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汪传富 姜春林

引用本文:
Citation: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40例临床分析

    作者简介: 汪传富(1977一),男,主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373.21

Clinical analy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E super-infection:a report of 40 cases

  • CLC number: R373.21

  •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与4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叠感染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使病情急性加重并形成重症化,但戊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1] 刘传苗徐葵花 . 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07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4): 298-299.
    [2] 张夏黄传荣王建华 . 有偿献血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生化指标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75-877.
    [3] 陈素莲陈治文夏俊武文娟 .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405-406,409.
    [4] 刘培明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HBV-M检测结果的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88-189.
    [5] 吴取梅赵久法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2): 1604-160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2.010
    [6] 刘琦杨清玲武文娟陈昌杰陈建文马嬿纵帅 . 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350-351.
    [7] 王细宏何世荣黄金保胡义忠 . 池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4): 451-453.
    [8] 徐葵花张莉陈家盛李伟宋文庆承泽农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4): 438-441.
    [9] 张磊刘传苗 . 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干扰素-λ3的水平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6): 743-7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6.010
    [10] 倪龙根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液透析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92-94.
    [11] 苏智祥张燕军刘爱琴王云梅陈文娟 .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化疗中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8): 1000-100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8.006
    [12] 张红云徐瑞芳田怡张志峰刘红张曹庚邓文宗刘雨施燕芬刘海玲孙秀娟 . 乙型肝炎大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评估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4): 479-4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4.017
    [13] 尚莉莉任开祥 .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60-561.
    [14] 崔琢王淑民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67-68.
    [15] 郝秀荣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9): 1139-1140.
    [16] 李秀义高冬梅潘继文蔡瑜温和 .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6): 804-806.
    [17] 涂远航荣梅生马勇 .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CD8+CD28+T细胞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2): 1373-1376,1379.
    [18] 马子东冯朋周益文高晓东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9): 1185-1186.
    [19] 钟政荣徐云侠丁淑琴张伦军丁晓琳胡建国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与常用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387-1389.
    [20] 袁军张艳詹颉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乙肝病毒核酸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2): 1703-17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2.03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95
  • HTML全文浏览量:  243
  • PDF下载量:  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6-25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40例临床分析

    作者简介: 汪传富(1977一),男,主治医师.
  • 安徽省五河县人民医院 感染科, 233300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与4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叠感染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使病情急性加重并形成重症化,但戊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