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亚娟
. 子宫角妊娠73例诊治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4): 446-447.
|
[2] |
张华伟
, 王素侠
. 异位妊娠78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4): 548-549.
|
[3] |
苏果
, 张美玲
, 张宁芝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8): 1063-1066,10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26
|
[4] |
王剑南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9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463-464.
|
[5] |
叶国柳
, 何玉
, 王玲玲
, 周玉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5): 601-6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5.012
|
[6] |
赵磐琳
, 庞春元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病人腹腔镜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6): 781-7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6.027
|
[7] |
范建灵
, 张宁芝
, 肖红
, 梅莉
, 苏果
. 早期子宫瘢痕妊娠5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284-285.
|
[8] |
蒋会芹
.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行剖宫产手术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4): 333-333.
|
[9] |
宫莹莹
, 何玉
, 席玉玲
. 2种不同方式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临床效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636-1638.
|
[10] |
傅柳陶
. 剖宫产子宫切口感染裂开3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1005-1007.
|
[11] |
张传梅
. 宫内节育环异位2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06-606.
|
[12] |
陆丽
.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妊娠中期合并羊水过少的疗效评价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6): 778-7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6.026
|
[13] |
陈玲
, 孙玉琴
, 蒋晓敏
, 张华
.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停止避孕患者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293-129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11
|
[14] |
储斌
, 黄大雁
, 孟祥莲
, 陈红波
. 妊娠晚期自发性子宫体部破裂2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 94-9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1.029
|
[15] |
叶小燕
. 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在高危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6): 781-7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6.027
|
[16] |
高霞
, 陈祯
, 李咏梅
. 超声检查联合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切口瘢痕憩室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762-76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18
|
[17] |
丁彩云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5): 441-442.
|
[18] |
阚乃颖
, 年丽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6): 530-531.
|
[19] |
陈云飞
, 董洪啟
, 丁力
, 李同海
, 姚守国
, 丰昕
. 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164-165.
|
[20] |
杜长黄
, 贾桂芳
, 王道灵
.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336-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