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允菊
, 韦明秀
. 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子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64-165.
|
[2] |
李群
, 唐兆前
, 郭苏阳
. 子宫颈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Ⅰa1期子宫颈癌99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25-28.
|
[3] |
王立群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54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983-985.
|
[4] |
陈燕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83例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813-815.
|
[5] |
钟辉
, 刘锦钰
, 龙璐雯
. 人乳头状瘤病毒和EB病毒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765-768.
|
[6] |
万俊
, 余宁珠
, 崔满华
. 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3): 220-222.
|
[7] |
郭祥瑞
, 李玉芝
, 王蓓蓓
.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1): 1447-1449,14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1.015
|
[8] |
周毅惠
, 马少平
, 凌利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及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0): 925-926.
|
[9] |
钟辉
, 刘锦钰
. p63和Ki-67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50-853.
|
[10] |
钟辉
, 刘锦钰
, 宋曾光
. 子宫颈醋白上皮定位活检700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47-349,353.
|
[11] |
李旭
, 杜丹丽
, 晋茂生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病变107例近期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31-1232,1235.
|
[12] |
周萍
. 高频电波刀在子宫颈病变中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433-434.
|
[13] |
王晖
, 张长虹
, 张晓萍
. 阴道镜活检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2): 1568-1569,1572.
|
[14] |
高霞
, 李进
, 张毅
, 岳艳
, 周玉萍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2): 188-191.
|
[15] |
李杰
. 阴道镜检查联合细胞学及活组织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7): 598-600.
|
[16] |
陈立芬
, 程正兰
, 洪艳
. 阴道镜对子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的诊断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 59-60.
|
[17] |
李文艺
, 陈琍琍
. 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切除术前行宫颈环切术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9): 1211-1213.
|
[18] |
周金凤
. 阴道镜筛查子宫颈病变210例图像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5): 594-595,631.
|
[19] |
李旭
, 席玉玲
, 杜丹丽
. 阴道镜定位活检诊断子宫颈病变2 215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3): 252-254.
|
[20] |
杜秀梅
. 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炎诊断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2): 1602-1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