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荣建英.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统计分析[J].校园心理, 2014, 12(4):226. doi: 10.3969/j.issn.1673-1662.2014.04.003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DB/OL].(2017-01-19)[2018-06-10].http://www.nhfpc.gov.cn/jkj/s5888/201701/6a5193c6a8c544e59735389f31c971d5.shtml. |
[3] |
张平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评估[D].福建: 闽南师范大学, 2017. |
[4] |
马彬锋, 朱凤新, 刘玉嫦, 等.台山市1250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3):26. |
[5] |
常峰.我国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问题研究[D].长春: 吉林大学, 2018. |
[6] |
熊倩, 陈旭.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与依恋风格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24(4):58. doi: 10.3969/j.issn.1671-0916.2011.04.015 |
[7] |
易芳, 郭雅洁, 俞宗火, 等.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主要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心理学探新, 2017, 37(2):140. |
[8] |
何进军, 齐力.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与心理服务需求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0):19. doi: 10.3969/j.issn.1008-4657.2008.10.006 |
[9] |
黄旺立.关于初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7(10):196. doi: 10.3969/j.issn.2095-3089.2017.10.211 |
[10] |
程子珍, 夏文仪, 张利红, 等.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以粤西北地区为例[J].南方论刊, 2017(1):83. doi: 10.3969/j.issn.1004-1133.2017.01.027 |
[11] |
马玉洁.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 2016(2):203. |
[12] |
张丽锦, 沈杰, 李志强, 等.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 2009(5):82. doi: 10.3969/j.issn.1007-3728.2009.05.019 |
[13] |
田聚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1):140. |
[14] |
张佳琦.国内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现代教育科学, 2017(3):96. |
[15] |
张少丽, 李玉焕, 董继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四川精神卫生, 2015, 28(5):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