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晓敏,罗静,高文斌,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J].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620.
[2] 谢其利,宛蓉,张睿.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236.
[3]
[4] 杨雪岭,冯现刚,崔梓天.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3):227.
[5] 刘小珍,谢云天,孙郭.医学生自我意识与逆境商的关系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5):728.
[6]
[7] 徐芳芳,单庆芳,洪贝琪,等.青少年逆境商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65.
[8] STOLTZ PG.Adversity quotient 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M].New York:John Wiley Sons.Inc,1997:88.
[9] 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76.
[10] 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5):719.
[11] 李炳全,陈灿锐.逆境商量表在中国606名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8):605.
[12] 陈艳玲,张俊杰,王平.新生代农民工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02.
[13] 敖洁,邓治文,吴利存.大学新生逆境商数及挫折教育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7):77.
[14] 蒋玉红,孙业桓,杨林胜,等.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3):365.
[15] 杨琴,蔡太生,林静.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72.
[16] 翟怀远,宋守信,张颖.基于ARP大学生群体逆境商的调查及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19):72.
[17] 林少惠,陈俊.贫困大学生的逆境商与成就动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9):691.
[18] 熊乂莹,曾天德.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447.
[19] 洪恬,王珊珊,黄平.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状况及其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21.
[20] 李凤梅.高海拔地区藏、汉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1):875.
[21]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