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漩
, 胡恩赑
, 金强
, 唐新宇
.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89-91.
|
[2] |
薛莉
, 周玉莲
, 蒲姝陶
, 薛冰蓉
.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对急性肾损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114-111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31
|
[3] |
胡宗亚
. 双途径引流治疗肾损伤尿外渗16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8): 958-959.
|
[4] |
高勇
, 唐振华
, 蒋影
, 张峰
, 徐丹丹
, 黄帅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10-1112.
|
[5] |
吴庆四
, 袁润林
, 蔡欣
, 汪霁
. 尿四项蛋白和血UA、FT3与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3): 395-39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3.028
|
[6] |
胡延毅
, 龙红英
, 王鲸竹
. 不同剂量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 62-6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1.020
|
[7] |
纵晓英
, 李莹
, 焦贤春
. 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35-536.
|
[8] |
宋黎洁
, 毕娅欣
. 血清RBP和尿NAG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6): 674-676.
|
[9] |
朱雁洲
, 刘晓斌
, 郑原印
, 范金茂
, 陈康
. 高血压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2): 1658-16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2.017
|
[10] |
郑一君
, 陈庆
, 焦荣红
, 陈剑
, 龚丽萍
, 江泉
, 夏小凤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在早期诊断高血压肾脏损害中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6): 806-807,8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6.034
|
[11] |
曹磊
, 欧红芹
, 罗红
. 急性肾损伤56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6): 655-657.
|
[12] |
任凤东
, 范小方
, 任国光
, 杨架林
.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4): 397-398.
|
[13] |
张爱萍
, 柯亨记
, 佘开儒
, 王炎
.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737-74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12
|
[14] |
梁友宝
, 王中安
, 常滋毓
, 吴珊珊
, 衡二虎
.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1): 1499-1500,15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1.031
|
[15] |
王乃玲
, 茅娟
, 孙宝玲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6): 732-734.
|
[16] |
蒋宏俨
, 寿广丽
, 冯敏
, 孟颖
. 高血压病脑梗死患者与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277-1279.
|
[17] |
胡树凤
, 程方兵
, 王嘉伟
, 马斌
. 高血压病人血清锌指蛋白A20、p53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5): 614-61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5.014
|
[18] |
王平
, 李林
. 3D-STI技术在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病人左心房功能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9): 1274-12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9.022
|
[19] |
张燕
, 李珺
. 慢性肾衰竭患者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466-467.
|
[20] |
柳伟伟
, 刘晓华
, 安小巧
, 耿媛媛
, 朱晓明
. BUN、Cr、UA、β2-MG变化及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与慢性高血压并发重度先兆子痫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6): 740-7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6.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