2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均接受小鼠脊柱后外侧入路的横突间融合手术,实验组植入骨片和BMP-2,对照组仅植入骨片,评估术后骨骼变化情况。在小鼠胫骨内提取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s),应用RANKL及M-CSF试剂诱导为破骨细胞,并在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MP-2,应用TRAP染色法检测破骨细胞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测定Smad1及p65基因,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Smad1及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微型CT仪影像检查显示,实验组小鼠术后的脊柱融合情况强于对照组。2组小鼠术后1、2、4周骨小梁体积和骨小梁厚度均呈增高趋势,骨小梁间隙呈降低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术后1、2、4周骨小梁体积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2、4周骨小梁间隙低于对照组(P < 0.01)。在BMP-2浓度为60、90及120 ng/mL时破骨细胞总数和总面积均高于BMP-2浓度为0、30 ng/mL时(P < 0.01)。Smad1及p65 mRNA表达在不同浓度BMP-2诱导破骨细胞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Smad1和p65 mRNA表达呈线性相关(P < 0.05)。结论BMP-2能够促进小鼠脊柱手术模型的融合,BMP-2参与了破骨细胞活化的过程,可能通过Smad1/p65信号通路介导破骨细胞活化。
芝麻素对Toll样受体2在实验性颅脑损伤中表达的影响
吴少帅, 徐福林, 苏作鹏, 杜嘉瑞, 沈刚
2020, 45(1): 23-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06
摘要: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Toll样受体2(TLR2)在实验性颅脑损伤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鼠颅脑损伤模型,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脑外伤后芝麻素治疗组。称量脑组织干湿重观察脑水肿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TLR2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损伤周围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脑外伤组小鼠损伤侧脑水含量、TLR2表达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 < 0.05~P < 0.01);而芝麻素治疗组的损伤侧脑水含量、TLR2蛋白表达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则低于脑外伤组(P < 0.05~P < 0.01)。结论TBI后脑组织中TLR2表达增高及炎症反应增强,而芝麻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进而起到保护脑组织进一步损伤。
临床医学
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与相关病理和临床特征分析
张辉, 胡怀远
2020, 45(1): 26-30, 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07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0例晚期或局部晚期不能手术肺癌病人,通过肺穿刺或支气管镜活检采集组织标本,采用PCR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突变组、无突变组;均给予尼妥珠单抗与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治疗;分析2组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等特征信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2组疾病控制率(DCR)。结果外周血、活检组织标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均为42.86%(30/70),具有良好一致性;突变组与无突变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分布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 50岁者(P < 0.01);女性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P < 0.01);无吸烟史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有吸烟史者(P < 0.01);无分化、低中分化、高分化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差异明显,且分化程度越高,突变率越高(P < 0.01);腺鳞癌、腺癌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大细胞癌、鳞癌(P <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基因突变与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独立相关(P < 0.05和P < 0.01)。EGFR突变组疗效明显优于无突变组(P < 0.01)。结论EGFR基因突变多发于第19号、21号外显子,且多见于年龄>50岁、女性、无吸烟史、分化程度较高、腺鳞癌、腺癌肺癌病人,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与EGFR基因突变独立相关,存在EGFR基因突变病人DCR较高,有利于临床靶向治疗的筛选。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及感染情况影响
林敬明, 陈文丽, 郑辉才, 曾宗鼎, 吴淑华, 张璐璐
2020, 45(1): 31-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08
摘要: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及感染情况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人146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各73例。常规治疗组病人接受常规抗感染及纠正呼吸衰竭治疗,联合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8.08%(P < 0.01)。联合治疗组病人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 < 0.01)。联合治疗组三联抗生素使用比例为8.22%,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5.21%(P < 0.01)。治疗前2组病人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14 d时,联合治疗组CPI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 < 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显著,明显缩短病程,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抗生素,值得在临床推广。
右美托咪定对新生儿肠闭锁术后苏醒质量及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王龙, 张勇
2020, 45(1): 35-39, 4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09
摘要: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新生儿肠闭锁术后苏醒质量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新生儿肠闭锁术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2组术中均予以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和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后采取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持续泵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麻醉前、气管插管后5 min、切皮时、术毕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术前、术后拔管后3 min、15 min、3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术前、术后6 h、1 d、3 d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及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后5 min、切皮时、术毕拔管时HR与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气管插管后5 min、切皮时、术毕拔管时BIS值均低于麻醉前(P <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拔管后3 min、15 min、30 min Ramsay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后6 h、1 d、3 d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P < 0.05)。结论新生儿肠闭锁患儿手术麻醉中加用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患儿BIS值,提高镇静效果,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提升术后苏醒质量,减轻对脑神经功能的损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RS泪道引流管与单腔硅胶泪道引流管在泪小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李宁, 卜京丽, 李娟, 赵芃芃, 刘超
2020, 45(1): 40-4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0
摘要:
目的探讨RS泪道引流管与单腔硅胶泪道引流管在泪小管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泪小管断裂病人38例,按泪道支撑物种类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泪道支撑物为RS泪道引流管,对照组泪道支撑物为单腔硅胶泪道引流管。对比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为(45.17±5.8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7.07±5.09)min(P < 0.01)。观察组病人术后鼻出血1例,泪点撕裂1例;对照组病人出现眼睑外翻1例,置管脱落2例,泪点撕裂3例;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管后随访3个月,2组病人术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泪道引流管对于泪小管损伤修复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与单腔硅胶泪道引流管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立哌唑治疗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杨道良, 严文佳, 朱云程, 吴彦, 季卫东, 陈玄玄
2020, 45(1): 44-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1
摘要: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开放性标签、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120例服用经典(氯丙嗪)和非经典(利培酮)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高泌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氯丙嗪合并阿立哌唑5 mg和阿立哌唑10 mg组(各30例),利培酮合并阿立哌唑5 mg和阿立哌唑10 mg组(各30例),总疗程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分别检测催乳素;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干预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和PANSS总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结论小剂量(5 mg/d)阿立哌唑可以逆转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能辅助改善精神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蛋白B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黄显元, 游荔
2020, 45(1): 48-50, 5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2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的相关性以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32例(A组),单纯冠心病病人38例(B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40例(C组),以及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以及散射速率比浊法对病人的TNF-α、hs-CRP以及HMGB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各组间血清hs-CRP、TNF-α和HMGB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A组,A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C组病人的血清TNF-α、hs-CRP、HMGB1表达水平升高,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病人的TNF-α、hs-CRP和HMGB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病人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水平和hs-CRP与TNF-α呈正相关(P < 0.01);血清HMGB1水平和Hs-CRP与TNF-α呈正相关(P < 0.05);Gensini积分和血清HMGB1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TNF-α、hs-CRP以及HMGB1均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发展,3个指标的水平表达对病人的病情监测以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SCN1A基因突变特点及相关癫痫的临床特征
吴计划, 杨广娥, 何远知, 叶小飞, 江亮亮, 杨斌
2020, 45(1): 51-5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3
摘要:
目的总结SCN1A基因突变特点及相关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诊治的癫痫患儿,通过基因测序发现SCN1A基因阳性突变,总结和分析SCN1A基因突变特点及相关癫痫的临床特征。结果共19例SCN1A基因突变阳性,其中错义突变8例,无义突变7例,移码突变1例,剪切点突变2例,非移码缺失1例;遗传突变3例,新生突变16例。癫痫起病年龄小于6月17例,癫痫丛集性发作14例,癫痫持续状态16例,发育落后14例。诊断Dravet综合征11例,其中新生突变8例。随访结果,发作减少 < 50%的6例,发作减少>50%的11例,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SCN1A突变患儿癫痫发病年龄早,较为严重且常见以新生突变为主的是Dravet综合征。早期诊断有助于选择适当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病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
蔡金玉, 钟海燕, 杨璐丹, 张继业
2020, 45(1): 57-6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4
摘要:
目的分析骨折病人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折部位、骨折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收集因骨折住院的病人3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再划分为A组(ISS ≤ 16分,n=178),B组(ISS>16~ < 25分,n=62)和C组(ISS ≥ 25分,n=110);根据病人治疗期间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n=32)和非DVT组(n=318)。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D-D、FIB水平。结果观察组D-D、FIB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 < 0.01);不同骨折部位的D-D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多发性、脊柱、胫腓骨、足骨、股骨、肱骨、尺桡骨,FIB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多发性、胫腓骨、足骨、脊柱、肱骨、股骨、尺桡骨。随着损伤程度越严重,D-D、FIB水平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P < 0.01);DVT组D-D、FIB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FIB与DVT的发生有较强的相关性(P < 0.01和P < 0.05)。结论D-D、FIB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凝血情况、病情的严重情况以及帮助预测DVT的发生率,是骨折病人重要的检测指标。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在连续肾替代治疗早期降钙素原的预测价值
路坤, 何先弟, 汪华学, 张影影
2020, 45(1): 60-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5
摘要: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早期的水平趋势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KI并且行CRRT的25例病人,根据第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10)和死亡组(n=15)。检测CRRT后不同时间点(上机前,上机12 h、24 h及下机24 h)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算不同时间点PCT清除率(%),并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间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血清PCT、WBC、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血清PCT清除率在下机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上机12 h、上机24 h PCT清除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0.693,下机24 h PCT清除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34~1.000),以21.5%作为cut-off值,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100.0%。结论脓毒症相关AKI病人在CRRT早期时,PCT、CRP、WBC水平及CRRT运行期间的PCT清除率对预后预测价值有限,下机24 h PCT清除率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唐巨
2020, 45(1): 64-66, 7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6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中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取7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39例为腰硬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39例为神经阻滞组。观察2组麻醉阻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麻醉前,2组病人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阻滞后,2组病人心率及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神经阻滞组显著高于腰硬组(P < 0.01)。且麻醉后2组血压均较麻醉前下降(P < 0.05~P < 0.01),腰硬组心率较麻醉前下降(P < 0.05),神经阻滞组麻醉前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麻醉后,腰硬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神经阻滞组(P < 0.01);2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 < 0.01)。腰硬组术中麻黄碱用量、补液量均显著多于神经阻滞组(P < 0.01),腰硬组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少于神经阻滞组(P < 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均可用于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2种麻醉方式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少,镇痛效果显著,在实际临床麻醉中应充分考虑病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侯雨, 于扬, 杨晓辉, 于勤, 邓春颖
2020, 45(1): 67-7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7
摘要: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糖尿病病人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其对血清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共计120例,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形标准,行眼底检查或者眼底荧光造影,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7例,糖尿病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3例,另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人5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CTGF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标本中血清CTGF水平从而进行分析。结果DNA甲基化特异性PCR统计分析结果显示DR组CTG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24.45%,低于NDR组(42.86%)和NC组(78.95%)(P < 0.05和P < 0.01)。DR组血清CTGF水平明显高于NDR组和NC组(P < 0.01)。结论从表观遗传学角度,CTGF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导致血清CTGF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曹海明
2020, 45(1): 71-73, 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8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人80例,其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40例作为微创组,传统开腹手术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8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道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ACEI联合AT1受体阻断剂双重阻断RAS系统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张芳
2020, 45(1): 74-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AT1受体阻断剂(ARB)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41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ACEI组、ARB组、联合给药组3组,各47例,ACEI组病人给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ARB组给予缬沙坦进行治疗,联合给药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3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3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微量清蛋白(UAER)含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1),FPG和HbA1c仅联合给药组治疗后较前显著改善(P < 0.01),PBG2h则是ARB组和联合给药组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1)。3组治疗后除FPG外,PBG2h、HbA1c、SBP、DB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其中联合给药组治疗后PBG2h、HbA1c、SBP、DBP改善情况均优于ACEI组和ARB组(P < 0.05~P < 0.01)。3组治疗后BUN、SCr、UAER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1);3组治疗后BUN、SCr、UAE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联合给药组治疗后BUN、SCr、UAER改善情况均优于ACEI组、ARB组(P < 0.01)。ACEI组1例、联合给药组2例病人出现顽固性干咳退出研究,其余均完成研究。ACEI组、ARB组、联合给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4%、4.24%、6.36%,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联合ARB双重阻断RAS系统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疗效好,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制,显著改善肾功能指标,优于单用ACEI或ARB,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不同树脂粘接剂用于IPS e.max CAD全瓷冠粘接强度及边缘微渗漏的研究
李丽, 项敬周, 马英伦
2020, 45(1): 78-80, 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0
摘要: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树脂粘接剂对IPS e.max CAD全瓷冠粘接强度及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离体前磨牙63颗作为研究对象,常规制作IPS e.max CAD全瓷冠、抗剪切强度样本,按照树脂粘接剂的不同分为A组(21例)、B组(21例)、C组(21例),A组采用Duo-Link树脂粘接剂进行粘接,B组采用Variolink N树脂粘接剂进行粘接,C组采用Kerr NX3树脂粘接剂进行粘接,经过冷热循环、微渗透以及抗剪切强度实验,对3组的抗剪切强度和边缘微渗漏长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C 3组抗剪切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微渗漏等级中,3组只出现0~3级,A组多为0级,B组多为0级和1级,C组多为1级和2级,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Duo-Link、Variolink N、Kerr NX3三种树脂粘接剂应用于IPS e.max CAD全瓷冠的粘接强度及边缘微渗漏各有差异,其中Kerr NX3树脂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最高,且边缘微渗漏程度最轻,有较好的粘接和良好的边缘。
浸润性乳腺癌及不同分子分型病人的血脂水平分析
殷发祥, 钱军
2020, 45(1): 81-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1
摘要:
目的比较良性乳腺疾病病人和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之间及激素受体(HR)阳性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之间的血脂水平差异,分析血脂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0例病人为观察组,其中HR阳性50例,HER-2阳性50例;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与其一般资料相匹配的100例良性乳腺疾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检验所有对象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代谢水平与浸润性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探讨HR阳性乳腺癌病人和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之间的血脂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按是否绝经分层分析发现,除LDL-C水平外,其他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HR阳性乳腺癌病人(P < 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HR阳性乳腺癌(P < 0.05)。结论女性血脂水平和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高TC、TG、LDL-C和低HDL-C水平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分子分型存在着一定关系,提示脂质分析是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的新方向。
公共卫生
2 793例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调查分析
马文娜, 张秀军, 丁百其
2020, 45(1): 85-8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2
摘要:
目的了解0~3岁儿童体格发育情况,为儿童保健的指导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安庆市的开发区各社区内常住居民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按照不同月龄段以接近1:1的年龄别比例抽取2014-2016年出生的0~3岁儿童最后一次体检的健康档案数据,共收集有效资料2 793例。与《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标准进行对比,用WHO推荐的Z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男女童体质量、身长均高于WHO标准,且生长趋势与参考标准一致。各月龄体质量男童均大于女童(P < 0.05~P < 0.01);除9个月和30个月外,其他月龄身长(身高)男童均大于女童(P < 0.01);身高别体质量和年龄别体质量在中和中上所占比例女童高于男童(P < 0.01);0~3岁儿童消瘦率0.7%,低体质量率1.8%,发育迟缓率0.6%,超重率7.4%,肥胖率8.2%。肥胖率和超重率男童高于女童(P < 0.01)。结论总体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较好,女童较男童发育情况更合理。营养不良情况仍然存在。儿童肥胖和超重成为儿童保健工作关注的重点。
上海市郊白鹤镇糖尿病病人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谭慧玲, 王馨, 林见敏, 叶开友, 龚莉华
2020, 45(1): 89-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3
摘要:
目的调查上海市郊白鹤镇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情况,并进行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于2017年7月,从白鹤镇疾控中心居民健康档案中获取889名DM居民登记信息,收集该人群血液、尿液样本,同时进行眼底照相获取DR信息。以2002年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对眼底照片进行判读。结果实际受检822人,应答率92.46%,其中眼底照片可判读者743例,占90.4%。共检出DR病人115例,患病率15.5%,其中轻度非增殖性DR(nonproliferative DR,NPDR)、中度NPDR、重度NPDR以及增殖性DR分别占26.09%、52.17%、14.78%、6.9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尿肌酐低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病人19例,患病率2.56%。DME分布与DR分级存在关联,DME出现频率随DR严重程度发展增加(P < 0.01)。结论上海市郊白鹤镇DM病人DR患病率为15.5%,以NPDR为主,即尚处病程前期,故应及时采取相应诊断和干预,防控DR发展。
检验医学
某三甲医院常见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分析
朱敬蕊, 崔琢, 汪振林, 郭普, 张向君, 李连
2020, 45(1): 94-9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4
摘要:
目的研究某三甲医院常见多重耐药菌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该医院分离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数据处理采用WHONET 5.6和SPSS 20.0软件。结果该医院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P < 0.05~P < 0.01);医院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O)、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2015-2017年常见多重耐药菌构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CRAB、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 < 0.05~P < 0.01),而CRKP、MRSA、CRPA构成比呈上升趋势(P < 0.05~P < 0.01);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P < 0.01)。结论该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快速增长,医院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管,遏制其感染和传播。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肺炎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罗兵, 孙敏捷, 霍星星, 徐元宏, 徐伟明
2020, 45(1): 98-101, 1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5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肺炎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并与其他已知标志物中性粒细胞(N)与淋巴细胞(L)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比较。方法分析79例肺炎病人(肺炎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CURB-65评分系统将79例肺炎又分为低危肺炎组42例(CURB-65评分≤ 1)和中高危肺炎组37例(CURB-65评分≥ 2)。检测血清TSGF、hs-CRP、NLR、FIB,Pearson相关分析TSGF与NLR、hs-CRP、FIB之间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TSGF与CURB-65评分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SGF、NLR、hs-CRP、FIB、N、L、年龄、性别与肺炎是否严重的相关性,比较TSGF与NLR、hs-CRP、FIB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肺炎诊断中的预测效能。结果肺炎病人的TSGF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低危肺炎病人的TSGF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与低危肺炎病人相比,中高危肺炎病人的TSGF进一步升高(P < 0.05);TSGF与hs-CRP、FIB、NLR及CURB-65评分呈正相关(P < 0.05);诊断肺炎的ROC曲线中,TSGF的AUC大于NLR、hs-CRP、FIB(P < 0.05);TSGF与肺炎严重风险提高相关(P < 0.01)。结论TSGF可能是评估肺炎严重程度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其快速、诊断效能高、易于分析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的关系分析
王希
2020, 45(1): 102-1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6
摘要: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确诊为HPV感染且宫颈液基细胞学阴性的182例病人设为HPV感染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或孕前检查,并显示HPV及宫颈液基细胞学阴性的160名女性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logistic回归分析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2组中白细胞>10个/HPF比例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PV感染组中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需氧菌性阴道炎阳性、pH值>4.5、乳杆菌减少比例及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IL-2、γ-干扰素(IFN-γ)、IFN-γ/IL-4、IL-2/IL-4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需氧菌性阴道炎、pH值、乳杆菌、IL-2、IFN-γ、IFN-γ/IL-4、IL-2/IL-4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P < 0.05~P < 0.01)。结论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影像医学
18F-FDG PET/CT在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訾刚, 李辉, 胡永全, 袁超
2020, 45(1): 106-109, 11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7
摘要: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女性病人56例。病人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应用半定量分析法和目测法判断结果。结果56例病人中,50例病人存在复发和/或转移,局部复发病灶的SUVmax从3.45至18.69,平均SUVmax为8.96。18F-FDG PET/CT诊断子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83.3%,诊断准确度为92.1%,阳性预测值为96.0%,阴性预测值为80.0%。CT分别为69.7%、78.9%、73.2%、86.7%、57.6%。两者各诊断效能指标比值比较,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与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且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膀胱充盈后超声检查孕晚期产妇估测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研究
秦波, 李媛媛, 徐韦, 沈晓亚
2020, 45(1): 110-11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8
摘要:
目的研究膀胱充盈后超声检查对孕晚期产妇估测胎儿体质量(EFW)测量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头位单胎产妇108例,均于分娩前1周内于膀胱充盈及未充盈时行产前经腹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参数,并通过Hadlock公式测量EFW。结果产妇膀胱充盈时胎儿双顶径及头围的标准切面获取率为(91/108),产妇膀胱未充盈时胎儿双顶径及头围的标准切面获取率为(68/1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胎儿头围和体质量在产妇膀胱充盈、膀胱未充盈及实际出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胎儿头围和体质量在产妇膀胱充盈时测量值与实际出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未充盈时测量值显著低于膀胱充盈时和实际出生时(P < 0.01)。结论孕晚期产妇膀胱充盈后行经腹二维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胎儿双顶径及头围的标准切面准确率,EFW更接近出生时实际质量,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胎儿体质量提供帮助。
医学教育
卓越医生培养背景下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研究
陈明华, 张武丽, 孟笑飞, 闫志, 邱燕
2020, 45(1): 113-11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9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明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改革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方法项目组对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展开实地访谈及电话邮件咨询,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较大、零散不成体系、课程比重偏低、结构不够合理、核心课程不突出以及未能围绕岗位胜任力而展开等问题。结论通过增强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优化课程结构、凸显核心课程、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等对策改进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推进卓越医生培养。
《病理生理学》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黄丽, 王春, 赵士弟, 葛荣靖
2020, 45(1): 117-1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30
摘要:
目的对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另一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进行阶段性理论测试、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测试及学习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和病例分析测试成绩均得到显著提升(P < 0.01),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达90%以上。结论微课嵌入式教学模式对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护理学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预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有效性分析
乔艳, 郭普, 王丽
2020, 45(1): 120-1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31
摘要:
目的了解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预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100例,其中确诊为VTE病人25例作为观察组,非VTE病人7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等,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分析2组病人Caprini风险评分、VTE危险度分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VTE危险度分级与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VTE组病人Caprini评分(4.280±1.948)高于对照组(2.947±2.155)(P < 0.01),危险度分级低于对照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卧床或制动>72 h、肥胖(BMI>25 kg/m2)、激素治疗、下肢水肿5个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是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发生VTE的主要高危风险因素(P < 0.05)。被评定为极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是低危病人的8.667倍(P < 0.01)。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能较好地预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发生VTE高危风险。
ICU护士对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的认知调查分析
汪玲, 尹皓, 刘成祥, 魏娇娇, 谢晖
2020, 45(1): 123-12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32
摘要:
目的了解蚌埠市5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认知、知识来源与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得分为(4.87±0.97)分,认知水平较低的三项为疼痛管理、镇静评估工具和谵妄基础危险因素。不同ICU类型和ICU工作年限的护士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外科和综合科ICU护士得分均高于内科ICU护士(P < 0.05和P < 0.01),ICU工作年限为6~10年的ICU护士得分高于ICU工作年限为1~2年者(P < 0.05)。ICU护士获取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的方式主要是科室讲座、学习班培训和自己查资料学习。ICU护士对早期活动的具体实施、镇静镇痛量表使用、谵妄评估与干预知识需求最大。结论蚌埠市5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ICU护士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可能与学校教育匮乏、临床继续教育和培训不足有关。建议在学校课程设置和临床培训中增加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提高ICU护士的专业水平,规范集束化镇静镇痛策略的临床操作,以改善ICU病人的临床结局。
改良娩肩法应用于肩难产产妇中的效果分析
刘雁, 孙金燕, 万丽
2020, 45(1): 128-13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33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娩肩法应用于肩难产产妇中的效果。方法肩难产产妇84例根据接产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接产法,观察组43例采用改良娩肩法。对比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产妇会阴裂伤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gp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新生儿产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改良娩肩法应用于肩难产产妇中可显著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尽可能减少新生儿产伤发生,保障分娩顺利进行,值得推广。
产程中不同体位与运动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王鑫, 王秀梅, 王芳, 张晨
2020, 45(1): 131-1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34
摘要:
目的评价产妇自主体位和运动分娩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92例拟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自主体位和运动分娩助产;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平卧或侧卧体位。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间阴道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VAS评分、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自主体位和运动分娩能够转移产妇注意力、舒缓情绪、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
联合性延续护理对农村颅脑手术出院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苏小燕, 马兰, 王赛
2020, 45(1): 133-13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35
摘要:
目的探究联合性延续护理对农村颅脑手术出院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和颅脑损伤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出院的农村病人,根据护理方式分为给予常规出院护理的对照组和给予除常规护理外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41例。将2组病人出院6个月后的Barhtel指数及生活满意度评分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的Barhtel指数水平及生活满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Barhtel指数水平和生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联合基层医务人员的延续性护理能提高农村颅脑手术出院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重症患儿置管中的应用
戴明红, 陈娟娟, 朱明, 夏艳, 刘培培, 赵得凤
2020, 45(1): 136-1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36
摘要:
目的探讨心电图方法辅助定位重症患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PICC导管尖端正位率。方法对60例行PICC置管的重症患儿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置管中心电图P波特征性高尖改变与置管后X线胸片显示的导管尖端位置的关系。结果60例PICC置管患儿中49例患儿心电图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45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1例患儿心电图未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10例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结论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可以方便、实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尖端异位者可及时调整,减少患儿X线暴露风险,值得在儿科病人PICC置管中推广应用。
门诊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情况的比较
唐侠, 包满珍
2020, 45(1): 139-1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37
摘要:
目的调查门诊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情况。方法于2018年1-2月对安徽合肥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70名门诊护士采用整群抽样和230例门诊病人采用随机抽样进行横断面调查,比较门诊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的差异性。结果回收护士有效问卷166份,回收病人有效问卷224份。调查表的6个维度中,门诊护士和病人评分最高的2个维度均是护患关系和业务水平。病人在服务态度和职业素养维度的评分均高于护士(P < 0.01)。在优质护理27个条目中,门诊护士和病人在其中的13个条目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其中护士在善于沟通、服务周到、经常巡视3个条目的评分高于病人,病人在语言亲切、替病人着想、换位思考等10个条目评分均高于护士。结论门诊护士和门诊病人在优质护理部分项目上存在认知差异,护士应注重从病人角度出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足病人需求,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