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幼亮
.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抗抑郁药疗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9): 781-782.
|
[2] |
何林生
, 徐洪武
, 高安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475-476.
|
[3] |
周玮芳
, 苏秀娜
, 徐进霞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理干预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304-1305.
|
[4] |
周士广
. 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61-262.
|
[5] |
张琳琳
. 社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4): 340-342.
|
[6] |
胡德厚
, 汪坤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激反应致血钾变化41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341-342.
|
[7] |
王茜
, 阚新梅
, 高影
, 梁晓丽
, 许梅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11例心电监护及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 1153-1155.
|
[8] |
陈超峰
, 袁争百
, 苏振琪
, 韩宏华
. 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 56-5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1.018
|
[9] |
刘明
, 朱伦华
, 牛俊彦
, 刘洪俊
.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9): 931-932.
|
[10] |
徐洪武
, 何林生
, 赵龙久
. 白细胞计数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7): 588-589.
|
[11] |
杨茹
, 邵素云
, 胡司淦
, 于继英
, 张晶
, 朱艳华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105-107.
|
[12] |
曹红
. 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6): 835-83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6.046
|
[13] |
刘敏
. 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9): 1304-1307.
|
[14] |
陆江辉
, 李玉杰
, 李晶晶
, 冯燕娴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J波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2): 1097-1098.
|
[15] |
周静
. 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80-681.
|
[16] |
王芳
. 开塞露低压灌肠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6): 752-753.
|
[17] |
朱磊
, 傅鸣郁
, 王明光
, 田静
, 何秀华
, 安新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35-338.
|
[18] |
骆本生
, 潘文志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56-858.
|
[19] |
郑玉水
, 朱结华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2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83-83.
|
[20] |
徐秀君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63-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