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超
, 王静
, 陈宏伟
.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微钙化钼靶X线征象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5): 633-6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5.021
|
[2] |
胡会华
, 周士福
. 乳腺X线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估乳腺肿瘤大小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350-13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29
|
[3] |
孟祥荣
, 孙海岩
.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09-611.
|
[4] |
谢坤杰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5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8): 1028-1029.
|
[5] |
阳春
. 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患者诊断价值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797-80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30
|
[6] |
刘臣彪
, 陈昌杰
, 章尧
, 章菊
, 杨清玲
, 王惠
.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277-280.
|
[7] |
沈中一
. 乳腺癌患者血清癌抗原153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2): 198-199.
|
[8] |
许涛
, 章锐
. 不同手术入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3): 320-3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3.011
|
[9] |
王玲玲
, 顾素英
, 杨菊萍
, 高之振
.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数字化X线征象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77-79.
|
[10] |
年峰
, 彭开桂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318-321.
|
[11] |
李艳
, 崔珍
, 李玲玲
, 王效静
, 李多杰
. 乳腺癌病人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0): 1318-1320,13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0.007
|
[12] |
单宏杰
, 肖迎利
, 马骖
, 谢长华
, 封杨
, 夏艳
. 肿瘤间质比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631-16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15
|
[13] |
任云
, 黄广岩
, 宋兴广
, 葛畅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7): 871-8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7.010
|
[14] |
张琼
, 朱玉兆
. c-erbB-2、p53、PCNA、ER、PR及TopoⅡ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447-450.
|
[15] |
吴莹莹
, 孙医学
, 陈赛赛
.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钼靶X线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9): 1232-123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9.021
|
[16] |
陈结云
, 汤庆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诊断乳腺肿瘤的对比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6): 784-78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6.028
|
[17] |
苏里亚
, 孙长坤
, 张征
. B超及钼靶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71-1472.
|
[18] |
明镜
, 洪志友
, 刘仕红
. 乳腺低回声结节行钼靶检查65例结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0): 1228-1229.
|
[19] |
李旭敏
. 乳腺癌的钼靶X线、CT及病理对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1): 1242-1244.
|
[20] |
刘菊梅
, 刘运贤
. 乳腺肿块冷冻切片与细胞印片同步应用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522-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