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京丽
.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106-107.
|
[2] |
赵惠柳
, 舒宏
, 欧超
, 吴君荣
, 李艳秋
, 任宁毅
, 雷考宁
, 李佳文
, 朱波
. 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高尔基蛋白73、铁蛋白、甲胎蛋白联合检测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2): 246-24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2.030
|
[3] |
孙红
, 王凤超
, 郭普
. 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960-962.
|
[4] |
刘传苗
, 徐静
. 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DCP、AFP-L3和AF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9): 1031-1033.
|
[5] |
秦雷
, 汪亚男
, 马宜传
. 肝癌发生后全肝微循环的变化规律及与血清AFP、CA199、GGT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3): 378-3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3.027
|
[6] |
许华斌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13-1116.
|
[7] |
王朝
, 罗大江
, 唐龙英
. 妊娠早中期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抑制素A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6): 731-7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6.007
|
[8] |
张广东
, 袁牧
, 张阳
, 李伍好
, 梅琪
, 谭玉林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早中期肝癌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2): 203-2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2.015
|
[9] |
曹传武
, 钱建新
, 宋维
, 余宏宇
, 邹建军
, 骆益宙
, 高勇
, 王杰军
. 产甲胎蛋白胃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2): 145-147.
|
[10] |
左戎
, 施光亚
. 格拉斯琼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消化道症状的临床应用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5): 405-406.
|
[11] |
何宏勋
. 脾动脉部分性栓塞治疗儿童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4): 343-344.
|
[12] |
余朝文
, 高涌
, 李晓强
, 周为民
, 聂中林
.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并发代谢性肌肾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3): 228-229.
|
[13] |
张根山
, 周胜利
, 曹刚
, 徐文杰
, 王江涛
. 肾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1016-1018.
|
[14] |
王玮
, 陈立军
, 初殿伟
, 呼文亮
. 人源肝癌细胞系中甲胎蛋白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06-109.
|
[15] |
张辉
, 束汉生
, 王昊
, 闵敬亮
.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30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771-7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21
|
[16] |
焦雪娟
, 申庆文
, 张兰玲
, 刘淑玉
, 叶国柳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31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272-1274.
|
[17] |
徐丙发
, 吴华璞
, 祝晓光
. 姜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6): 637-639,765.
|
[18] |
朱兰芸
, 胡赓熙
, 李芙泉
, 汤求新
.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在原发性肝癌检测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74-76.
|
[19] |
黄涛
, 杨红
, 丁勇
, 孔辉
. 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其疗效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511-512.
|
[20] |
徐元花
.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97例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1): 1383-1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