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恒
, 顾仁樾
. 白蒺藜有效组分对心肌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00-202.
|
[2] |
范静静
, 张晓梅
. 血浆内脂素、一氧化氮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3): 267-270.
|
[3] |
李栋
, 王玉宝
, 吴兆增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6): 732-7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6.009
|
[4] |
刘守山
, 孙永友
, 朱新华
. 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403-405.
|
[5] |
李玉婷
, 毛青
.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4): 555-5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4.043
|
[6] |
高涌
, 黄陈
, 谈燚
, 刘金新
, 李宗狂
, 刘会春
, 崔培元
. 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脾脏功能的变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142-145.
|
[7] |
汪蔷华
, 赵守松
. 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3): 268-269,272.
|
[8] |
董银凤
, 陈前芬
. 硫酸镁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及ATP酶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4): 330-333.
|
[9] |
刘付宝
, 刘生光
, 何长林
, 刘瑞林
. 一氧化氮预防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5-8.
|
[10] |
马熠
, 方开云
.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肝硬化行肝部分切除术病人镇痛效果及肝功能水平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 65-6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1.019
|
[11] |
吕鸿燕
, 朱旭友
, 陈前芬
. 硫酸镁预处理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9): 762-764.
|
[12] |
胡杰
, 汪思应
. 静脉和侧脑室注射内吗啡肽-1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388-390.
|
[13] |
刘志荣
, 高群
. 丙泊酚和一氧化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532-533.
|
[14] |
詹晓东
, 蒋成义
, 张明洁
, 王伟
. 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对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137-139.
|
[15] |
刘丹丹
. 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164-1165,117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9.017
|
[16] |
张阳
, 华元人
, 袁牧
, 高杰
, 陆惠娟
.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459-461.
|
[17] |
马铭
, 袁耀宗
, 刘建生
, 田怡
, 张晓红
, 刘海玲
.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支链氨基酸对肝硬化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3): 357-358,3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3.020
|
[18] |
高莉
, 关宿东
, 祝延
. 浸水急性冷应激对大鼠脑皮质神经元一氧化氮释放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1): 7-8.
|
[19] |
赵莉萍
, 胡咏梅
. 幽门螺杆菌诱导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784-786.
|
[20] |
李嘉
, 危松青
, 王曼知
, 石家云
. 布地奈德联合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一氧化氮、乳酸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1): 1498-1500, 15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