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46卷  第8期

基础医学
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外泌体来源的miR-5585-5p诱导乳腺癌细胞产生耐药表型研究
魏欣宇, 高鹏, 刘佳欣, 王文锐, 杨清玲, 陈昌杰
2021, 46(8): 989-9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1
摘要:
目的研究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外泌体来源的miR-5585-5p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凋亡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超速离心法获取外泌体,使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SKBR-3)和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SKBR-3/PR)细胞株和外泌体中miR-5585-5p的表达量;通过外泌体共培养技术以及在乳腺癌耐药细胞中转染miR-5585-5p的抑制剂,用Transwell检测其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耐药指标。结果与SKBR-3相比,miR-5585-5p在耐药细胞SKBR-3/PR细胞株和外泌体中表达均上调(P < 0.01和P < 0.05);在耐药细胞株中转染miR-5585-5p的抑制剂,Transwell、流式分析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抑制剂组的耐药性下降,生物学活性降低(P < 0.01);耐药细胞源性的外泌体与亲本细胞共培养可使SKBR-3细胞产生耐药表型,增强其迁移能力,抑制其凋亡率(P < 0.01),而转染抑制剂的耐药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减弱这一作用。结论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通过外泌体递送高表达的miR-5585-5p至亲本细胞并诱导亲本细胞产生耐药表型,外泌体miR-5585-5p可为乳腺癌耐药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为乳腺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大黄酚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导胃癌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邓敏, 侯滨芬, 陈晓东
2021, 46(8): 994-99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2
摘要:
目的探索大黄酚诱导人胃癌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大黄酚(0、5、10 μmol/L)和NLRP3抑制剂、caspase-1抑制剂先后处理人胃癌MKN28细胞,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焦亡、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焦亡、NLRP3炎症小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大黄酚(0、5、10 μmol/L)作用于MKN28细胞后,均降低了细胞存活率(P < 0.01),并促进了细胞焦亡的发生(P < 0.01)。大黄酚呈剂量依赖性地上调胃癌MKN28细胞中NLRP3、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P < 0.01)。采用caspase-1抑制剂VX-765、NLPR3抑制剂MCC950抑制NLPR3炎症小体表达,可削弱大黄酚对细胞焦亡的诱导作用(P < 0.01)。结论大黄酚抑制人胃癌MKN28细胞增殖、促进LDH释放和caspase-1活性升高,诱导胃癌细胞焦亡,其作用机制与NLRP3/caspase-1通路密切相关。
临床医学
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汪琼, 金国玺, 裴晓艳, 于磊, 汪丽, 胡红艳, 吴凤
2021, 46(8): 1000-10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3
摘要: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127例,根据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87例,检测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及其他指标,分析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硬化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病程、胱抑素C、内脂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内脏脂肪面积、年龄是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和内脏脂肪面积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有关,可为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研究
李斌, 韩怡
2021, 46(8): 1003-10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4
摘要:
目的观察确定胃息肉病人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了解胃息肉和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是否关联。方法分析完成胃肠镜检查的1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有胃息肉病人设为观察组,无胃息肉病人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的多项检验指标及临床特征之间有无差异,分析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结果胃息肉以女性多见(P < 0.05);临床症状中观察组反酸烧心症状多于对照组(P < 0.01),而便秘症状在对照组中更为多见(P < 0.01)。胃息肉以增生性息肉(35.0%,CI 0.19~0.43)和胃底腺息肉(52.7%,CI 0.72~0.89)多见。观察组HP-IgG阳性较对照组多见(P < 0.01);2组病人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检出的结直肠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见,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胃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HP-IgG阳性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仍具有相关性。结论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有一定关联性,建议胃息肉病人应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
胃癌病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营养与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的对比研究
李靖, 谢波, 汪虎, 马家驰, 张晨嵩, 潘成武, 王庆康, 贾建光
2021, 46(8): 1007-10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5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依照肠内营养方式不同分为早期经口营养(无营养管组,25例)和经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有营养管组,23例)。分析比较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病人在术后营养指标、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咽喉疼痛、腹泻发生率方面,无营养管组明显优于有营养管组(P < 0.01和P < 0.05),且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血D-乳酸和I-FABP水平,无营养管组均低于有营养管组(P < 0.05~P < 0.01)。结论对于全胃切除的胃癌病人,与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相比,早期经口营养是安全的,并能减少病人咽部不适、腹泻的发生率,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机体肠道屏障功能修复。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史肖锦, 梁彩霞, 赵宾, 汪国胜, 钟平
2021, 46(8): 1011-10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6
摘要: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严重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3例经MRI检查确诊的WMLs病人,按照Fazekas量表评估分为轻、中、重度组,收集各组病人血清CysC水平等临床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WMLs的危险因素,分析各组间CysC水平与WML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病人CysC水平较轻、中度组明显升高(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高血压、血清CysC水平高均为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血清CysC水平升高与WML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10,P < 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WML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冠心病病人血清亲环素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宣玲, 唐碧, 康品方, 胡翔稳, 吴士礼, 张恒, 王洪巨
2021, 46(8): 1014-1016, 102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为CHD的病人121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Gensini积分≤30分)病变组、中度(Gensini积分30~60分)病变组、重度(Gensini积分≥60分)病变组。检测并比较各组CyPA、金属基质蛋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CHD病人的CyPA、MMP-9和CRP水平也随之升高(P < 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增长,CHD病人的CyPA、MMP-9和CRP水平也随之升高(P < 0.05)。CHD病人血清CyPA与MMP-9、CRP和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正相关。结论CHD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越高,CyPA水平亦随之增高,CyPA在一定程度上能间接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是参与了炎症反应。
腰丛阻滞复合不同麻醉深度喉罩全麻在老年THA围手术期的应用
许克路, 沈勤, 柏耀林, 冯传江
2021, 46(8): 1017-102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8
摘要:
目的探讨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复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不同麻醉深度的喉罩全麻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THA病人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B超引导腰丛阻滞(“三叶草”法)基础上,A组将喉罩全麻时BIS值维持于55~65,B组将BIS值维持于40~50。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6、12、24、48 h静息痛与运动疼痛评分(VAS)、围手术期应激水平[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自控镇痛情况(术后首次应用时间、使用次数、有效按压率、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3、7 d认知功能(MMSE)评分、肺部感染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疼痛及自控镇痛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6 h、12 h、24 h、48 h 2组静息VAS、运动VAS评分均降低(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静脉自控镇痛术后首次应用时间、术后0~24 h、24~48 h使用次数、有效按压率、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应激:T1、T2、T3、T4时刻2组RR、HR、MAP水平均低于T0时刻(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术后统计结果显示,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 < 0.01)。认知功能:与术前比较,术后1 d 2组MMSE评分降低(P < 0.05),术后1 d、3 d、7 d A组MMSE评分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及麻醉不良反应:术后观察统计发现,2组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叶草”法B超引导腰丛阻滞的同时复合实施BIS监测浅度喉罩全麻可达到与深度喉罩全麻等同的麻醉镇痛效果,不增加认知功能损伤、肺部感染、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应用。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病人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叶云, 张爽, 江泳, 黄敏
2021, 46(8): 1023-102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9
摘要: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病人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肝硬化病人一般资料,根据病人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观察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82例)和对照组(肝硬化,123例)。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和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ROC曲线分析。根据观察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量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分析血脂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组病人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病人TC、LDL-C和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大于单一指标诊断,其中当TC≤2.69 mmol/L,HDL-C≤0.98 mmol/L,LDL-C≤1.61 mmol/L,肝硬化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均会增加(P < 0.01);2组病人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症组病人TC、LDL-C和HDL-C水平均高于重症组(P < 0.05~P < 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G与疾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TC、LDL-C和HDL-C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血脂水平显著降低,且均与出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肝硬化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预测因子。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PA-HSOS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相关顽固性腹水的生存预后分析
陈依然, 诸葛宇征
2021, 46(8): 1027-103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0
摘要:
目的比较含吡咯里西啶植物诱发的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病人的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PA-HSOS和4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采用TIPS治疗的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2组病人TIPS术后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卡钳值设置为0.2,以1∶1匹配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显性肝性脑病、术前门静脉系统血栓、门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病人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57个月。PA-HSOS病人的术前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均高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P < 0.01),2组病人TIPS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3(10.67~26.60)个月vs 16.47(9.40~41.53)个月](P>0.05)。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4例PA-HSOS和2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成功匹配,PA-HSOS病人的术后生存时间长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15.17(10.27~27.03)个月vs 13.75(10.67~21.07)个月](P < 0.01)。结论TIPS治疗PA-HSOS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相关顽固性腹水,尽管前者术前肝功能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更差,但PA-HSOS病人术后生存不劣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
风险计算器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预测价值
沈虹, 韩旻
2021, 46(8): 1033-10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1
摘要:
目的分析败血症风险计算器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诊断为EOS患儿及43例同期住院非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使用败血症风险计算器评估其EOS的发病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败血症风险计算器与NLR的诊断效能。结果败血症组NLR为3.89±3.11,对照组为1.8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败血症组风险计算器计算每千例患儿发病风险系数为4.03±10.31,对照组为0.0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风险计算器、NLR、二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710、0.910,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4.4%、62.8%、83.7%,特异度分别为97.7%、90.7%、97.7%,风险计算器与NLR两者联合高于单独检测NLR的诊断效能(P < 0.01)。结论败血症风险计算器与NLR对EOS均有较高预测价值,两者联合有助于EO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不同时机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郑立升, 杨士勇, 陈光贵
2021, 46(8): 1037-1040,10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6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介入组34例和延期介入组29例。对2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术后即刻栓塞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3个月的GOS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术后早期介入组病人完全栓塞率高于延期介入组(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MoCA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 < 0.05),其中早期介入组病人的术后MoCA量表评分均高于延期介入组(P < 0.05);早期介入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介入组(P < 0.05)。术后随访3个月的GOS评估结果显示,早期介入组病人恢复情况优于延期介入组(P < 0.05)。 结论早期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改善情况效果明显,且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病人术后的认知功能,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值得临床参考推广。
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人甲状腺激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郭新红, 张青春, 孔艳华, 李新杰, 梅艳洁, 周玉森
2021, 46(8): 1041-10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3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甲状腺激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3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肌酐(Scr)、尿酸(UA)、BMI等代谢指标并探讨甲状腺激素与代谢综合征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TSH、TG、LDL-C、Scr、UA、SBP、DBP 7个指标水平均按照正常、超重与肥胖体型逐级上升(P < 0.05~P < 0.01),HDL-C、FT3、FT43个指标水平则逐级下降(P < 0.05~P < 0.01),HbA1c与TC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SH与BMI、LDL-C、TG、TC、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HDL-C呈负相关(P < 0.01),与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P>0.05);FT3与SBP、DBP、Scr、UA、BMI呈正相关(P < 0.01),与LDL-C、HDL-C、TG、TC、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FT4与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TC呈负相关(P < 0.01),与BMI、LDL-C、TG、LDL-C、HDL-C、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TG、UA与TSH水平显著相关(P < 0.01);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应密切注意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代谢指标的变化。
安罗替尼胶囊联合长春瑞滨软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解华, 刘宏杰, 舒桂君
2021, 46(8): 1045-1049,105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4
摘要:
目的 观察安罗替尼胶囊联合长春瑞滨软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口服安罗替尼胶囊(12 mg),1次/天,连续14 d,联合口服长春瑞滨软胶囊(60 mg/m2)第1天及第8天,21 d为1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记录病人客观反应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研究30例病人,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5例。客观缓解率为13.3%,疾病控制率为8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5个月(6.3~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9个月(7.7~11.7个月)。在影响进展及死亡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PS评分为0~1分、无吸烟史、病理类型为腺癌病人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分别高于年龄 < 60岁、PS评分为2分、有吸烟史、病理类型为鳞癌组的病人(P < 0.05~P < 0.0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6.7%,疲乏的发生率为33.3%,腹泻的发生率为30%,但多为1~2级,对症治疗后改善。 结论 安罗替尼胶囊联合长春瑞滨软胶囊双口服药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达到较好的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病人生存期的目的,且不良反应可控。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霍喜卫, 李东风, 胡成栋, 王瑞, 王飞, 周玉军
2021, 46(8): 1050-105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5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的概率和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实施闭合复位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坏死组(37例)和愈合组(235例),对2组病人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侧别、手术时间、术前牵引、术前合并症、术前Garden分型、复位后Garden指数、髋关节Harris评分、血脂水平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病人在术前Garden分型、复位后Garden指数、髋关节Harris评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术前Garden指数高、复位后Garden指数高、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高均为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包括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高、术前Garden分型高和骨折复位质量差。术中应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围手术期积极控制血脂水平,以期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打印与虚拟手术设计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杨勇, 邱志杰, 徐红革, 孙博, 王良恩, 曾卫平, 杨斌
2021, 46(8): 1054-1057, 10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6
摘要:
目的 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探讨3D打印与虚拟手术设计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 方法 基础部分选择36例髋臼骨折病人,临床部分选择13例髋臼骨折病人,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术前虚拟手术设计,根据髋臼骨折病人骨盆薄层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虚拟骨折块分离、虚拟手术复位、虚拟内固定植入模拟髋臼骨折手术,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进行临床手术治疗。 结果根据病人骨盆薄层CT扫描数据成功获得高精度虚拟复位模型,虚拟模拟骨折块分离、复位、内固定置入等步骤确定钢板植入位置、螺钉植入方向、螺钉植入长度,制定个性化、最优化手术方案设计,并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完成3D模拟手术;基础实验部分病人钢板位置均与数字化设计高度一致,螺钉方向与数字化设计高度吻合,虚拟手术设计螺钉长度与3D模拟手术螺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医院(P>0.05);临床实验部分病人均按照虚拟手术设计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与虚拟手术设计钢板、螺钉位置及数量高度一致,虚拟手术设计螺钉长度与临床手术螺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打印与虚拟手术设计可为髋臼骨折病人制定最优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有效提高手术精确性与安全性,应用可行性高。
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疗效研究
王海洋, 吴胜祥, 陈德, 毕正宾
2021, 46(8): 1058-10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7
摘要:
目的 探讨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其中28例病人接受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治疗,32例病人接受骨水泥型假体THA术治疗,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HHS)及骨关节炎评分指数(WOMAC)。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双下肢不等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均低于术前,HH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术前,末次随访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HHS评分、WOMAC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前、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H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切实可行,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假体稳定性较高,双下肢等长良好。
支持向量机算法预测腹部术后病人死亡风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刘永飞, 张佳婧, 汪建胜
2021, 46(8): 1062-1065, 106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8
摘要:
目的 通过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预测腹部手术病人术后28 d的死亡风险模型。 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行腹部手术的病人的术前一般情况、术前访视情况、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并验证预测腹部术后的死亡风险模型,并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评价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工作性能。 结果共纳入手术病人1 512例,其中男911例(60.25%%),女601例(39.75%)。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死亡组的死亡预测概率高于存活组(P < 0.01)。训练集中,支持向量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7 vs 0.95, P>0.05)。验证集中,支持向量机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0.98 vs 0.91, P < 0.05)。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敏感性(训练集68.57% vs 62.86%,验证集79.78% vs 77.78%)和阳性预测值(训练集80.00% vs 65.75%,验证集83.33% vs 77.13%)优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 结论支持向量机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腹部手术病人28 d死亡风险,其工作性能强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
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章朋朋, 桂召柳, 夏太保, 张小海
2021, 46(8): 1066-106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治疗。分析病人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 病人治疗后显效为35例,有效为37例,无效为8例,有效率90.0%(72/80);手术时间(75.5±13.3)min,术中出血量(38.6±14.8)mL,住院时间(3.5±1.1)d,并发症发生率8.8%(7/80);治疗后病人VAS评分小于治疗前(P < 0.05~P < 0.01);治疗后病人ODI指数小于治疗前(P < 0.01)。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
宫腔球囊压迫、子宫动脉结扎和B-Lynch缝合在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应用
刘杰杰, 范建灵, 方晨, 张云, 张宁芝
2021, 46(8): 1069-10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0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球囊压迫、子宫动脉结扎和B-Lynch缝合在剖宫产术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剖宫产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的11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情况采用宫腔球囊压迫、子宫动脉结扎和B-Lynch缝合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产后出血,当一种手术方法不能有效止血时术者根据经验选择两者之间的联合方式治疗产后出血,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一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子宫动脉结扎+B-Lynch捆绑、子宫动脉结扎+球囊压迫、球囊压迫+B-Lynch捆绑);其中单一手术组又分为宫腔球囊压迫组、子宫动脉结扎组和B-Lynch捆绑组3个亚组。分析比较3种手术方式单用和联用的临床效果。 结果 宫腔球囊压迫组止血成功率为92.31%,高于子宫动脉结扎组的止血成功率(63.49%)和B-Lynch缝合组止血成功率(61.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宫腔球囊压迫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子宫动脉结扎组和B-Lynch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组在术中出血量、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24 h血红蛋白变化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合并休克方面均少于联合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在24 h血红蛋白变化量、切除子宫、术后转ICU、产褥感染、恶露持续时间和子宫复旧方面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球囊压迫止血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可以考虑作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手术方案。当一种手术方案不能有效止血时,要及时采用联合手术方案,这并不增加产妇后期并发症的风险。
直视人流系统对宫腔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
薛莉, 汪邦兰
2021, 46(8): 1073-10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1
摘要:
目的探讨直视人流系统对宫腔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 方法选取初次妊娠B超提示胚胎停止发育的行人工流产者10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18~35岁,孕次G1P0,停经时间55~75 d,根据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顺序,再以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组(B组)和直视人流系统组(V组)2组,各50例。观察2组术后10 d子宫内膜厚度,术中并发症和术后月经恢复情况。 结果与B组比较,V组子宫内膜厚度更厚,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出血时间缩短,术后月经恢复时间缩短以及月经正常比例更高(P < 0.05~P < 0.01);手术和麻醉时间、人流综合征以及子宫穿孔和宫颈粘连情况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超声引导下人流术,直视人流系统可保护子宫内膜,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出血时间明显缩短,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以术后子宫内膜更厚及月经量正常比例更高,并且不增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程戌春, 牛居辉, 谢本发, 韩苗华, 吴玥, 童彬, 张庆兵, 傅倩, 易红, 何睿
2021, 46(8): 1077-10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2
摘要: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股神经阻滞组(A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股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20 mL;随后B组通过超声引导行术侧闭孔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10 mL。术后VAS评分≥3分时行PCIA,镇痛药物为纳布啡1.5 mg/kg,剂量3 mL/h,锁定时间25 min。若VAS评分仍≥3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补救镇痛。记录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24 h和48 h纳布啡总用量、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延长,术后24 h纳布啡总用量、术后48 h纳布啡总用量少于A组(P < 0.01);2组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纯股神经阻滞。
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张晶晶, 何磊, 王绍林
2021, 46(8): 1080-108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3
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初次分娩产妇。将其中18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方式者纳入观察组;252例采用常规分娩方式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分娩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剖宫产率、住院时间、母婴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98%,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1)。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能改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
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薛礼, 刘瑶, 张磊, 孔祥勇, 陈鸿武
2021, 46(8): 1083-108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4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C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CHF病人107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CR组53例和常规治疗组54例。入选的所有病人均进行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常规治疗组要求自行日常活动,CR组在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基础上行CR治疗。6个月后分析比较2组病人心脏超声相关参数、NT-proBNP水平、NYHA心功能级别、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CR组病人较常规组LVEF和6MWT距离明显增加(P<0.01);NT-proBNP水平及MLHFQ评分症状、体力、社会限制、情绪评分、总分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治疗能显著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无痛分娩在降低自然分娩初产妇焦虑抑郁发生率中的应用
齐燕燕, 臧学利
2021, 46(8): 1086-108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5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在降低自然分娩初产妇焦虑抑郁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初产妇,并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均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共50例,对照组产妇未采用任何镇痛技术进行分娩,共50例。分别在产前、产后24 h以及出院前对2组产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对比2组产妇产前产后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宫口全开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1);观察组宫口全开和胎儿娩出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宫口开至3 cm(P<0.01)。观察组产妇出院前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后24 h和出院前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产前,出院前亦低于产后24 h(P<0.05~P<0.01)。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4 h和出院前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产后24 h和出院前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产前(P<0.01),对照组出院前显著低于产后24 h(P<0.01)。结论对自然分娩初产妇采用无痛分娩能够有效减少其焦虑抑郁发生。
检验医学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CRE碳青霉烯酶的效果评价
李静, 耿志军, 郑晶, 王涛, 应冲涛, 郭普
2021, 46(8): 1089-109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6
摘要:
目的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碳青霉烯酶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产碳青霉烯酶快速检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CRE 80株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肠杆菌科细菌21株,PCR法检测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耐药基因作为金标准,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CRE产碳青霉烯酶检测,并与PCR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和效能评价。结果80株CRE中,表达碳青霉烯酶类基因为79株,该79株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均为阳性,包括61株产KPC酶、10株产NDM酶、6株产IMP酶及2株产VIM酶;21株敏感菌胶体金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与PCR结果相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四种酶的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与PCR结果一致性kappa值均为1。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快速区分CRE碳青霉烯酶类型,操作简便,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临床抗生素合理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肾病病人尿外泌体DPP-4、Cys C、α1-MG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陈正徐, 李曼, 袁润林, 金娟, 张白银, 郑元杰
2021, 46(8): 1093-1095, 109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7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病人尿外泌体二肽基肽酶-4(exosome-DPP-4)、胱抑素C(Cys C)、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转铁蛋白(TRU)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40例健康对照组和120例糖尿病病人[正常蛋白尿组(40例)、微量蛋白尿组(40例)和大量蛋白尿组(40例)]尿外泌体DPP-4和尿Cys C、α1-MG、TRU、IgG、微量白蛋白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各项目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DPP-4、Cys C、α1-MG、TRU、IgG等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结果糖尿病肾病病人尿液外泌体中的DPP-4、尿α1-M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尿蛋白含量的增加而上升(P<0.05~P<0.01);Cys C、TRU、IgG水平在正常蛋白尿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Cys C、TRU、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尿外泌体DPP-4与α1-MG、Cys C、TRU、IgG呈正相关关系(P<0.05)。DPP-4、α1-MG、Cys C、TRU、IgG以及DPP-4与α1-MG、Cys C、TRU联合检测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2、0.736、0.843、0.868、0.836和0.899;DPP-4、α1-MG、Cys C及TRU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3.42%,特异度为86.90%,阳性预测值为86.59%,阴性预测值为93.59%。结论尿外泌体DPP-4、尿Cys C和尿α1-MG、TRU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15例抗体检测情况分析
刘磊, 张杏杏, 夏帮坤, 姚倩, 李玉云
2021, 46(8): 1096-109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8
摘要:
目的对高胆红素血症(NHB)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早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出生3 d内被确诊为NHB的新生儿215例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型检测、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5例NHB患儿中,共有97例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HDN),其中HDN组A、B、O型占比分别为52.58%(51/97)、45.36%(44/97)和2.20%(2/97),且HDN组和非HDN组A型、B型与O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9,P<0.01)。三项试验中,释放试验阳性率100%(97/97),游离试验阳性率78.35%(76/97),直抗试验阳性率16.50%(16/97),3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4,P<0.01),释放试验>游离试验>直抗试验。结论通过HDN微柱凝胶卡快速检测,能及时确诊,从而选取适当方法积极对症治疗。
影像医学
ACR TI-RADS危险分级结合多模态超声影像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隋洋, 孙医学, 李阳, 王兵
2021, 46(8): 1099-110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9
摘要:
目的探讨美国放射学会(ACR)甲状腺TI-RADS风险分层与多模态超声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病人进行超微血管(SMI)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扫查(SWE)。最终根据手术获取的病理报告将结节分成良性和恶性组,比较TI-RADS风险分层及定量评分,并对2组的SMI血流分类和SWE弹性参数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2组TI-RADS均分为2~5类,危险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量化评分高于良性组(P<0.01)。2组SMI血流分级、SWE弹性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强于单独诊断。结论ACR TI-RADS风险分层、SMI和SWE单独诊断甲状腺病变均有价值,联合诊断的效能显著提高。
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在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中的价值
李健维, 杨昭, 王小雷, 张书海, 谢宗玉
2021, 46(8): 1103-110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0
摘要:
目的探究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效能。方法对125例肺腺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训练组(n=74)与验证组(n=51),基于CT成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749(0.653~0.843)、0.818(0.711~0.898)、0.860(0.760~0.930),在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753(0.612~0.863)、0.797(0.661~0.896)、0.855(0.728~0.938)。结论对于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CT影像组学特征优于临床因素与CT征象,当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因素与CT征象,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公共卫生
蚌埠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郑冬雪, 刘明洁, 胡紫薇, 王会娜, 李志强, 江步君, 王立群
2021, 46(8): 1109-111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1
摘要:
目的了解蚌埠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其围绝经期综合征、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40~60岁妇女957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及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2.11%(403/957)。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伴侣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运动习惯、痛经史、顺产分娩次数、近1年月经状况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以停经1年者为对照,月经正常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5和P<0.01);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40~44岁较55~60岁、有痛经史相对于无痛经史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5~P<0.01),而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无顺产分娩经历或顺产分娩1次相对于顺产分娩次数≥3次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低(P<0.05~P<0.0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1),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妇女较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1)。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水平、婚姻质量、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痛经史、近1年月经状况围绝经期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量表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水平高、良好的家庭关系、无痛经史均为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消瘦、分娩、月经紊乱则均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蚌埠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他不适症状检出率较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和了解程度难以维持平衡,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护理学
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赵贵, 汪立
2021, 46(8): 1116-111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2
摘要: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待产的100例单胎初产,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第二产程全程采用自由体位联合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分娩方式。对比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缩短、产后2 h出血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转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第二产程中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
分段开塞露纳肛联合体位管理在脑出血便秘病人中的疗效观察
韩彩红, 方业香
2021, 46(8): 1119-112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3
摘要:
目的探讨分段开塞露纳肛联合体位管理在脑出血病人便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脑出血并发便秘病人53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依据病情一般治疗及常规护理均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开塞露纳肛法,观察组病人采用分段开塞露纳肛联合体位管理法,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排便时间、灌肠液外溢、肛周出血等发生情况及治疗中和排便时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灌肠液外溢、肛周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中2组病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排便时观察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现象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脑出血便秘病人使用分段开塞露纳肛联合体位管理法进行治疗,与常规开塞露纳肛法相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病人排便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生命体征影响小。
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邵艳艳, 邵名亮, 彭徳清, 陈思仙
2021, 46(8): 1122-11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4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质量管理工具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入院当日)、干预后(随访3个月)的6 min步行试验检测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依从性评分,比较2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试验检测结果、护理干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随访期间总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质量管理工具能够分析影响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简化版口面肌功能训练在儿童腺扁桃体切除术后应用效果分析
李幼梅, 任伟伟
2021, 46(8): 1126-113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5
摘要:
目的探讨简化版口面肌功能训练在儿童腺扁桃体切除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行腺扁桃体切除术的26例患儿为观察组,2019年行腺扁桃体术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简化版口面肌功能训练干预,观察简化版口面肌功能训练依从性,并比较2组儿童干预前后各时间点阻塞性睡眠障碍问卷(OSA-18)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较差者有8例(26.9%),依从性较好者有18例(73.1%)。2组儿童OSA-18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均高于手术前(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在总分、睡眠障碍、身体症状和白天功能维度得分均呈现递减趋势(P < 0.01);干预前2组OSA-18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后3个月,睡眠障碍、身体症状和对照顾者影响维度,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而情绪不佳和白天功能维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后6个月,除白天功能维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维度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简化版口面肌功能训练能够改善儿童腺扁桃体术切除术后睡眠障碍、身体症状和情绪问题,值得在临床护理干预中推广应用。
急性脑卒中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标准化的建立与应用评价
陈昌群, 侯翠霞, 刘新凤
2021, 46(8): 1130-1132, 113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6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脑卒中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标准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以常规护理方式转运的5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使用标准化转运流程转运的5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病人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共发生8例,对照组共发生24例;其中观察组技术性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6.00%)低于对照组(48.00%),病人就医感受满意率(93.30%)高于对照组(7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结论标准化转运流程可有效减少急性脑卒中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就医感受。
肾结石微创术后复发风险模型构建及护理干预研究
陈芳芳
2021, 46(8): 1133-113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7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肾结石微创术后复发风险模型,分析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肾结石病人与健康行为有关的复发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循证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行肾结石微创手术的148例病人首次发病时与疾病相关的资料,微创术后复发时与疾病相关的资料,首次结石微创术后饮食运动情况以及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进行健康行为能力评估。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结石复发模型。结果复发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人数高于非复发组,复发组体质量指数(BMI) > 30.0 kg/m2人数比例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组病人在每日饮水量、经常饮用水性质、经常服用鱼油、经常吃腌制食物、摄入蛋白质来源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非复发组在健康行为能力总分、营养维度、心理安适维度、健康责任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复发组(P < 0.05);构建模型复发方程LogitP=6.122-0.633X1(1)-2.512X1(2)+1.351X2-4.124X3-1.888X4-2.111X5-0.996X6,结果显示饮水量1.5~3 L/d、健康行为能力、经常服用鱼油、摄入蛋白以植物蛋白为主是结石复发的保护因素,饮水量 < 0.5 L/d、BMI > 30.0 kg/m2、经常吃腌制食物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由方程系数得知其比重由大到小分别为健康行为能力、每天饮水量、吃腌制食物、BMI、蛋白质来源。结论预防肾结石术后复发,护理干预应着重提高病人健康行为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拼图式思维导图在教育初次使用胰岛素注射装置病人中的观察研究
王丽
2021, 46(8): 1138-1140, 114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8
摘要:
目的观察拼图式思维导图教育方法在初次使用胰岛素注射装置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且出院后仍需自我注射的病人110例,其中对照组为2019年6-12月入院病人,采用我科常规方法进行胰岛素注射技能教育;观察组为2020年1-6月入院病人,采用拼图式思维导图进行胰岛素注射技能教育;比较2组病人在出院前1 d胰岛素注射技能规范化情况和3个月后注射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出院前对2组病人进行胰岛素笔自我注射考核,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在对2组病人胰岛素笔自我注射技术20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14项正确率2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包括定位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检查注射部位、检查手法是否正确、消毒范围是否足够、胰岛素是否混匀、混匀方法、捏皮的手法、松开皮摺的时机、停留时间是否足够、松开按钮的时机、询问注射部位的轮换、使用中胰岛素的储存、未开封胰岛素的储存和居家针头的处置。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注射部位红肿或硬结的出现、脂肪增生和疼痛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拼图式思维导图教育应用于初次接触胰岛素的病人,能显著规范其注射技能,减少因注射而产生的并发症,可以推广应用在其他内容的病人教育中。
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负面情绪、遵医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张秀华
2021, 46(8): 1141-114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39
摘要: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负面情绪、遵医行为现状,探讨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负面情绪、遵医行为相关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PCI术冠心病病人中抽取93例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社会支持量表(SSRS)、希望量表(HHI)、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遵医行为等,分析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负面情绪、遵医行为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量表得分(41.15±6.48)分、希望水平得分(35.75±5.84)分、焦虑得分为(45.25±5.64)分、抑郁得分为(48.35±6.12)分、遵医行为得分为(4.38±0.87)分。单因素分析发现冠心病病人PCI术后不同家庭月收入组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P < 0.01),与希望水平得分及各维度得分、遵医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 < 0.05~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的有希望水平、焦虑、抑郁、遵医行为(P < 0.05~P < 0.01)。结论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希望水平、遵医行为处于中等水平,焦虑抑郁也有发生,希望水平、焦虑、抑郁、遵医行为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相关。
可视化超声技术在重症病人疑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
杨洋, 李业桂, 吴旭峰
2021, 46(8): 1146-114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40
摘要:
目的探讨可视化超声技术在重症病人疑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ICU外周疑难血管穿刺病人120例,随机分为2组,60例病人按照传统穿刺法为对照组,60例病人按照可视化多普勒超声引导法穿刺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2组的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较高,皮下血肿、局部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观察组穿刺成功所用时间较少(P < 0.01)。结论将可视化超声技术应用在重症病人疑难血管穿刺中,能够显著提高一次性和总体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且并发症少。
医学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SPOC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杨艳丽, 耿英华, 李骏, 李佳佳, 张平平, 刘林, 朱凯
2021, 46(8): 1148-115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41
摘要:
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蚌埠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实验班60名学生采用“互联网+”背景下SPOC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观察组),按照“课前+课中+课后”模式进行实施,并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融合MOOC的2017级临床医学一附院班(对照组)进行为期一学期内科学教学,学习结束后根据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84.43±4.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27±4.71)分(t=3.98,P < 0.05);观察组学生在学习效率、课堂学习的互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激发学习兴趣、课后查阅文献及最终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互联网+”背景下SPOC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锻炼临床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完善本校的慕课平台,构建及培养临床实用型医学人才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疫情防控下生理学SPOC教学模式参与度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价
于影, 张蔚屏, 胡杰, 杨丽娟, 叶红伟, 马善峰
2021, 46(8): 1152-115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42
摘要:
目的综合评价本科生生理学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接受生理学理论教学的各专业本科生363名。从课程资源利用、作业互评和论坛互动3个维度,对SPOC教学模式参与度进行评价;进而又按学生参与度高、中和低分为3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和学生考试成绩等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SPOC教学模式参与度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同学在文档浏览、随堂测验、发帖或回复和收到回复或点赞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课程资源利用、作业互评和课程讨论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教学内容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教学组织评价、期末成绩和综合成绩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教学组织评价参与度低的同学相比,教学组织评价参与度高的同学,期末成绩和综合成绩较高(P < 0.05)。结论SPOC教学模式是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