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辉
, 刘锦钰
. p63和Ki-67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50-853.
|
[2] |
甘怀勇
, 俞岚
, 陶仪声
, 何杰
. 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259-261.
|
[3] |
李群
, 唐兆前
, 郭苏阳
. 子宫颈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Ⅰa1期子宫颈癌99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25-28.
|
[4] |
王立新
, 洪永青
, 高金瑜
. Cyclin D1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54-756.
|
[5] |
钟辉
, 刘锦钰
, 龙璐雯
. 人乳头状瘤病毒和EB病毒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765-768.
|
[6] |
王萍
, 张庆
, 承泽农
, 于东红
, 王祖义
. Rb/p16路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256-258.
|
[7] |
周毅惠
, 马少平
, 凌利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及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0): 925-926.
|
[8] |
钟辉
, 刘锦钰
, 宋曾光
. 子宫颈醋白上皮定位活检700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47-349,353.
|
[9] |
李旭
, 杜丹丽
, 晋茂生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病变107例近期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31-1232,1235.
|
[10] |
王立群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54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983-985.
|
[11] |
陈燕
.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83例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813-815.
|
[12] |
耿建
, 石玉荣
, 王慧
, 秦蓉
. 细胞色素P450 1A1基因Ile/Val多态性与子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8): 762-763,767.
|
[13] |
郭祥瑞
, 李玉芝
, 王蓓蓓
.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1): 1447-1449,14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1.015
|
[14] |
郑贤芳
.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602-604.
|
[15] |
石玉荣
, 耿建
, 甘怀勇
, 章尧
. 细胞色素P4501A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8): 929-931.
|
[16] |
杨波
, 李胜泽
.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214-217.
|
[17] |
靳丽杰
, 凌斌
. 子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 1064-1066.
|
[18] |
王春
, 石建华
, 汪万英
. p53及p1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0): 871-873.
|
[19] |
卢灯亮
, 卢林明
, 王文军
. p16和HER-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800-802,805.
|
[20] |
童旭辉
, 董淑英
, 陶亮
. 黄芩素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468-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