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俊
, 王书奉
, 张亚梅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恶性肿瘤中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71-272.
|
[2] |
王亚明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A、TSGF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57-59.
|
[3] |
秦学亮
, 翁秋莎
, 柯金山
.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75-376.
|
[4] |
刘广印
, 沈佐君
.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标志物筛选及鉴定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1): 123-124.
|
[5] |
卓巍
, 秦骥
. 血管球瘤10例诊断与治疗.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179-180.
|
[6] |
王亚国
, 李仕青
. 早期大肠癌无创诊断技术的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71-372.
|
[7] |
王东风
, 王圣应
. 早期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研究现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365-367.
|
[8] |
罗兵
, 孙敏捷
, 霍星星
, 徐元宏
, 徐伟明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肺炎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 98-101, 1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25
|
[9] |
沈中一
. 乳腺癌患者血清癌抗原153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2): 198-199.
|
[10] |
赵福友
, 陈余清
, 黄礼年
, 夏雪梅
, 蔡映云
. 肺癌患者外周血肺组织特异性基因mRNA检测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274-276.
|
[11] |
李晓广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46-548.
|
[12] |
胡丽娜
, 郑利华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6): 582-584.
|
[13] |
张敏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840-841.
|
[14] |
杨小云
, 时花
, 彭万胜
, 张帆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6): 636-638.
|
[15] |
姚少利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77-1479.
|
[16] |
朱成
, 王淮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对颅脑损伤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50-52.
|
[17] |
李静
, 桂琳
, 金强
, 殷献录
, 刘桂玲
, 姚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液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3): 364-367.
|
[18] |
黄家琴
, 杨杰
. 血清前白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2): 219-22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2.024
|
[19] |
计海芬
, 罗锐
, 陈彧
.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6): 806-8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6.026
|
[20] |
温雪萍
, 王忠慧
, 丁梅芬
, 李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的变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72-1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