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戈
, 唐震
, 刘学刚
, 施超
, 王祖义
, 刘以尧
, 段贵新
. 肺鳞状细胞癌251例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 155-15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2.005
|
[2] |
李德云
. 急性脑梗死早期影像学诊断及不同时间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100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2): 189-191.
|
[3] |
汤永祥
, 张金平
. 直肠灌水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4): 461-464.
|
[4] |
陈路
, 陈艾琪
, 刘浩
, 于娟
, 高之振
, 谢宗玉
. 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鉴别中低危和高危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 90-93, 9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1.023
|
[5] |
方美芳
, 王震寰
, 沈龙山
, 单连强
. 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参数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34-37.
|
[6] |
陈刘成
, 王震寰
, 李成
, 隋东莉
, 沈龙山
. 国人大脑顶枕沟横断层MRI解剖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25-727.
|
[7] |
马先红
.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1): 1249-1250,1260.
|
[8] |
沈澍
, 秦淑国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肺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5): 587-588.
|
[9] |
李成
, 隋东莉
, 曹承亮
, 张浩轩
, 王震寰
. 大脑外侧裂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2): 151-154.
|
[10] |
张顺花
, 王震寰
, 张俊祥
, 沈龙山
, 张磊
, 张艳
, 刘志军
. 大脑中央前沟MRI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4): 325-329.
|
[11] |
李成
, 郭晋
, 隋东莉
, 曹承亮
, 王震寰
. 国人大脑外侧裂MRI立体定向解剖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597-1599,1063.
|
[12] |
徐加利
, 刘斌
. 高分辨率CT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87-89.
|
[13] |
孙悝
, 吕小艳
, 刘小云
, 程霞
, 金齐力
. 呼吸系统炎症与肿瘤病人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水平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6): 814-815,81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6.037
|
[14] |
胡曙东
, 王亚非
, 谭继善
, 谌业荣
, 魏中华
, 吕维富
. 四肢、躯干软组织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和MRI诊断.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85-187.
|
[15] |
邱晓晖
, 章辉庆
, 张霞玲
, 刘艺超
, 王子顺
, 杨丽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MRI在颈椎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433-435.
|
[16] |
吴白龙
, 刘浩
, 孙曼莉
, 吴松
. 胼胝体变性6例影像学特征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4): 530-532.
|
[17] |
章辉庆
, 陈腾飞
, 邱晓晖
. MSCT及3.0TMRI诊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55-65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34
|
[18] |
程娟
, 薛涛
, 张军
, 班向芳
, 周晓静
, 薛芳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 65-67.
|
[19] |
齐保龙
, 张耀纲
. 继发性气胸的影像学特征.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6): 727-728.
|
[20] |
徐运军
, 程慧敏
, 翟羽佳
, 陆杨
. 三维全肝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9): 1230-12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