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静
, 钟春生
, 李露
, 张伟
. 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250-251.
|
[2] |
禹莉
, 凌云志
. 顺铂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SATB1表达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8): 877-880.
|
[3] |
苏凯
, 赵报
, 马莹晔
, 李慧
, 周帅
, 王晓敏
, 张俊杰
, 马士崟
. Vγ9Vδ2 T细胞联合顺铂增强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1): 1479-14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11.001
|
[4] |
季静
, 张晔
, 陆晓红
, 徐锋
, 詹惠英
. 顺铂通过增加HeLa人宫颈癌细胞中Nrf2入核促进细胞自噬和凋亡.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3): 301-3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3.005
|
[5] |
任立梅
, 陈付华
. 胸腔置管引流及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55-356.
|
[6] |
高华
, 王安潮
, 陈余清
, 徐凤珍
, 刘超
. 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31-234.
|
[7] |
孙桂清
, 彭霞林
, 蒋晓红
.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543-544.
|
[8] |
戴素俊
, 施明美
, 胡江
, 夏峰
. 腺苷脱氨酶、C-反应蛋白与癌胚抗原检测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4): 422-423.
|
[9] |
孙军
, 高忠和
, 刘华莎
, 周曦
, 张锋
, 杨玲
, 方陈
, 陈寒
, 韩忠朝
. ARROW中心静脉三通导管微创置入胸膜腔引流联合胸膜腔注入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0): 1009-1011.
|
[10] |
孙丽芳
, 陈余清
, 赵成岭
, 李伟
, 李殿明
. 生存素基因联合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及癌胚抗原检测对肺癌引起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0): 993-995.
|
[11] |
刘海涛
, 陈余清
, 李殿明
, 李伟
, 王效静
, 吴穷
, 孙耕耘
, 闵生萍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检测对厄洛替尼疗效的预测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1): 1422-1426,143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1.006
|
[12] |
马朝燕
. 胸膜活检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8): 1048-10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8.022
|
[13] |
李骏
, 杨艳丽
, 耿英华
, 纪淑仪
. 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19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17-418.
|
[14] |
毕国斌
, 王子安
, 赵福友
, 王洪亚
. 闭式引流及香菇多糖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305-306.
|
[15] |
蒋鹏程
, 周蓓蓓
, 董丽萍
, 周晨
. 放疗联合顺铂化疗治疗Ⅲ期子宫颈癌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37-639.
|
[16] |
王小芳
, 沈梅竹
, 汪济东
, 庞东生
. 简化水化方案预防顺铂肾毒性105例的护理经验.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2): 185-185.
|
[17] |
金建华
, 王芳
, 陆文斌
, 赵宏祥
, 倪晓谦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13-515.
|
[18] |
孙惠娟
, 秦凤展
, 郑荣生
, 汪子书
, 王洪亚
, 刘铁成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468-469.
|
[19] |
夏晓阳
, 叶爱和
, 陈爱民
, 许静
. 低剂量氟尿嘧啶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521-522.
|
[20] |
夏晓阳
, 叶爱和
, 陈爱民
, 尤冬山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2例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51-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