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叶亮
, 王大为
. 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发展与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503-504.
|
[2] |
韩骁
, 周健
, 唐旭炎
. 口腔正畸黏结剂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80-182.
|
[3] |
余树容
, 陈浩
. 正畸治疗患者不同结扎方式对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352-1353,1356.
|
[4] |
张利
, 田瑞雪
, 张容秀
, 谢小飞
, 李建成
. SGTB矫治器在AngleⅡ类1分类骨性错畸形矫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4): 476-4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4.013
|
[5] |
孙军
, 乔琳
. 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15例错(牙合)畸形的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60-461.
|
[6] |
孙军
. 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应用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 57-58.
|
[7] |
敖洪威
. 正畸牵引联合玻璃纤维桩桩冠修复在前牙损伤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29-63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24
|
[8] |
邹兰英
, 谢小强
, 陈廷煊
, 任红兵
, 李军川
. 乳腺错构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3): 309-311.
|
[9] |
邵荣瑢
, 李阳
, 葛思堂
, 黄俊艳
, 李娜
, 宋兵蕾
, 孙医学
. 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解剖学病因的临床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 101-1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1.028
|
[10] |
王胜利
, 杨大强
, 张端卫
, 孙毅伦
. 肾错构瘤自发破裂10例临床诊治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50-1251,1254.
|
[11] |
刘茜
. 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伴上牙弓狭窄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4): 410-410.
|
[12] |
张明辉
. 口腔正畸排齐阶段采用Laceback技术或弹力牵引对正畸效果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 1211-12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17
|
[13] |
徐连本
. 影响口腔正畸患者依从性的原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842-843.
|
[14] |
袁荃
, 李金源
, 陈丽
, 周秋娟
, 马红娟
, 戚孟春
, 张彬
. 不同正畸力值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正畸牙移动牙根吸收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013-101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01
|
[15] |
贾启海
.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5): 629-630.
|
[16] |
范瑞
, 张晓东
, 汪琼
. 玻璃纤维桩在恒前牙冠折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3): 354-355.
|
[17] |
谢小飞
, 王德顺
, 高益林
, 田瑞雪
, 黄永松
. 铸造金属桩在上颌前牙唇倾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816-817,820.
|
[18] |
徐晓华
, 操小马
, 刘瑜
, 姚海
, 周巍
. 2种黏接系统修复前牙Ⅳ类洞效果的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0): 1368-1369.
|
[19] |
廖圣恺
, 李建成
, 高益林
, 张凯
, 王德顺
, 徐锦程
, 卢保全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25例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775-777.
|
[20] |
李杨
, 马盛男
, 张帆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2): 232-2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2.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