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47卷  第8期

基础医学
芦丁对高糖、高脂饮食致小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马新壮, 周勇兵, 王力
2022, 47(8): 989-9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1
摘要:
目的研究芦丁对高糖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饮食组(ND组)、高脂饮食组(HFD组)、芦丁保护高脂饮食组(RHFD组)、高糖饮食组(HSD组)、芦丁保护高糖饮食组(RHSD组),每组各8只。连续喂养120 d后取肾脏组织测定脂代谢生化指标TC、TG含量,检测氧化应激生化指标SOD、GSH-Px和MDA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基本形态结构,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基底膜变化。结果芦丁能够明显减轻高糖、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P < 0.05),提高肾脏组织抗氧化酶GSH-Px活性(P < 0.05),并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P < 0.05),以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肾小球上皮细胞和系膜增生,鲍曼囊壁层增厚,肾小管基膜增厚及空泡变性。结论芦丁可以有效改善高糖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肾脏损害,对高糖高脂饮食造成的小鼠肾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STAT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和临床病理意义
朱清, 张光辉, 赵艳
2022, 47(8): 994-99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2
摘要:
目的探讨组成型激活信号转导激活剂3(STAT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作为TNBC病人靶向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的意义,探究TNBC的发病机制、指导治疗和临床预后。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TAT3基因在TNBC中的表达并解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构建STAT3-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STAT3基因表达的TNBC细胞系(MDA-MB-231)。CCK-8和Transwell实验验证转染前后MDA-MB-231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STAT3蛋白在TNB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P < 0.01),且在TNBC中STAT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 0.05~P < 0.01)。MDA-MB-231细胞转染后实验组STAT3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 0.01)。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缓慢下降(P < 0.01)。实验组细胞穿过基底膜的数量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 < 0.01)。结论STAT3-shRNA表达载体通过RNA干扰有效下调STAT3基因在TNBC中的表达。靶向STAT3-shRNA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及促凋亡能力。
miR-127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调控作用研究
李滋泽, 岳振, 胡楠
2022, 47(8): 999-100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3
摘要:
目的探讨miR-127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调控作用。方法收集皮肤鳞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27在2组标本中的表达水平。调控鳞癌细胞株A431中miR-127表达水平,检测鳞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网站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miR-127的作用靶点。结果miR-127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1)。相较于HaCaT细胞,miR-127表达水平在A431细胞以及HSC-5细胞中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调miR-127表达后,A431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显著增强;下调miR-127的表达后,A431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 < 0.05)。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miR-127可以与PTEN直接结合,调控miR-127后PTE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发生改变(P < 0.05)。结论miR-127参与调控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miR-127可能作为治疗皮肤鳞癌的一个潜在的靶点。
临床医学
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总Kt/V与腹主动脉钙化的关系
赵文曼, 李丹丹, 李欢, 刘桂凌
2022, 47(8): 1003-10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4
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总尿素清除指数(Kt/V)与腹主动脉钙化(AA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并行腹部侧位X线片检查的腹膜透析病人111例。根据腹部侧位X线片是否存在AAC分为无钙化组54例和有钙化组57例。对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临床相关资料及总Kt/V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AAC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钙化组的年龄、透析龄、血磷及脑尿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钙化组(P < 0.05~P < 0.01);而血红蛋白、总Kt/V、白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无钙化组(P < 0.05~P < 0.01)。Spearman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血磷、脑尿钠肽与AAC均呈正相关(P < 0.05~P < 0.01),血红蛋白、总Kt/V、白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与AAC均呈负相关(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较高的年龄(OR=1.116,95%CI:1.066~1.169,P < 0.01)、较低的血红蛋白(OR=0.966,95%CI:0.941~0.992,P < 0.05)及总Kt/V下降(OR=0.362,95%CI:0.175~0.747,P < 0.01)是AAC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病人总Kt/V是AAC的独立危险因素。
超声清创水刀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
李旭文, 宋培军, 熊竹友, 裴晓艳
2022, 47(8): 1007-10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水刀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慢性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年诊疗的40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清创水刀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清创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比2组病人的溃疡治疗效果、疼痛度、踝肱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第1次清创术后观察组创面表面情况、肉芽组织生长及炎性表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和ABI均较治疗前减轻(P < 0.05~ 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和AB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治疗后感染、植皮或皮瓣术后成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清创水刀联合负压引流技术中,可以增加溃疡创面愈合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温玉东
2022, 47(8): 1011-101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6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介入栓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3例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a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aSAH病人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损害情况并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37例与认知正常组66例。检测2组病人入院24 h内血清学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aSAH病人年龄、手术距发病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双侧A1对称发育以及新发脑梗死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2组SAH病人性别比、烟酒史等其余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病人血清NSE、S100β、Cys-C、hs-CRP、Hcy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而MoCA评分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距发病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新发脑梗死、NSE、S100β、Cys-C、hs-CRP、Hcy为aSAH介入治疗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而存在双侧A1对称发育为aSAH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1)。结论aSAH介入栓塞术后3个月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入院时血清NSE、S100β、Cys-C、hs-CRP、Hcy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病人,且手术距发病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新发脑梗死、NSE、S100β、Cys-C、hs-CRP及Hcy为aSAH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存在双侧A1对称发育为aSAH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小儿热性惊厥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关联分析
丁可军, 侯红林, 许键炜
2022, 47(8): 1016-102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7
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患儿儿年龄大小、性别、四季之间的联系,进而为小儿口服维生素D、预防以及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2019年郎溪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热性惊厥的小儿306例作为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0~8岁小儿306例作为非热性惊厥组。统计所有小儿血清总钙(Ca2+)、血红蛋白(Hb)以及25(OH)D测定的数值,按年龄大小、性别、春夏秋冬四季等解析热性惊厥和25(OH)D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非热性惊厥组血清25(OH)D水平为(34.47±1.43) μg/L,高于热性惊厥组的(27.57±4.44) μg/L(t=3.26,P < 0.05);热性惊厥组25(OH)D水平高低与患儿年龄成反比;热性惊厥者的血清总钙以及Hb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热性惊厥发生情况: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39例,12.75%),1~2岁最易发生(106例,34.6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53∶1.00)。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在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30.39±4.15) μg/L、春季(29.33±1.53) μg/L、夏季(27.28±2.98) μg/L、冬季(24.69±2.08) μg/L。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Ŷ)与气温(X)的回归方程为: Ŷ=-0.045X2+2.107X+9.442(R2=0.844)。结论安徽省郎溪县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和维生素D缺乏存在关联性。热性惊厥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1~2岁男性患儿多见。夏季温度>30 ℃后热性惊厥小儿血液25(OH)D含量开始减少。17~33 ℃是郎溪县小儿经阳光照射皮肤途径产生维生素D的合适温度。除了在冬季常规给小儿补充维生素D外,为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应在夏季高温酷暑期对小儿(特别是>2岁者)适当口服维生素D。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糖尿病肾病病人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黄丹, 胡韬韬, 陈丹
2022, 47(8): 1021-10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糖尿病肾病(DN)病人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17例DN病人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24hUPQ)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55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n=62例),同期选择50例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胱抑素C(Cys-C)]、炎症因子[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醇(SOD) 总抗氧化能力(T-AOC)], 并分析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病人SCr、BUN、GFR、Cys-C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SCr、BUN、Cys-C依次逐渐升高,而GFR依次逐渐降低(P < 0.01);各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水平依次逐渐升高(P < 0.01);各组病人血清MDA、T-AOC、SOD、AOPP等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MDA、AOP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而血清T-AOC、SOD水平依次逐渐降低(P < 0.01);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呈明显的相关性关系(P < 0.05)。结论DN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与肾功能损伤、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三种内镜前评分系统对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评估的比较
李玥, 胡祥鹏, 章礼久
2022, 47(8): 1026-10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9
摘要:
目的探讨三种内镜前评分系统AIMS65、Glasgow-Blachford(GBS)及Pre-Rockall在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病人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9例危险性AUGIB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诊断及治疗结局。以院内死亡或30 d内死亡、再出血为终点指标,绘制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三种评分系统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299例危险性AUGIB病人,行紧急胃镜(0~12 h)的病人病死率高于行13~24 h和>24 h胃镜检查病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在预测院内死亡/30 d内死亡率方面,AMIS65、Pre-Rocall、GBS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820、0.812、0.516,其中AMIS65最优,其次为Pre-Rocall,二种评分系统能力相当(P>0.05)。在预测院内/30 d内再出血方面,AMIS65、Pre-Rocall、GBS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729、0.676、0.511,其中AMIS65最优,其次为Pre-Rocall,二种评分系统能力相当(P>0.05)。在预测输血方面,AMIS65、Pre-Rocall、GBS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709、0.591、0.646,其中AMIS65最优,其次为GBS,二种评分系统能力相当(P>0.05)。结论AIMS65、Pre-Rockall能准确预测病人死亡率及再出血率,适用于危险性AUGIB的内镜前风险评估。
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病人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黄磊, 程东苗, 吴迪, 张正情, 郭远见
2022, 47(8): 1030-10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0
摘要:
目的探究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可能影响因素构建可预测病人预后的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接受适形调强放疗的80例食管癌病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食管癌病人1、2、3、5年生存率,以Log Rank法行单因素预后分析,以Cox法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病人生存的独立因素,并利用R软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病人随访中位时间是36个月,1、2、3、5年生存率依次为72.50%、61.25%、53.75%和22.5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化疗应用、大体肿瘤体积(GTV)、单个或多发病灶、放疗剂量与病人适形调强放疗预后有关(P < 0.05~P < 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化疗应用、放疗剂量、GTV是影响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1)。获得Nomogram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46(95%CI:0.633~0.895)。结论N分期、化疗应用、放疗剂量、GTV是影响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结果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食管癌病人预后的效果良好。
早期结直肠癌超声内镜检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价值
王小明, 余珊, 陈欣, 王光洁, 孙雨欣, 倪娜, 张慈
2022, 47(8): 1034-103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1
摘要:
目的分析采用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结直肠癌病人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病人120例临床资料,病人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及ESD。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结直肠癌病人中的诊断价值,并对ESD手术时间、病灶、病变直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进行记录。结果病理结果显示:Tm期53例,Tsm1期42例,Tsm2期25例;超声内镜检出结果显示:Tm期51例,Tsm1期41例,Tsm2期28例。超声内镜对Tm期诊断敏感度90.57%,特异度95.52%,诊断符合率93.33%;Tsm1期诊断敏感度78.57%,特异度89.74%,诊断符合率85.83%;Tsm2期敏感度88.00%,特异度93.68%,符合率92.50%;经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超声内镜的Kappa系数达0.780。根据病人病理分期进行分组,手术时间:Tm期 < Tsm1期 < Tsm2期(P < 0.01);病变直径在Tm期、Tsm1期、Tsm2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分期病人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疾病分期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采用ESD治疗的早期结肠癌病人术后恢复均较好,但临床分期越高病人手术时间越长及病灶病变范围也越大。
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詹云佳, 金侠, 王雪飞, 龙安华
2022, 47(8): 1038-104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2
摘要: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帕金森病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酸变化与病情分期、认知障碍、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马婷婷, 胡鸿炜, 林慧怡, 张应魏
2022, 47(8): 1043-10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3
摘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尿酸(UA)水平变化与病情分期、认知障碍、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PD病人90例作为PD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2名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血清CysC与UA水平,根据帕金森Hoehn-Yahr(H-Y)分期将PD病人分成H-Y≥3期组(n=36)、H-Y < 3期组(n=54)。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PD病人分成认知障碍组(n=49,MoCA < 26分)、非认知障碍组(n=41,MoCA≥26分)。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PD病人运动障碍程度,并分成轻度组(n=26,0~15分)、中度组(n=41,16~40分)、重度组(n=23,41~56分)。比较不同病情分期、认知障碍、运动功能病人的血清CysC与UA水平,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清CysC、UA水平与H-Y分期、MoCA评分、UPDRS-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组血清CysC高于健康组,但血清UA水平低于健康组(P < 0.01)。H-Y≥3期组血清CysC、H-Y分期较H-Y < 3期组增高,血清UA较H-Y < 3期组降低(P < 0.01)。认知障碍组血清CysC较非认知障碍组增高,血清UA、MoCA评分较非认知障碍组降低(P < 0.01)。重度组血清CysC及UPDRS-Ⅲ评分较中、轻度组增高,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但重度组血清UA较中、轻度组降低,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 < 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病人血清CysC与H-Y分期、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 < 0.05~P < 0.01),而血清UA与H-Y分期、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 < 0.05~P < 0.01)。结论PD病人血清CysC水平增高,而血清UA降低,且二者均与病人的病情分期、认知障碍、运动功能存在相关性,临床可将血清CysC、UA作为评估PD进展的指标。
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对机体应激的影响
张超, 王岩岩, 李玉龙, 董慧明
2022, 47(8): 1048-105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4
摘要: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及常规开放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应激创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90例,根据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胸乳组28例、腋窝组32例和常规组30例。比较3组病人术前、术后1、3 d的白细胞(WBC)、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3组术前WBC、CRP、Glu、ACTH水平及术后3 d Glu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3 d WBC、CRP、Glu、ACTH水平均高于术前(P < 0.05);3组术后1 d WBC、CRP、Glu、ACTH水平均高于术后3 d(P < 0.05);术后1、3 d,常规组、腋窝组、胸乳组WBC、CRP、ACTH水平逐渐降低(P < 0.01)。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应激的影响低于开放甲状腺手术。
脉冲射频联合经椎间孔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对背根神经疼痛的疗效
连文文, 杨小龙, 陆欢, 邵晨
2022, 47(8): 1052-10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5
摘要:
目的评估经X线精确定位椎间孔硬膜外类固醇注射联合腰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TESI+DRG-PRF)与单独经椎间孔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治疗(TESI)的慢性根性神经痛病人治疗效果,探讨联合治疗减轻慢性根性神经痛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慢性根性神经痛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行经椎间孔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治疗为对照组(TESI), 63例行联合治疗为观察组(TESI+DRG-PRF)。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10 d,1、3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标准优良率变化,比较治疗前、术后1个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水平(P < 0.05);观察组各时间点NR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MacNab优良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 0.01)。术后1个月,ODI功能指数、NRS评分与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 < 0.05~P < 0.01)。结论TESI+DRG-PRF联合治疗可更好缓解慢性根性神经痛病人疼痛症状,功能障碍改善可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有关。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与脓毒症发生病情恶化风险的相关性
黄伟, 马耀, 孙风来, 裴学勇
2022, 47(8): 1057-10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6
摘要: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P(cv-a)CO2/C(a-cv)O2]与脓毒症发生病情恶化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将脓毒症病人169例根据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分好转组(n=121)和恶化组(n=48)。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影响,应用ROC曲线分析P(cv-a)CO2/C(a-cv)O2等因素预测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价值。结果2组年龄、性别、WBC、CRP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APACHEⅡ评分、PCT、LAC、P(cv-a)CO2和P(cv-a)CO2/C(a-cv)O2均高于好转组(P < 0.01),C(a-cv)O2低于好转组(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LAC、P(cv-a)CO2和P(cv-a)CO2/C(a-cv)O2是影响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ROC曲线显示,P(cv-a)CO2/C(a-cv)O2预测脓毒症病人病情恶化的诊断效能高于APACHEⅡ评分、LAC和P(cv-a)CO2的预测价值(P < 0.05),其最佳截点为>2.05 mmHg/mL,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72.93%、特异性为82.64%。结论P(cv-a)CO2/C(a-cv)O2能有效预测脓毒症病人发生病情恶化的风险。
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赵睿, 顾林, 柯希权, 马振增, 朱玉, 郑海伦
2022, 47(8): 1062-106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7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改善其预后的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186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接受内镜治疗病人的相关资料,根据内镜治疗后1年内是否发生出血或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124例和出血组62例,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组病人入院时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是否有红色征、手术方式、治疗次数、是否规律随访、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是否有红色征、PT、是否规律随访及治疗次数均是影响内镜治疗术后出血的相关独立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红色征、PT是内镜治疗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的规律随访和适当增加治疗次数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基于多维度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在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王修军, 易君, 张欢欢
2022, 47(8): 1066-10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8
摘要:
目的探讨以多维度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在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42例单侧乳腺癌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测结果确认有无ALN转移,划分为转移组(n=66)和非转移组(n=176)。对比2组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病人A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区分度,应用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校准度。另选93例单侧乳腺癌女性病人用于模型的临床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模糊(OR=1.912)、ALN皮质厚度厚(OR=2.789)、ALN短径短(OR=2.280)、ALN短径/长径的比值大(OR=3.773)、分级程度高(OR=2.101)、miRNA-203表达量高(OR=3.529)是乳腺癌病人ALN转移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根据危险因素得出预测模型方程:Prob =1/(e^-Y),Y=-30.724+0.648×肿瘤边缘模糊+ 1.026×ALN皮质厚度+ 0.824×ALN短径+1.328×ALN短径/长径的比值+ 0.742×分级程度+ 1.261×miRNA-203表达量。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乳腺癌病人ALN转移的AUC面积为0.889(95%CI: 0.840~0.934),说明模型区分度较好;拟合优度检验χ2=2.06,P>0.05,说明模型无过拟合现象。预测模型在临床验证得到的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83.58%、准确率为84.95%。结论以血清miRNA-203表达量、肿瘤分级程度、肿瘤边缘及ALN的皮质厚度、短径、短径/长径的比值来构建的乳腺癌病人ALN转移的预测模型有一定价值。
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
吴纲
2022, 47(8): 1070-10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9
摘要:
目的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1年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病人均行PCI手术治疗及强化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病人加用新活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新活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心肌微循环、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前后直径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计帧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采取新活素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陈雪飞
2022, 47(8): 1074-10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0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血小板输注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输注血小板的病人治疗效果情况,根据输注是否有效进行分组,对血型、原发疾病、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计数及脾肿大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拟合疗效预测模型运用ROC进行评估。结果200例病人共输注单采血小板次数为384例次,总输注有效率为77.80%。血小板输注疗效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方面无相关性(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危险因素有血型B(参照A型)、脾肿大、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低、输注次数>3次(P < 0.05~P < 0.01);拟合的疗效预测模型AUC为0.828,95%CI:0.781~0.875;采用外部数据对新建立模型进行验证,AUC=0.782,95%CI:0.616~0.948。结论临床上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危险因素较多;拟合的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效能,可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及临床疗效。
影像医学
18F-FDG PET-CT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研究
薛杨央, 汪会, 余文静, 张丹, 徐慧琴
2022, 47(8): 1078-108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1
摘要:
目的评估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8F-FDG PET-CT扫描且经病理学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的40个病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并计算糖酵解总量(TLG)。结果40个浸润性导管癌中,孕激素受体(PR)(-)组SUVmax和MTV高于PR(+)组,雌激素受体(ER)(-)组SUVmax、SUVmean、MTV和TLG均高于ER(+)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MTV低于HER-2(+)组,T1~T2期肿瘤的SUVmax、SUVmean、TLG和MTV均小于T3~T4期,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的SUVmax、SUVmean和TLG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P < 0.05~P < 0.01)。原发灶的SUVmax、MTV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 < 0.01)。腋窝淋巴结的SUVmax与原发灶Ki-67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 < 0.01)。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能够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对男性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汤晓敏, 段惠予, 李淑华, 朱芸, 陈路, 谢宗玉
2022, 47(8): 1083-10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2
摘要: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男性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经FFDM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的21例男性乳腺肿块病人及65例女性乳腺癌病人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FFDM对男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21例男性乳腺病变中良性13例,恶性8例。男性乳腺恶性病变组肿块以及有无周围血管增粗(或增多)发生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局灶不对称影发生率低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结构扭曲、乳头凹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乳腺癌组乳头凹陷发生率高于女性乳腺癌组,可疑恶性钙化发生率低于女性乳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肿块、局灶不对称影、周围血管增粗(或增多)、结构扭曲、肿块边缘模糊和肿块毛刺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DM对于男性乳腺疾病诊断的AUC为0.885,敏感度100%,特异度76.9%,符合率85.7%,阳性预测值72.7%,阴性预测值100%。结论FFDM对男性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地诊断价值,肿块及周围血管增粗(或增多)是诊断男性乳腺癌最重要的影像表现,良性病变以男性乳腺发育最常见,多表现为局灶不对称影。
基于MSCT特征在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研究
周辉, 徐鹤
2022, 47(8): 1088-10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3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影像学征象在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人均在术前进行MSCT扫描。根据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LNM+)组14例和无淋巴结转移(LNM-)组27例,分析2组临床指标及CT特征差异。结果41例直肠癌病人共检出390枚淋巴结,其中良性330枚,恶性60枚。2组肿块侵犯范围、CT增强差值和淋巴结短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增强差值和淋巴结短径均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CT增强差值、淋巴结短径和二者联合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65、0.762、0.868。结论术前MSCT特征,包括淋巴结短径及CT增强差值均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不同CT影像学特征可进一步提高术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的效能。
护理学
湿性愈合敷料联合伤口评估三角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中的应用效果
霍蕊, 陈永侠, 刘全丽, 刘静静, 朱莹莹
2022, 47(8): 1092-109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4
摘要: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敷料治疗结肠造口病人皮肤黏膜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Miles术后并发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对照组36例。对照组病人采取造口常规护理并且皮肤黏膜分离创面使用油纱条敷料填塞,观察组病人应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处理分离处伤口。比较2组病人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造口狭窄和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以及2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病人(P < 0.01);伤口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01);造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1);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可以加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创面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少医护工作量,减少造口狭窄和周围皮炎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常见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徐晓婉, 唐淑慧, 张锚, 管诗佳
2022, 47(8): 1096-110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5
摘要: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及CTCAE不良反应调查表,对11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首次予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吸烟史、饮酒史、手术治疗史、化疗史、中医体质是疲乏的影响因素;性别、吸烟史、吸烟指数、过敏史、TNM分期、化疗史、中医体质是皮疹的影响因素;职业、过敏史、TNM分期、化疗史、中医体质是瘙痒的影响因素;性别、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过敏史、手术治疗史、化疗史、中医体质是腹泻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史是其发生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吸烟史、吸烟指数是其发生皮疹的主要影响因素;变量均不是其发生瘙痒的主要影响因素,手术治疗史是其发生腹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务人员要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因免疫治疗发生的不良反应。
远端缺血后适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研究
张盼盼, 王菊霞, 赵勇, 韩文, 朱凌云, 段宗宇, 毕清泉
2022, 47(8): 1102-11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6
摘要: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RIPostC)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早期康复组30例、联合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假RIPostC刺激,早期康复组采取早期康复干预,联合组采取RIPostC与早期康复联合干预。比较3组病人干预后14、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和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前,3组病人NIHSS得分和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 d,早期康复组、联合组NIHS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 < 0.05和P < 0.01),且联合组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和早期康复组(P < 0.05);早期康复组、联合组BI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联合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后90 d,3组NIHS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4 d(P < 0.05~P < 0.01),且联合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早期康复组(P < 0.01),早期康复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3组BI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4 d(P < 0.05~P < 0.01),且联合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早期康复组(P < 0.01),早期康复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RIPostC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显著,联合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提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志庆, 汪裕伟, 刘欢, 王翠珍, 陶明芬, 周宁颖, 许倩茹, 程鹏云, 龚如月
2022, 47(8): 1106-11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7
摘要: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3-10月采用便利抽样抽取安徽省20家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399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3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2.05±7.24)分,67例病人得分>32分,合格率16.8%。性别、是否患有高血压、透析时是否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透析时间4个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慢性疾病自我效能得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2、0.146,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透析时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男性电子健康素养评分较高(P < 0.01),透析时间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病人电子健康素养评分呈正相关(B=0.804,P < 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透析时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性别、透析时间、慢性疾病自我效能、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自我管理效能感与情绪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影响研究
徐令婕, 柳静, 赵静, 饶维维, 杨燕
2022, 47(8): 1111-11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8
摘要:
目的调查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自我管理效能感和情绪状态现状,并分析其对受试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在我院参加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受试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受试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和正性、负性情绪水平进行调查,并随访观察受试者试验依从情况。结果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分为(81.86±18.73)分,正性情绪得分为(26.14±5.54)分,负性情绪得分为(24.45±6.95)分;不同自我管理效能水平受试者依从性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正性情绪水平的受试者依从率和不同负性情绪水平的受试者依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受试者依从性越好(P < 0.01)。结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和情绪状态影响受试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试验人员可根据受试者具体情况对其自我管理效能感和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和有效干预,提高其在临床试验中的依从性,保证临床试验质量。
互联网综合互动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邢桂枚, 张明珍, 王伟风, 曹慧, 章玉冰
2022, 47(8): 1115-11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9
摘要:
目的探讨互联网综合互动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行腰椎间盘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对照组43例,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及随访;观察组43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联网综合互动模式的随访。于术前, 术后3 d、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病人疼痛状态,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估后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腰椎后伸),借助日常生活能力(MBI)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价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结果随着时间延长,2组术后VAS评分及ODI得分均逐渐降低(P < 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及OD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随着时间延长,2组术后JOA及MBI得分均逐渐升高(P < 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JOA及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6个月2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 0.05~P < 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 0.01)。术后6个月2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术前(P < 0.05~P < 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结论互联网综合互动模式缩短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疼痛恢复,促进了腰椎功能的康复,增加了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明显改善了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初产妇自我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主观幸福度的相关性分析
訾若涵, 汪立, 赵贵
2022, 47(8): 1120-11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0
摘要:
目的了解初产妇主观幸福度水平,分析自我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主观幸福度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针对初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17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初产妇主观幸福度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效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共纳入164例初产妇。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和家庭关系是影响初产妇主观幸福度的重要因素。164例初产妇自我效能总分(24.27±3.26)分;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总分(115.69±14.58)分;主观幸福度总分(87.61±10.53)分;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主观幸福度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效能均呈现正相关性(P < 0.01)。结论初产妇自我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主观幸福度评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且主观幸福度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效能均呈现正相关性。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初产妇自我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提高对主观幸福度的影响。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社会隔离影响因素研究
刘玉娟, 崔宁宁, 张雪梅, 吴宏伟, 余佳凝
2022, 47(8): 1125-113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1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下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社会隔离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6、简化版孤独量表、心力衰竭症状状态问卷、社区自我效能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100例CHF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CHF病人的社会隔离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婚姻、居住情况、文化程度、自感经济水平、是否使用智能手机CHF病人,客观社会隔离和主观社会隔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区周围娱乐设施对CHF病人客观社会隔离得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主观社会隔离得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症状总分与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度总分、客观社会隔离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与主观社会隔离呈正相关关系(P<0.05);社区自我效能总分与疾病接受度、家庭关怀总分、客观社会隔离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与主观社会隔离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疾病接受度与家庭关怀总分、客观社会隔离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与主观社会隔离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家庭关怀总分与主观社会隔离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客观社会隔离与主观社会隔离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居、文化程度和心力衰竭症状是客观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P<0.01),是否独居、社区自我效能、疾病接受度和家庭关怀度是主观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护理工作可根据CHF病人的社会隔离类型和影响因素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主观社会隔离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要联合家庭进行干预,积极提升病人社区自我效能,普及疾病知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罗忠燕, 汤杏杏, 郑雄
2022, 47(8): 1130-11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2
摘要:
目的构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为护理干预提供策略支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入院并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83例,根据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检测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一般资料和生化营养指标。应用NRS 2002评估2组病人手术前和手术后营养风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心脏瓣膜术后共32例(38.6%)病人发生营养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病程、置换部位、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术前NRS 2002评分和术后NRS 2002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P<0.01);构建模型方程为:LogitP=-4.132+3.512BMI+4.124ALB+4.911术前NRS 2002+5.109术后NRS 2002。BMI、ALB值和术前、术后NRS 2002评分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营养不良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成功构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利用预测模型对瓣膜置换术的病人进行营养风险预测。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睡眠质量与感知压力、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研究
刘灿, 汪立
2022, 47(8): 1134-113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3
摘要: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睡眠质量,分析心理韧性、感知压力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针对GDM孕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选取132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感知压力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GDM孕妇睡眠质量与感知压力、心理韧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共纳入126例GDM孕妇,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家庭月收入、怀孕对生活影响和孕后焦虑、抑郁或恐惧是GDM孕妇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P<0.01);126例GDM孕妇睡眠质量得分(14.04±2.64)分;感知压力得分(29.45±4.26)分;心理韧性得分(47.17±6.62)分;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感知压力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感知压力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GDM孕妇睡眠质量与感知压力、心理韧性水平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GDM孕妇心理韧性和感知压力能力,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增强睡眠质量。
帕金森病人平衡功能康复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巫媛媛, 周守贵, 曲玉强
2022, 47(8): 1139-114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4
摘要: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构建帕金森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模型,分析影响帕金森病人平衡功能康复锻炼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18例病人,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病人平衡功能康复锻炼相关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帕金森病平衡功能康复锻炼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帕金森病人平衡功能得分在不同Hoehn-Yahr分期、病程、康复锻炼频率、康复锻炼种类、运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运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平衡功能成显著正相关(P < 0.01),社会支持与平衡功能成显著正相关(P < 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进入模型的五个变量对平衡动能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康复锻炼种类、康复锻炼频率、Hoehn-Yahr分期、运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共同解释了平衡功能康复效果的36.8%。结论针对性的个体化平衡功能康复锻炼模型要以Hoehn-Yahr分期为基础,注重测量其运动自我效能,提高社会支持度,首选前庭康复训练,坚持规律性的训练方案。
铜砭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陈晓影, 张炜炜, 孙萍, 张晶晶, 田娟娟
2022, 47(8): 1143-114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5
摘要:
目的 探讨铜砭刮痧与穴位按摩联合治疗法在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病人行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另结合铜砭刮痧与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病人临床疗效、颈部功能及症状改善、中医症候评分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组病人分别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简式疼痛问卷(MPQ)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铜砭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症状改善明显,病人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家庭参与的腹腔镜术前访视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满意度的影响
安莉楠, 吴冉琴, 郑立东
2022, 47(8): 1147-11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6
摘要:
目的 评价家庭参与的腹腔镜术前访视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普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取家庭参与式术前访视模式。比较2组病人术前准备完善程度,2组病人手术前后手术信息的认知程度、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病人及家属焦虑的程度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自身准备完善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χ2=4.50,P < 0.05)。组间比较, 访视前2组病人手术信息认知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2组病人手术信息认知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组内比较,2组病人访视前和访视后手术信息认知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组内比较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5.00%(38/40), 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χ2=4.11, P < 0.05)。结论基于家庭参与的腹腔镜术前访视能有效的提高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前准备的完善程度,同时可减轻病人及家属焦虑程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中医辨识护理结合食物成分识别技术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膳食结构中的应用
牛莉娜, 林昕
2022, 47(8): 1150-11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7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辨识护理结合食物成分识别技术的膳食管理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膳食结构和身体成分方面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接受康复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2例,按照随机区组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识护理结合食物成分识别技术的膳食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饮食指导。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膳食结构和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MI、腰臀比均值均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的水平(P < 0.05~P < 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膳食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钙、钠的摄入量高于对照组,碳水化合物、脂肪、胆固醇、纳的摄入量低于对照组(P < 0.05);组内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钙、钠的摄入量较干预前增加,碳水化合物、脂肪、胆固醇、钠的摄入量降低(P < 0.05~P < 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营养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食物种类摄入过量和不足的占比较干预前降低,其中奶类、蛋类、水果类和蔬菜类摄入量充足占比高于干预前(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蔬菜摄入充足占比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将中医体质辨识护理和食物成分识别技术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膳食干预中可以很好地改善病人膳食结构和身体成分,促进疾病康复。
综述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性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共鹏, 程志鹏, 魏艳龙, 尚志文, 董孝彧, 汪锐, 叶红伟, 高琴
2022, 47(8): 1155-115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