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家慧
, 刘亚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125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2): 174-175.
|
[2] |
朱玉兰
. 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影像学诊断25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50-651.
|
[3] |
苏里亚
, 孙长坤
, 张征
. B超及钼靶X线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71-1472.
|
[4] |
汪明
, 朱先存
, 欧广超
. 超声诊断胎儿心脏原发肿瘤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5): 701-701.
|
[5] |
陈慧杰
, 屈文娟
, 许楠楠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肺部囊腺瘤样畸形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3): 421-42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3.046
|
[6] |
胡会华
, 周士福
. 乳腺X线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估乳腺肿瘤大小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350-13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29
|
[7] |
谢坤杰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5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8): 1028-1029.
|
[8] |
陈结云
, 汤庆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诊断乳腺肿瘤的对比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6): 784-78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6.028
|
[9] |
任云
, 黄广岩
, 宋兴广
, 葛畅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7): 871-8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7.010
|
[10] |
李安洋
, 孔令权
, 陈沛东
, 林逢春
, 张来安
, 周慧
. 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乳腺肿块171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401-404.
|
[11] |
王萍
, 童仙君
, 程遵华
, 郑颖
, 项晓宇
, 董晓燕
, 黄菊琴
, 张晓云
, 薛晓红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2): 192-195.
|
[12] |
阳春
. 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患者诊断价值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797-80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30
|
[13] |
阮吟
, 石彦
, 宁艳
, 孙医学
. 常规超声BI-RADS分类结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5): 630-6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5.020
|
[14] |
秦鸣
, 杜建侠
, 王秋实
, 李宝兰
, 蒋婷婷
. 超声诊断早产儿髋关节异常.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4): 404-406.
|
[15] |
陈于
.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48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 1133-1134,1137.
|
[16] |
胡敏
, 吴强
, 汤华阳
. 乳腺恶性肌上皮瘤的病理诊断.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95-596.
|
[17] |
杨彩芳
.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2): 246-248,2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2.036
|
[18] |
彭梅
, 张新书
, 姜凡
, 杨凤
.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7): 775-777.
|
[19] |
刘琳
, 陈克敏
, 陆健
, 伍超贤
, 王忠敏
. 钼靶检查对不典型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3): 288-290.
|
[20] |
李林
, 李阳
, 孙医学
, 杜欢
, 张盼盼
, 胡阳慧
.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结节血管特征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9): 1246-12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9.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