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同怀
, 陈治文
, 夏俊
, 王惠
. 三氧化二砷对黑素瘤B16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217-220.
|
[2] |
马佳
, 沈继龙
, 黄桦
, 陈素莲
, 陈治文
. 三氧化二砷对鼠恶性黑素瘤B16细胞凋亡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33-234.
|
[3] |
李徽徽
, 汪华学
, 柴继侠
, 于影
, 叶红伟
, 高琴
, 陈晓蓉
. 脓毒症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核因子-B的表达.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5): 524-527.
|
[4] |
李雅琳
, 郑海伦
, 王启之
, 于东红
, 柳青
, 燕善军
, 柯希全
. Toll样受体4、核因子-b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16-19.
|
[5] |
孟祥文
, 严怀宁
, 朱敏
, 刘霞
, 高立永
, 仇玮
. 骨肉瘤核因子-B、基质金属蛋白酶9、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3): 270-272.
|
[6] |
田绪平
, 甘怀勇
, 俞岚
. 脑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63-265.
|
[7] |
李静
, 桂琳
, 金强
, 殷献录
, 刘桂玲
, 姚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液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3): 364-367.
|
[8] |
秦梅
, 岳晓丽
, 方丽
, 郁佳
, 亓晓燕
, 杨洪霞
, 周琦
. 曲安奈德对核因子-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表达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5): 512-515.
|
[9] |
王宵光
, 官建中
, 丁海
. 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治疗骨缺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3): 230-232.
|
[10] |
张晖
, 方文涛
, 陈文虎
.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1): 20-23.
|
[11] |
袁媛
, 范宏娟
, 于增荣
, 施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0): 1333-1336.
|
[12] |
张海峰
, 盛伟华
, 缪竞诚
, 陈卫东
, 杨吉成
. 腺病毒介导的生长抑制基因4对ECV304细胞体外生长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9): 931-935.
|
[13] |
黄桦
, 陈治文
, 陈正徐
, 胡博
, 王东萍
. 三氧化二砷对小鼠恶性黑素瘤抑制机制的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386-388.
|
[14] |
黄桦
, 高洁
. 三氧化二砷对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抑制机制的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1): 1277-1279,1282.
|
[15] |
方丽
, 廖荣丰
, 王剑锋
. 核转录因子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581-582,584.
|
[16] |
郁佳
, 陶黎明
, 汪万英
, 李杨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298-301.
|
[17] |
瓮生彬
, 张建波
, 张淑艳
, 郑超
, 白杰
, 徐德龙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 37-39.
|
[18] |
徐双云
, 徐家丽
, 沈怀云
, 周瑞
, 孔平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8): 669-671.
|
[19] |
朱园园
, 毕明宏
. Delta样配体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4): 397-400.
|
[20] |
史红
, 赵文霞
, 方士华
, 于晓雯
, 刘雪梅
, 佴科军
. 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3): 314-316,3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3.011
|