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游牧
, 刘文
, 饶圣宏
, 徐振山
, 宋礼华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卵巢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p185HER-2/neu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5): 448-451.
|
[2] |
朱诺
, 黄关宏
, 王忠明
. 碳酸酐酶Ⅸ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432-434.
|
[3] |
王捷文
, 赵卫东
, 承泽农
. Ki-67、VEGF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 1071-1074.
|
[4] |
俞岚
, 汪万英
, 王朝夫
, 姚敏
. 卵巢肿瘤MMP-2、MMP-9及TIMP-2和细菌L型检测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3): 198-201.
|
[5] |
王立群
, 赵卫东
, 席玉玲
, 焦雪娟
, 承泽农
. p53和survivin在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 1078-1080,1083.
|
[6] |
胡怀远
, 雍翔
, 宋瑞
, 张辉
, 武雪芹
, 刘岩
. 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9): 1173-1176.
|
[7] |
郭冰沁
, 俞岚
. 卵巢癌MMP-2、MMP-9和VEGF-C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381-383,506.
|
[8] |
郭苏阳
, 颜士杰
, 李群
, 李胜泽
. 缺氧诱导因子-1和碳酸酐酶-9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2): 142-145.
|
[9] |
胡应光
, 谢闵
, 赵剑
. 乳腺癌HER-2基因显色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959-961.
|
[10] |
刘刚
, 葛鑫
. 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血清学人附睾蛋白46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1): 1251-1252.
|
[11] |
刘杜先
, 刘兰侠
, 张杰东
. GPC-3、CD10、CD147、CD138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对于高分化肝细胞癌与异型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660-16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22
|
[12] |
何玉
, 晋茂生
, 杜丹丽
, 王才智
. RASSF 1A基因在卵巢癌组织及腹腔冲洗液中甲基化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 35-37,41.
|
[13] |
王玲玲
, 席玉玲
, 凌斌
, 赵卫东
, 承泽农
. 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3): 223-226.
|
[14] |
费健
, 韩天权
, 张圣道
. 缺氧、血管生成与胰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687-690.
|
[15] |
赵同清
, 杨阳
, 王元元
, 陶明飞
. 利脑心胶囊对小鼠实验性缺氧的保护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2): 145-1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2.002
|
[16] |
孝俊
, 柴晓莉
, 李念
, 李琼
. lncRNA UCA1抑制miR-503减轻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2): 160-16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2.005
|
[17] |
杨晓东
. 卵巢癌组织中miR-37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2): 210-2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2.019
|
[18] |
郭伟
, 刘先富
, 张明亮
. 碳酸酐酶-Ⅸ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4): 453-455.
|
[19] |
朱小康
, 韩福生
, 李兴文
, 刘先富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生长因子-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2): 1299-1302.
|
[20] |
姜海广
, 姜波健
. 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表达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429-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