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乳腺癌患者血清癌抗原153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分析

沈中一

引用本文:
Citation:

乳腺癌患者血清癌抗原153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分析

  • 基金项目: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carcinoma antigen 153 and 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detection in breast cancer

  • 摘要: 目的:探讨癌抗原153(CA153)、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比色法检测20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A153和TSGF的水平。结果:恶性组CA153、TSGF水平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与对照组TS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A15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联合检测与单一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53和TSGF是早期检测乳腺癌有价值的指标。
  • [1] 焦建玲,温日霞.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3,23(3):217.
    [2] 韩金栋,颜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11):789-791.
    [3] 王玲,王大博,潘晓晶.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3):251-252.
    [4] 赵琪,王慧珠.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30-132.
    [5] 彭广华.现代眼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245.
    [6] 施玉英.同仁眼科手术笔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8.
    [7] 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3.
    [8] 彭爱民,周辉,汪昌运.小梁切除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疗效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11):746.
  • [1] 任云黄广岩宋兴广葛畅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7): 871-8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7.010
    [2] 沈澍秦淑国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肺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5): 587-588.
    [3] 谢坤杰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5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8): 1028-1029.
    [4] 李有中郑重谢康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5): 589-5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5.007
    [5] 李艳崔珍李玲玲王效静李多杰 . 乳腺癌病人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0): 1318-1320,13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0.007
    [6] 刘蕴霞 . 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86-187.
    [7] 孙磊张守永广圣芳刘选仁王璐翟志敏 . CA153、CEA与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3): 391-3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3.033
    [8] 李峰 . 脑神经胶质瘤病人脑脊液TSGF及HGF对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6): 758-76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6.019
    [9] 李晓广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46-548.
    [10] 胡会华周士福 . 乳腺X线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估乳腺肿瘤大小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350-13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29
    [11] 刘臣彪陈昌杰章尧章菊杨清玲王惠 .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277-280.
    [12] 许涛章锐 . 不同手术入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3): 320-3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3.011
    [13] 年峰彭开桂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318-321.
    [14] 王玲玲顾素英杨菊萍高之振 .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数字化X线征象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77-79.
    [15] 单宏杰肖迎利马骖谢长华封杨夏艳 . 肿瘤间质比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631-16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15
    [16] 朱俊王书奉张亚梅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恶性肿瘤中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71-272.
    [17] 陈结云汤庆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诊断乳腺肿瘤的对比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6): 784-78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6.028
    [18] 袁媛范宏娟于增荣施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0): 1333-1336.
    [19] 赵云霞刘恒超马琳赵瑾 . 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6): 704-70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6.002
    [20] 李德群宁国龙岳喜成蔡绍朋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9): 938-94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89
  • HTML全文浏览量:  293
  • PDF下载量:  86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7-01
  • 刊出日期:  2012-02-15

乳腺癌患者血清癌抗原153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检测分析

  • 1.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200082
基金项目: 

摘要: 目的:探讨癌抗原153(CA153)、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比色法检测20例乳腺癌患者(恶性组)、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A153和TSGF的水平。结果:恶性组CA153、TSGF水平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与对照组TS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A15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联合检测与单一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53和TSGF是早期检测乳腺癌有价值的指标。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