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法文 王帅 杨振中

引用本文:
Citation:

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简介: 法文(1977 - ),女,主治医师
  • 基金项目: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prepubertal-type vulva fibroma

  • 摘要: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prepubertal-typevulvafibroma,PV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PVF的临床特点,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分别为8岁和39岁女性,均以大阴唇肿块就诊。肿块均分布在一侧,4~5cm大。组织学观察病变位于真皮层边界不清,由稀疏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的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组成,病变向皮下组织延伸,在邻近的脂肪组织及血管簇、神经周围穿插性生长;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核分裂象未查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不表达SMA、desmin、CD99、S-100蛋白、bcl-2,成人局灶表达ER和PR。结论:PVF是一种好发于青春前期幼女或女童外阴的良性间叶性病变,偶可发生于成年人。其发生可能与激素有关并起源于外阴阴道间质细胞,表现为纤维母细胞分化特征。临床有少量病例如切除不净可局部复发,并见可自发性消退病例。
  • [1] .工坚, 朱雄增.软组织肿瘤病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9798;
    [2] .牛多山, 陈海玲, 杨杰, 等.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1例.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9, 25(1): 112.
    [3] .张和平, 张红, 工小洁.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例田.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9, 16(4): 276280;
  • [1] 法文曾郁杨振忠王树军刘金山 . 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结构肺腺癌的病理诊断与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70-373.
    [2] 肖潇肖后生杨杰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6例超声诊断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334-1337.
    [3] 夏燕胡怀远封扬吴玲玲 . 角化棘皮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3): 255-257.
    [4] 张琼甘怀勇谢群吴强 . 膀胱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病理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28-1230.
    [5] 朱博张兰玲杜丹丽谢群王萍 . 子宫纤维瘤病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3): 271-273.
    [6] 王文艳李胜泽李群孙蕊李玉芝李燕华马玲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外阴癌51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6): 568-570.
    [7] 杨振忠法文吕永芳 . 腹壁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36-139.
    [8] 甘怀勇张琼李涤臣 . 盆腔复发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5): 549-551.
    [9] 王欣孙晓虹吴淑萍 .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09-311.
    [10] 马宜传孙景秋 . 脊椎转移瘤11例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90-92.
    [11] 喻朝霞戴瑜珍胡小安张润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5): 421-423.
    [12] 马亚辉杨琪朱洪波刘冬良 . 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在评估胃癌病人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2): 214-217, 22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2.020
    [13] 吴礼高刘德纯 . 丛状神经纤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156-158.
    [14] 冯敏董淮富 . S100B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1): 1396-1399.
    [15] 封扬胡怀远夏燕吴玲玲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9): 1214-121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30
    [16] 张树宝颜广林何银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特征性CT表现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93-94.
    [17] 丁银满王正权石小军诸禹平 . 盆腔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4): 490-4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5
    [18] 蔡昶孟宪良李军夏燕张艮龙 . 胃肠道间质瘤53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0): 911-913.
    [19] 夏燕孟宪良封扬 . 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5): 469-471.
    [20] 朱成王淮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对颅脑损伤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50-5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39
  • HTML全文浏览量:  275
  • PDF下载量:  16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8-24
  • 刊出日期:  2012-05-15

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简介: 法文(1977 - ),女,主治医师
  • 1. 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
  • 2.  1. 病理科;
  • 3.  2. 妇产科, 安徽淮南232052
基金项目: 

摘要: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prepubertal-typevulvafibroma,PV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PVF的临床特点,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分别为8岁和39岁女性,均以大阴唇肿块就诊。肿块均分布在一侧,4~5cm大。组织学观察病变位于真皮层边界不清,由稀疏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的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组成,病变向皮下组织延伸,在邻近的脂肪组织及血管簇、神经周围穿插性生长;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核分裂象未查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不表达SMA、desmin、CD99、S-100蛋白、bcl-2,成人局灶表达ER和PR。结论:PVF是一种好发于青春前期幼女或女童外阴的良性间叶性病变,偶可发生于成年人。其发生可能与激素有关并起源于外阴阴道间质细胞,表现为纤维母细胞分化特征。临床有少量病例如切除不净可局部复发,并见可自发性消退病例。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