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勉
. 电视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亚急性脓胸.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32-33.
|
[2] |
彭晓东
. 食管支气管瘘并慢性脓胸手术治疗麻醉处理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1): 94-94.
|
[3] |
樊友强
. 脓胸31例治疗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94-394.
|
[4] |
朱峰
, 王培生
, 缪华新
, 郝宝泉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孤立性肺结节23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37-338.
|
[5] |
赵群
, 张应战
, 王刚
, 蒋礼
, 蔡超
. CT导向弹簧圈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674-16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26
|
[6] |
齐海亮
, 杜秀然
, 李亚斋
, 苏宏伟
, 王鹏
, 齐科雷
, 宋鑫亮
, 徐慧海
. 胸膜剥脱术对结核性脓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 194-19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2.017
|
[7] |
陈虎
, 李鸿宝
, 邢保平
, 刘士会
. 腔内电凝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46例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30-32.
|
[8] |
张磊
. 电视胸腔镜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4): 513-5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4.026
|
[9] |
郁锦玲
, 吉琦
. 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配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2): 1148-1149.
|
[10] |
王有贵
, 洪卫东
, 汪苏波
, 倪玉宝
. 漏斗胸胸腔镜单支架Nuss手术1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9): 1250-1251.
|
[11] |
马文波
, 郜新春
, 王建一
, 杨书文
. 调气活血补肾汤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397-399.
|
[12] |
汪春燕
.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9): 1293-1295.
|
[13] |
陈艳
, 曲皖君
, 胡卫平
, 陈玲
. 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与孕期McDonald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9): 1206-120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9.017
|
[14] |
李洪林
, 李海峰
, 李忠望
. 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外科疾病153例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77-278.
|
[15] |
万旭东
, 李洪林
, 张松
. 电视胸腔镜在诊治急诊外伤性血气胸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5): 577-578.
|
[16] |
张松
, 李洪林
, 万旭东
, 徐勉
, 张静
. 电视胸腔镜治疗血胸21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2): 183-184.
|
[17] |
李小军
, 张雷
, 唐震
, 朱潇
, 贡会源
, 王彪
, 杏福宝
, 高雄
. 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肺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0): 1363-136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0.013
|
[18] |
王安生
, 王祖义
, 陈力维
, 陈娜娜
, 洪海宁
, 李超
, 臧超
. 早期肺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临床疗效及手术质量控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6): 735-74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6.006
|
[19] |
张先林
, 张恒
, 蔡鑫
, 包宗明
, 王洪巨
, 马宾
, 宋伟
, 王凤超
. 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利钠肽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27-129.
|
[20] |
包淑贞
, 张如峰
, 吴文英
, 马凤英
, 李赟
, 张海生
.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及相关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5): 600-6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5.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