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王欣 孙晓虹 吴淑萍

引用本文:
Citation: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简介: 王欣(1968-),男,副主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738.6

Proximal-type epithelioid sarcoma: A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4 cases

  • CLC number: R738.6

  • 摘要: 目的: 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女3例,男1例。发病年龄33~58岁。位于会阴部2例,胸壁1例,背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坚实性孤立性结节状肿块。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含有均质的嗜酸性胞质,胞核位于一侧,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少见肉芽肿样改变。瘤细胞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CD34、上皮膜抗原(EMA)阳性例数分别为4/4、4/4、2/4、1/4,均不表达MyoD1、S-100蛋白、SMA、HMB-45、desmin。2例死于发病后8个月以内,1例发病4个月后出现肝转移灶,12个月死亡,另1例随访14个月仍生存。结论: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瘤细胞有弥漫性深染嗜酸性癌样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瘤细胞共同表达Vim和CK,半数病例瘤细胞表达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诊断需与一些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的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 [1] 甘怀勇张琼李涤臣 . 盆腔复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5): 549-551.
    [2] 刘德纯李涤臣吴礼高承泽农陈丽彭先高 . 上皮样肉瘤8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30-33,36.
    [3] 胡曙东王亚非谭继善谌业荣魏中华吕维富 . 四肢、躯干软组织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和MRI诊断.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85-187.
    [4] 刘杜先刘兰侠张杰东 . GPC-3、CD10、CD147、CD138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对于高分化肝细胞癌与异型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660-16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22
    [5] 孙景秋姚楠陈守康刘志军石士奎 . 软组织原发性淋巴瘤2例MRI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2): 1635-1637,1641.
    [6] 夏燕孟宪良封扬 . 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5): 469-471.
    [7] 杨振忠法文吕永芳 . 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5): 459-463.
    [8] 胡应光谢闵赵剑 . 乳腺癌HER-2基因显色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959-961.
    [9] 钟辉刘锦钰 . p63和Ki-67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50-853.
    [10] 法文曾郁杨振忠王树军刘金山 . 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结构肺腺癌的病理诊断与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70-373.
    [11] 杨振忠法文吕永芳 . 腹壁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36-139.
    [12] 夏燕胡怀远封扬吴玲玲 . 角化棘皮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3): 255-257.
    [13] 法文王帅杨振中 . 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5): 544-547.
    [14] 张琼甘怀勇谢群吴强 . 膀胱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病理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28-1230.
    [15] 刘运贤胡亚翎张弦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附117例报道).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421-422.
    [16] 蔡昶孟宪良李军夏燕张艮龙 . 胃肠道间质瘤53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0): 911-913.
    [17] 刘德纯吴礼高赵云霞承泽农 . 乳腺癌分子分类临床病理745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 29-33.
    [18] 吴松唐平 . 直肠恶性黑素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5): 583-585,588.
    [19] 方仁年戴瑜珍金永海螘国铮 . 乳腺原发性浆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6): 584-586.
    [20] 蒋成义周蕾詹晓东舒继红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2): 1306-1308,131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51
  • HTML全文浏览量:  369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09-26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简介: 王欣(1968-),男,副主任医师.
  • 1.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理科, 233000;
  • 2. 安徽省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病理科, 233500

摘要: 目的: 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女3例,男1例。发病年龄33~58岁。位于会阴部2例,胸壁1例,背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坚实性孤立性结节状肿块。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含有均质的嗜酸性胞质,胞核位于一侧,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少见肉芽肿样改变。瘤细胞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CD34、上皮膜抗原(EMA)阳性例数分别为4/4、4/4、2/4、1/4,均不表达MyoD1、S-100蛋白、SMA、HMB-45、desmin。2例死于发病后8个月以内,1例发病4个月后出现肝转移灶,12个月死亡,另1例随访14个月仍生存。结论: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瘤细胞有弥漫性深染嗜酸性癌样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常见横纹肌样细胞;瘤细胞共同表达Vim和CK,半数病例瘤细胞表达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诊断需与一些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的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