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敏
, 吕礼应
, 刘万利
, 杨九华
. 不同程度的脂血和黄疸对酶法测定血清钾干扰的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5): 465-467.
|
[2] |
张海涛
, 王玉萍
, 郭普
. 酶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钠的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216-218.
|
[3] |
杨萍
. 干、湿化学法检测部分生化项目结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1): 83-84.
|
[4] |
康淑霞
, 杨萍
, 刘刚
, 胡恩赑
, 张凡
, 衡二虎
. BUN、Cr、GLU、UA在三种生化分析系统间的对比分析和偏倚评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11-613.
|
[5] |
金强
, 胡恩赑
, 姚晓玲
.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方法学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4): 471-473.
|
[6] |
叶建东
, 毛莉莉
. FDC-700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在急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2): 1533-1534.
|
[7] |
柳伟伟
, 刘晓华
, 安小巧
, 耿媛媛
, 朱晓明
. BUN、Cr、UA、β2-MG变化及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与慢性高血压并发重度先兆子痫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6): 740-7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6.007
|
[8] |
马圣宇
, 魏苏
. 阿托伐它汀治疗糖尿病肾病35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409-410.
|
[9] |
张漩
, 胡恩赑
, 金强
, 唐新宇
.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89-91.
|
[10] |
解光文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2): 210-211.
|
[11] |
刘刚
. 两种生化分析仪部分生化项目检测结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1): 1143-1144.
|
[12] |
施志农
, 陈健康
. 中老年人血清葡萄糖、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64-66.
|
[13] |
耿建
, 武文娟
. 某高校职工血脂血糖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98-300.
|
[14] |
梁师钢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2): 1601-16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2.009
|
[15] |
程佩萍
, 李兴武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84-185.
|
[16] |
张凡
, 刘玉侠
, 陈建文
, 程佩萍
, 杨萍
, 张伦军
, 邓蓉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8): 729-731.
|
[17] |
许东琳
, 刘忠伦
. 红细胞直方图对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及疗效观察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4): 313-314.
|
[18] |
汪靖
, 裘存新
, 吴捷华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181-183.
|
[19] |
陈丹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清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9): 1006-1008.
|
[20] |
韩兴华
, 刘乐
. 胱抑素-C监测含铂方案化疗对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 1087-1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